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03-23 来源:我们爱旅游


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5分【含书写5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题号下的空格内。)

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2.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3.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下列哪一历史事实

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勾践称霸

D.晋文公称霸

5.“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7.秦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下列哪一民族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A.匈奴

B.鲜卑

C.犬戎

D.氐族

8.“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9.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它是一种

A.农业生产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鼓风工具 D.纺织工具

10.公元前119年,率兵大败匈奴的西汉将领是

A.卫青、霍去病

B.蒙恬

C.窦固

D.窦宪

11.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1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4.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司马迁编写

②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④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D.①③

③记述了从有文字记载的商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15.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1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①书桌上有一卷用竹简抄写的兵书

③桌上有一摞纸质书稿 A.①②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 ④墙上挂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①③

D.②④

B.③④

17.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大约是在

A.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C.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B.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D.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18.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19.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各民族以及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不包括

A.诸多民族政权分立

B.南方经济正处于衰退中

C.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再到分裂 二、非选择题(60分) 21.主题探究(24分)

D.科学技术显著进步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探究学习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和战的表现各一例。(4分) ..(2)你认为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有哪些?(4分)

(3)西汉时期和匈奴的关系是初期“和”,中期“战”,后期又“和”,试简要分析出现这不同局面的原因。(5分)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1分)。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5)假若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社会的变化。(4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6)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在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篷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 东汉画像砖(见下图)(名称:汉代讲学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4分)秦始皇制造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4分)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2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2分)这一政策是汉武帝听从了谁的建议而颁布的?(2分)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材料一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①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②请简要解释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4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③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24.古代中国社会的科学技术成就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只不过是近代落伍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地区涌现出了很多的圣贤人物、民族英雄和时代先锋。请根据要求写出相关人物(8分)

在纸的发明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是____;写出下列称谓所指代的人物;“书圣”:__________________,“农圣”: __________________,“算圣”: __________________,“科圣”: __________________,“游圣”: __________________,“智圣”: _______________,

“医圣”: __________________。(任写出4个即可,每个2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昌邑初中学段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5 BBDAC

6-10 DACCA

11-15 CBDCB

16-20 DDACB

二、非选择题(60分) 21.主题探究(24分)

(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任选一项;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任选一项。(符合要求即可,每项2分)

(2)参考答案:少数民族的内迁;内迁民族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答出2条原因即可,不局限上述说法,只要叙述合理即可,每条2分,共4分)。

(3)西汉初期国力贫弱,无法和匈奴抗衡,故采取了和亲政策(2分);西汉中期,特别是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维护边疆安全的条件(2分);后期,匈奴分裂,匈奴的一部向汉称臣,主动向汉请求和亲(1分)。(不局限上述说法,叙述合理即可) (4)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2分)

(5)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每例2分,共4分。

(6)主流:和平友好(或民族融合等)(2分)。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满分2分) 22.参考答案:

(1)秦始皇焚书坑儒。(4分)目的: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或为加强君主专制等意思相同即可)。(2分)

(2)“百家争鸣”(4分);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2分)(不局限此说法,意思合理即可) (3)目的: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或实现大一统)。(2分) 董仲舒(2分) (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2分) 23.①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2分)

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

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任意2点即可,每要点2分,共4分)。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③启示: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4.蔡伦,“书圣”:王羲之,“农圣”:贾思勰,“算圣”:祖冲之,“科圣”:张街,“游圣”:郦道元,“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任写4个,每个2分,共8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含卷面分5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队员们,要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所在地参观,他们要去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

2.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禹

3.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4.西周建立以后,大规模的分封诸侯,历史上称为“分封制”。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授民授疆土

D.天下为公

5.我们通常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诸侯纷争的时期称为

A.上古三代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东周时代

6.“变则兴,不变则亡”,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与“富国强兵”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建立县制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7.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并且至今仍造福于人民的这个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治理黄河

D.白渠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于哪一年

A.公元前21世纪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9.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官制中,分管监察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0.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沿海收购产品,他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

11.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2.《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里“汉武”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出现文景之治

B.推行郡县制 D.实现大一统

1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

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14.想一想《丝绸之路》图,指出其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B.④②①③

③欧洲 C.④①②③

④今新疆境内 D.②④①③

A.②①③④

15.下列哪一战役体现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愿望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成语典故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

A.卧薪尝胆

B.退避三舍

C.破釜沉舟

D.草木皆兵

17.“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朴素辩证

法思想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18.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史记》

C.《离骚》

D.《论衡》

19.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行书

20.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张骞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

55分)

21.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将相应的内容填在下列示意图的横线上。(12分)

(2)结合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理解,谈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你应该怎样做?(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宋书》记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回答:

(1)材料一中,“南迁浪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反映了南朝时期江南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之间有着什么联系?(3分) 23.读图说史,回答问题。

回答:

(1)图一、图二、图三中三位人物的主要贡献是什么?(6分)

(2)图四是我国古代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其名称是什么?是谁发明的?(4分) (3)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是什么?(2分)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请将三国名称填写在图中相应的位置。(3分)

(2)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北魏孝文帝为了顺应这种趋势,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7分)

(3)“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6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诸城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B

3.A

4.C

5.C

6.A

7.B

8.C

9.B 10.C

11.C 12.D 13.B 14.D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共

55分)

21.(1)孔子;“仁”;孟子;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每空2分,共12分)

(2)围绕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回答出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爱自己的同时尊

重、理解、体贴、爱护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生态的和谐;自身也要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等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方面即可得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2.(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4分)

(2)江南物产富饶,经济发达(2分)主要原因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秩序

安定,战争相对较少;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到南方,带去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人民辛勤劳动(4分) (3)因果关系

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之一(3分)

23.(1)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2分)

贾思勰:编写《齐民要术》;(2分)

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2分) (2)地动仪

张衡(4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刨造财富,科技富民强国;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科技创新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4.(1)魏

吴;(3分)

(2)迁都洛阳;(2分)改官制、穿汉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5分); (3)民族大融合;南北经济的发展;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渴望统一(6分)(答

出其中三项即可得满分)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答案可不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均

可酌情赋分。个别有新意的创见,可加1分,每小题的得分不得超过本题的总分。

七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主要还使用打制的石器和木棒,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我们说元谋人已经是人了,最主要的根据是

A.会直立行走 B.会制造工具C.会自己的语言D.会使用工具 3.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4.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C.大汶口早期居民D.大汶口中晚期居民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6.右图的数学等式反映了谁的悲惨生活:

A、奴隶 B、奴隶主 C、农民 D、地主 7.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录出现在我国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8.“春秋五霸”中,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 D.楚庄王 9.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

A.牛耕的出现 B.铁制农具的出现C.耧车的出现D.提花机的出现 10.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秦朝 C.西汉 D.西晋 12.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这一件事件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 A.使很多人被杀 B.很多文化典籍被毁坏 C.极大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D.在当时造成恐怖气氛 13.西周的众多诸侯产生方式是:

A、奴隶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14.西汉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汉武盛世” D.“开元盛世” 15.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秦孝公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明帝时期 16.发明于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是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17下面发生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A.秦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8.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9.道教在我国民间兴起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20. “因材施教”体现的是谁的教育思想:

A.孔子 B.老子 C.孙子 D. 墨子 21. 秦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2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23.下列几次战役,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白登之役 24.三国时期吴国较为发达的手工业是 A.丝织业 B.造船业 C.制瓷业 D.制茶叶 2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 26.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有 ①李冰 ②张骞 ③蒙恬 ④诸葛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②佛教传入我国 ③屈原创作《离骚》 ④司马迁著《史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8.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 A.500年 B.700年 C.近1000年 D.1900年 29.《水经注》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张衡

30. 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是:

A. 开封 B. 咸阳 C. 南京 D. 呼和浩特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1 2 12 22 3 13 23 4 14 24 5 15 25 6 16 26 7 17 27 8 18 28 9 19 29 10 20 30 二、论从史出

31.“人固有一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阅读材料回答:

(1)这是谁的名言?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2)作者有什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作?我们如何评价这本书?

32. 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 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⑴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 (2分) ,当时东起中国 (1分) ,西至 (1分) 。 ⑵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4分)?

⑶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说出你的理由(4分)

三、简答题

3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你还有第三种看法,请说出来,并要说出为什么。

34.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背景、结果、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35.在秦朝,秦始皇让老百姓大规模兴修长城,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在当时就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会为秦始皇修长城吗?为什么?

镇川中学七年级历史题答案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B 21 D 2 12 C 22 D 3 B 13 C 23 D 4 D 14 A 24 B 5 B 15 C 25 B 6 A 16 C 26 D 7 C 17 B 27 D 8 A 18 C 28 C 9 B 19 C 29 A 10 D 20 A 30 D C B 二、31.(1)司马迁。西汉。 (2)《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体传体通史,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它还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32. ⑴丝绸之路(2分) 长安(1分) 大秦(1分) ⑵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2分)和文化交流(2分)

⑶有(1分) 理由:例①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2分) 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

(只要言之有理,并正确表述两层符合题意的相关理由即可得分)

三、33.提示:认为他是千古一帝的,要说出他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认为他是暴君的主要说出他对人民实施了哪些暴政。

34.背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变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结果是相同的,都成功了。 作用: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加强,为秦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不同:孝文帝改革还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5.会。因为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保护了中原人民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