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技巧
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恐怕都有这样的困惑,即很难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在试卷中常常是得分率比较低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头疼和惧怕的。确实,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工夫,它跟个人的阅读习惯、鉴赏能力以及文学素养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一般阅读规律,培养学生在考试中的阅读习惯,训练答题的技巧、方法和规范性,对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分析解决、鉴赏评价文章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重视学生的筛选、抽象、概括、整和信息能力,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谈谈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1 分清层次,理清脉络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只想着作题目,将文章支解开来,而没有着眼于对全篇内容的把握,因此,能否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现代文的得分率取决于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呢?
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大层次即文章结构,注意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御文章,包举万象,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主旨意图。这是更高的思维要求,是阅读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例如:
《泰山很大》(2007江西)第一题: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很明显,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全文整体内容的把握情况,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文人对泰山的描述,突出泰山境界宏大;第二段是个过度段;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第四自然段写帝王登山封禅,写出了泰山的政治、文化背景内涵博大。最后四段写泰山使作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突出泰山对作者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巨大。
其次,还要着眼于文章的小层次即段内结构,注意理清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探究文章,以小见大,局部感知文章的内容。例如:
《乡村的风》(2007安徽)第一题:文中画线句子所说的“诗意”是通过哪几幅画面表现出来的?看文章,画线句是“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这个句子是个总领句,对本段起概括作用。接下来共有10个句子,文中有“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等句子,并列写了三种乡村中平常的事物——炊烟、莲荡、树木,本段也可自然的划分为三个小层次,再抓每个层次中的关键动词,就自然可概括为“风拂炊烟图”“风吹莲荡图”“风摇树木图”。
2 审清题干,锁定范围
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甚至可以说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题干中。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这样才能锁定答题范围、有的放矢。例如:
《麦天》(2007江苏)第一题: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综观全文1、2、3段为第一部分写如今关中“麦天”的情景;第4段为第二部分写麦天男人的劳累和女人精心照料丈夫;第5到8段为第三部分写丰收的喜悦和紧张忙碌后的平和、闲适。解这道题就需要审清题目要求,确定解题区间,很明显答
案应该锁定在第一部分“麦天”的情景中去筛选概括。
通过以上分析,只要仔细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锁定答题范围,再从中准确筛选信息并进行表述,抓住各自的对象并概括其特征,答案就会水到渠成地凸现在我们的眼前。大大降低了此类题目的失分率。
3 概括要点,条分缕析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案,必须紧扣文本,优化整合,方能准确高效。在答题时往往出现言语过多而采分点几乎没有,答案没有纲举目张、胡乱搞了一大片,让阅卷人很难分清楚;还有照搬照抄原文中那些形象话的语句等现象,没有经过自己的加工整合,分条列举出来,没有化形象为抽象等。为此,笔者在这里特提出如下几种概括方法。
3.1关键语句、中心词整合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审清了题干并锁定了答题范围,就剩下归纳和概括了,而这恰恰是学生最难完成的一个环节。例如:
《乡村的瓦》(2006 四川)第2题: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从原文第3段中的关键语句“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可筛选概括出第一种感受:雨中的神韵与魅力;由原文第4段“瓦有对称之美”的语句可提取出第二种感受:对称之美;同样还是在这一段我们能找到两个中心词“体温”和“团结”可概括出第三点感受:团结与温情;由原文第5段可找到中心语句“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提炼出第四点感受:对乡村的坚守。
3.2转化形象语句法
有些文章写得比较含蓄、蕴藉,往往运用大量的修辞,这就需要考生挖掘形象语言背后蕴藏的深意,化形象为抽象,从形象生动的语言表层去探究内里隐藏的深意。例如: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2007 福建)第3题: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了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那么“落叶”到底蕴涵着怎样的深意呢?我们不妨来找几个句子探究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从这些形象生动的语句中可知我就是那一片落叶,对其进行转化还原落叶的本体就是落叶的第一层含义:落叶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再看这个句子“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将这个比喻句还原转化就得出了落叶的第二层含义:落叶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总之,现代文阅读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得分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固然跟学生自身阅读素养有关系,但关键还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而阅读的技巧方法很多,平时应多读、多练、多总结、多表达,不管怎样我想都应遵循先整体感知后局部探究的方针,达到既会做题又提升了阅读能力的目的,为终身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