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学、城东中学2024届数学七上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3-10-09 来源:我们爱旅游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学、城东中学2024届数学七上期末监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季末清仓,丹尼斯超市某品牌服装按原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0元,此时该服装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服装的进价为600元,那么这种服装的原价是多少?设这种服装的原价为x元,可列方程为( )

80%(x100)10%

60020%x10060010% C.

600A.80%(x100)60010%

60080%x10060010% D.

600B.

2.一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底面是( )

A. B. C. D.

3.如图,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直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5y24y21 C.6(6)34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B.3a2b3ba20

D.1.8041.8(精确到0.01)

5.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7条对角线,那么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总数是( ) A.70

B.35

C.45

D.50

6.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要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 明文(解密).已知加密

规则为:明文a,b,c对应的密文a+1,b+4,3c+1.例如明文1,2,3对应的密文2,8,2.如果接收方收到密文7,2,15,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A.4,5,6

B.6,7,2

C.2,6,7

D.7,2,6

7.如图所示,能用AOB,O,1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A. B. C.

D.

8.单项式8ab的系数是( ) A.8

3aB.-8

C.8 D.8

b9.若xy与xy是同类项,则ab的值为( )

A.-2 B.-4 C.4 D.2

10.某商品进价为每件a元,商店将价格提高30%作零售价销售,在销售旺季过后,商店又以8折的价格开展促销活动,这时该商品每件的售价为( ) A.a元

B.0.8a元

C.1.04a元

D.0.92a元

11.小龙和小刚两人玩“打弹珠”游戏,小龙对小刚说:“把你珠子的一半给我,我就有10 颗珠子”,小刚却说:“只要把你的A.3

1给我,我就有10颗.”那么小刚的弹珠颗数是( ) 3B.4

C.6

D.8

12.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与5

15B.|5|与5 C.11与 55D.与151 5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 “一带一路”地区覆盖总人口为4400000000人,将数字44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__. 14.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

a1x2有增根,则a__________. x11xx115.比较大小:-3_____________-2.1(填“>”,“<”或“=”).

16.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这样的几何体最少要____个小立方块.

17.钟表在3点30分时,它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_____度.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7小题,共6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5分)老师买了13时30分开车的火车票,12时40分从家门口乘公交车赶往火车站.公交车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在行驶

1路程后改乘出租车,车速提高了1倍,结果提前10分钟到达车站.张老师家到火车站有多远? 319.(5分)某车间42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栓12个或螺母18个,要使生产的螺栓和螺母恰好能按1:2刚好配套,问应安排多少个人生产螺栓?

20.(8分)已知,直线AB∥DC,点P为平面上一点,连接AP与CP.

(1)如图1,点P在直线AB、CD之间,当∠BAP=60°,∠DCP=20°时,求∠APC度数.

(2)如图2,点P在直线AB、CD之间,∠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写出∠AKC与∠A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点P落在CD外,∠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AKC与∠APC有何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1.(10分)已知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用a,b表示,且点B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将点B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1)在数轴上标出A、B的位置,并求出A、B之间的距离;

(2)已知线段OB上有点C且BC6,当数轴上有点P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

(3)动点P从原点开始第一次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第三次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第四次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点P能移动到与A或B重合的位置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第几次移动与哪一点重合?

22.(10分)读题画图计算并作答

画线段AB=3 cm,在线段AB上取一点K,使AK=BK,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3BC,在线段BA的延长线取一点D,使AD=AB.

(1)求线段BC、DC的长? (2)点K是哪些线段的中点?

23.(12分)已知线段AB=12cm,C是AB上一点,且AC=8cm,O为AB中点,求线段OC的长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分析】设这种服装的原价为x元,根据题意即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故可求解. 【题目详解】设这种服装的原价为x元, 依题意得

80%x10060010%,

600故选D. 【题目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B

【解题分析】根据展开图推出几何体,再得出视图.

【题目详解】根据展开图推出几何体是四棱柱,底面是四边形. 故选B 【题目点拨】

考核知识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3、C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答案.

【题目详解】解: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小. 故选: 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性质,利用线段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4、B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法则和近似数的取法逐一判断即可. 【题目详解】A. 5y4y54yy,故本选项错误;

2222B. 3a2b3ba20,故本选项正确;

C. 6(6)366315,故本选项错误; D. 1.8041.80(精确到0.01),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此题考查的是合并同类项、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法则和近似数的取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B

【题目详解】试题分析:根据从一个顶点出发共引7条对角线可得:多边形的边数为10,则对角线的总条数=

nn3210735 2考点: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6、B

【解题分析】解:根据题意得:a+1=4, 解得:a=3. 5b+4=5, 解得:b=4. 3c+1=15, 解得:c=5.

故解密得到的明文为3、4、5.故选B. 7、D

【分析】根据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和具体要求回答即可.

【题目详解】解:A、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A选项错误;

B、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B选项错误;

C、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C选项错误;

D、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D选项正确.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的应用,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8、D

【分析】根据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即可选择. 【题目详解】单项式8ab的系数是8.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本题注意“”是数字因数. 9、A

【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求出a、b的值,代入求解即可. 【题目详解】∵xy与xby是同类项 ∴b3,a1

将b3,a1代入ab中

3aab132

故答案为: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运算,掌握同类项的定义以及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商品的售价=原售价的80%.直接列代数式求值即可. 【题目详解】依题意可得:

a130%0.81.04a元.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注意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11、D

【分析】设小刚有x颗弹珠,小龙有y颗弹珠,根据小刚说:“把你珠子的一半给我,我就有10 颗珠子”和刚却说:“只要把你的

1给我,我就有10颗.两个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3【题目详解】解:设小刚有x颗弹珠,小龙有y颗弹珠,根据题意,

1xy=102得,

1xy=103x8解得:;

y6即小刚的弹珠颗数是1. 故选:D. 【题目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此类题目只需认真分析题意,利用方程组即可求解. 12、C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逐一判断即可. 【题目详解】解:A、与5不符合相反数定义,故A错误; B、|5|=5,故B错误; C、151111,所以与互为相反数,故C正确;

555511,故D错误, 55D、故答案为: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09 13、4.4×

【分析】把一个数表示成a与10的n次幂相乘的形式(1≤|a|<10,n为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109, 【题目详解】由题意得:4400000000=4.4×109 故答案为:4.4×【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计数法的表示,熟练掌握相关方法是解题关键. 14、-2

【分析】解决增根问题的步骤:①确定增根的值;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题目详解】∵分式方程

a1x2有增根, x11xx1∴x-1=0, ∴x=1. 把

a1x2两边都乘以x-1,得 x11xx1a+1=x-2, ∴a+1=1-2, ∴a=-2. 故答案为:-2.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增根是令分母等于0的值,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15、<

【分析】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即可. 【题目详解】∵32.1, ∴-3<-2.1. 故答案为<.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6、9

【分析】由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的第一列3个正方形中每个正最少一个正方形所在位置有2个小立方块,其余2个所在位置各有1个小立方块;主视图的第二列2个小正方形中,最少一个正方形所在位置有3个小立方块,另1个所在位置有1个小立方块;主视图的第三列1个小正方形所在位置只能有1个小立方块. 【题目详解】解:观察主视图和俯视图可知: 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2+1+1)+(3+1)+1=9(个), 故答案为9.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是基础题,难度中等.从正视图和侧视图考查几何体的形状,从俯视图看出几何体的小立方块最少与最多的数目. 17、75

【解题分析】根据时钟3时30分时,时针在3与4中间位置,分针在6上,可以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5大格,

每一格之间的夹角为30,可得出结果. 【题目详解】解:

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

时钟3时30分时,时针在3与4中间位置,分针在6上,可以得出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5大格,

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53075.

故答案为75.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得出钟表上从1到12一共有12格,每个大格30.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7小题,共6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张老师家到火车站有1千米

【分析】设张老师家到火车站有x千米,根据老师行驶的两段路程与总路程间的数量关系和路程=时间×速度列出方程并解答.

【题目详解】解:设张老师家到火车站有x千米, 根据题意,得

12xx3351 3030266解得x=1.

答:张老师家到火车站有1千米. 【题目点拨】

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9、安排18人生产螺栓

【分析】设x人生产螺栓,则42x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题目详解】设x人生产螺栓,则42x人生产螺母

12x21842x

24x75618x x18

421824(人)

安排18人生产螺栓.

【题目点拨】

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 ;(2)详见解析;(3)详见解析 20、(1)80°

【分析】(1)过P作PE∥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APE=∠BAP,∠CPE=∠DCP,再根据

APCAPECPEBAPDCP进行计算即可;

(2)过K作KE∥AB,根据KE∥AB∥CD,可得∠AKE=∠BAK,∠CKE=∠DCK,得到

∠AKC=∠AKE+∠CKE=∠BAK+∠DCK,同理可得,∠APC=∠BAP+∠DC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

BAKDCK11111BAPDCP(BAPDCP)APC,进而得到AKCAPC. 22222(3)过K作KE∥AB,根据KE∥AB∥CD,可得∠BAK=∠AKE,∠DCK=∠CKE,进而得到

∠AKC=∠AKE−∠CKE=∠BAK−∠DCK,同理可得,∠APC=∠BAP−∠DCP,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

BAKDCK11111BAPDCP(BAPDCP)APC,进而得到AKCAPC. 22222【题目详解】解:(1)如图1,过P作PE∥AB, ∵AB∥CD, ∴PE∥AB∥CD,

∴∠APE=∠BAP,∠CPE=∠DCP,

∴APCAPECPEBAPDCP602080;(2)AKC1APC. 2

理由:如图2,过K作KE∥AB, ∵AB∥CD, ∴KE∥AB∥CD,

∴∠AKE=∠BAK,∠CKE=∠DCK, ∴∠AKC=∠AKE+∠CKE=∠BAK+∠DCK, 过P作PF∥AB,

同理可得,∠APC=∠BAP+∠DCP, ∵∠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BAKDCK1111BAPDCP(BAPDCP)APC, 22221APC; 21(3) AKCAPC;

2∴AKC理由:如图3,过K作KE∥AB, ∵AB∥CD, ∴KE∥AB∥CD,

∴∠BAK=∠AKE,∠DCK=∠CKE, ∴∠AKC=∠AKE−∠CKE=∠BAK−∠DCK, 过P作PF∥AB,

同理可得,∠APC=∠BAP−∠DCP, ∵∠BAP与∠DCP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K, ∴BAKDCK∴AKC1111BAPDCP(BAPDCP)APC, 22221APC. 2【题目点拨】

考核知识点: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综合.添辅助线,灵活运用平行线性质是关键.

21、(1)A、B位置见解析,A、B之间距离为30;(2)2或-6;(3)第20次P与A重合;点P与点B不重合. 【分析】(1)点B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得到点B表示的数,再根据平移的过程得到点A表示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A、B的位置,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之间的距离即可; (2)设P点对应的数为x,当P点满足PB=2PC时,得到方程,求解即可;

(3)根据第一次点P表示-1,第二次点P表示2,点P表示的数依次为-3,4,-5,6…,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题目详解】解:(1)∵点B距离原点10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 ∴点B表示的数为-10,

∵将点B先向右平移35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点A表示的数为20, ∴数轴上表示如下:

AB之间的距离为:20-(-10)=30; (2)∵线段OB上有点C且BC6, ∴点C表示的数为-4, ∵PB2PC,

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则x102x4, 解得:x=2或-6,

∴点P表示的数为2或-6; (3)由题意可知:

点P第一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 点P第二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2, 点P第三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3-5=-3, …,

∴点P第n次移动后表示的数为(-1)n•n, ∵点A表示20,点B表示-10, 当n=20时,(-1)n•n=20; 当n=10时,(-1)n•n=10≠-10,

∴第20次P与A重合;点P与点B不重合.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绝对值,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综合应用,正确分类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数轴上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关系.

22、 (1) BC=1.5 cm,DC=6cm;(2)点K是线段AB和DC的中点.

3=1.5(cm),进而可【分析】(1)先根据AC=3BC=AB+BC,可得AB=2BC,即BC=AB=1.5(cm),AD=AB=×得:DC=DA+AB+BC=1.5+3+1.5=6(cm),

(2)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K是线段AB的中点,也是线段DC的中点. 【题目详解】(1)由AC=3BC=AB+BC,得AB=2BC,

∴BC=AB=1.5(cm), AD=AB=×3=1.5(cm),

∴DC=DA+AB+BC=1.5+3+1.5=6(cm), (2)K是线段AB的中点,也是线段DC的中点.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中点性质和线段和差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和差关系.

23、2cm.

【分析】首先根据AB=12cm,O为AB中点,求出AO的长度是多少;然后用AC的长度减去AO的长度,求出线段OC的长度是多少即可.

【题目详解】解:∵AB=12cm,O为AB中点, ∴AO=

11AB=×12=6(cm), 22∵AC=8cm,

∴OC=AC﹣AO=8﹣6=2(cm).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