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6春网络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山东济南明仁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6年5月30日
实验名称 实验形式 提交形式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静力学实验 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 形式之一: 形式之二: (1-1a) P=P0+γh (1-1b) 式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 ——液体重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 P01=γwh1=γ0HP01 (1-2) P02+γwH=γ0H P02=-γwh2=γ0H-γwH (1-3) 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 即 由(1-2)、(1-3)两式联解可得: 代入式(1-2)得油的相对密度 (1-4)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 流型判别方法(奥齐思泽斯基方法):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 5.U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则、、、亦为、、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四、实验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l、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编号、各常数。 3.实验操作,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见表1-1和表1-2。 4.量测点静压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测记及; (此时); (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 (3)打开放水阀11,使之形成(要求其中一次,即),测记及。 5.测出测压管4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6.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 ),微调放气螺母使U形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 (1)开启通气阀6,测记 (2)关闭通气阀6,打气加压(测记及(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 ),使U形管 (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此过程亦反复进行3次)。 五、实验报告处理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答: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等压面的投影形成的水平线。 2.当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答:当 时,即PB/γ<0,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为真空区域。(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 。 答:关闭空气阀 截止阀,用打气球加压使测压管的液面高于水箱液面,U形管中的油面高于水面。读出测压管的高度h0,u形管水面的高度h1,用直尺读出油面高于水面的的高度h3。d0=h3/(h0-h1)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答:测压管太细会出现毛细现象,液面会高于或低于原本的高度,对读数带来误差,影响实验结果。 5.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答: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实验总结 1.通过本实验我掌握了液式测压计的使用。 2.通过实验的操作,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是我对该实验装置有了深一步的认识 3.实验数据的计算加深了我对静力学平衡方程的理解。 4.通过本次实验对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提高了进一步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