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1-06-24 来源:我们爱旅游


前言

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南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目 录

第一章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摘要

第一节 课程内涵 第二节 课程目标

第三节 课程内容

第四节 课程实施 第五节 课程评价

第二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内容举例 第四章 课程实施策略及典型教学案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策略 第二节 典型教学案例

前 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课程。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至今也不过8年时间,和其它具有几十年开设历史的学科课程相比,在实施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难免缺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差异显著。从课程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从教学组织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不像学科课程那样受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从学习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注重学习过程的统一性和结论的一致性。

于是,习惯了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们一时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学科课程的延伸,成了学科课程的第二课堂;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当成“知识”教给学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了又一门学科课程;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学校传统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使活动领域窄化,过程陷于随意;而更多的教师则是停留观望,缺乏对课程的

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这些问题自然与学校对该课程的研究与实施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但也应该追问教育部门的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由此可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指导。因此,为深化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我们在深入一线,调查了解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基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编写了《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下面简称《指南》)。

《指南》从贴近一线教师教学需要出发,着重回答教师在课程认识和实施层面的困惑和问题。共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下面简称《纲要》)摘要。重点摘录了《纲要》中关于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五项内容中的精华,这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虽然《纲要》中对课程目标作了界定,但那是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应于小学阶段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为使每位教师找准课程实施的方向,并使课程在不同年级之间自然衔接,《指南》以《纲要》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为依据,联系我市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心理的实际,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对课程目标作了更为具体、细致的分解,即分年级界定课程目标。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内容举例。虽然《纲要》对课程内容作了宏观阐释,但是没有具体内容,即没有教材,具体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这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教学——有教材为依托的教师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为帮助教师成功迈出自主开发课程内容的第一步,《指南》分年级提供了部分课程内容示例,每个年级分为上、下学期,各提供10个示例。这些示例,既针对相应年级的课程目标,又体现我市的地域特色,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作为课程活动主题,但其作用主要还在于以例促思,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策略及典型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类、体验类课程,教师在组织、实施该课程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差异。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怎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是教师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南》在该部分中,首先分阶段(五个阶段)提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然后,从一线教师提交的众多实践案例中推荐了三个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直观认识课程实施策略,以方便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在《指南》的研制过程中,市教科院的崔秀梅副院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指南》的框架设计进行了指导;全市各县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坊子区教研室的郑梅秀老师、奎文区教研室的马传丽老师、高新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的武际金老师全程参与了《指南》的研制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一线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撰写了大量教学案例,为《指南》的研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资料。在此对关心、支持、参与《指南》研制工作的所有同仁深表感谢。《指南》由市教科院孙俊勇老师统稿。

由于研制人员水平有限,《指南》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孙俊勇

2008年9月

第一章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摘要

编者按:

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是我们制定《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的纲领性文件,是基层学校、教师课程实施的总依据。因此,我们把《纲要》的主要内容作了摘录,以方便教师学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一节 课程内涵

一、课程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性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课程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 课程目标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一)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探究自然的能力 ·欣赏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环境,探究社会问题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形成亲社会的态度和热爱社会的情怀

(三)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探究生活,热爱生活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三节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学生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内容范围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

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四)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二、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1.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2.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在小学的某个阶段可根据需要独立开设。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可独立开设总共68学时。

4.坚持生活性及现实指向性原则,重视体验和探究那些来自小学生现实生活并对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活动及课题。

5.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空间。

6.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组织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围绕三个维度: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进行设计和组织。

第四节 课程实施

一、教师指导

教师要在以下方面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内在动机,帮助小学生确定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二)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三)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四)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五)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六)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当的结果呈现方式; (七)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三、实施的组织形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加强对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启蒙

和培养,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小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组合,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小学生的组合。当然遵照小学生的意愿,也允许个人独立进行活动与探究。

四、实施的时间安排

各小学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小学生活动的连续性、长期性。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第五节 课程评价

一、学生评价

评价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需注意下列方面: (一)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二)尊重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三)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深刻领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逐步发展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对各小学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情况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校具体保障措施的实行。包括对教师安排、课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配套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的评价。

另外,《纲要》还对课程管理(包括:学校对课程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的管理、教师培训)方面作了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中关于课程目标的界定,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本着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目标落实、有利于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特制定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将总课程目标细化分解到年级,并且在目标分类上,各年级目标均体现四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研究性学习。具体课程目标分解如下:

三年级

一、人与自然维度

1、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通过组织开展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赞美大自然,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与保持探究自然、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珍爱动、植物的生命。

二、人与社会维度

1、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具有初步的社区服务意识,体验服务的愉悦;

3、了解家乡的部分特色产业,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人与自我维度

1、学会基本的自我服务技能,初步学会生活自理; 2、初步形成自我关注意识,学会一些自我关注方法;

3、了解常见的灾害与危险,了解基本的自护常识,初步学会在危难中自助、求助的本领,增强助人意识。

四、研究性学习维度

1、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2、学习收集、保存资料,建立初步的资料意识;

3、初步感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年级

一、人与自然维度

1、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2、认识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可能带来的危险,学习如何保护或改善环境; 3、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二、人与社会维度

1、了解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物产特色、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 2、认识社会资源,并能初步学会有效利用;

3、力所能及地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三、人与自我维度

1、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能力,愿意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3、注重个人、家庭生活卫生,增强疾病防范意识。

四、研究性学习维度

1、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处理信息,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3、掌握简单工艺品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设计与制作。

五年级

一、人与自然维度

1、通过丰富多彩的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进一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初步获得理性认识;

2、借助日常生活事例,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二、人与社会维度

1、关注社会生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对周围社会环境进行考察;

2、发展人际交往,形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获得初步的社会交往的认知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三、人与自我维度 1、增强劳动观念,发展劳动技能;

2、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初步养成开朗、乐观、坚强的个性,形成对自己的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

3、增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四、研究性学习维度

1、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2、了解各种渠道的信息来源,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

一、人与自然维度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2、能从身边小事做起,将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转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会观察、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和改造自然。

二、人与社会维度

1、养成初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具有一定的社区服务的经历; 2、关心社区中的重大活动和主要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新闻时事,与同学展开讨论,培养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人与自我维度

1、在小学生活即将跨入中学的转折期,能够作阶段性的自我反省,增进自我认识; 2、形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自信心,树立人生理想,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掌握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四、研究性学习维度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一定的动手操作与实验能力;

2、在活动中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能根据活动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感受科技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懂得利用科学、信息技术手段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内容举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统一的教材。这一特点虽然给课程实施者以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但同时也增大了课程实施的难度——怎样选择课程内容呢?为方便教师组织教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依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结合我市生活、社会及学情状况,分年级列举了部分活动示例。各年级活动示例均分为四大板块:拥抱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动手操作,以供教师们参考。教师们可以从中选择部分示例作为课程内容,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引导,一种启发。通过这些示例,提倡教师联系当地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内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师生特色、校本特色、地域特色。

三年级上学期

拥抱自然

1、庭院里的小虫子

到自家庭院里(楼下的草坪、社区小公园)寻找小虫子,看它们的长相、它们吃什么,把自己观察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如画图、写观察日记等。小心地捉几只养在瓶子里,贴上标签(虫子名称、寻获地点等),在班内设个小小昆虫角,展示大家请来的贵宾,相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知识。别忘展示完后要送它们回自己的家。

2、身边的植物

选择自己居家附近长有植物的一处场地,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种类、样子,采集不同植物的叶片、花朵、种子等,认养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做好日常养护,通过查阅图书、看电视、访问、上网查询等各种途径,搜集认养植物的相关资料,建立植物档案。

3、我喜欢这里

在自己的家附近(城市、社区、村庄)选一处景点,可以是公园、小河、池塘、山丘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录,如写一篇景物描写小作文、拍照、采集动植物标本等,全班开个展示、介绍会。

走进社会

4、这些规范我们都应遵守

开展实际调查、访问,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如进出公园、电影院、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上下公交车、人多时购物等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外出行走、骑车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等。做好记录,相互交流,熟记规范,指导实践。

5、尊老爱老送温暖

利用双休日或放学后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到敬老院进行“尊老爱老”送温暖、献爱心义务劳动,也可到离自己家较近的孤寡老人家中开展义务劳动。了解老人的生活状况,建立长期的活动计划和方案,做好活动记录,撰写活动感想。

6、家电市场调查

利用双休日,由家长陪同或组成同学小团队,到当地较大的家电市场、商场调查家电情况,了解市面上家电的种类及销售情况,获得有关家电产品的市场行情和人们的购买力情况。

体验生活

7、我是家庭清洁员

拿起扫帚、抹布,清理家居卫生,学习清洁方法,养成爱好劳动好习惯。 8、小小设计师

自己动手美化自己的房间。设计美化方案,并在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进而付诸行动,体验创新与劳动的快乐。

动手操作 9、制作贺卡

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这些节日里,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同学和亲友,传递你的祝福和友谊,学会理解和感恩,培养动手和创新设计能力。

10、制作植物标本

收集各种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等,通过前期处理、焙干、固定、做标签等步骤制成植物标本,并在班级中展示自己制作的标本。

三年级下学期

拥抱自然 1、种植植物

收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亲自种植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开花结果,坚持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记好观察日记,培养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力和品质。

2、调查家乡的鸟和树

开展“家乡的鸟”、“家乡的树”调查活动。调查家乡主要有哪些鸟,有哪些树,什么鸟最多,什么鸟不常见,什么鸟对人类有益,什么树最多,什么树先开花,哪些树生长得快等等,做好数据统计,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3、寻找春天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找春天。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办手抄报。 走进社会

4、环境卫生小卫士

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街巷清理不健康的非法贴画的广告语与宣传单,并将清除掉的小广告、宣传单收集起来,做成自己的“战利品”,如贴画足球、贴画棒等。

5、参观博物馆

和家人一起或与几个同学一起到博物馆参观,认真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看馆内的陈列品和文字资料,带上笔记本和笔,把你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

6、学校噪声调查

调查学校噪声的来源,并对调查到的噪声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可以防治的,哪些是可以减轻的,哪些是人为的,哪些是自然的。在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噪声的建议。

体验生活

7、人人争当小雷锋

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活动,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或志愿者队伍,关心残疾人、老年人,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8、生活垃圾知多少

观察、分类、统计自家一周产生的生活垃圾,制作《家庭一周生活垃圾分类统计表》,并由此联想一个月、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在班内举行统计表展览,彼此交流个人感想。

动手操作

9、制作小礼物

了解自己家人或好朋友的生日,在家人或好友的生日前几天,亲手设计、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他,表达自己对他的亲情或友情。

10、制作昆虫标本

了解如何捕捉昆虫,学习制作、保存标本等知识。班内举办昆虫标本展。

四年级上学期

拥抱自然

1、我的试验田

自己开辟一块小试验田(城区学生可以在小院里、花盆里,农村学生要到野外开垦小片荒地),种植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精心照料,相互展示、评价各小队的种植成果。

2、饲养小宠物

好朋友组成小团队,共同商议确定饲养何种宠物,了解这种宠物的生活习性,安排好它的生活,精心照料喂养,写好观察记录,展示各小队宠物的健康状况,开展关于宠物知识方面的经验交流。

3、雨(雪、雹、雾)的成因

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调查研究,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写出调查报告,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带到班级进行展示,向同学们作介绍。

走进社会

4、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袋、生活垃圾袋)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验、整理研究等方法,认识当地“白色污染”的现状,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从小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社会负有责任感,培养搜集、整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

5、潍坊名吃知多少

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潍坊有哪些名吃,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把你们了解到情况进行总结,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6、身边的错别字

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你生活的周边进行调查——哪里有错别字,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制成表格,说明错别字的具体情况,出现在哪里,在班内开个交流会。

体验生活

7、零花钱哪儿去了

要求每个学生记录自己零花钱的花费情况,连续记录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然后,在班级里举行相互交流,讨论哪些花费是有价值的,哪些花费是属于浪费的。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

8、我的房间我整理

学会打理房间,除了清扫好卫生,还要整理床铺、合理摆放物品,使房间整洁有序。要制定整理房间工作表,坚持按计划进行劳动,保持房间整洁漂亮。把自己整理好的房间拍照,班级展示评比。

动手操作 9、钉纽扣

学习使用针和线,自己动手钉纽扣。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养成勤劳好习惯。 10、小巧手

玩泥塑、面塑,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带到学校进行展评。

四年级下学期

拥抱自然

1、可爱的动物

定期看《动物世界》电视片,记录最感兴趣的几种动物的名称、长相、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制成动物知识小卡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展览。

2、美景如画

回忆感受最美的一次旅游,用自己的笔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配着自拍的精美照片,向同学介绍这次旅行;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美。

3、大雨前后

细心观察一次下大雨之前和之后,包括:天空中的云、空气、温度、小动物的表现、植物的样子等等,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认真整理,写出观察日记。

走进社会 4、春节习俗

我们现在过春节有哪些习俗?询问父母及身边的亲友,并回忆自己过春节时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整理,在班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父辈、祖辈小时候的春节习俗,比较过去和现在春节习俗的变迁。

5、祭扫烈士墓

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爱国事迹,励志报效祖国,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6、洋快餐与健康饮食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普遍受人喜爱,但它们是否真的有益健康?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亲身感受、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洋快餐的的主要成分,认识洋快餐的利与弊,并针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培养科学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体验生活

7、水表、电表慢些跑

每天观察水表、电表,统计自家一周用水、用电量,制作《家庭一周用水、用电统计表》,并由此计算一个月、一年的用水、电量,查找自家有无浪费水、电的现象,提出几条节水、电的办法。在班内举行统计表展览,彼此交流个人感想。

8、了解自己

引导学生:你了解自己吗?你认识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一样吗?先自己确定几个方面作为考察项目,如爱好、习惯、优点、缺点等,并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分别找父母、老师、同学等,对你这几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比较自己和别人评价的结果,看有哪些是相同的,有哪些是差距较大的。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他自己。

动手操作 9、小制作

向周边的人请教,学会一件或几件物品的制作方法,如扎风筝、木工、车工、烹饪、编织等等,展示自己的小制作。

10、制作建筑模型

仿照现成的建筑模型制作纸质或木制模型,也可自己设计、创造性制作建筑模型。

五年级上学期

拥抱自然

1、千姿百态的运动

动物们的“走路”方式一样吗?通过细心观察、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多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并采取各种方式描述这些运动,如可以写篇短文、画幅草图、拍张照片、摄制DV等等,体会大千世界的神奇。在班级里举行交流展示会,相互介绍自己的收获。

2、树叶展览

到自己家的周围采集各种树叶,同时调查、访问各种树木的相关知识,做好记录,建立“我家周围常见树木”小档案,带到班级进行交流展览,开个报告会。

3、预测天气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些预测天气的知识。通过调查访问周围的人、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看能找到哪些预测天气的知识,写下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试着用这些知识预测今后几天的天气情况。

走进社会

4、烧烤摊的卫生状况

到附近的烧烤摊点看一看,他们的卫生状况如何?把你了解到的情况总结一下,写成调查报告,向身边的大人进行宣传。

5、垃圾到哪里去了

到自己生活的周边(社区、村庄)进行调查,垃圾的种类有哪些?人们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这些处理方法合适吗?

6、我家的电话

你家电话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询问父母或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家庭电话从无到有,前后变化的过程,并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感受社会科技的进步。

体验生活

7、我为父母做件事

关心自己的父母,亲自为父母做件事。如准备一餐可口的饭菜、给父母洗衣服、给父母捶背揉肩、饭后主动洗碗、收拾餐桌等等。

8、家庭出纳员

和家长一起,每天记录家庭消费的情况(项目、各项目的消费数量),连续记录一周,制作《家庭消费统计表》,并进行总结反思:这些消费都是必须的吗?有哪些可以不消费或减少消费?写出自己的观点。将统计表和自己的感受带到学校进行交流。

动手操作 9、包饺子

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熟悉饺子制作的各个环节,学会向周围的人请教,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10、废纸盒的妙用

废纸盒能再利用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动手设计、制作,开发废纸盒的新用途,并把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五年级下学期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六年级上学期

拥抱自然

1、自然灾害知多少

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哪些自然灾害?引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然后,组成研究小组,自主确定一种自然灾害开展具体研究,包括灾害形成的原因、有无规律、危害性大小、如何预防等。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全班进行交流。

2、赞美家乡(城市、村庄、社区)

你的家乡(城市、村庄、社区)有哪些值得赞美的地方?细心观察、深入探访,选取家乡(城市、村庄、社区)美的元素进行总结、刻画,采用多种方式(拍照、实物、文章等)展现家乡(城市、村庄、社区)的美。

3、河流的变迁

几个同学组成小团队,进行走访和查阅资料,了解生活周边河流的变迁情况,完成调查报告。 走进社会

4、附近河流水质调查

附近河流的水质情况如何?引导组织学生现场考察、采访、取样、对比,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检测,了解河流水质的情况。若河水受到污染,调查其主要污染源,了解主要污染物。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召开展示交流会。

5、我是清洁工

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参加公益劳动,体验清洁工人劳动的艰辛和意义,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6、消防知识知多少

调查常见的消防器材的种类,懂得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灭火方法,认识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体验生活 7、我的理想

你长大了干什么?你了解自己的志向吗?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自己的志向领域,设计自己实现志向的近期、长期规划,召开报告会。

8、我们的计划

好朋友组成小团队,自己制定一个活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活动(郊游、探险、小调查等),完成后展示活动结果。

动手操作 9、茶道艺术

了解茶道的起源,学会简单的茶艺,并亲自尝试泡茶的全过程,讲解学到的茶艺文化,开展泡茶、品茶活动。

10、小发明

调查了解身边物品的优缺点,针对缺点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设计小发明方案,全班交流、评比。

六年级下学期

拥抱自然 1、探索发现

定期收看《探索发现》电视节目,记录从中了解到的知识以及产生的问题,在班内举行个人报告会。 2、植物的身体

植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通过亲身观察、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的身体构造,并记录整理,形成系列的材料进行展示。

3、影子的秘密

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探讨让影子消失的办法。进一步进行皮影戏、手影的研究,学习表演皮影戏、手影的简单方法,并制作排演简单皮影戏。

走进社会

4、家用汽车调查

在你居住的小区(村庄),一共有多少辆家用汽车?平均多少户居民家庭就有一辆小汽车?完成调查统计表。查阅有关资料或上网查询,看我国家用汽车数以及发达国家家用汽车数,进行对比。 5、我是城管小卫士

城市面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以“我为风筝都添光彩,争当城管小卫士” 为主题,到社区、街道、公园、市场、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公益宣讲、净化社区等活动,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6、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

小学生近视的比例有多大?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访谈、统计、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结合报告向小学生提出保护视力的合理化建议。

体验生活

7、当地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当地方言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对比分析,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并进行交流展示。

8、时政要闻

近期(比如以一周为时段)国内、国际社会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引导学生借助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信息工具收集时政要闻,做好分类总结,并选择几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撰写总结报告,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会。

动手操作

9、制作宣传网页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请教教师、同伴互学、向家长学习等)网页制作技术,在自制的网页上宣传班级趣事、小组特色、个人特长等,也可以推介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一件玩具等。制作完成后,向全班展示并介绍,作出评价。

10、做鸟巢

向身边的木工师傅请教,学习使用木工工具,制作一个鸟巢,把它固定在树上,帮小鸟安个安全、舒适的家。

第四章 课程实施策略及典型教学案例

第一节 课程实施策略

大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方案策划阶段、活动开展阶段、总结交流阶段、活动评价阶段。下面针对每个阶段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和建议,谨供教师参考。

一、主题确定阶段

(一)主题的预设性——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需要师生共同开发,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因此,课程内容——活动主题应该事先进行预设,不打无准备之仗。像第三章中所列举的那些活动示例,教师可以从中进行选择,或以此为参照开发课程主题。

怎样开发适合于学生活动的课程内容呢?教师可以关注如下六个层面的资源: 1、自然资源; 2、学校人文环境资源; 3、社区经济环境资源; 4、学校、社区人力资源;

5、学校、社区周边环境的变化资源; 6、时政资源。

(二)主题的生成性——敏锐捕捉学生关注的生活、社会及心理问题

生成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性,这里的“生成”比学科课程中提倡的生成更加普遍、更加深入,

除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以凸显生成性以外,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由于更加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而体现出活动主题的生成性。比如:通过对迟到现象增多原因的分析,以及学生近段时间以来日记关注的对象,都指向了“房屋拆迁”这件事,于是,“拆迁的利与弊” 便可成为课程活动主题;针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课后谈话的中心话题——超女、快男,暴露出想“一夜成名”的浮躁心理问题,主题则定为“状元三百六,行行都优秀”;等等。

要实现主题的生成性,这比主题的预设性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教师做到:

1、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课程意识,善于捕捉每一点有价值的来自于学生中的课程闪光; 2、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主题确定阶段的自主性,反对总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做法; 3、主题不必唯一,学生可根据对主题的兴趣取向自由分组。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内容观: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并非内容本身,而是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课程内容只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一件外壳,其实质是——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引导下,走进生活,接触社会,增长实践能力,发展健康的人格和情感,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二、方案策划阶段

有了活动主题之后,先不要急于开展活动,而应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方案的策划,对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作出预计和设计,这样才能提高活动的效率。

教师要充分认识此阶段的重要性,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养成先预后立的行事习惯,如果没有这一阶段,学生在活动时便很容易陷于随意、反复,使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半途而废。

该阶段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先让学生(小组)自主进行活动策划,等形成意见之后,再组间交流各自方案、计划,并相互评价,最后,根据评价意见,学生(小组)再对原方案、计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包括:活动方案的内容要求、学生交流活动的组织指导、对学生(小组)提出的方案、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活动开展阶段

该阶段的主体是学生按各自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然而,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对学生不闻不问,实际上,在该阶段中,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活动的成效至关重要。

(一)指导的内容

1、提醒、督促、指导学生记录活动过程和体会。

2、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性知识。如:让学生调查,就要使学生了解调查的基本过程,学会设计与制定简要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调查报告、倡议书、新闻稿、活动总结等的写法;要明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①自然科学研究: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证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②社会科学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及假说——撰写研究报告。

3、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并结合活动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如:文献查找法、网络查找法、调查访问法等。

4、指导学生分类整理资料。

5、关注学生活动过程,适时给予恰当帮助。如某一小组学生要到花店调查鲜花的需求量和不同鲜花的价格,可看到店员较忙,害怕店员不接待他们,便产生了畏难心理。此时,教师及时出现,鼓励他们要有勇气,还要注意调查、采访时的礼仪,要事先设计好访谈的问题,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提高采访的效率等。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这个小组成功地完成了本次调查。

6、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活动。如在开展“家乡茶文化”活动中,有的小组只是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了解茶文化,这显然非常单调,方式太单一。于是教师向他们提出了丰富活动方式的要求,如进行实

际调查访问——身边有饮茶习惯的人的比例;到商场调查茶的品种和价格;学习茶艺——向茶楼服务员学习茶艺,自己动手冲泡香茶敬献父母、老师;设计、宣传活动——设计一种茶的广告、包装,撰写赞美茶的文章,搜集赞美茶的诗句等。

(二)注意事项

1、活动过程强调学生自主,但教师不能“大撒把”;

2、教师的指导对活动的顺利开展很重要,但教师不能“教”活动; 3、教师不单要重视方法内容,更要关注道德内容; 4、要特别重视对起始年级学生的指导。

四、总结交流阶段

学生个体(小组)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入总结交流阶段。该阶段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指导学生整理活动成果。对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总结报告。

2、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交流有静态的,如墙报、实物展示等,也有动态的,如答辩、讨论等,但更多的是综合性交流活动,既有实物展示,又有方法、过程交流,还有情感体验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注重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必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过程,没有发展的体验注定是苍白的体验。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和指导。

五、活动评价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决定了学科课程评价中惯用的评价方式——量化评价、分等划类等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理念——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这是我们实施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需要提醒教师们的是:评价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不可轻视和忽视;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实施;教师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创造者和实践者。

第二节 典型教学案例

本节共提供三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都来源于我市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它们虽然在表述形式上不尽相同,内容结构上各有特点,但是,它们都很好的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透过这些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师在课程实施各环节中的组织、指导策略,领略到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会因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欣喜、激动。虽然这些教学还称不上十全十美,但可以说,这些教学是精彩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案例一:四年级下学期《洋快餐与健康饮食》

【案例背景】

近几年来,洋快餐风靡全国。由于其良好的就餐环境、新颖的就餐方式以及诱人的食品风味,倍受儿童的青睐。而一些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也不惜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要求。可在国外,快餐被人称为“垃圾食品”,经常食用对身体不好。这个道理可以说谁都知道,可人们就是挡不住洋快餐的诱惑。这是为什么?洋快餐真的有那么好吃?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对待洋快餐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

从假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也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学生成立了调查小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 【调查内容】

学生自选课题,“洋快餐”利弊的调查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意识。

2.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从学校学生入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洋快餐的看法及喜爱程度。

调查问卷

1.你知道洋快餐是什么吗?能举几个例子吗?

A知道 B不清楚 举例 2.你喜欢吃样快餐吗?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3.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A 好吃 B喜欢那里的环境 C喜欢那里的活动 D其他 4.你多长时间去吃一次?

A 每天 B一周 C半月 D 一月 E很长时间去一次 5.你父母对吃洋快餐的态度是怎样的? A支持 B 反对 C 没什么表示

我们从1-6年级共选取了9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洋快餐情有独钟,并且有的学生几乎每周都去吃。大部分的家长虽然持反对态度,但始终挡不住洋快餐对孩子们的诱惑。有的家长还把吃洋快餐作为对学生学习表现的一种奖赏。

第二阶段:走进洋快餐店,近距离接触洋快餐

我们组成考察小组,决定亲自走进洋快餐店进行近距离接触。在考察前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自愿组成了“观察小组”(负责观察店里的环境并进行拍照)、“访问小组”(进行实地采访)、“侦察小组”(负责调查店内操作间的情况)等,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走入了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在这里,我们不仅得到了第一手资料,而且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和感受。在与部门负责人的协商下,我们有幸亲自走进了他们的食品制作间,但可惜的是因为店里的内部规定,我们没能拍到想要的照片。

第三阶段: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洋快餐的资料 第四阶段:课内交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人们统称它们为“洋快餐”。(板书)你 们喜欢吃吗?谁喜欢,请举手。这么多喜欢吃的,其实我也很喜欢。

【评析:通过实物展示,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课堂汇报交流

我们喜欢吃,还有谁喜欢吃呢?课前大家调查过吗?来说一下。

1、我们小组针对我们学校的9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这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从我们的调查统计图中大家不难看出,喜欢吃洋快餐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了不喜欢的同学。

2、我们小组是通过上网、看报,对社会上吃“洋快餐”的不同人群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少年占的比例最大。

3、我们小组利用休息日,亲自到利群超市边的肯德基快餐店进行了近一天现场调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到这里来吃快餐的从小孩到中年人年龄跨度特别大,但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

【评析:通过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细致的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对“洋快餐”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为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深入了解,讨论、交流

1、这么多人喜欢吃洋快餐呀!这些洋快餐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通过亲身感受和调查你感觉它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学生交流)

(1)我感觉洋快餐好吃方便、味道很好。尤其是 XX 我很喜欢。看今天我就带来了几个汉堡包,让我们再来一起尝一尝好吗?

(2)我感觉“洋快餐店”里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我们每次去,他们都笑脸相迎,记得大年初一下午我到中百的肯德基快餐店时,虽然里面只有几个顾客,但服务员依然满面笑容,热情服务。

(3)我感觉店里面的环境布置得非常优雅、舒适,卫生很好。我每次进去,店内总放着轻柔的音乐,到处一尘不染。我们去调查的时候,里面的服务员还请我们到加工间参观制作过程呢,他们连厨房都打扫得非常整洁,而且当我们进去参观时,阿姨还发给我们每人一顶帽子、一双鞋套,使我们感觉到她们特别在意

卫生。这和大部分中餐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人们喜欢去的原因除了:快捷方便、口味好、环境干净卫生、服务态度好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定期举行一些适合小孩子的活动,吸引小朋友参加,如:开生日PARTY、英语角、游戏乐园等,而且有的快餐店里还专门设置了小游乐场,供孩子们玩耍,而且专门有服务人员在那里看护,到那里吃饭的家长感觉非常放心,有时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担心。

(5)我们了解到,虽然现在的快餐店越来越多,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为我们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6)在我国,洋快餐店蜂拥而至,除了人们喜欢外,还使我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我们调查到了一组数据:

8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调查显示,从2001年营业额看,北京麦当劳为8.36亿元,上海肯德基6.99亿元;北京全聚德3.47亿元,西安饮食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4亿元,分列中国快餐业和中国正餐业前两位。

2、利与弊

刚才通过汇报、交流,同学们说出了人们普遍喜欢它的原因,但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经常去吃,可以把洋快餐当做主食来吃呢?

课前让同学们针对“洋快餐”利弊进行了调查。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整理、交流)

(1)最近营养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洋快餐尤其是麦当劳食品对儿童的健康有严重危害。有的专家更是指出,一个炸鸡腿相当于60支烟的毒素,不仅造成身体营养失衡,而且对儿童大脑的发育有严重损伤。

(2)对于儿童来说,洋快餐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肥胖。儿童肥胖还成为其成年后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结石、肾脏病、脂肪肝、猝死、乳腺癌、痛风等疾病的诱因。肥胖对儿童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造成损伤,使儿童运动能力下降。营养过剩还使免疫细胞过早发育,促使中年时期细胞过早衰老,导致细胞免疫功能迅速降低。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肥胖儿童的大脑垂体细胞也逐渐被脂肪细胞所代替,由此而造成性激素分泌紊乱,可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

(3)洋快餐的最大缺点是:肉量太多、蔬菜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汉堡包中夹了一大块肉,只有一小片生菜叶和西红柿;甜饮料含大量糖分;马铃薯制成炸薯条后热能大大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

(4)饮料也是催人肥胖的原因。比如迅速占领中国消费市场的可乐,还有各种果汁、汽水,诱惑并控制了中国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口味,成为大众型的饮料。而这些饮料中都加入了大量的香精、糖和人造色素,长期饮用后可因糖分的过多摄入而造成肥胖。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出现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精神涣散等症状,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严重的还会得脚气病。另外,这些食品还会影响青少年正餐的口味和食欲。

(5)放录像,学生采访学校外教片断,进一步阐述“洋快餐”的不利方面。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非常巧妙,开始先让学生调查人们喜欢洋快餐的原因,尤其是亲自走入洋快餐店感受里面的种种“好处”,从而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中外快餐店的差距在哪里?”“我们该怎样面对它们?”。接着学生再通过大量的调查资料,看到了洋快餐的不足,更加明确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对于任何一种食物,不要只看到它的一面性,要健康合理的食用,才会达到最基本的养生效果,为下一环节怎样健康、合理的饮食打下了基础。】

四、中西餐对比

我们非常喜欢吃“洋快餐”,可吃又有这么多弊端,你今后我们该如何面对“洋快餐”? 1、吃中餐

2、设计中西结合的食品„„

【评析:本环节,通过学生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的“洋快餐”的弊端,引出以后怎样科学面对“洋快餐”,通过和中餐的对比和自创食品,畅谈以后怎样面对“洋快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本节课的气氛得到进一步升华。】 五、感受成功,体验收获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了“洋快餐”的利弊,从而明确了今后我们该如何正确的面对它。但除了我们自己了解外,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走上街头,呼吁人们健康饮食,合理而有节制的食用各种食品。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人能从它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启示,使我们自己的饮食业蒸蒸日上。

【总评】

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方面作了考虑:

一、尊重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次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假期中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从学生开学后上交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许

多学生对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当时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材料内容比较浅显。在此基础上组织四、五年级中曾经做过此项研究的学生再次对“洋快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教师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亲自走进“洋快餐”店,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细致地观察。并且组成采访小队、摄影小队,指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快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调查中学生对“洋快餐”的评价褒贬不一,为了使学生对它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除了让他们走进快餐店进行调查外,还鼓励学生通过上网、读报、到图书室查询资料等方式,使它们对“洋快餐”形成一个更全面地认识。并且指导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图片、照片、手抄资料等方式展示出来,较好地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做好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的角色,将评价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不但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习过程、学习情感的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目标价值追求的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本案例由高新区东明小学常亚丽老师提供)

案例二:五年级上学期《垃圾到哪里去了》

【活动主题】

环保问题是当前公认的国际性问题,结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中的“了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我们开展了此次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定为“垃圾到哪里去了”。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垃圾的危害,更切身地体会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进而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危害,认识垃圾处理的重要性。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索”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调查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交际的能力等,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开放性,了解环境与人的关系,人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内容】

1.引导学生制订小组活动方案,并做好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2.启发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调查访问、实地摄影等方法收集有关的资料。 3.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时间】

4周。 【活动步骤】

一、提炼活动子课题

针对总课题“垃圾到哪里去了”,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提炼出具体的活动子课题。 二、成立活动小组

学生本着自愿、方便的原则,自由组合成若干个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讨论并选定活动的子课题。 三、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选定的课题,采用恰当的方式组织活动。可以是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的资料,可以是实地

调查,可以是拍照收集资料,可以是调查问卷„„注意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材料。

四、活动成果展示

各活动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方式,可以是调查报告,可以是建议书,可以是资料说明,可以是照片展示,可以是手抄小报,可以是倡议书„„总之,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能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即可。

五、活动评价与自我反思

通过活动后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让学生明确成绩和问题,并设计出自我调整方案。明确得失,才能在以后的活动中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选定实践活动课题,组成活动小组。

如何具体有效地组织活动呢?首先我们由大主题“垃圾到哪里去了”提炼出几个小的活动课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初步形成了这样几个子课题:A.垃圾的产生和来源,B. 垃圾的危害,C. 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D. 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其次,学生本着自愿组合、活动方便的原则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小组人数不限,可以是十个人,也可以是两三个,选出小组长。第三,各小组从几个子课题中选定1—2个作为本小组的探究课题,以使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阶段: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例如“环保十人行”小组的子课题研究方案如下:

总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垃圾。 子课题:垃圾的分类和处理。 研究内容:

1.生活垃圾的分类; 2.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3.调查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如何给垃圾分类,如何处理垃圾的。 研究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资料;

2.利用报刊、杂志、书籍查找资料; 3.访问环保局有关人员; 4.调查问卷法。 研究人员: 组长:黄晨玮 副组长:涂佳昕

组员:孔德馨、滕子璇、岳晓琦、田君铎、徐丕宇、王诗凯、许振宇、郭福栋。 任务分工:

上网查阅资料:田君铎、滕子璇、涂佳昕;

利用报刊、杂志、书籍查找资料:郭福栋、王诗凯、孔德馨; 访问环保局有关人员:岳晓琦、许振宇、黄晨玮; 调查问卷:徐丕宇、黄晨玮、涂佳昕; 拍摄照片:徐丕宇、许振宇。 组稿总结:黄晨玮、涂佳昕。 小组活动计划:

第一周:选定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周:上网、利用书籍、报刊杂志等查找资料,了解科学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垃圾处理方法。

第三周:1. 访问环保局有关人员,了解我们生活中在垃圾分类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身边的人们对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认识。

第四周:整理分析资料,成果汇报。 成果展示形式:图片展示、建议书。

第三阶段:收集信息、总结资料。

在活动中,每人准备一本过程记录本,记录下活动中的资料、感想和经验,并加以总结,为成果汇报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采访时注意文明礼貌。

第四阶段:成果汇报展示。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形式不拘一格,有的小组写了调查报告,有的拍了照片,有的拍摄了录像资料,有的剪贴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小报,有的写了倡议书、建议书„„现摘录有代表性的成果汇报如下: “环保十人行”小组: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的同学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为子课题进行了探究。我们了解到,生活中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的垃圾如:玻璃、铁皮、废纸、布头、橡胶制品、电池、易拉罐、塑料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如:枯枝菜叶、果皮、腐烂食品等。我们还从网上了解到当前垃圾的环保处理方法。⒈垃圾发电:垃圾焚烧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处理方法。经科学家计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物质——有机可燃物所含热量多、热值高,每燃烧两吨垃圾可获得相当于燃烧一吨煤的热量。如果措施得当,利用一吨垃圾,可获得约300~400千瓦的电力生产能力。垃圾焚烧能够使垃圾容积减量至少90%,重量减量至少80%,并且利用蒸汽供热和发电。⒉垃圾低温干馏技术:垃圾热解是实现垃圾彻底无害处理的首选方法之一。本技术主要特点为:(1)垃圾热解的温度较低(500~700℃);(2)热解自身产生的可燃无污染气体用作加热源;(3)热解产生固体用作吸附剂或洁净固体燃料;(4)垃圾中的有害元素可通过自身净化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5)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 “绿色星球”小组:我们组主要是了解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对此,我们设计了《垃圾回收问题调查表》,并对周围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当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仍然非常薄弱,对垃圾的分类回收有60%的居民不够热心,此方面的知识有20%的居民不了解。而且我区还有一部分社区没有分类垃圾箱,即使人们很想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却因此而不能做到。

附:

垃圾回收问题调查表

您好,我们是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垃圾回收问题调查小组的成员,我们正在进行一个有关于生活垃圾回收问题的研究。希望您能抽出一点时间,回答以下几个有关问题,谢谢! 1、 在您所在的社区有分类垃圾箱吗?

A有 B没有 C没有注意

这些垃圾是否被妥善地处理(真正地得到分类回收)? A是 B否

2、 您在家中进行了垃圾分类回收了吗?

A有 B没有 C没有这个想法

3、 在大街上您会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扔垃圾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4、 您会把电池扔在哪里?

A可回收垃圾箱 B不可回收垃圾箱 C不确定 5、 您认为进行垃圾分类最大困难是什么?

A大多数人不支持 B垃圾分类后得不到妥善处理 C形式主义盛行 D其他 6、您的家人是否支持垃圾分类?

A支持 B不支持

7、您是否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

A很了解 B一般了解 C不了解

8、在公共场合(如商店、道路、游乐场所等)您认为生活垃圾可以按照以下哪种分类方式比较合适?

A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如瓶罐、废纸等)、其他垃圾 B可回收垃圾(如瓶罐、废纸等)、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瓶罐、其他垃圾 D说不清

9、您家使用一次性饭盒的频率如何?

A从来不用 B尽量不买 C经常买 10、您的家庭愿意成为环保志愿者吗?

A愿意 B不愿意

11、您对将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与作用了解吗?

A很清楚 B基本清楚 C不太清楚 D不清楚

12、您是否会自己尝试搜集并学习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

A会 B看情况 C不会 D这不重要 13、您认为影响您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因素是什么?

A自身 B垃圾箱 C除垃圾箱以外的外界因素 D无 14、您对现在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满意吗?

A满意 B不满意 C不关心 D这不重要

15、当分类垃圾箱内垃圾已混放时,你还会分类投放吗?

A会 B依情况而定 C不会 D不清楚

“蓝色翅膀”小组:我们小组重点调查了垃圾的危害。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白色垃圾的巨大危害。如一只小小的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微不足道的,它大约0.4克。可是如果每人每天只消费一个,就会产生4吨的塑料袋垃圾。每个人都有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权利,然而或许你不曾想过,哪怕我们每一个人这辈子只用过一次,我国也得砍掉15万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因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林料就达200万立方米。这足以让长江泛滥洪水。你能说,环境问题与白色垃圾无关吗?又比如废电池,在日益膨胀的城市生活垃圾中,那一节节小小的废电池多么的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它造成的危害却是令人担忧的:废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腐烂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污染。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被污染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积蓄在人体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算,一节一号电池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小小的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我国一年消费的一次性干电池、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共计约85亿只,随着废电池排放到环境中的汞、镉以数十吨、上百吨计,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废电池污染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之后的又一社会公害。由此,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垃圾的危害太大了,正确处理垃圾势在必行。

“环保卫队”小组:我们小组针对我们身边的情况重点调查了“垃圾的产生与来源”。以南溪公园为例,我们发现,原本这里有一条清澈美丽的河,可是现在它已变成了一条收集垃圾的河。从工厂排出的废水、垃圾流入河里,周围居民的生活垃圾也倒入其中,有的人还到河边涮拖把,河水里的鱼虾没有了,到处散发着臭味。还有到公园里玩的人也随手把塑料瓶、纸屑、花花绿绿的包装袋等一扔,风一吹,也刮到了河里,河面上五颜六色,让我们的心里格外沉重。为此,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把河两岸的垃圾清除掉,并在两岸栽上树木。

第二、所有的垃圾要扔进垃圾箱,进行专门处理,不允许随意扔进河中。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贴标语、发传单、做广告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第四、管住自己的手,不随便乱丢乱扔;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脚,不随意践踏花草。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南溪焕发青春,永远成为我们生活的乐园。

“女娲在行动”小组:我们小组重点对垃圾的处理进行了调查。我们发现,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的门类很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中的无机物可制作建材;生活垃圾中以厨房垃圾为主的有机物可经发酵制肥或制作营养土,用于改良土壤;可燃物可焚烧供热、发电;废旧塑料可制作工业塑料块、再生塑料颗粒及木塑制品;其它玻璃类、废纸、废织物、废橡胶、废家电及骨类等均具有利用价值。对垃圾中资源有不少人有认识误区,认为经捡废品的多次挑选已无可利用价值,事实是当前人们对垃圾资源化活动还不是完全的自觉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其行为受利益驱使。如目前主要回收金属、塑料饮料瓶、书报、纸箱等高利润物资,而对塑料薄膜、玻璃及织物等低利润物资不感兴趣,尤其是导致“白色污染”十分严重的塑料薄膜则很少有人愿意自觉回收。据有关部门多次统计,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塑料废品的比例已达7%—12%,北京化工研究院已有成熟技术将其生产为再生塑料颗粒,两吨废塑料可生产一吨再生颗粒,每日可产126吨,每吨市场价值5000元,每年再生塑料价值约为2亿元以上。同时,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去除电池等有害物经生物发酵,可生产为有机肥的基料或营养土,用于改良土地,按生活垃圾中40%有机物计,营养土可用于土地改良、土地复垦,将产生多么巨大而诱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施行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第五阶段:活动评价与自我反思。

此次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认真填好《“垃圾到哪里去了”实践活动评价表》,对照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以明确得失,查找不足,取得进步。

附:

“垃圾到哪里去了”实践活动评价表

评价 评价等级 主体 评价内容 自 我 评 价 活动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 任务。 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小 组 评 价 教 师 评 价 家 长 评 价 自 我 反 思 自我调 整方案 优点 不足 积极参与活动,乐于合作,尊重他人,有礼貌。 好 一般 差 【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开发了各种潜能,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探究。由于本次活动主要是在课外完成,因此准备工作很重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了活动的重点,制定出活动方案,分工明确,切实有效。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手段与途径,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等,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达到了资料共享的目的。学生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突破。如徐鉴非在自我评价反思中写道:“活动中,我们小组进行了小采访,过了一回记者瘾。当记者的感觉真好!真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采访机会。不过,在以后的采访中我一定要注意先组织好采访的问题。”郭潇娴说:“我当小组长,刚开始时,同学们都不听我的,我气极了。以后,我要注意和大家多交流,学会和同学合作。”刘雪莹说:“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认真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工作,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在

汇报课上,大胆展示了自己的成果,让自己的胆子大了起来。”„„诸如此类的收获,数不胜数。看来,在活动中,学生真正地尝到了研究性学习的乐趣。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孩子个性的飞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是挖掘孩子潜力的大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填写《“垃圾到哪里去了”实践活动评价表》,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评、小组评、老师评、家长评的评价框架,让学生从中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进行反思,完成自我调整的具体方案,以便今后改进。

当然,尽管活动开展地有声有色,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1.教师的指导应该是贯彻始终的。有些能力较薄弱的小组效率较低,无从下手。这样的小组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切不可放任自流。对于能力强的小组,教师也要时常关注进展。如采访时的预约、提问等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预先想到,做好指导。2.部分家长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不放心,因此,可以邀请家长也参与进来,并担任督导员,确保活动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次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是各小组的研究还在继续着。有的在设计环保的宣传口号,有的在替市长写“致市民的一封公开信”,有的在制订《垃圾法》,还有的小组研究领域从“物质垃圾”延伸到“精神垃圾”„„对此,我都一一进行了鼓励。是啊!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这些体验是多么宝贵,这不仅仅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一种热情。这对我们整个民族、整个人类都有着长远的意义。 (本案例由坊子区实验小学吕林静老师提供)

案例三:六年级下学期《告别近视》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统计了解周围同学近视的情况和近视率的增长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近视的形成与生活学习中的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调查了解和学习一些保护视力的知识。 能力目标:

1、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开展调查、访问、信息收集整理等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活动中感受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视力的意识;

3、在活动中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开拓创新 的科学精神。

二、活动过程

课内时间(大约一课时): (一)主题确定

1、大环境

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逐渐增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降低和控制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做好学生的视力保护工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

2、小环境

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有几个学生就提前给我打招呼:“老师,我近视,可不可以把我的座位排得往前一点?”我看看他们,个子都长得挺高,再瞅瞅其他同学,有好多学生鼻梁上都架着眼镜呢!我想:这么多近视眼啊!怎么排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呢?没过几天,在课堂上提问时,又有几个同学站起来眯着眼睛不回答问题,一问才知道,眼睛“看不清”呢!我惊异:才六年级就有这么多近视的,往后可怎么办啊?

平时上课时,我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护眼睛,要注意坐姿,注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刚开始,他们还能注意一下,可没过两分钟他们又我行我素了,好像保护眼睛与他们毫不相干一样;问起他们在家的生活习

惯,有的喜欢看电视,有的喜欢上网,有的喜欢看书等等,这些习惯与近视有着怎样的关系?小学生近视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告诉学生准备以“告别近视”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时,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热烈响应。

【点评:教师既关注当前小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的社会问题,又联系身边发生的“排座位”、“课堂问答”等生活问题,最后确定“告别近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充分体现了主题确定阶段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由于该主题与学生自身关系密切,激发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因此,该主题能够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也就非常自然了。】

(二)方案策划

针对“告别近视”这一活动主题,我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研究小课题。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产生了如下一些研究小课题:

1、全校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的统计研究; 2、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研究; 3、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眼发生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决定参加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于是,全班学生自然分成了三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一组12人;二组21人;三组18人。每个小组通过民主推荐,产生了一名组长。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光有研究课题还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研究、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比如,活动的步骤、方法、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怎样解决这些困难等等。于是,三个小组开始着手研究制定各自的活动实施方案:

一组方案: 课题 全校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的统计研究 方法查看学生的健康查体卡片,统计出近视率。 步骤 时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安排 困难无 预计 人员略 分工 二组方案: 课题 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研究 查找资料,了解近视的病因;调查访问医务人员,了解小学生近方法视的主要原因;调查访问小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排查可能造步骤 成近视的不良习惯;整理所获资料和信息,撰写活动总结和研究报告。 时间利用课外活动以及双休日时间。估计活动总用时2周。 安排 困难在实际调查访问过程中,如何争取受访对象的配合,取得最佳调预计 查访问的效果。 人员略 分工 三组方案: 课题 如何预防和控制近视眼发生的研究 查找资料,了解预防和控制近视的途径和方法;调查访问儿童健方法康专家,了解眼睛保健的相关知识;调查访问视力好的小学生,他们步骤 日常的学习、生活习惯中有哪些值得大家借鉴的地方;撰写活动总结和研究报告。 时间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大约2周完成。 安排 困难无 预计 人员略 分工 看到各小组都完成了自己的活动方案,接下来,我组织他们进行了组间交流。首先,每个小组都介绍自己的方案;然后,小组间彼此交换看法,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帮助,使方案更加完善。如大家对一、三组的方案提出两点质疑——一是方法步骤不科学、太单调,仅用查看健康卡这种方式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二是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对困难作出预计,也就没有相应的应对举措,这样可能会影响活动的进程。

经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研讨,各小组在原来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了活动方案。

【点评:活动方案的策划阶段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环节。在本案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需要,把活动主题转化成个性化的活动小课题,并根据兴趣的取向实现了分组;然后,各小组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并通过相互交流完善了各自方案。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

课外时间(长短不一,应视活动进程而定): (三)开展活动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三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过程。

一组:

首先,集中讨论研究了活动需做哪些准备工作,得出如下结论:

1、视力检测相关器材。可以到学校医务室去借,如果没有,则到学校附近社区门诊、医院寻求帮助。 2、宣传活动的目的,以征得六年级各班班主任的同意和协助,并在被测各班中召募志愿者,协助做好视力检测工作。

3、学生分组、分工。

然后,开展检测、统计学生视力的活动:

各小组统一检测标准,以5.0—5.3为正常视力、某一眼视力低于5.0为边缘视力、双眼视力均低于5.0为近视的标准,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班级,按班级进行检测、统计,并制作出各班学生视力统计表。

最后,汇总、整理各小组检测、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在各小组所作各班检测、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制作各班学生视力统计表和统计图;汇总全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制作全校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表和统计图。撰写活动总结。

二组:

1、查找资料

查阅相关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近视的原因,记录相关信息、资料。 2、调查访问

到医院、社区门诊或眼病治疗中心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活动前先拟定访问提纲:(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

(1)来诊所就医的近视青少年患者的比例有多大? (2)他们近视的程度如何?

(3)他们患近视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4)从医学上来分析,近视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组内再分成几个活动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访问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取得的结果。 3、学生调查

对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如下:

视力及用眼情况问卷调查

姓名______班级______性别______年龄______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1)你平时看书写字时,书本与眼的距离( A.30cm左右 B.小于30cm) (2)桌椅的高度与你的身高是(A.相适合的 B.不相适合) (3)看书写字时(A.姿势端正 B.趴在桌上 C.歪着身子)

(4)看书的习惯(A.躺着 B.走路 C.乘车D.吃饭 E.路灯下 F.蹲厕所时 G.躲在被窝中H.坐着看)

(5)平时看书写字1小时左右后(A.远眺一会儿 B.休息一会儿 C.连续看书) (6)每天看书写字的时间共达(A.8小时以内 B.8~10小时 C.10小时以上) (7)每天睡觉的时间(A.低于8小时 B.8~9小时C.9小时以上) (8)看书时光线常(A.充足 B.太暗 C.太亮)

(9)看电视距屏幕常(根据屏幕大小不同分)(A.偏近 B.偏远 C.适当) (10)连续看电视的时间(A.常1小时左右 B.常2~3小时 C.常3小时以上)

(11)对眼保健操能(A.天天坚持 B.偶尔做 C.认真做 D.不太认真 E.动作准确 F.动作不太正确) (12)除体育课外你还(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B.不经常参加)

(13)家庭成员中是近视眼的是(A.父 B.母 C.兄 D.弟 E.姐 F.妹) (14)你的视力情况家长(A.知道 B.不知道)

(15)你是否有其他眼病(A.沙眼 B.结膜炎 C.眼外伤 D.先天性眼病 E.其他______) (16)你对近视形成的原因(A.知道 B.不知道) (17)你的视力在什么时间开始减弱的? (18)你认为视力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19)你认为防止视力下降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20)你对保护视力工作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小组成员分头行动,深入到各个班级,让同学们认真如实的填写问卷。问卷回收之后,对问卷进行了分类整理,按视力情况分为近视和非近视两大类,详细统计、记录了视力好且习惯好的人数、视力好但习惯不好的人数、近视但习惯好的人数、近视且习惯不好的人数,分别计算出各类学生所占百分比,绘制统计表、图。

三组:

1、调查科学用眼知识

通过上网、请教眼科专家、视力好的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式,调查有关科学用眼知识,将调查到的小知识做成手抄报或看板,进行展示宣传。

2、撰写倡议书——“告别”近视

以调查统计获得的结果为出发点,对比用眼习惯的差异,发出“科学用眼,告别近视”的倡议,转变不良用眼习惯,养成科学用眼好习惯。

【点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他们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总结各自取得的活动结果。各小组的活动主题可能各不相同,活动进程可能差别很大,但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却是一致的,他们在活动中所经历的锻炼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无法给予的,这就是该课程的现实价值所在。】

(四)总结展示

在各小组活动临近结束时,我不断督促、提醒他们进行活动反思和总结,梳理活动中所取得的各种资料、信息,提出各自的研究结论,撰写活动总结和研究报告,并进行结果的展示和介绍。

一组完成了全校六年级学生近视率的调查和统计,制作了统计表,绘制了统计图,数据详实而清晰; 二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近视的各种成因,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本校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 三组通过调查了解,提出了预防和治疗近视的多条办法,并撰写了“科学用眼,告别近视”倡议书,

在学校发起了一场主题性实践活动。

【点评: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性,那么,总结展示阶段则体现了学生间学习的交互性,也体现了教师的指导性。通过学生个体、小组集体对活动成果的展示和介绍,实现了智慧的交流和碰撞,知识的结晶和传播。】

(五)评价阶段

根据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略。

(本案例由奎文区教研室马传丽老师提供,经修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