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质量差异
2023-10-28
来源:我们爱旅游
『质量管理』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 上能反映出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关键指标的 关,我们常说: “好药治病,坏药治命”也是对药品 差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 质量重要性的概括。以前大家习惯性的认为药品经检 以粉针制剂为例:粉针制剂生产可以说是一个 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市场监督性抽检等也是以检验是 物理过程,在包装材料固定,生产主要控制指标正常 否合格为判定依据。那么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是 的情况下,其水分、pH值、比旋度、含量、有关物 否就万无一失,产品安全有效呢?本文仅从质量管理 质等物理指标主要依赖于所用原料药的各项指标,加 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探讨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 强对原料药指标的控制基本能满足要求。这些指标是 质量差异何在。 药品能发挥它药理作用的基本保证。还有一些指标虽 与原料药指标有一定关系,但是在这个物理分装过程 1 质量指标的符合程度不同,尤其是关键指标 中很容易引起变化。而且这些指标与用药安全密切相 的差异 关,不溶性微粒就是其中之一。药品中的不溶性微粒 按照我们国家GMP要求,药品出厂需满足的条 用肉眼很难观察出来,且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微粒污 件之一是检验合格,也就是说需按照国家药典标准或 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人 药品审批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它是产品放行的 们的用药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较大的微 最低标准。许多企业为了能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根 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②微粒 据企业对该品种的质量控制水平制定相应的高于国家 过多,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 法定标准的内控标准,这样内控指标的高低一定程度 肿和静脉炎;⑧异物侵入组织。由于巨噬细胞的包 2008年1 2月第2卷1 2期 Vol 2 No 12 December2008 nnovation&Management 围和增殖引起的肉芽肿;微粒还可引起过敏反应、热 原样反应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粉针剂增加了 对该项目的控制,对微粒大小及允许限度作了规定: 即≥10 IJ m的不溶性微粒控制在6 000个/瓶以下,而 ≥25 u m的不溶性微粒控制在600个/瓶。我们肉眼能 观察到的微粒为≥50 u m,实际上不同厂家的粉针制 剂这个项目相差较大,好的企业该项指标非常好,能 做到仅为以上指标限定个数的十分之一以内,有的则 与合格限定数非常接近。 可以看出尽管都是合格品它对患者带来的潜在 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该项指标的优劣依赖于企业 的投入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为不溶性微粒的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公用设施系统(水系 统、空调系统)、操作系统、工艺物料系统、设备 或用具系统以及质量控制环节的方方面面。尽管都 是合格品,外观上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对患者的 安全保障是不一样的,企业为了提高该项指标的品 质其投入也是较大的。 就质量标准本身而言也有其局限性,有时会导 致无法全面体现药品质量,检查项目无法覆盖到药 品质量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药品某 方面有质量差异,但在标准中没有体现出来, 如:粉针制剂生产中所用的原料药由于在原料药的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l三一 chinese Journai of Pharmaceuticai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生产中尤其是结晶过程控制的区别,会造成粒度、 晶形等不同,会使得制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溶解稀 释所需时间不同,有的较慢,溶解较慢的产品给医 生的使用过程带来麻烦。 2质量控制的保证程度不同,尤其体现在产品 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等方面 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GMP要求的不断更 新,质量管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药品是生产出来的 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更加关注过程控制,建立健全质 量保证体系。但企业按GMP标准要求的符合上还是 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也会反映到药品质量上来。但无 法通过质量标准的项目反映出药品质量的实际情况, 对于无菌制剂产品而言,无菌、无热原这两项指标则 是关键指标。热原不合格可在人体输液的1~3JJ\时内 产生高热反应,有时可达40℃。无菌不合格的危害则 更大。 无菌、热原这些指标在出厂检验时是如何控制 的呢?这些项目的结论一直是以药典规定的检查抽样 (无菌每 ̄LL2o支,热原2支)和试验方法的结果作为 判断依据。以上两项检查存在很大局限性,其方法本 身是一个破坏性试验,它与整个批(1 o万~20万支) 的随机样品的统计选择有关,不管样品是否有好的代 表性,它的结果总存在不确定性。 如:已知1 ooo个产品有一个是染茵的,即染菌 率为o.1%,从这1 ooo个制品中随机抽样20支,. ̄lj20 支样品的染茵率则是0.02,即取到染菌样品的几率仅 为2%。按数理统计理论 P=1一(1一X)n计算,x一污染率;n为样品量。 即染菌率为0.1%时,P,PX=O.01,抽20瓶的检出 概率为2%(药典规定抽检量) 抽1 000瓶的检出概率为P=1一(1—0.O01) 1 000=0 63=63%: 染菌率为5%时,抽20瓶的检出概率为0.64(药 典规定抽检量)。 即按药典规定检查在染菌率为5%时取不到染菌 品的概率仍会高达36%,即每做1oottl:产品的无菌检 查,仍有36批可错判为合格产品。产品的染菌率越 小,错判合格的可能性就越大,由于热原规定的取样 量越少,错判的可能性则越大。因此,仅凭药典规 定的无菌、热原检查法来判别某批产品是否无菌、热 原合格,并不能确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对于无菌制 造过程得到的产品,欧美国家普遍接受0.1%以下的 阳性率,并且要求使0.1%的污染率具有95%以上的 检出率,要使0.1%的污染率有95%以上的检出率, 样本数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才有可能。P=0.95:1一 (1—0.001】3 000这样检验样品的数量至少要达到 3 000瓶,所以,我们的抽样检验方法是有很大局限 性的。此时控制该指标的目的只可能采用验证过的每 一个工艺程序和培养基进行无菌分装模拟试验的方法 『质量管理』 来实现。通过采用验证过的每一工序的方法来实现每 一支产品的合格。以上指标的保证是涉及药品生产的 整个过程,这也是我国在GMP执行过程中越来越重 视关键工序的验证,通过验证确立控制生产过程的运 行标准,通过对已验证状态的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 程,确保质量。 可以看出要保证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 仅靠检验是不行的,必须在严格的过程控制下才能保 证生产的每一支药品的质量。无论生产出不合格品的 几率有多小,只要有一支不合格对患者来说也是百分 之百的不合格品,产品的均一、稳定、安全有效是制 药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鉴于我国目前状况,不同企 业的控制程度还是有区别的,有些是不能仅靠政府的 监督,更多的是靠企业主动完善更多的环节与细节。 但这样做势必会加大企业投入成本,在此也希望政府 能引导药品的优质优价。 通过以上两点的论述,大家可以看出:不同厂家 生产的符合药品检验标准的产品在质量上是存在内在 差异的。所以在满足药品检验符合标准的同时,还要 加大对GMP的执行力度,通过实施公共系统、设备 系统关键工艺的验证以及严格的过程控制,提高产品 的内在质量,严格规范产品放行的管理。药品在临床 的使用过程是一支支的使用,我们可把这个过程看作 是一个全检的过程。由于我们按GMP标准要求生产 的符合性做好,在用户的每一支“全检”过程中才能 得到认可,这种高水平的质量在检验报告中是没有充 分体现的,但在公司的产品质量信誉却得到了体现。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对患者负责的体现就是提 供每一支优质高效的产品,它将是我们质量管理人员 一直努力的方向。 ◆ 作者单位:华北制药集团北元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5 2008年12月第2卷12期 Vol 2 No 12 Decembe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