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中国军事》 2005年03月28日 14:09:52 来源:no
作者:叶自成
科索沃战争以来,国内不少报刊发表了许多关于国际局势与中国外交的文 章,形成了声势较大的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大讨论,其中不少文章很有见
解富于启发,但其中也有不少观点实在不敢苟同。现将本人若干思考发表以下,以期引起讨论的深入。
一、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面临六大挑战,21世纪初的中国应实行大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以战略力量配置和调整为标志,先后经历了四个重大的时期和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后到50年代末,以联苏反美为主要内容;第二个阶段从6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联合第三世界、争取西方国家反美反苏为主要内容;第三个阶段是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以联美反苏为主要内容;第四阶段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独立自主不结盟为核心。这些战略都是建立在建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上的,虽然有些战略调整不尽合理,甚至有失误,但从总体上说,新中国的外交战略对保障新中国的和平建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中国的发展,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起了积极作用。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两三年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国际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在80年代初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的基础和条件也发生了改变,新的情况从六个方面对中国的外交战略形成了挑战:
第一,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基础之上的,但北约和美日安保条约范围的西扩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冷战结束,苏联的解体使美苏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国际大格局有所缓和,但另一方面冷战时期形成的北约和美日军事同盟这两个最主要的军事结盟组织不但没有消失,反面有扩大的趋势,这以中国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战略形成重大挑战;
第二,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基本承认各国的独立自主权为基础的,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伊拉克问题尤其是科索沃问题上采取新干涉主义的立场,把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强加于他国,不承认发展中国家有独立自主的处理国内事务的最高权力,并公然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战争,这不仅对中国主张和坚持的以不干涉内政为核心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构成了挑战,而且也对中国按自己主张解决国内问题的原则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第三,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中美关系发展较顺利的基础上的,但自冷战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美国国内遏制中国的呼声对
中美关系形成了短期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重大障碍,人权冲突,贸易磨擦,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遏制中国的呼声时有高涨,中美关系存在出现重大摇摆的可能;
第四,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平衡美国与苏联-俄罗斯的力量的基础上的,但俄罗斯的持续大规模的衰退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弱化了反对美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力量,动摇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所赖以建立的力量平衡的基础,以俄罗斯作为多样化格局发展的一个动力的设想难以顺利实现;同时,西欧国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与美国紧密地联在一起,成为独立一极的进程大大滞后,这从总体上对中国的多极化战略形成了挑战;
第五,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中国与第三世界不断发展壮大基础上的,但东南亚经济和拉美经济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遏制了非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增长的势头,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由于西方在信息和高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的增加而一步拉大,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内战和彼此间的战争、民族问题、自然灾害的困挠等则进一步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作为中国独立自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作用下降;
第六,独立自主外交战略是建立在以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上的,但近年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因李登辉的搅局大受影响,从李登辉访问美国到抛出特殊两国论,台湾当局的台独倾向越来越明显,以一国两制设想和平解决统一问题的战略构想遭遇重大挑战。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始终以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为指导,以有利于中国实现现代化这一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为核心,以例行有利于中国的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为目的,以邓小平的现实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而不是拘泥于邓小平同志的某些观点和结论)为指导,分析新情况,寻找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战略,对中国在80年代初形成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进行重大的而不是个别的、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调整。90年代中期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中国第五次外交战略调整的进程。这种调整从总体上应当最后形成“大国外交战略“,以取代实行多年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
有一种观点以为,中国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能推选大国外交战略,我以为这是一种误解。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某个指标(如综合国力超过美国,或人均国民产值达到多少)实现者一个世界大国,在此之后才能实行大国外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防开支指标很重要,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和基础,但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中国当然现在综合国力并不很强,不必过高估计中国国力,但也不必过低估计中国。外交战备和外交意识如何,也是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等国力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外交战略,可以提升本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一个不好的外交战略,可能削弱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首先,中国是否是一个世界大国,不仅地经济实力、人均水平,而且也要看其在国际局势中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说,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中,
也包含了外交上的指标,中国如果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发挥重大作用,就不是一个世界大国。正如有些国家虽然有仅次于美国的综合国力,但不一定就是世界大国一样。同时,实行大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恰恰是增加中国的综合国力,使其尽快达到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水平,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中国现在是一个已经具备一定综合实力基础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市场,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已经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定条件,在一些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连英国、法国这样的综合国力并不算很强的国家都能以世界大国身份发挥重要作用,连俄罗斯这样的处于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衰退中的国家都能实行大国外交,为什么中国不能?第四,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并不意味着中国关注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国家的事情。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将分两个阶段,第一联阶段以东亚地区为重点,更多关注东亚地区的国际事务,第二阶段,以东亚为支持,在世界事务和其他区域的事务上发挥相应的作用。中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大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时机已经开始成熟。过去中国的外交缺乏明确 大国外交战略的指导,在一些本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上相对较为谨慎和过分谦逊,如果定位为大国外交战略,可以相信中国在东亚地区事务上影响会更大。第五,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并不意味着要与美国进行对抗。有人认为,中国实行大国外交就是要带头与美国对抗。其实,无论中国是否实行大国外交,都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尤其是当这种霸权和强权涉及到中国直接的国家利益的时候,但反霸还是中国的战略,而只是实现中国外交目标的一个手段和方法,中国实行大国外交也并不把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目标。大国外交战略既不是当头与美国对抗的外交,也不是需要中国作巨大的民族牺牲,对外国进行大量援助的外交。
大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中国应当像一个负责的大国那样思考和处理国际国内问题,二是把处理大国间的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它们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二、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要始终把中美关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正确分析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中美关系处于十字路口,肯定好不到哪里,但可能会坏得很厉害,中国如果把美国作为敌人,美国就会成为敌人
在外交战略的大讨论中,首先存在一个如何认识美国,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
现在国内一些有影响的主流学者发表的观点虽然有差异,但认为美国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它的实力最强,这点为调解人承认,是一个共识,也是一个客观存在,但对于美国的作用如何认识,差异却较大,一些人认为,一超多强就是美国主宰的单极世界,但另一些人却认为,美国的目标是独霸世界,但现在必过高估计美国的力量,美国要实现这点很难。
这两种观点本人都不赞成。这里持不同立场的双方存在的一个共同的误点是,认定美国已经或正在独霸世界,认定美国已经实现或正在把它作为将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认识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的
确,历届美国总统,从里根到布什再到克林顿,都把美国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作为美国搞霸权主义和建立单极世界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领导人也不会放弃这一目标。
我认为,美国在世界事务中起的作用是复杂的,很难单用霸权和单极世界来说明。在美国的所谓领导作用中,首先包括了美国的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倾向,美国把西方国家拉在一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干了许多坏事,是赞成当今世界许多问题的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外交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单极世界建立多极世界,的确带有明确的反美色彩,不反美无法建立和平与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但另一方面,“领导“的含义也是多重的,不单是对别的国家发号施令,强加意志于别国,也有带头就某些国际大事与他国进行协商的含义,具有主导、牵头的含义,实际上任何一种国际秩序的建立、维护和更新,都需要某些大国出来起引导作用,任何体系都不可能自发建立的,即使中国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大国出来牵头,不会是自然建立的过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实际上就是在民办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并拥有一定特权的国家。联合国机制本来就是建立在大小国平等与大国特权基础上的。所以,美国的所作作为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既有强权政治的表现,也有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必然要体现的作用。同时,也不能把美国认定为破坏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主要因素,认定美国就是要推选战争政策,把美国等同于当年的德国法西斯,而应客观地看到美国对世界括号恙安全,对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也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美国动不动就把某些国家列为恐怖国家,肆意践踏国际法准则,对一些主权国家进行制裁、封锁,这是赤裸裸的霸权政治,但美国也在维护和平、制止地区冲突方面起了一些作用;关于国冷战后继续进行新武器的研制和开发,尤其是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武器的研制上所作所为破坏了已经达成的协议,是引发军备竞赛的刺激因素,但美国也在反对国际恐怖行为、国际犯罪行为和贩毒行为,反对和制止核、生、化武器的扩散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美国是一个试图自命为国际警察而令人生恶的、好管闲事的、蛮不讲理的大国,但可能还不是一个强盗和无赖国家。总之,中国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炮艇政策,但也要承认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否则中国谈与美国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就完全是没有基础的,要与美国进行合作也是不可能的。
在中美关系上,中国要从中美关系对中国所具有的三个战略性意义来认识:一是中美关系是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能否维持这样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对维护世界和平负有一定责任的大国,必然会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维护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不光是对维护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不管世界各个地区局势多么动荡,只要维护住大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就有基本保障;二是中美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直接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中国所需要的外部市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来源、管理经验,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三是中美关系直接涉及中国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利益。这些利益对中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都把建立、维护、发展中美的正常关系放在中国外交的第一位,是带有全局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内政治制度的不同,国家利益的矛盾,又决定了中美两国不可能建立起很好的类似于中俄那样的正常和稳定的国家关系,矛盾和冲突和磨擦是难以避免的。
现在人们常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但也坏不到哪里去;还有些人认定中美两国一定会发生正面冲突,迟早会成为主要对手。我认为,这些看法都是成问题的。现在的中美关系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明确的正常发展关系的机制,但也没有迟早一战的必然性。中美关系现在处于非敌非十字路口,两路可能性才有。国内学者常引用美国人的一个说法,就是如果美国把中国当敌人,那么中国迟早会成为这样的敌人,意思是中美关系的主动权在美国那里,美国应当对改善中美关系采取主动措施;其实,这对中国来说也是赋闲提;如果中国把美国当敌人看,美国也必然会成为中国的敌人;中美两国的政府和人民对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这样的态度和立场都同样重要。美国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轰炸,大大恶化了国民对美国的情绪。美国当然为此应负主要责任。但从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出发,还是应当超载情感的波动,从中国现代化的外部环境,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匠大局,从中国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这样一些中国最高层次的国家利益出发,更理智和谨慎的处理中美关系。当然,两手准备是必须有的,但在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与美国发生直接的激烈的冲突,其代价会是很高的,是一种下下策,只能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实现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过程,这是中国应当尽力避免的。
三、中国多极化新战略:关键是争取欧洲与转化美国
国内外交大讨论中关于中国的多极化战略,总的来说是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一超多强就是单极,另一种认为,一超多强就是多极。两种对立的观点具有同一个误点,那就是对多极进程和多极与单极关系的看法较为片面。冷战结束时,许多人对多极化的进程似乎过于乐观了,一些人甚至认为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了,一些人则只强调多极化进程可能带来的积极因素。而在美英绕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轰炸,尤其是美国为首的北约完全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一场战争时,人们又认为是单极化的胜利。实际上,多极化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甚至会有反复和曲折,人们不能以一人一事的和某种现象来判断是多极公还是单极化。
科索沃战争表明,现在的民办既不是多极化,也不是单极化,而是一个多极化和单极化这两种矛盾的趋势同时并存的世界,这种矛盾的趋势还会存在较长时期,出现了一种双重结构。一方面,多极化的趋势在,另一方面,美国试图推选单极世界的意图也时有表现。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双重结构中,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应着眼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多极化,抵制和反对单极化的企图。
中国与俄罗斯在多极化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多极化进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中国多极化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只要中俄两国在这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要实行单极世界战略就会遭遇重大障碍。中国要进一步巩固与俄罗斯在这些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但中俄两国合作,多极化进程还是难以实现,主要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俄罗斯则是一个实力大大削弱的国家,难以在
国际事务中发挥其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短期内这两种情况难以有重大改变。因此,中国实行多极化战略的第二阶段,应当联合俄罗斯一起做争取欧洲的工作,并以此做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重点。
欧洲国家在科索沃战争中睥表现是在欧洲独立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动摇和倒退,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已经完全放弃了多极化主张,放弃了欧洲成为独立一极的想法。法国人在北约新战略制定中坚决反对绕过联合国的企图,法国领导人曾经表示,北大西洋不是北太平洋组织,不能把北约扩展到亚洲地区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去年还曾说,“欧洲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明天多极世界的头号大国。“1999年6月4日欧洲聪明首脑会议也把加强欧洲现代化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欧洲有影响的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指出,北约欧洲国家在科索沃战争上与美国一致,但不是承认美国的领导,世界还是要走向多极公。应当说,中国欧洲国家在多极化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中国与欧洲国家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利益冲突,在建立多极化的进程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
多极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放在争取美国转变立场上来,多极化进程与美国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关系:一方面美国的确有独霸的企图和倾向,多极化进程当然要反对美国一国领导,一国说了算的局面。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多极化不是反美,这是不准确的,多极化进程首先是一个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所谓美国领导世界的进程;但另一方面,仅反美也难以建立多极化,因为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影响力是很大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要做什么事不一定都做得成,但要反对什么事情那这事就很难办成。所以,多极化要实现,关键还是要让美国参加到多极化中来。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多极化符合所有大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可以减少因美国试图独霸世界而多管闲事使美国承担的许多 不必要的重担。美国政府和领导人虽然一再宣称美国要承担在世界的领导责任,但在实际的国际事务中也没有排除与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合作。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宣扬和鼓吹建立珠单极世界,但这并没有成为美国国内的共识。正如布热津斯基所指出的,美国国内在如何对待多极化格局上至少有三种态度和立场:一种是前面所说的,维护美国作为一个世界领导国的地位,使美国成为一个全球警察;但“大多数美国人一般不把美国新近取得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看作一件特别可喜的事“,第二种立场认为“冷战的结束使美国有理由大幅度减少国际参与,不管这会给美国的国际带来什么后?quot;,还有第三种立场,这就是:“现在是实行真正的国际多边主义的时候了,美国甚至应为此交出部分主权“。连被 许多人称为文化者的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在权力分配方面,我们将从一个单极世界走向多极世界,在未来的几年中,美国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还有此美国人宣扬建立美国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多极化体系。总之,美国转变立场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中国、俄罗斯以及欧洲国家在这一方面如果进行更多的工作,有可能使美国逐渐放弃独霸世界的单极化倾向。同时,多与美国战略界人士接触,多进行交换意见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实际表明,美国人对多极化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过去中国的多极化战略太重反美,太重与俄的合作,太注重于发展中国家的
壮大成长,这些是不够的,现在应当把重点放到争取欧洲与转化美国的工作上。争取欧洲能加快多极化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美国的转化,因此争取欧洲是推动多极化的关键。
四、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和角色:挑战?参与?旁观?领导?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一起在联合国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存在中国是否要纳入或融入国际政治体系的问题;但中国至今还没有加入WTO,所以在世界经济体系上的确存在中国要加入这一体系的问题。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中国起什么样的作用,充当什么角色呢?
在这一问题上基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提出了挑战、参与、旁观、领导四种角色,并认为中国应当选择参与伙伴战略,这一战略对现行的世界领导者及其主导的世界秩序基本采取合作的战略取向,在全球性的政治经济领域遵循领导者的规则设计和制度安排,但并不排斥在一些重大的具体问题上保留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的可能性,甚至与领导者发生冲突。这些同志认为,伙伴战略是中国外交大战略的理性选择。但另一些同志认为,中国应选择挑战的角色,认为中国不应承认美国的领导权,不应韬光养晦、不当头为由放弃多极化,中国多极化的战略就是一种挑战,中国不向现实秩序挑战,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因此,中国应有所作为,不断强大,要在国际环境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我认为,向美国全面挑战,不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两者中国也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不做超级大国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主要定位为挑战是危险的;但认为中国应当承认美国的领导,采取所谓参与的伙伴战略,也不是中国的最好的战略选择。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和角色,应分别不同的区域和范围来讨论,笼统地讲中国就是伙伴战略,或就是挑战战略,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在经济领域,中国加入的国际经济体系主要是以西方为主的,这一眯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经济规则主要是西方制定的,中国加入这一体系的规则,承认西方主导权,中国在其中进行改造、修改规则也只能是有限的。伙伴参与战略对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合适的;中国在经济体系中,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会与西方发生冲突,但学习西方的经验是主流,是基本方面。最主要的是,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规则是市场规则,虽然这些规则对西方国家更有利,但情况表明,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落后国家还是有机会来发展自己的,那些不能适合市场规则的西方国家可能落后,而些关于掌握时机,把握市场来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则有机会在世界市场的大潮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少数国家还有可能超越一些发达国家。因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问题上应不怕参与到西方主导的市场体系中去,关键在于中国自已要尽快地转变机制,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