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数学知识点梳理

2023-06-03 来源:我们爱旅游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知识框架

21.1一元二次方程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知识点总结

1.等号两边都是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 ax2+bx+c=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 一般地,对于方程x2=p

(1)当p>0时,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X1=-√p,x2=√p

(2)当p=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1=X2=0

(3)当p<0时,因为对任意实数x,都有x2≧0,所以方程无实数根

3.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4. 一般地,式子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根的判别式,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它,即△=b2-4ac。

当△>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

当△≧0时,方程ax2+bx+c=0(a≠0)的实数根可以写成

X=(-b+√b2-4ac)/(2a)

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 5. 解一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把各系数直接代入求根公式,可以避免配方过程而直接得出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6. 先因式分解,使方程化为两个一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一次式分别等于0,从而实现降次,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次函22.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二)知识点总结

1.一般地,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一般地,抛物线y=ax2的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原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对于抛物线y=ax2,∣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 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可以看出 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如果a<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h)2+k有如下特点:

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 (2)对称轴是x=h (3)顶点是(h,k)

5.从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可以看出 如果a>0,当x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a<0,当x当x>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以看出 如果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果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7. 一般地,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可以看出

(1)如果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0,那么当x=x0时,函数值是0,因此x=x0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第二十三章 旋转

(一)知识框架

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 23.2中心对称 23.3课题学习 图案设计 (二)知识点总结

1.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成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2.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3.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简称“中心”)。这两个图形在旋转后能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 4.中心对称的性质:

(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

心所平分。

(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线段等。

第二十四章 圆

(一)知识框架

圆 24.1圆的有关性质 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正多边形和圆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二)知识点总结

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画圆的过程可以看出:

(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4.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 5.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6.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8.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0.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11.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同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12.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13.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弧和劣弧分别相等。

14.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圆周角。 15.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16. 圆周角定理:

(1)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7.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多边形叫做圆内接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接圆。

18.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19. 设圆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d

点P在圆外→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内→d20.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1.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22. 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23. 直线和圆的三种关系:

(1)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点叫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

24.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5.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6. 这点和切点之间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7.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8.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29.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两个圆没有公共点,相离→外离或内含 (2)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相切→外切或内切

(3)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相交

30. 我们把一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中心到正多边形的一边的距离叫做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31. n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L=nƞR/180

32. 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3. 扇形的面积和半径、圆心角有关。

34. 圆心角为n度的扇形面积为S扇形=nƞR2/360或S扇形=1/(2lR)(l为弧长) 35. 我们把连接圆锥顶点和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一)知识框架

概率 25.1随机事件和概率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用频率估计概率 (二)知识点总结

1.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3.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m/n。 在P(A)=m/n中,由m和n的含义,可知0≦m≦n,进而有0≦(m/n)≦1。 因此0≦P(A)≦1

特别地,当A为必然事件,P(A)=1

当A为不可能事件,P(A)=0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接近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接近0。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反比例26.1反比例函数 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二)知识点总结

1.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一般地,反比例函数y=k/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

(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十七章 相似

(一)知识框架

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 27.3位似

(二)知识点总结

1.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2.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成比例。

4.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6.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像这样的两个图

形叫做位似图形。这点叫做位似中心。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

(一)知识框架

三角函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二)知识点总结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

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弦,记作sin A,即

sin A=角A的对边/斜边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角A的余弦,记作cos A,即

cos A=角A的邻边/斜边

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角A的正切,记作tan A,即

tan A=角A的对边/邻边

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是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2. 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

题)

(2)根据问题中的条件,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解直角三角形。 (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 (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一)知识框架

投影 29.1投影 29.2三视图 29.3课题学习 (二)知识点总结

1.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射线,投影所在平面叫做投影面。 2.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3.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5.当我们从某一方向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6.对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7.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都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注意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宽相等。 8.正三棱柱上、下底面均为正三角形,其余各面都是矩形。

9.主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可以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