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的借鉴与超越——试论清真词化用义山诗的现象

2020-08-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文謦导・ 甜 l司 艺术的借鉴与超越 试论清真词化用义山诗的现象 侯珏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123) 摘要:本文拟从宋词化用唐诗的角度切入,就周邦彦对晚唐 诗人李商隐的化用现象着手。结合中西方文艺理论的批评手段。 究其原因通过试图分析周邦彦化用的手法,探求诗词一脉相承、 推陈出新的规律在周词中的具体出现。艺术的模仿在于局部的吸 纳和自我创新整合。 关键词:化用:模仿 中图分类号:I2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 ll(20lO)12—0229—01 1从周词化用李诗的现象投射艺术的模仿论 唐诗与宋词、元曲,尤其是诗词之间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传 承关系。词在曲得名之后才有了“词”这个名称,通常词作为不同 于诗的补充形式而存在。冠之以名“词为艳科”。 对于周邦彦化用唐诗这一问题.陈振孙说他作词“多用唐人 语法榘括入律。浑然天成。”词源中也记载“采唐诗融化如自己出, 乃其所长。”化用这一文学现象并非清真词所独有,李白多次引用 谢灵运、谢眺的诗句,并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李贺化用屈原《九歌》 中的《山鬼》、《国殇》里的鬼形象……丹纳说:“艺术品的目的和本 质似乎在于模仿,但绝对正确的模仿并非艺术的目的。”这位一百 多年前的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就提出了创新模仿的艺术理论。但 是模仿并不是否定作家的自主性,一味地进行机械的模仿,过分 的模仿也不是艺术,不能给人快感,模仿是模仿对象的某些部分。 周邦彦词通过将这些语言进行系统的扭曲和变形,通过种种形式 使读者产生陌生和新鲜感,可以延长审美的时间、知觉的过程。从 而获得美感。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过:“的确有一种‘精 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 的作用。”周词自然不能摆脱这种文风的影响。托尔斯泰认为.艺 术最主要是艺术家的真诚.很主要的是分寸感,因为与真实感密 切相关。我认为要了解周邦彦及宋代词人,正确设想他们所处的 时代精神状况.这是艺术的最终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用丹纳的理论来说,一个种族在某个时代某种环境会产生特殊的 倾向即“精神气候”,影响了艺术家,使他们走这条道而不走那条 道。使这些艺术家和艺术品有特殊的症状。纵观美成的一生,他的 词风发展轨迹与当时的官宦沉浮息息相关。 综合化用是周邦彦创新的另一特色,即他能将两至三位名家 之句融合成新的词句。“叶喧凉吹”(《过秦楼》)中的“叶喧”出自李 义山的“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雨》),“凉吹”出自鲍照的“闺 溢凉吹,闲庭满清辉”,周郎将这两个意象形成倒文,获得新词。 2词化用李诗的原因——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为心声.李商隐早年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识才,登上士 第。词人的命运与国家政治的前途更是息息相关。同样年轻有为、 壮志凌云,同样地在党争中选择持中立的立场,最后同样迫于生 计违背自己的初衷。托尔斯泰说过,人是黑白相间的斑马,一半魔 鬼一半先知。虽然他们背离了传统的“文如其人”的批评模式,但 是他们的作品却丝毫不因此而逊色。 周邦彦常化用李商隐怨闺、怀人、写景之佳句,经过加工凝 练,令人耳目~新。周邦彦“楚客忆江蓠”(《红罗袄》)化用了义山 “不学汉臣载苜宿.空教楚客咏江蓠”。(《九日》)两者都化用《楚 辞・离骚》:“悒江蓠与薛荔兮,纫秋兰以为佩”。好比浩淼广阔的江 河最终发源于屈原的香草美人情结。 李商隐与周邦彦不仅在仕途上命运多舛.极为相似,连爱情 也是同样多愁善感。 子日:“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李商隐与周邦彦延续了楚 辞的抒情传统,正因为他们自身不济的遭遇催化了创作动因,周 邦彦化用李商隐的诗句也因为同病相怜的境遇具备相似的创作 经验,可谓“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3周词如何进一步词化李诗 首先,李诗意境的朦胧、象征的含蕴使五七言诗叙事细致化、 深刻化。周邦彦的大晟词博采众长、化故为新。 其一,微缩体情的意象是文人的笔墨之爱,周邦彦巧妙地转 换场景。他的“却倚阑干吹柳絮”(《蝶恋花》)化用义山“闲倚绣帘 吹柳絮”(《访人不遇留别馆》),两个句子都描摹同一神态动作 “倚”和“吹柳絮”,自古柳这一意象成为托物言志、寄物以情的典 型象征。美成体悟出义山所云的女子聊赖之情。并将其从室外的 “阑干”移至室内的“绣帘”.代妻子道出了思夫的无限愁情。王国 维曰:“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有异而情相似,周郎化用的是情,得 诗句之神理。 其二,相同叙事写景,周邦彦采用了迥然不同的描写角度。他 在《月中行》中“静看打窗虫”,化用李商隐《水斋》“开户暗虫犹打 窗”。周郎吸收了义山“打窗之暗虫”这一景物题材。但义山“开户” 是动态角度,丽美成“静看”是静态角度。 其次,李商隐的诗中具有时空交错与跳跃的章法结构。李商 隐吸收了李贺的诗风,变峭急奇险为回环往复、凄美飘渺。李义山 之后鲜有人运用,直到周邦彦和吴文英.这种时空交错回环的手 法又一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再者,周邦彦在语言使用上独具匠心,工于炼字,在化用义山 诗句的过程中改变表达方式.获得新的审美效果。周郎是将客观 意象的位置提升,使得自然景物不再单纯是感情抒发的媒介,以 含情脉脉的视角审视它们。 4结语 然而周美成的化用关键恰恰是突破与创新。完全模仿毫无新 意可言,成了“引用”,而非“化用”。他有时化的是前人情意,转换 表达方式、使用场景,有时化的是新颖的人文意象。赋予自己独特 的情致,有时综合化用,取各人之长处……化用既是一个吸收的 过程,也是一个剔除的过程。文学的传承规律亦是如此。艺术在模 仿的历程中回环,高雅归于平俗。平俗上升至高雅,不同体制的精 神核心往往有共通之处可寻。 参考文献 [1]李永宁:《片玉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l。 [2]孙虹、任翌:《周邦彦词选》,中华书局,2005。 (3]阿尔诺:《普遍唯理语法》,湖南教育出版社,200l。 [4]冯浩注王步高、刘林辑校汇评:《李商隐全集》,珠海出版 社,2002。 (5]钟莱茵:《李商隐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1997。 [6]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7]蒋哲伦:《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8]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上海出版社,2004。 文学界・2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