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生成,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的习惯。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使课堂因灵动的“生成”而璀璨夺目。
一、抓“精彩”促生成,让学生由此及彼领悟更多更深刻的内涵。抓“精彩”促生成,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自己独特而精彩的体验后,老师及时捕捉,深入引导,让学生由此及彼领悟更多更深刻的内涵。比如在学习《天鹅》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天鹅们排成了一条白线,在天边若隐若现。”时,有学生体悟到“小天鹅看到伙伴们越飞越远,心里非常孤单”时,老师趁机引导学生回顾前面的“天鹅们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的语句,体会小天鹅万一掉队了,将面临着死亡的困境,从而体会小天鹅的顽强与机智就顺水推舟了。这个策略需要老师对教材的钻研非常透彻,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点也非常清楚,才能不错过学生的精彩,而引发更深刻的精彩。通过教师的智慧引申,可以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二、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促使课堂生成更具魅力。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让课堂生成更有价值。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江畔独步寻花》时,预设的程序是:读诗题,了解背景;读诗句,弄清内容;想诗境,体会感情;诵诗篇,赏析特色。可刚上课教师便发现学生已会背这首诗,而且基本理解了内容,他马上意识到按预设的教案上将无趣又无效。于是他做出抉择,让学生根据多元智慧,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空间智慧强的学生选择为诗配画,语言智慧突出的学生选择改写,肢体动觉智慧发达的学生选择收集资料、到花园观察和表演,音乐智慧强的学生可以为该古诗配上自己熟悉的旋律,最后,学生不仅深刻体会了诗歌内容,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学习个性,找到展示自我的机会,丰富了对诗歌的感受和体验。当然,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课堂智慧的引申,促使课堂生成更有活力。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进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课程观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智慧引申,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
三、多向互动,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一贯是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因此,我们提倡“生本课堂”就应是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合作的环境下,在共同营造的宽松自由、活泼愉快的氛围中,互相激发更多灵感,追求更多更新的创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文中在教学大榕树这一环节时,提问:如果你是一只从远方飞来的鸟儿,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想找个地方安家会选择这儿吗?为什么?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各小组分别汇报。小组l:因为这里有这么大的榕树,还有许多树干。小组2:这里有许多鸟,都是好邻居。小组3:这里环境好,四面环水,榕树的占地面积非常大,非常茂盛,生命力旺盛。小组4:我们全组同学一起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师:他们抓住关键语句,了解到这里的占地面积非常大,想怎么住就怎么住,非常舒服。小组5:我补充,文中的第12自然段(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这句可以体会到这里不但没有危险,而且有时兴起还可以来一次免费的音乐会呢!在这则案例中,老师以问题(会选择这儿安家吗?为什么?)为载体,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开展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多向互动中,师生、生生密切配合,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加之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人人各抒己见,思维更加活跃,答案也更丰富多彩,使其能力不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更好地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鸟的天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情趣。
四、在师生对话中引发生成,让教学流淌生命的活力。一堂课的活力,大半取决于师生间富有灵性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倾听、机智对答,是组织好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
生:骆驼能吃到树叶,而羊不能。骆驼的话也要读得很神气。
师:你说得对,这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骆驼也很得意、神气?大家试着读一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
师: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谁能用“一……就”口头造句?
生1:上课铃一响,我就走进教室。
师:你真是个守纪律的好孩子。
生2:张老师一走进教室就露出笑容。
师:你鼓励老师,谢谢你。
生3:孙悟空一发现妖怪就禀告唐僧师父。
师:哇!你知道的事情可真多。
生4:我爸爸一看到妈妈就不敢抽烟。(师生大笑)
师:那你得赶快劝你爸爸戒烟。
生5:我一发现火就打“119”。
师:不会吧?你看到煤气灶的火也打“119”?请你自己改正一下。
生6:我一发现火灾就打“119”。
师:你真棒!能自己改正过来。
以上教学片断,交流口头造句的学生有六人次,每次答案各不相同。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敏锐地判断答案的正误优劣,并迅速地一一作出应对。老师的应答,或鼓励、或致谢,或建议、或点拨,无不妥贴得体、恰到好处。这种交往不只是学习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沟通,学生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以充分发挥。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思维的火花才会绽放,凝固的课堂场景才会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