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12-28 来源:我们爱旅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入境生情】

1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

——袁行霈

2

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水旨。

——明·胡震亨

政治失意的“发愤之作”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朋友的推荐,李白奉召来到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受到排挤,仅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3

杜诗思想之伟大,首先表现在贯串于全部诗篇的高度的人民性上。“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全部杜诗的一条思想红线。把人民的痛苦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并且投入了自己血泪沉深的情感,这在中国诗史上是罕见的。

4

——冯至

羁旅漂泊的“悲秋绝唱”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十一年中,一直在外飘零。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作者流寓夔州时所写,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创,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5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

【拓展链接】

6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呜呼!居易其贤哉!

——《新唐书》

一曲琵琶金戈音,千古离别唱到今

本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势力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今九江)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了这首传世名篇。

【作家金句】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2.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5.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李白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 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5.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7

——白居易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海客谈瀛(yínɡ)洲,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①我欲因(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清澈)水荡漾清(凄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③熊咆龙吟殷岩泉,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深林兮惊(使动用法,使……震惊)层巅。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闪电,列,同“裂”)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形容声音很....大)中开。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④忽魂悸(因惊惧而心跳)以魄动,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惊起而长嗟。

惟觉(jiào)(醒)时之枕席,失向来(原来)之烟霞。 ...

(3)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②安能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 第(1)段:

语句点评:对偶句,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段意概括:入梦缘由。用烘托和夸张手法描绘天姥山的高峻神奇。

感悟·质疑:连用“连”“横”“拔”“掩”“倒”等富有力度的动词,描绘了天姥山高峻雄伟的特点;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山、天台山对比,把它直插云霄、与天相接的态势渲染得无以复加,赋予天姥山无比神奇的色彩,激发了读者一睹芳容的渴望。 第(2)段:

8

语句点评①:过渡句,从现实转入梦境,既写出了梦之来源,也写出了梦之所向。“飞”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语句点评②:对偶句,见奇景,闻异声,引人继续攀登。“半壁”,半山腰就能见海日,再次突出天姥山的高大。

语句点评③:使动用法,夸张,拟人句,过渡句,描绘山上夜景令人恐惧战栗的画面和氛围,为仙境之出做过渡。

语句点评④:这是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过渡句,从“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些词语可以看出诗人好梦不长,怅然若失的丰富感情。“惟觉时”二句更包含了无限叹惋之意。“惟”,突出醒来时现实环境的冷冷清清。梦境在诗句中以“烟霞”作指代,仙人生活在空中,以此表现仙府图景十分恰切,增强了奇幻之感;且与第一段“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相照应。梦境奇特美好,诗人陡然收笔,大抒“惊梦”之憾,对比鲜明地表现了现实的黑暗丑恶,有力地表达了他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段意概括:梦游经过,描绘了天姥山的壮观及仙境的神奇。 第(3)段:

语句点评①:过渡句。“亦”承接上文,“万事”回映梦境,以虚带实,互相照映,感慨万千。“东流水”既是比喻,又是引用。

语句点评②:主旨句,用反问句式,分外有力,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主旨。卒章显志,表现诗人傲岸的性格、崇高的气节。

段意概括:梦醒后的感慨,点明主旨。 登 高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清沙白鸟飞回(盘旋,回旋)。 ..②无边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下, ....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也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 ....潦倒(衰颓,失意)新停(刚刚停止)浊酒杯。 ....

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9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 首联、颔联:

语句点评①: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风急”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一个“高”字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秋日的天空那么高不可及,显得非常遥远,衬托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语句点评②:“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无法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语句点评③:“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 段意概括:述登高见闻,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颈联、尾联:

语句点评①:“万里”写出了(空间上)诗人距离自己故乡之远,身在万里之外,远隔千山万水,离家万里,有家难归(交通不发达,诗人的潦倒处境),辗转江湖,身不由己。“作客”是指寄居别处,漂泊他乡。而寄居他乡的人,当然难免会有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在秋天就更加浓烈。

语句点评②:“艰难”二字一语双关,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导致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些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全诗就在这忧愤无奈的感叹声中收笔,悲愤深沉,而又寄意深远。

段意概括:写登高所感,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漂泊的孤苦愁绪。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①予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九江郡司马。明年秋,②送客湓(pén)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chānɡ)女(歌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年长色衰,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为贾(ɡǔ)人(商人)妇。遂命酒(叫人摆酒),使快(畅快)弹数曲。曲罢悯然(忧.......郁的样子),③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漂泊流落)憔悴,转徙于江湖间。④予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二年,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意。因为(创作)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1)①浔阳江头(江边)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②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③别时茫茫江浸月。

10

*

(2)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寻声暗问(低声询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将要回答,又有些迟疑)。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新掌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音低沉)声声思...(深长的情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扣弦)...慢捻(揉弦)抹(顺手下拨)复挑(反手回拨),初为《霓裳》后《六幺》。③大弦嘈嘈(cáo cáo)(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如急雨,小弦切切(形容声音轻细急促)如私语。④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形容鸟鸣婉转)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溅.射),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①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量词,计量歌舞队、乐队)。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一曲红绡...(xiāo)(轻薄的生丝织品。泛指轻美的丝织品)不知数。钿(diàn)头银篦(bì)击节(节拍)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平常,随随便便)度。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③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这里指脸上的胭脂粉)泪红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

(4)①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叹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②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指声音嘈杂刺耳)难为听。③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明。莫辞更(再)坐弹一曲,为君翻作(写作。翻,....按曲调写作歌词)《琵琶行》。

(5)①感我此言良久立,却(退回)坐促弦(把琴弦拧紧。促,紧、迫)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以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掩面哭泣)。②座中泣(眼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色)湿。

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11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 诗前小序:

语句点评①:“左迁”一词的使用,暗含失意之情,点出诗人人生和仕途的坎坷与不幸。 语句点评②:省略句,应该是“送客(于)湓浦口”。

语句点评③:“少小时欢乐事”与“今漂沦憔悴”形成对比,显示出琵琶女内心的失落、悲凉。

语句点评④:“恬然自安”: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

段意概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第(1)段:

语句点评①:开篇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语句点评②:“主人下马”与“客在船”是互文。

语句点评③: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段意概括:作者秋夜浔阳江边送客。(浔阳江边夜送客) 第(2)段:

语句点评①: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语句点评②:“寻、问、移、添、回、开宴”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忽闻琵琶声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

语句点评③: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语句点评④:“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12

段意概括: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3)段:

语句点评①:“放拨”“插弦”“整顿衣裳”“起敛容”,既写动作表情,也表现歌女讲述身世前的感情起伏。

语句点评②:过渡句。交代琵琶女生活急转直下的三个原因:兄弟从军,阿姨去世,年长色衰。

语句点评③:诗人把秋江冷月同琵琶女内心的寒冷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烘托出琵琶女无限凄凉的悲苦心境,催人泪下。

段意概括:写琵琶女自叙身世。(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4)段:

语句点评①:过渡句,承第(2)、第(3)段,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语句点评②:环境描写。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语句点评③:诗人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再弹一曲,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段意概括: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5)段:

语句点评①:过渡句,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长期受人玩弄、侮辱后,竟然得到诗人的同情,受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语句点评②:用设问句表现自己伤感程度之深,全诗在哀怨之情达到顶峰时突然收束,给读者留下充分的回味余地。

段意概括: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重闻琵琶青衫湿)

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登高》是近体诗,在结构上各有特色。仔细体会下面的结构图示,请分别概括有关内容,填到方框内的横线上。 (1)《梦游天姥吟留别》

13

答:①安能摧眉折腰 ②不事权贵 (2)《登高》

答:①不尽江水 ②多病登台 ③忧国忧民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3.《登高》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凄楚、悲伤、孤独、沉郁。

4.《琵琶行并序》这首诗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14

鉴赏风格和技巧

1.抓住关键,体会诗风。

(1)“飘然思不群”是杜甫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概括。《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如何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明确】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个性和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至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着诗人的美好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2)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讲究“细节的真实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等,请对比阅读,《登高》和《琵琶行并序》,填写下表。

《登高》 《琵琶行并序》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主旨 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①大历二年(767)流寓夔②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细节 州,重阳节登临江边高台两年后,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时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的经历和感受 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的经历和感受 描写 ③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方式 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 2.鉴赏技巧,感受魅力。

(1)《梦游天姥吟留别》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山的“或可睹”则成了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山,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为下文梦游做了铺垫。天姥山高峻脱俗、卓尔不群;运用了对比、衬托、夸张的艺术手法。

15

(2)朗读《登高》,根据所学的近体诗的有关知识,试分析这首诗歌在句式结构和音律上的特点。

【明确】对仗工稳,音调铿锵。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诗中所用词语,声调和谐,韵律流畅,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三四两句。

(3)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来描摹无形的音乐,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表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请找出这些比喻的句子,完成下表。

比喻句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 ②小弦切切如私语 ③嘈嘈切切错杂弹 ④大珠小珠落玉盘 ⑤间关莺语花底滑 ⑥幽咽泉流冰下难 ⑦银瓶乍破水浆迸 ⑧铁骑突出刀枪鸣 ⑨四弦一声如裂帛 音乐特点 粗重急促 亲切细柔 错落有致 诗人巧妙地将自然声响作为喻体,通过生动的比清脆圆润 喻,把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婉转流利 至纯至真,把难以描摹的音乐形象摹画得立体可低沉凝涩 感,以表现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凄厉不绝

感受形象,体会情感

1.《梦游天姥吟留别》:神境仙界,迷离惝恍。

(1)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诗人的心情怎样?试简要分析。

景象:海日、花、石、熊咆龙吟、云、水; “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

(2)诗人描绘的洞天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特点:富丽堂皇、热闹非凡、令人神往、神仙众多。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2.《梦游天姥吟留别》:情景交融,物我皆悲。

作用 16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从这些景物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1)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落木、长江。 (2)情感:悲凉、悲壮。

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⑤鸟飞回:诗人的处境正如在急风中低回盘旋的孤鸟。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肃杀之景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身在他乡,更增添了一层悲凉之情。⑦不尽长江滚滚来: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面前,诗人更觉得自己的渺小。 3.《琵琶行 并序》:同病相怜,感慨沦落。

仔细读序及第1、3、4段相关部分,思考:白居易和琵琶女有怎样的共同命运、遭遇?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试做分析比较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琵琶女 本是京城女 色艺双全的艺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直言进谏遭贬谪 白居易 连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设喻拟音,文字奏乐

《琵琶行 并序》运用一连串形象而巧妙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音乐,仿佛在闻其声时能见其形。请发挥想象,借鉴这种方法,描写一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支乐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今天,我欣赏了一首闻名中外的钢琴名曲,名叫《牧童短笛》,让我在音乐的海洋中漫游、陶醉。

17

这首钢琴曲是悠扬、自在的。听了这首美妙的钢琴曲,我仿佛深陷其中,思维好像穿越到无拘无束、快活自在的乡村。

清晨,太阳睁开了蒙眬的眼睛,我牵着我的大黄牛,带上了我的草帽,来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田野。我吹起了我心爱的短笛,哼着欢快的小曲,骑在黄牛背上。悠扬的笛声飘散在天空中,吸引着树上的鸟儿为我伴唱;两只蝴蝶在我身旁翩翩起舞,就像两位小精灵为这首曲子伴舞;小溪里的鱼儿也成群结队,吐着泡泡,像是一群热情的观众在为我鼓掌。

钢琴曲的节奏在这时变得轻快、欢悦。

我骑着大黄牛来到了一条清澈无比的溪流,跳下牛背,趁黄牛在喝水的时候,用手捧起水往黄牛的背上泼水。它晃了晃头,甩了甩尾巴,似乎在瞪着我,并抖了抖身上的水,我和黄牛就在小溪里尽情地玩耍,嬉戏。

节奏又变得舒缓。我玩累了,就靠在大树上休息。黄昏了,太阳下山了,我吹着悠扬的笛声,与黄牛筋疲力尽地回到了家。

这首令人神往的钢琴曲结束了,但是琴声还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回荡,使我感受到乡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气氛,而牧童那种纯朴、自由、和谐、快乐的生活也令人羡慕。

“叮——咚——叮——咚——”仿佛是一场秋雨的余韵,谁都知道刚才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凉爽的秋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传来——沙啦啦,沙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街上的行人争先恐后地去屋檐下面躲雨,有伞的人纷纷打起伞,往家里赶。沙啦啦,沙啦啦……

雨声中,街上的每一块地砖、每一片树叶、每一把雨伞,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像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听!“啪,啪,啪”,那是雨拍打在玻璃窗户上的歌声。“沙啦啦,沙啦啦”,这是雨与树木的一部二重唱,真是一曲曲美妙的、动听的歌谣啊!“轰隆隆”的雷声,姗姗来迟。我仿佛听见旷野用木槌敲打巨鼓的声音,却有一点不同,雷的怒吼粗犷而豪迈。它似乎很杂乱无章,但你只要用心去聆听,便会发现这是最和谐的节奏。“滴——答——滴——答”,雨,渐渐停了,街上也恢复了平静,街上的行人已经所剩无几。

回想起那优美的声音、美妙的旋律,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这是只有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才能听到的。

18

【任务探究】

1.关于李白梦醒后的感叹,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也有人认为是积极的。你是怎么认为的?谈一谈你的看法。

我认为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

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进步性: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它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

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诗人积极的一面。

2.本课三首诗在写景的部分都写到了“猿啼”,作用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看法。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渌水荡漾清猿啼”是诗人想象的梦中之景,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有声有色,景色十分清幽。(2)《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是描写登高所见所闻,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凄清的“猿声”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3)《琵琶行并序》中“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是白居易听完曲子和歌女的自陈后,对自己被贬浔阳悲惨生活的描述,意在以杜鹃与猿的叫声反衬琵琶的动听,也是白居易对自己不幸处境的自嘲。

3.白居易有一首题为“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的五言诗,所写内容与《琵琶行并序》相似。请赏析这首诗,并说说两诗有什么异同。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19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①秋江月澄澈:一作“江月秋澄澈”。②娉婷:姿容美好。③一问一沾襟:问一次就哭一次。沾襟,泪湿衣襟。

赏析:有人说,《夜间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语言没有《琵琶行并序》那样细腻,一些该描绘的地方却没有说,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美就美在这“不言”之处,首先看这第一处:“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是怎样的调?是《霓裳》,还是《六幺》?是如何的愁?是“似诉平生不得志”,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作者都没有具体描绘,只是以秋江、明月、江船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然后只是淡淡地用上一个“堪”字,却产生出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作者听到这歌泣,便“寻声”去“见其人”。看到这位歌女后,作者没有用“美丽”或“动人”来描绘她的容貌,只是用了“颜如雪”这三个字,这是第二个“不言”之处,很少有人用“雪”来形容容貌,而此诗中用这个“雪”字却恰好符合了诗间的意境。“雪”无外乎两个特征:一是白,二是冷,所以用在此处,既道出一位肌肤如雪的少妇楚楚动人的形象,又表现出其哀愁悲伤的心情,同时,又能看出诗人是站在远处观望,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颜,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最妙的还是这第三处“不言”:“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她却“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在深秋明月夜,一位美丽的少妇如此伤悲,是为了什么呢?是自叹身世的可怜,还是抒发闺中之怨?作者没有让她“说出”,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处处“不言”,却又处处“在言”,言什么?就是作者当时凄凉的心情,结合当时的背景,作者是在被从京城谪至浔阳,路宿鄂州时写下的这首诗,满腔报国热情,却又宦途潦倒,被贬到这偏僻之地,自然是满心的凄凉,满眼的沧桑: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愁绝”!但这心中的哀愁又能向谁倾诉?这无奈的心境又有谁能体会?也只能对着这凄冷的景物默默“沾襟”罢了,那浓浓愁思,尽在这“不言”中!

这“不言”的美,就是一种含蓄之美,寥寥几笔似寻常,却能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那充满了含蓄之美的诗词与文章,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虽比不上绽开的花朵那般妩媚,却多了一份耐人寻味的魅力。

异同:相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和《琵琶行并序》描写的时间、情景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写秋夜闻琴,又见到歌女,琴声也都是悲伤幽怨的,歌女生活都是凄惨的,同时歌女都有很高的音乐素养。

20

不同:《琵琶行并序》的描写更具体细腻,对音乐的描摹、对歌女身世的叙写以及对自我被贬的感叹都生动感人,而《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基本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来展示月夜歌女的形象。

【规律总结】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古代诗歌中的想象

1.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

一种思绪如“愁”在艺术创造中如何表现?中国古典诗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王维将相思这种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时他又将这种情感想象成抽象的春色:“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福之江东》)高启则将抽象的“春色”改为具体的“芳草”:“怨得身如芳草多,相随千里车前绿。”

音乐语汇也是抽象的。如何将抽象的音乐语汇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诗人们也各自调动自己的想象力。清人方扶南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2.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

现实生活中一些平凡事物,如小人物的生活、寻常事件和物件,如果用写实的手法加以表现,固然可以小中见大、朴实可亲,就像发生在读者的身边一样。但是,有的作家却采取想象,让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让小人物显得不一般,让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虚构一个现实生活并不存在但却是作家极力追寻的世界,或诗人希望得到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由于社会的黑暗,诗人的许多人生理想无法实现,有时会因此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但想象可以帮助诗人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追寻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世界,帮助诗人摆脱痛苦和束缚,在理想的天空中展翅翱翔。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神奇而迷离的神仙世界就是他理想破灭之后的产物。

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抒发的情感

21

情感是诗歌表达的核心,阅读古代诗歌关键在于理解和把握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古诗中常见的情感如下:

(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题型一般为简答题,一般结合表达技巧考查。也会在选择题中考查。

1.审视题目。我们通过审视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如通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作者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1.(2020·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22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应该表达了诗人三方面的感情。其一,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康复的祝福,只要朋友眼疾痊愈,只要朋友相伴结行,春光就永远不败,江花会挂满枝头。“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其二,是对大自然山野春天的热爱,“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两句是想象,设想写出了野外大自然的野趣,野鹤、僧饭充满自由,别有风味。其三,是对与友人相约春城一醉的期盼而因友人生病爽约的遗憾之情,但旋即又充满了祝福和希望。表现在尾联用一个“但”字呼应开篇首联的“虽”字,虽说有失望之情,但想到朋友痊愈,想到未来同游,又充满期盼之情。

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3

③②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和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从注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渭北”“江东”分别是杜甫、李白的所在之地,“春天树”和“日暮云”分别是两人所在之地的代表性景物,我们不难推测出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中,杜甫是借渭北之景和江东之景,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好题精选】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2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注]

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应在充分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颔联、颈联的内容,不可以直接翻译诗句,单纯翻译诗句不得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或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审题要准,“概括”不能仅翻译;“感慨”要全面,“变”与“不变”的对比应很典型;感情要完整,忧君忧己不可或缺。“比喻”可

24

以写成“借喻”。历史遗迹,写成“遗存、废墟”亦可。景物写成“景象、景观、图画”亦可。

答案: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不得任用,忧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越江,即粤江,这里指柳江。②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此诗表达了作者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既然是复杂的,也就说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身世遭遇与离别之情的合体,二者相互渗透,互为一体。前两句写送别时的情景。“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答案: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一、三、四联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第二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被贬谪的愤懑愁苦之情。

②①

梦游天姥吟留别

25

26

27

28

登 高

29

琵琶行并序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