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伤预防的措施与流程

2022-06-12 来源:我们爱旅游


工伤预防的措施与流程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工伤保险的基本方针。工伤预防是我国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模式中的首要环节,它与工伤康复、工伤赔偿一起成为当前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其中,工伤预防处于优先地位,也就是以先预防、再康复、后赔偿的顺序开展工伤保险工作。据统计,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因素引起的,而这些事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工伤预防工作做得越好,工伤的发生率就越低,康复和补偿的任务就越小.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加强了工伤预防后,工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工伤预防的概念和政策

工伤预防是采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事先防范职业伤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的发生,减少事故及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提出了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宗旨, 确立了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地位。2012年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则更加明确地将工伤预防费用增列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主要用于工伤预防的宣传、培训,同时规定工伤预防费用的提取比例、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卫生行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规定。

工伤的多因性

造成工伤的因素有很多,工伤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总体来说,工伤的发生离不开人、物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

1.工伤相关因素

●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噪声、震动、光线过强或过暗、过热或过冷、气压变化、辐射等。

●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气味或烟雾刺激、强酸或强碱腐蚀、有毒化学品、粉尘、重金属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人或动物身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所携带的细菌、病毒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等。

●设备因素:设备缺陷、操作失控、无防护装置等。

●环境因素:环境布局不合理、光线不足、噪音、不良气象条件等。

●人体工效因素:包括工作台位置过高或过低、工作姿势不当、不当姿势下做重复动作、工具设计不合理、照明不当等.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过大、过于紧张、情绪激动等.

●人为因素:组织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身体缺陷、业务不熟练、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作时间过长、不使用防护措施等。

2。综合因素分类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疲劳操作、劳动时间过长、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过于紧张、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以及监督检查不够等.人的因素包括的统计变量有人口统计学指标、工作身份、工作经验、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知识态度、不安全行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通常研究较多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工种、职业、文化程度、睡眠、疲劳、残疾、体重、饮酒等.

●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计不当致机械不符合安全要求、机械故障、防护及安全装置失灵等。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有场地狭窄、地面不平、场地设备布局不合理、噪声干扰、照明不良、通风不畅、温湿度不当等.社会环境,包括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环境,如轮班和作息时间、任务频度和数量、工作负荷、调换工种、机械化水平等,同时还包括其他因素,如上下

级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社会对某职业的认可等.

工伤预防的基本措施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预防工伤事故的根本措施是杜绝人的违章行为,消除或控制设备、工具存在的隐患, 提高设备、工具的本质安全性。除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强工伤预防立法和加强监管外,对企事业单位来讲,工伤的预防措施还应包括:

1。从思想上重视工伤预防

提高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及工伤预防重要性的认识,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认清事故给企业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带来的巨大危害.

2.建立和健全工伤预防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管理, 真正做到人人、处处、事事、时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3.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认真做好安全评价工作, 做好工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工作。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辨识和分析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和社会灾害性事故的发生.

4.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监测

加强安全检查, 强化有毒有害岗位的安全监测工作。安全检查是发现生产活动中不安全因素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纪律、查教育、查现场、查隐患、查措施等。通过安全检查和安全监测, 熟悉现场生产状况, 消除隐患, 控制不安全因素, 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

5。强化安全确认制度

强化安全确认制度,进行危险预知活动, 对生产现场的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进行强化控制管理。挂牌标明其危险或危害的性质、类型、定量、注意事项等内容.项目负责人要对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并向项目参与人交代清楚, 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

6。加强安全教育

包括入厂三级教育、全员安全教育、日常教育和特殊工种上岗持证培训工作.入厂三级教育、全员安全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技术素质;日常安全教育主要是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教育和事故案例教育, 并组织安全活动, 目的是通过事故案例的分析研究, 吸取经验教训, 改进工作方法, 针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找隐患并进行整改。

7。开展作业标准化工作

作业标准化能有效地控制、约束、规范人的行为, 从根本上控制违章作业, 特别是习惯性违章作业, 杜绝侥幸、蛮干的不良现象。同时规范了物品的放置, 使通道畅通, 照明充足, 消防、防护用品齐全, 并规范了设备、工具检修、作业的交出、检查、验收等程序。

8。加强工伤事故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掌握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 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 使广大职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

9.加大安全投入,改进设备、工具和安全装置,提高设备、工具的本质安全。

工伤预防的流程

一般来说,制定一个工伤预防计划或职业健康计划应包括以下步骤:

1。预见及找出潜在的健康危害

工序及工具设备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工伤风险并尽可能避免,对于已经开始了的工作,应找出存在的工伤风险和隐患,并加以分析。

2。工伤风险评估

找出了存在的风险之后,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风险的高低。不同的危害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如评估工作强度及体力要求、分析调查问卷结果、评价现行控制措施等,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风险程度.

3。设立控制措施

当存在工伤或职业病风险时,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行政控制

购买工伤保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安全培训:除上岗前严格进行安全培训外,还应定期培训、检查和演习,特别是工伤风险较高的行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检查和落实。

定期体检:应每半年或一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风险并及时进行干预。

工作调配:减少高风险工作时间,给员工足够的时间休息。

完善安全设施:定期检查防火及电力设施,提供足够的清洁及消毒用品等。

健康教育:进行大众健康教育,使员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安全高效的工作习惯。

预防接种:如注射疫苗等。

●工程控制

替换有害工具设备和材料:更换工伤风险较大的设备,使用安全的工具和设备,使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等.

隔离:出现工伤风险或紧急情况时将有危害的机器或工序隔离,或将工作人员进行隔离.

改变工序:如使用自动化设备,减少手工操作.

清除污染源:如使用通风系统,局部抽气等。

●个人防护

规定员工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个人安全,如使用安全带、头盔、手套、口罩、工作服、防护眼镜等.

4.检查和落实

有了相应的措施之后,重要内容就是检查和落实了。有了好的措施如果落实不好同样不能有效地预防工伤发生的风险。很多单位都有工伤预防和职业安全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这也是许多企业工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检查和落实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落实工伤预防工作,并定期总结和公示,以达到真正将工伤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预防工伤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