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O2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二种或二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解答: 解:A、HCl+NaOH=NaC1+H2O属于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的复分解反应;故A属于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B、2KMnO4型; C、Zn+CuSO4=ZnSO4+Cu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故C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CO+CuO
Cu+CO2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属于基K2MnO4+MnO2+O2↑属于“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B属于基本反应类
本反应类型;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的方法(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及各自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10.(2014年广西贵港)食品与卫生、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A. 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制笋干、银耳等 B. 用碳酸氢钠焙制糕点 C. 在果汁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佳 D. 用工业石蜡抛光水果、瓜子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硫磺熏蒸的笋干、银耳因含有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塑化剂对人体有害,石蜡对人体有害,据此解答. 解答: 解:A、用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熏制笋干、银耳等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错误; B、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以用于焙制糕点,正确; C、塑化剂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在果汁中添加,错误; D、石蜡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抛光食物,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2014年广西贵港)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解答; B、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来分析溶液的改变; D、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决于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 解答: 解: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但当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时,若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说法错误; B、若低温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和高温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相比,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因此必须强调同温度下,故B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质量不变,故C说法错误;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有溶质的析出,得到的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保持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互转化及相关的知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方法:改变溶质的量、改变溶剂的量、改变温度,因此在分析问题是要综合考虑. 12.(2014年广西贵港)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 A.H2S
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化学式为( ) B. Na2SO3 C. CuSO4 D. Cu2S
考点: 专题: 分析: 解答. 解答: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化学式进行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可知,Mn、S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氧显﹣2
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MnO2中锰显+4价,SO2中硫显+4价;钾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K2MnO4中锰显+6价,观察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应是按0、+4、+6排列的,硫元素的化合价也应是按0、+4、+6排列. A、氢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0,则x=﹣2价; 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y+(﹣2)×3=0,则y=+4价; C、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4=0,则z=+6价; D、铜元素显+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m=0,则m=﹣2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解题能力. 13.(2014年广西贵港)如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 A.Na+、NH4+、OH﹣、SO42﹣ B. H+、K+、SO42﹣、OH﹣ C.Ba2+、A13+、SO42﹣、C1﹣ D. K+、Na+、NO3﹣、OH﹣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A、NH4+和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和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和SO4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含有OH﹣,溶液显碱性,加入无色粉酞溶液后显红色,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解答本题还要注意所得溶液显碱性. 14.(2014年广西贵港)某固体由NaOH、Mg(NO3)2、BaC12、K2SO4、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水充分溶解后,有白色沉淀出现,现向该混合物中滴入稀HNO3,沉淀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固体组成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NaOH B.可能含有K2SO4 C.一定含有Mg(NO3)2 D.可能含有CaCO3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根据NaOH、Mg(NO3)2、BaC12、K2SO4、CaCO3两两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坐标可知沉淀先不溶解,后沉淀全部溶解,说明硝酸先和碱反应,然后和沉淀反应且不存在难溶与酸的沉淀,据此分析. 解答: 解:NaOH、Mg(NO3)2、BaC12、K2SO4、CaCO3两两混合能够产生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镁产生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坐标可知沉淀全部溶解,因此沉淀不可能是硫酸钡沉淀,即氯化钡和硫酸钾不能共存;先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硝酸先和碱反应,因此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A正确;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镁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也可能是碳酸钙沉淀,故D正确;硝酸镁应该是可能含有,故C错误;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共存,因此可能含有其中的一种,故B正确; 故选项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成分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掌握,以便灵活应用,难度较大. 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5.(2014年广西贵港)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金原子 2Au ; (2)4个二氧化碳分子 4CO2 ; (3)钙离子 Ca2+ ;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金原子表示为:2Au;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4个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为:4C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钙离子可表示为:Ca2+. (4)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其化学式为:C. 故答案为:(1)2Au; (2)4CO2; (3)Ca2+; (4)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6.(2014年广西贵港)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1~18号元素的部分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规律信息: 请分析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12号元素属于 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离子与 Ne (写元素符号)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2)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7 ,推断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 +7 ,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SiCl4 .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元素名称可知元素是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根据原子结构解答; (2)根据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 解答: 解:(1)12号元素是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它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形成离子它的离子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故17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该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7;最低负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7﹣8=﹣1; 其最低负化合价与Si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SiCl4. 答案:(1)金属;Ne; (2)17;+7;SiCl4.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及化合价的有关知识,并应用到实际解题中. 17.(2014年广西贵港)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2)大部分塑料制品的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称为“ 白色污染 ”. (3)蔬菜中含有能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作用的营养素是 维生素 . (4)人体必需的元素有钙、铁、钾、钠、镁等,主要以 无机盐 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填“酸”、“碱”或“无机盐”). (5)媒体曾报道过面条可燃,有市民误以为是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所致,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面粉中主要含有淀粉,是可燃物,当它 与氧气接触 和 温度达到着火点 时就能够燃烧. (6)下列各组物质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有 ④ (填序号). ①液化石油气和氮气 ②氢气和甲烷 ③天燃气和二氧化碳 ④面粉和空气. 考点: 硬水与软水;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1)煮沸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杀灭水中病原生物; (2)根据白色污染的定义分析; (3)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较少,不能合成,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自身健康的作用; (4)根据人体内营养元素的存在形式回答; (5)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6)根据燃烧和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解答: 解:(1)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2)大部分塑料制品的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3)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较少,不能合成,它们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自身健康的作用; (4)在人体中,除了氧、碳、氢、氮以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都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5)面粉是可燃物,当面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时,面粉就会燃烧; (6)①氮气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故不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②甲烷和氢气具有可燃性,但是没有氧气,所以不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与天燃气混合不能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④面粉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符合题意. 故选④. 故答案为:(1)加热煮沸; (2)白色污染; (3)维生素; (4)无机盐; (5)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④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解决. 三、我会回答[除19题第(1)、(2)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12分] 18.(2014年广西贵港)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H2+O22H2O)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氢分子、氧分子 .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 (3)设N个氢分子的质量为2g,则6g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 3 N.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析. 解答: 解:(1)由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可知,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氢分子、氧分子;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3)设N个氢分子的质量为2g,则6g氢气含有3N个氢分子,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是6N,由于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则6g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3N. 故答为:(1)氢分子、氧分子;(2)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3)3. 点评: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19.(2014年广西贵港)已知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C均由三种元素组成,C中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2,A与B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C与D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D与E反应有氨味气体生成.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E的化学式为 NH4Cl . (2)F物质在农业上可以用做 氮肥 . (3)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 (4)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C与D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即有氢氧化铜的产生,则C和D分别是碱和铜盐,D与E反应有氨味气体生成,则是碱和铵盐的反应,因此D是碱,如氢氧化钠,则C
是铜盐,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C中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2,因此C是硫酸铜;A与B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且B能够转化为硫酸铜,A能够和硫酸铜反应,因此A是单质铁,B是硫酸,二者反应产生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解答: 解:C与D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即有氢氧化铜的产生,则C和D分别是碱和铜盐,D与E反应有氨味气体生成,则是碱和铵盐的反应,因此D是碱,如氢氧化钠,则C是铜盐,C由三种元素组成,且C中两种非金属元素的质量比为1:2,因此C是硫酸铜;A与B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且B能够转化为硫酸铜,A能够和硫酸铜反应,因此A是单质铁,B是硫酸,二者反应产生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 (1)E是铵盐,且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因此E是氯化铵;故填:NH4Cl; (2)F是氯化铵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的硝酸铵,在农业上可以用做氮肥;故填:氮肥; (3)A与B反应是铁和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4)C与D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解题关键是从信息中找准突破口,直接得出答案,然后再顺推或逆推或向中间推的方法推测出其它答案,做出正确解答即可. 四、我会实验[除20题第(1)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20.(2014年广西贵港)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水槽 .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 (3)要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择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FD (填装置序号).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 ①③ (填序号). ①反应的条件 ②气体的密度 ③反应物的状态 ④气体的溶解性.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 (3)氧气的制取装置要考虑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溶解性、氧气用浓硫酸干燥;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解答: 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答案为: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是CaCO3+2HCl=CaCl2+CO2↑+H2O; (3)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来制取氧气,故选择A装置来制取,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F装置,用D装置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CaCO3+2HCl=CaCl2+CO2↑+H2O;(3)AFD;(4)①③. 点评: 本题考查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初中阶段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两种:固固受热型和固液不受热型,选择装置时要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收集装置的选择也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性质判断. 21.(14分)(2014•贵港)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图1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气体A有哪些成分?黑色固体B可能是什么? 【查阅资料】(1)常温下,一氧化碳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生成钯(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 (2)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其中氧化铁为红棕色,其余都为黑色,并且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猜想1:无色气体A一定是C02,原因是 Fe2O3+3CO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2:黑色固体B全部是铁. 【交流与讨论】小华认为猜想1不一定正确,无色气体中除了CO2外,可能含有CO. 【探究反思】(1)为验证小华的猜想,大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当X现象为 产生黑色沉淀 时,可以确定猜想1是错误的,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PdCl2+CO+H2O═Pd+CO2+2HCl . ②Ⅱ中无明显现象,但可以往Ⅱ中滴加足量 CaCl2 (填试剂名称或化学式)证明气体在Ⅱ中确实已发生了反应. (2)为验证猜想2,大家称取7g黑色固体B,按图3所示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如下: ①经过分析,大家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理由是 铁和足量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产生黑色固体 .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C的成分,你的方法是 实验操作:把磁铁靠近黑色固体;实验现象:黑色固体被吸引;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 2Fe+3CO2 (用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黄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铁 (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③实验结束后,称得红色固体的质量为6.4g,则黑色固体B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80%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猜想】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探究反思】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猜想是否正确;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物质的成分; 根据铜的质量可以计算铁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黑色固体B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提出猜想】 猜想1:无色气体A一定是C02,原因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故填:Fe2O3+3CO
2Fe+3CO2. 2Fe+3CO2. 【探究反思】 (1)①当X现象为产生黑色沉淀时,可以确定猜想1是错误的,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PdCl2+CO+H2O═Pd+CO2+2HCl. 故填:产生黑色沉淀;PdCl2+CO+H2O═Pd+CO2+2HCl. ②Ⅱ中无明显现象,但可以往Ⅱ中滴加足量CaCl2证明气体在Ⅱ中确实已发生了反应,因为氯化钙能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填:CaCl2. (2)①经过分析,大家确定猜想2是错误的,理由是:铁和足量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产生黑色固体. 故填:铁和足量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产生黑色固体.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黑色固体C的成分,实验方法是:实验操作:把磁铁靠近黑色固体;实验现象:黑色固体被吸引;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黄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铁. 故填:实验操作:把磁铁靠近黑色固体;实验现象:黑色固体被吸引;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 实验操作:把适量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实验现象:溶液变成黄色;实验结论:黑色固体是氧化铁. ③设铁的质量为x, Fe+CuSO4═FeSO4+Cu, 56 64 x 6.4g =x=5.6g, 则黑色固体B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 故填:80%.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 五、我会计算(共8分) 22.(2014年广西贵港)用Ba(OH)2溶液测定某种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杂质溶于水,但不参加反应).实验如下:称取该氮肥20g加水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不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气体及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1 2 3 实验次序 滴入Ba(OH)2溶液的质量/g 生成气体的质量/g
20 0.85
40 m
60 2.55
试分析并计算:[已知:(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 (1)表格中m的值为 1.70 g. (2)实验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该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0.85g,到6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2.55g,说明每2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能生成氨气0.85g,4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能生成氨气1.70g解答; (2)根据图中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所用Ba(OH)2的质量; (3)根据图中沉淀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所用(NH4)2SO4的质量,从而求出该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0.85g,到6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2.55g,说明每2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能生成氨气0.85g,40gBa(OH)2溶液与硫酸铵反应,能生成氨气1.70g,故m的值为1.7g; 设所用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NH4)2SO4的质量为y,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 (NH4)2SO4+Ba(OH)2=BaSO4↓+2H2O+2NH3↑ 132 171 233 y x 2.33g
y=1.32g
x=1.71g
(2)实验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该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
答案: (1)1.70
(2)实验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1%
(3)该氮肥中(NH4)2SO4的质量分数6.6%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的能力,在书写程一定要规范. =6.6%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