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 王汉芳 ,王振华 ,季书勤 ,李团飞。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3.洛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根据河南省中产灌区一年两熟制下的生态条件,针对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玉米播种机型筛选、小麦高质量群体调控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合 已有成熟技术,集成了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麦;夏玉米;中产灌区;丰产高效;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S512.1 S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268(2006)10—0045一O2 中产灌区是河南省小麦、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区 域,涉及范围广,面积大。该区光、热、水资源丰富, 能够满足小麦8 250 kg/hm 和玉米9 000 kg/hm 的需求。但是,近1O年来,该区小麦、玉米产量分别 徘徊在6 000 kg/hm。和6 750 kg/hm 左右,一直 肥一3:5:2)的氮肥运筹模式(新模式)与当地传统 施肥模式(全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 的情况下,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产量分别增加 486kg/hm 和694.5kg/hm 。 1.2 玉米播种机型筛选试验 没有大的突破。为探讨该区小麦、玉米生产上存在 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对策,我们在该区通过 实地考证和调查研究,探明了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 玉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壤综合肥力偏低, 选择省内外广泛使用的窝眼式整体结构玉米播 种机、大外轮式单体组合式玉米播种机及仓转式单 体组合播种机3种机型和人工点播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仓转式单体组合播种机铁茬播种质量最 好,适合中产灌区麦后直播玉米使用,该机型的重播 指数为13.9 ,漏播指数为12.9%,播种均匀性变 异系数为22.2%,播种深度均匀性变异系数为 8.1%,开沟深度均匀性变异系数为5.5 。 1.3 小麦高质量群体调控技术研究 耕作粗放,已有成熟的关键技术落实不到位。针对 这些问题,2004~2006年,我们在许昌、西平、太康 等地进行了小麦氮肥运筹、玉米播种机型筛选、小麦 高质量群体调控、小麦夏玉米套种技术等方面的试 验研究,集成了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体系。该 技术体系以提高小麦、玉米群体质量、稳定穗数、增 加穗粒数、提高干粒重为主攻目标,以提高播种质 量、高效施肥为技术核心.以选用高产小麦、夏玉米 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夏秋两季秸秆还田培肥土壤、节 郑麦9023、郑麦366的播期、播量试验结果表 明,中产灌区小麦在1O月10 ̄30日期间播种,只要 通过品种、播期、播量、肥水的合理配置,均能达到 8 250 kg/hm 以上产量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为玉 米适时收获、小麦精细整地、高质量播种提供了较大 的回旋余地。 1.4 小麦、夏玉米套种技术研究 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期收获等单项实用技 术综合配套,解决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因播种质量 不高而造成的苗情差、肥水利用率不高、光热资源浪 费问题,保证苗全、苗匀和苗壮,实现小麦夏玉米一 年两熟的丰产高效。 1 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关键性生产技术研究结果 对许昌县3.3 hrn2郑单21机收麦套试验示范田 的调查结果表明,夏玉米在麦收前3~5 d套种,不仅 可以避免收割机碾压损伤小苗,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光 热资源,达到9 000 kg/hm2以上的产量指标。 2 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 2.1 品种选择 针对中产灌区小麦播种期旱涝不均,在品种选 1.1 氮肥运筹研究 周麦18在每公顷施纯N 180 kg和240 kg情 况下,运用“前轻中重后补充”(底肥:拔节肥:孕穗 收稿日期:2006—07—19 基金项目:围家粮食丰产_I==程项目(2004BA520A06—3,2004BA520A06—4) 作者简介:=E汉芳(1969一),男.河南宜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T作。 ・ 45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择上不仅要符合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等基本要求, 同时,在麦后直播玉米情况下,小麦品种要早熟性突 出、适播期长,玉米品种要以中熟品种为主。在麦垄 套种玉米情况下,小麦品种株形要矮秆、直立、紧凑, 玉米选用中晚熟品种。小麦品种郑麦9023、偃展 4ll0,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等适合在麦后直 播玉米情况下应用。小麦品种豫麦49号、周麦18、 新麦18,玉米品种浚单18、郑单21、郑单22等适合 在麦垄套种情况下应用。 2.2精细播种 小麦大播量或缺苗断垄在中产灌区比较普遍, 形成原因主要是整地质量不高。要大力提倡和推广 深耕多耙,精细整地,杜绝旋耕和耙地不实。为方便 玉米种植,小麦可采用2Ocm一20cm一26.7cm行距 配置,播期应掌握在10月10~20日之间,播量90 ~150 kg/hm ,进行土壤与种子处理,足墒下种,精 播匀播,达到一播全苗,确保冬前目标群体。 麦后直播玉米要足墒早播,墒情不足,播后要及 时浇蒙头水,保证苗齐、苗匀、苗壮。铁茬播种应在 6月5日前播种结束,最迟不超过6月10日。等行 距种植,行距66.7cm,改人工播种为机械播种,改穴 播为单粒条播,均匀下种,每公顷12万粒左右,播深 5cm,注意种子和肥料的隔离(10cm)。合理密植,郑 单958、浚单20的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 。 麦田套种玉米,操作不方便,常常造成因播种质 量差而导致出苗不齐、出苗不全,因此,套种玉米一 定要精益求精。在人工收割小麦情况下,一般麦收 前7~10d播种;但在机收情况下,套种过早会造成 收割机碾压损伤玉米幼苗,要在麦收前3~5d套种。 行距由小麦行距的宽窄而定,根据选用品种的最适 密度定株距,浚单18、郑单21、郑单22的适宜密度 为5万~5.5万株/hm 。播种时应做到种子大小、 播种深度(播深5cm)、土壤墒情和行株距4个一致, 实现苗全、齐、匀、壮。 2.3土壤培肥与施肥 土壤肥力偏低是中产灌区小麦玉米综合高产的 关键限制因素,中产灌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夏 秋两季作物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当前 土壤基础肥力不高的条件下,必须增加化肥的合理 投入,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稳氮增磷补钾,以满足当 季作物的需要。小麦要求每公顷施纯N 210~ 240kg、P2Os 120~150kg、K2O 150kg左右。磷钾全 作底肥,氮肥底追并重,肥力水平高的底肥比例可低 些.肥力水平低的底肥比例可适当高些。春季追肥 必须做到肥水配合,时间要根据群体发育动态灵活 ・ 46 ・ 2006年第10期 掌握,返青期群体在900万/hm 左右要在小麦返青 起身期进行;返青期群体在1 350万/hm 以上,追 肥应推迟到拔节、孕穗期进行。对于麦后直播玉米, 整个生育期间的施肥配方为:纯N 270kg,P Os 90kg,K O 120kg。ZnSO 15kg。其中种肥按每公顷 (NH 4)2HPO4 195kg+K2SO4 225kg+ZnSO4 15kg 的配方随播种一次施人。根据玉米生育规律,于拔 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尿素300kg/hm 和 225kg/hm 。 麦垄套种玉米无法施底肥,故以苗肥代之,苗肥 按每公顷(NH )2 HPO4 195kg+K2 SO 225kg+Zn— SO 15kg+尿素75kg于五叶期以前一次施入。拔 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在每行玉米植株10~15cm 处,追施尿素300kg和150kg。根据中等土壤的肥 力状况,玉米整个生育期间每公顷的追肥量配方为: 纯N 270kg、P2 O5 90kg、K2 O 120kg、ZnSO4 15kg。 2.4 节水灌溉 小麦在足墒下种、冬前达到目标群体的前提下, 一般不浇越冬水,根据土壤墒情和群体状况,重点浇 好拔节水。套种玉米的麦田中后期要根据土壤墒情 和降雨情况,及时浇水,既是小麦的灌浆水,又可作 为玉米的底墒水。 玉米苗期要结合施肥进行浇水;拔节到抽雄,土 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 ~80 , 抽雄期应保持在80 ~85 ,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 的临界期,此时墒情不足要及时浇水。 2.5 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返青期要防好纹枯病,抓住时间、用药和方 法3个环节;抽穗开花期要预防赤霉病,补治吸浆 虫。抽穗后应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及时防治蚜 虫、锈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同时,喷洒丰优素、尿 素、磷酸二氢钾等,提高小麦千粒重。 玉米三叶期,以辛硫磷、氯氰菊酯等农药喷苗, 防治蓟马、粘虫和青虫等,并以敌百虫拌毒谷防治地 老虎。在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15kg/hm。撒 心叶防治玉米螟兼治雄穗蚜虫。 2.6 适时收获 小麦要在蜡熟中后期收获,收割机在收割小麦 时应尽量低留茬(控制在10era以下),麦秸要随收 割一起粉碎,并均匀吹撒于田间,没有进行麦秸粉碎 的地块,在机播时要清理麦秸,等播种后再将麦秸均 匀撒于玉米行间。 生产上玉米收获普遍偏早,灌浆尚未结束就进行 收获,致使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和品质,应该在灌浆结 束即籽粒乳线消失后收获,时间在9月下旬为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