扶贫办根据《20*年县直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评估调查方案》的精神,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注意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扶贫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20*年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政策,明确优待。年初,我办特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开发,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贫困户。
二、整村推进,落实项目。我县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非常注重扶贫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在修路、兴建学校、水利设施等项目的实施中,全面考虑大部分群众利益,尤其是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利益,确保贫困村百姓共同富裕。每年我办要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如今年在**等村优先考虑了计划生育贫困户**余户发展养殖业。
三、结对帮扶,感受温暖。在安排党员干部、县直和外资企业结对帮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在各个重点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结对帮扶计划生育贫困户**多户。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直单位挂点帮助贫困村,在帮扶中把计划生育户作为帮扶重点,如省安监局帮**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省国防科工办帮扶**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从信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助。目前他们关系稳固融洽,这些贫困户去**必到他们单位上看一看,坐一坐。
(一)先进派出单位评选标准: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把驻村帮扶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来抓,纳入整体工作部署,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抽调得力人员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二是领导班子有专人负责驻村帮扶工作,经常到所驻村调查研究,听取队员工作汇报,帮助和指导队员开展工作,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三是坚持对队员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队员各项待遇,帮助解决队员工作、生活上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包村扶贫先进单位评选标准: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自觉把包村扶贫工作作为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把包村扶贫摆上重要位置,与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一起安排部署,一同检查考核;;三是充分发挥包村单位优势,积极整合扶贫资源,在物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对所包村予以支持,较好完成扶贫工作目标和任务,扶贫效果明显。
(三)先进驻村帮扶工作队评选标准:一是认真贯彻党的是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成绩突出,驻村帮扶工作检查验收合格;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驻村帮扶工作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认真落实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三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双强”工程,村党支部班子坚强有力,党支部书记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四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认真解决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社会秩序状况明显好转。五是驻村工作队员内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队员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团结协作,作风扎实,形象良好。
(四)优秀工作队员评选标准:一是思想政治素质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农村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三是工作积极主动,工作方法得当,作风深入扎实,工作实绩突出;四是坚守岗位,团结协作,严与律己,不吃请、不收礼、不扰民、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不搞特殊化。工作队员在岗在位时间不少于10个月。
毛集实验区司法局
2020年1月8日
根据区扶贫办的统一部署,现将区司法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胡台村现有人口500户1600人,耕地面积1947亩,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1人,致贫原因分别为因病5户18人,因残4户8人,其他原因致贫11户15人。其中2014年脱贫8户18人;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5户13人;2017年脱贫2户3人;2018年脱贫3户8人;2019年脱贫5户11人, 2019年已全部脱贫。
一是坚决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严格按照区工委、管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切实保证全体帮扶干部90%以上的精力用于开展帮扶工作。按照“为民办事服务、推动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推动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到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并严格遵守下村纪律,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增加村级负担。积极组织单位帮扶干部严格按照要求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出发帮助贫困户制订脱贫规划。
二是摸清实情提高帮扶能力。积极组织单位帮扶责任人结合各自业务实际,深入调查,摸清村情民意及时掌握每个贫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采取帮扶措施夯实基础。
三是确保政策落实到位。2019年,毛集镇胡台村贫困户中享受低保的有11户24人,享受五保的有2户2人,残疾人补贴4户8人。随着国家救助金额标准的不断提高,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所有贫困人员全部纳入新农合医保,对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住院治疗全部享受“351、180”帮扶政策,所有贫困户均与村诊所签订了上门服务协议。有在校学生3户5人,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等费用补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少、规模小,贫困户收入少;扶贫对象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发展自主产业有很大的难度,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身脱贫动力。
二是帮扶工作不细致,并且扶贫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未能全部按照区组织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毛集镇关于扶贫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三是宣讲扶贫政策时部分贫困户记不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时常发生。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是提高贯彻上级政策的精准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组织帮扶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认真细致的做好扶贫资料的审核、把关,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认真逐户清算贫困户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是加大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加大政策讲解,提升满意度。对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加强劳动技术培训,努力不断提升贫困户种养殖技能。
三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鼓励自主脱贫。在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鼓励积极发展自主产业项目,扩大自主产业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养殖数量,从养羊30只,增加到60只,从养鸡156只,增加到500只。
1.全力推进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促进知识扶贫。为广泛开展中国红十字总会“博爱家园”项目,进一步普及基层人民群众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医疗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区红会自2013年以来到江陵镇、青松街道办等乡镇、社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共60余期,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十字精神,提高人民群众预防疾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确保我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增多,因就业难、收入低等原因,失地农民进城后无法适应城市生活,导致部分失地农民心理失衡进行上访,阻碍政府的正常办公秩序,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为普及失地农民心理健康知识,我会还在江陵、永安、青松等乡镇举办了30余期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及“失地农民”心里疏导工作。
2.积极展开“三救”及社会募捐工作,推进经济扶贫。一是我会帮助困难家庭52户,贫困儿童30人,为1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申请“天使阳光基金”20万余元;二是发动特别援助行动,为__街道办事处古伟肾衰竭患者募捐18210元,斑竹乡白血病患者李经艳募捐37033.2元;三是慰问贫困户102户,发放价值10万余元物质,其中食用油142桶,大米142袋,棉被、羽绒服、棉服等521件。为困难群体发放慰问金共6万余元;四是帮扶困难群众和学生,发放棉服121件、价值15488元,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共8400元。五是在博爱家园项目工作中投入10万元修建逃生路1.3公里,建立了2个村级红十字会,共发展会员119人;分别组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2个,共招募志愿者78人;六是在__省__市__县发生6.5级地震后,我会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募捐倡议书、给全区规模以上的企业邮寄募捐倡议书和向企业,团体单位发送献爱心短信的方式于2014年8月与鸿鑫地投资理财公司沟通,开展为____地震现场募捐的活动,当天募集善款14600元整。
3.努力做好__博爱家园项目,力争精准扶贫。经过我会不断努力向省、市红十字会和__红十字会争取,最终被__红十字会确定为援助__省“博爱家园——社区为本减灾”项目工作的实施单位,该项项目实施周期为18个月,项目资金为35万,目前已通过项目选点和考察,涉及4个乡镇。该项项目以实施社区环境改善、减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民发展致富的各类生计、卫生和健康知识培训和帮助该村发展致富,以循环经济为主的生计基金三方面内容为主、因该项项目是__项目,工作要求异常严谨,并在本次项目开展前我会全体人员通过了项目管理集中培训,根据__红十字会的要求,将对每一个项目点进行VCA(社区图,历史线,农事历,水与卫生、健康、生计分析,灾难分析,问题树,减灾方案分析、目标树)的分析、调查和研究,在VCA分析后最终确定具体项目村及项目村的实施工程方案及计划。博爱家园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基层,惠民生,践行群众路线的平台和有效载体[文秘站:]。__红十字会援助我区防灾减灾项目,是根据评估结果和各市、县项目执行能力成效,省红会与__红会研究决定开展的防灾减灾项目。我会将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积极配合上级要求做好“博爱家园-社区为本减灾项目”,实现村民参与,共建安全社区,早日脱贫致富的美好局面。
一、总体情况
西山是大石山区,全乡辖16个行政村2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331。其中贫困村14个,贫困户2260户9495人,贫困发生率42.5%。全乡落实帮扶单位18个、第一书记14人,各级帮扶干部1053人,其中区级单位干部435人帮扶614户2583人,市级单位干部86人帮扶116户487人,县乡村干部532人帮扶1530户6425人。2016年脱贫摘帽村2个,2017年4个,2018年8个。
二、预脱贫村和预贫困户达标情况
(一)2016年脱贫村和脱贫户情况
(1)2016年预脱贫村合乐村共有294户1149人,贫困户97户365人, 贫困发生率31.8%。“十一有”指标全部达标, 2016年计划脱贫92户342 人, 2017年计划脱贫5户23 人,贫困发生率可以控制在2%以内,“一低”达标。目前,合乐村有食用菌合作社和牛羊养殖合作社共2个,单个产业覆盖70%以上的贫困户。
合乐村97户贫困户“八有一超”情况,根据当前统计,有饮用水、有电用、有电视看、有路通自然屯、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等6项指标达标;有稳固住房项中,有10户未达标,将通过危房改造实现达标;。
(2)2016年预脱贫村林览村共有326户1310人,贫困户52户177人, 贫困发生率13.35%。“十一有”指标十项达标,“有村集体经济收入”一项暂时未达标。。林览村2016年计划全部脱贫,“一低”指标达标。
;有稳固住房项中,有4户未达标,将通过危房改造实现达标;有电视看有3户未达标,人均纯收入达3100元有9户达标。
全乡2016年预脱贫户514户2200人,八有一超全部达标256户1130人,达标率51.3%。未全部达标258户1070人。
(二)2017年脱贫村和脱贫户情况
2017年西山乡脱贫村4个,总户数1141户4726人,其中贫困户451户1970人。4个村在特色产业、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村屯通路、有电用、有好的班子等6项指标中全部达标,住房保障有1个村达标,饮用水有3个村达标,公共服务设施3个村达标,有电视看有2个村达标,有集体经济收入4个村不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目前未达标。451户贫困中,295户在稳固住房项中达标、156户未达标,420户在有饮用水项中达标、31户未达标;448户在有电用中达标,3户未达标;396户在有路通村屯中达标,55户未达标;。
(三)2018年脱贫村和脱贫户情况
2018年西山乡脱贫村8个,总户数2835户12555人,其中贫困户1567户6573人。按当前统计,1266户在稳固住房项中达标、301户未达标,1518户在有饮用水项中达标、49户未达标;1566户在有电用中达标,1户未达标;1508户在有路通村屯中达标,59户未达标;1561户在有义务教育保障项中达标,6户未达标,1555户在有医疗保障中达标、12户未达标,1443户在有电视看项中达标,124户未达标,有570户人均纯收入超3100元,997户未达标。
三、工作情况
西山乡地处大石山区,山多、地少、缺水、缺乏规模化产业支撑是主要贫困原因,今年以来,西山乡党委、政府依靠上级,和各帮扶单位紧密团结,开展了具体的扶贫工作,主要故有:
(一)着力加快特色种养殖产业发展。建立食用菌基地1个;毛葡萄种植示范点2个,紫玉淮山种植示范点2个,种植橡草3000多亩,建成合作社3个,正在申办的1个。财政局向弄烈村63户贫困户发放活脱温鸡苗4000羽和25只羊;县委办向弄友发放鸡苗1300羽;国土局向弄京发放鸡苗1200羽;房改办给林览发放猪苗47头;干长村给2016年预脱贫13户贫困户发放鸡苗(80羽/户)及饲料,全部贫困户发放具兽药;水利局向坡林24户2016年预贫困户发放猪、羊、鸡;扶贫办和县人大向加而24户贫困户发放97只羊,28户贫困户发放猪62头。8月份,扶贫办在合乐村给95名贫困户进行食用菌和养羊培训;9月,县水产畜牧局为加而村52名贫困户开展生态养殖技术培训。
(二)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水柜160个,已完工160个;成功打井取水1个,正在打井1个;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开展19个项目村屯道路硬化建设。8月份新开工建设屯级路12条。9月份,卡才莫上屯完成3.3公里的屯级路通车验收,实现全村通路;戈贤村的八独至压乃1.2公里道路实施通路硬化工程。实施危房改造120户,目前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验收工作。
(三)着力加强教育卫生医疗扶贫。筹集社会奖学金50万元,制定《西山乡奖学金发放方案》;举行2016年“资助贫困大学生一日捐”活动,捐款2850元;动员贫困生子女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3人,贷款金额64360元;动员参加“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学生申请17人、本科学历教育新生申请5人、短期技能培训32人。各村第一书记还充分发挥个人号召力,动员后源单位和社会等力量,帮助所在村学校师生改善办学和学习条件。如国土厅第一书记黄钢,与河百高速指挥部党委、自治区国土厅等五个单位开展“企村五方联建六个一批”教育扶智帮扶活动,筹资8.6万元在卡才村弄累教学点进行学校操场建造和教室翻修。新农合征收232万元近2万人,完成任务100%;实施低保兜底扶贫,目前受益贫困户79户289人。
(四)着力推进小额信贷扶贫。认真开展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和放贷工作,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截止9月30日我乡已发放贷款452户1857万元。
(五)着力推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核实工作。认真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目前已完成全乡贫困人口1598人的入户核查工作。
(六)着力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实施移民搬迁24户80人,已开工建设15户47人,已调整9户33人全部开工建设。缴纳2017年县城集中安置履约金512户2290人,经过筛选,符合上报447户2028人;因缺少资金未缴纳履约金但有搬迁意愿196户787人。
(七)“双认定”验收工作。8月份,我乡组织扶贫工作队,按照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及贫困户“八有一超”的“双认定”脱贫标准,完成了2016年第一批172户764人的入户核验工作及脱贫户名单公示。
(八)一帮一联工作。截止9月30日,全乡一帮一联工作共入户2123户,完成93.2%。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产业发展上面,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无法形成,群众依靠产业增收困难。
(二)基础条件落后。通屯道路等级低,多数村屯通屯道路没有得到升级硬化,群众出行难。
(三)群众思想观念总体落后。由于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知识结构短缺,观念陈旧,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四)干部队伍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也建议县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西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危房改造、水柜、道路建设等方面对西山更多倾斜。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考证就业;智力扶贫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
12月6日至8日,贵州省扶贫办副主任胡红霞率该办及两自治州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宁波市对口帮扶办公室组织的教学评估。
通过实地考察参训学生的食宿条件、参观学院教学环境及实训车间、走访部分学生、听取学院及送训单位工作汇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交流座谈等方式,参评代表一致认为,联合举办的扶贫培训试点实现了“生活安全有序,学生学有所成,模式初步建立”的预期目标;受训的贵州学生通过“熏陶-培训-考证-就业”“四步曲”将走向新的人生道路;初步探索创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对口帮扶模式,开辟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途径,深化了东西部合作内涵,促进了两地职教院校的交流合作,值得继续实施和推广。
一、情况及效果
(一)第一步:熏陶
扶贫须先扶志。让这些山里来的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掌握技能、走出山门、改变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学校除提供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住宿条件以及培训外,还精心设计组织了学生“看大海”、“访企业”、“迎国庆”等活动。通过现场观看、业主介绍、老师讲解和亲身感受,宁波先进的发展理念和飞速发展的经济成就潜移默化地强烈冲击着许多还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农村贫穷学生的心灵,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甚至是人生追求,很多学生反映效果好、感受深,尤其是第一次看到大海,对自己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大海胸怀激发了大部分学生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力拼搏脱贫致富的决心。
因此,100%的学生认为西部贫困学生到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很有必要,非常值得。
(二)第二步:培训
学院为参加培训的学生精心设计了三门理论课、三门实践课,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讲授为辅。内容主要有普通车床及钳工实训、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数控机床编程、数控加工操作、机械制造技术及工艺等。由时任成教学院副院长的史国荣老师亲任班主任,人、财、物保障,精心安排,严格管理。每日进行自习、预习辅导和检查,经常召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确实做到了生活安全有序、学生学有所成。尤其是学院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把企业生产真实产品作为实训项目,通过3个月的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基本能够满足用工单位需求。
(三)第三步:考证
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后,由宁波市劳动局批准设立在学院的职业技能站对参加培训的学生进行考核,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通用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对愿意在宁波市工作的学生推荐就业。由于学院是以校企合作的真实产品的生产过程作为学生的实训内容,宁波市劳动人事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市场信誉度比较高,无疑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效的“敲门砖”。
(四)第四步:就业
宁波市机械制造业非常发达,用工需求旺盛,薪金也比较高,据介绍底薪3000元~3500元,再加上效益工资,月固定收入可在5000元~6000元左右,高于贵州省大多数职校学生本省就业收入一倍以上,并能实现稳定就业。因此,75%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宁波就业。随着贵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类技术工人需求量甚大,如黔西南州新建了13个工业园区,用工的量与质都跟不上需要,迫切需要这种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机会。
通过学院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整体满意度达88.7%,一般为11.3%。其中,认为食宿很好或好的占85%,课程满意率达到93%,100%的学生对通过培训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表示满意,100%的学生表示能适应培训要求。
二、意义及启示
(一)开辟了“甬黔直通车”,创新了“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对口帮扶模式
宁波市自实施对口帮扶以来,按照“夯基础兴产业、送干部育人才”的思路,曾进行过多种模式的探索,如组织企业到贵州举办大型招募会、进行订单培训、组织“两后生”零学费半工半读、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组织培训招工等,都未取得成功。这种“政府推动、校校合作、企业录用”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由两地政府资助推动,西部院校采用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方式推荐选送生源,东部院校负责教育培训,学校之间深化合作交流,两地企业购买政府培训成果,成功地找到了三方共赢的结合点:宁波市作为对口帮扶贵州发展乃职责所系,投入资金帮助贵州贫困地区发展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帮到了点子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省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活动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面,提升社会地位和美誉度,同时弥补了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践硬件跟不上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短板”;用工企业通过与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定单就业合同,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口也找到了一条可靠的、较高水准的就业门道,实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多赢必将成为这一模式持续实施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了东西合作内涵,探索了智力扶贫的有效模式
通过职业教育+技能资格证书培训,有效解决了培训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推进了职业教育与技能教育、智力扶贫与行业扶贫、东西部城市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结合。
(三)促进了两地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生技能培训+师资培训双丰收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授牌的两个“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之一,建于1999年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两地联合办学、教师跟班等可学习及移植发达地区职业学院的办学思想、理念、文化、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带队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