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2023-11-09 来源:我们爱旅游


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的反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真理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最初的一所学校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一根网线,到现在几乎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每个教室都有投影或电视机,处处可以上网。可以说教学的硬件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样教学硬件的投入究竟有多大的实效性,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信息技术该如何取舍,信息技术引用的弊端与误区等都是我们这些处在变革时期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粗浅的想法。首先我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对课堂教学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淡化。在多媒体与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应该是信息技术条件下理想的课堂教学和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没有甄别的媒体信息淹没,学生成了别动的信息接受终端,成了信息的容器。

误区二: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误导。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堂,可使形象的概念具体化,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些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使学生在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机会自己探索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实现对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大量直观形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传统教学中完全依赖于严密逻辑语言的表述,学生要理解这些概念需要深入的思考,并在练习过程中使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更准确,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过程。但多媒体技术可以用图像动画把概念问的逻辑关系直观的呈现出来,学生学起来容易,似乎走了捷径,但恰恰省掉了思维锻炼的过程。再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或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传统教学中凭借教师的板画或课本插图,在加上语言叙述来认识它们的位置关系,虽不够形象,难以理解或想象。但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思考空间。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形中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直观的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学的轻松,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学生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会弱化,培养出的人才或许只能看着图或动画才能思考,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误区三:教师主导地位的丧失。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这种传承多年的主宰课堂的教学方式为我国广大教师普遍接受。而现在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全权控制为新型教学环境下尽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达到的学生主体作用时的理解。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在一些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得不太

好的教师中存在着。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还有的教师受课件和网络信息的束缚,缺乏对课件和信息的甄别,不是根据自己上课的需要来设计课件、选择信息,而是根据现有的课件和网络资源安排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课堂主导地位变成课件主导。

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克服其弊端,我们化学备课组在本轮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中模式,供大家参考。

模式一:“信息加工”型。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行确定教学的程度,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学生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准备上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计算机素养和使用软件和上网的能力。并具有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科的备课、上课、训练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综合的能力。老师能调用网上资源库相关课件,提供相关网站,并把信息技术揉合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如板书、图形、幻灯片、声音、音乐、动画、练习题型以及课堂训练结果评价反馈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练和表述,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起信息选择、加工处理,运用、调节的功能,而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通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作用影响,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替代原学科教材和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信息的选择、加工、运用上拓展教材内容,灵活增加最新知识和前沿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目的仍是达到掌握学科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使用上,也同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模式二:“自主——探究”型: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按教材知识内容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在学校资源库或网上搜索,查询、归纳、整理信息源和理顺知识关系,再通过小组之间开展协作式学习、讨论,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效果评价上以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某节课情境创设理解程度,能列出急需查询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清单,上网查询以及归纳整理信息源,并能在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模式三:“传统教学”型。这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把要教授的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准备好,切记,制作课件时要更据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际,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遵循科学的设计原理。若是探究活动教学,教师还应准备充分的信息资源,供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参考或交流讨论中引用。上课时由教师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展示课件,组织探究或讨论。这种模式从传统教学演化而来,加入了一些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目前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这是一种有效的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