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和环境
一、选择题
(2010·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解读:从纵坐标看,11国的人口出生率最高;从横坐标看,10国的人口死亡率 最高。 答案:C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解读: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答案:A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解读: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D
1 / 8
(2010·赣州检测)小明的家乡面积约为8 000平方千M。2009年初,人口总数为400万,且这一年里出生并成活80 000名婴儿,死亡人口为32 000人。据此回答4~6题。 4.小明家乡200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12‰ B.20‰C.8‰ D.28‰
解读:小明家乡这一年净增加80 000-32 000=48 000人,而年初该地的人口基数为400万,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万/400万=12‰。 答案:A
5.小明家乡最新的人口密度是( ) A.0.5人/平方千M B.500人/平方千M C.506人/平方千M D.20人/平方千M
解读:小明家乡2009年年末共有404.8万人,当地土地面积8 000平方千M,故该地的人口密度为404.8万人/8 000平方千M=506人/平方千M。 答案:C
6.由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判断,小明的家乡( ) A.人口稀疏 B.经济发达
C.没有人口问题 D.要控制人口增长
解读:小明家乡的人口密度较大,且增长也较快,今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D
(2009·开封模拟)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7~8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 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8.受人口增长周期的影响,2008~2013年是江苏省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江苏省要稳定当前低生育水平,必须( ) A.限制外省人口的流入 B.提倡晚婚晚育 C.鼓励人口外迁
2 / 8
D.实行差异性人口政策
解读:由图可知,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总量、机械增长量明显加快,而自然增长量几乎无变化;为稳定江苏省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就应继续提倡晚婚晚育。 答案:6.A 7.B
9.下列属于会对人口身体素质产生影响的物理性的环境污染的是( ) A.食品中添加防腐剂 B.蚊子传播疟疾 C.微波辐射污染 D.吸烟引起的致癌作用
解读:A、D项属化学性的环境污染,B项属生物性的环境污染。 答案:C
(2010·南通调研)下表为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读表完成10~11题。 2008年我国人口统计表
工程 总人口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其 中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10.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 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 D.经济增长很快,城市化水平很高
解读: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较多;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较多,说明老龄人口增加快;城市化水平还不足45.7%,城市化水平还算不上很高。 答案:C
11.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年末数(万人) 132 802 1 608 935 60 667 72 135 68 357 64 445 10 956 3 / 8
A.教育、医疗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 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 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
解读:我国人口增长过快,而人作为绝对的消费者,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会给教育、医疗带来过大的压力。 答案:A
12.读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自然资源环境 D.社会、文化水平
解读: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人口生存的空间条件,它反映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人均资源量为常用度量,如果人均占有量大于确定的某一理想值,说明资源 丰富,可容人口数量多。 答案:C
(2010·营口模拟)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
字塔图。读图,完成13~14题。
4 / 8
13.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 A.3% B.6%C.6.2% D.3.2%
解读:读图知2005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3%。 答案:A
14.该城市近30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青壮年人口的负担逐渐减轻 B.生育率逐渐增加
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
解读:随着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 答案:C
15.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不会出现用地紧张的局面 B.③时人口达峰值,之后会逐渐减少 C.④时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数量稳定 D.⑤时人口最少,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解读:从图中能看出②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由于人口增长快,新增人口较多必然会导致对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压力加大;②→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但还是正增长,人口总数仍然增加,到③自然增长率为零时,该国人口达最多,之后出现负增长而逐渐减少;③→④→⑤时期人口负增长,其中④时负增长率最大,老年人口减少较多;⑤时人口达最少,但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答案:B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 / 8
(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2)分析材料,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产生的问题?
(3)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解读:第(1)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同时存在。第(2)题,由于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第(3)题,人口增长过快,一方面消耗大量物质资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人口老龄化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3)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17.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6 / 8
材料1:下面是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材料。
材料2:下面是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表。
海拔(M) 人口数量 (万) 人口比例 (%) 面积(万平 方千M) 面积比重 (%)
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 000万左右。至1999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云南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1反映的1990~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什么?
(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
(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解读:第(1)题,比较材料1中2000年和1990年东、中、西部人口密度,可以看出东、中部人口密度有所增加,而西部略有下降,导致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第(2)题,比较海拔与人口数量、比例和面积、面积比重的相关性,可以看出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稀少。第(3)题,云、贵两省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交通不便,科学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因而贫困人口较多。第(4)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可以看出,西藏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大量移民。
7 / 8
144.5 97.2 162.5 39.9 315.9 <200 73 345.1 64.9 200~500 19 427.8 17.2 500~ 1000 8 647.5 1000~ 2000 10 037.1 2000~ 4000 1 590.8 7.6 8.9 1.4 15.0 10.2 16.9 25.0 32.9 答案:(1)东、中部人口密度增加,西部略有下降,东、西部人口分布更加不均。 (2)海拔低的地区人口稠密,海拔高的地区人口稀少。 (3)地形崎岖,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科技水平低。
(4)不能。 西藏地区高寒、缺氧,土壤贫瘠,科技水平差,环境承载力低。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