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今天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记者会。贵州省省委书记栗战书,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贵州省省长助理慕德贵,贵州省三穗县委书记杨秀锡,贵州省威宁县副县长祝德光出席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 [10:44]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主任 何绍仁]: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1场记者会现在开始。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题目比较长,简称“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发展”。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的五位代表。我介绍一下,首先是贵州省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代表,贵州省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代表,贵州省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慕德贵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县委书记杨秀锡代表,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祝德光代表。好,本场记者会大概一小时左右,下面先请栗书记讲几句。 [10:47]
[栗战书]:尊敬的绍仁局长,各媒体朋友们,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我跟克志省长到贵州工作,到今天正好是二百天。由于我们对贵州的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所以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可能答得大家不太满意,但是我们会用心地、坦诚地回答大家的问题。如果对我们的回答不满意,请大家给予谅解,如果回答得不全面,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提问,下来以后还可以进行交流。当然我们一定会尽心的。谢谢各位。 [10:51]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记者]: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赵省长。赵省长您好,很高兴向您提问,我的问题是,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去年相比做了下调,但是我们知道,有很多的省份定得很高,甚至是翻番的经济增速目标,请问贵州对“十二
五”的发展目标是如何考虑的?谢谢。 [10:52]
[赵克志]:谢谢你的提问。我感到你这个问题,问的是贵州发展目标是怎样制定的,“好”与“快”的关系怎么处理,以及我们应该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贵州“十二五”规划是这样的,地区生产总值到“十二五”末要达到8000亿,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我们就属于在“十二五”规划当中要求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地方。这个目标是经过反复研究,并经过国家发改委认可的。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呢?因为慢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我们认为,“好”与“快”,不能笼统地说发展快了就是不好,或者发展慢了就是好。我们强调的快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市场、有效益的快,是好中求快,快中保好的统一。“十二五”期间,慢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分析,西部地区由于前十年的开发,发展速度仍然不会慢,所以贵州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一个双重压力、双重任务,特别是要把慢这个主要矛盾解决好。因此,在制定“十二五”思路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10:56]
[赵克志]:在处理好与快的关系上,我们想做到“三个同步,一个争取”,这三个同步是,第一,到2020年争取贵州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第二,努力做到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同步。第三,大家都知道,贵州是少数民族地区,我们有一个黔中经济区,是贵州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我们想使黔中经济区和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够同步。一个争取,就是争取国家加大对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 [10:56]
[赵克志]:贵州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四个转变,第一,转变发展理念。第二,转变发展模式。第三,转变发展路径。第四,转变体制和机制。转变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贵州所有问题的关键,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实施以工业化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转变发展路径,主
要是突出特色,做好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和特色工业的文章,坚持走工业园区的发展路子,实现集约发展、集聚发展和节约发展。转变体制机制,就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工作机制和奖惩机制,形成鼓励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工作导向,营造创业、创新、创优的社会氛围,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制度安排。 [11:02]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知道,贵州是全国农村危房改造的试点地区,近两年,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非常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改造了60.2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也看到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要改造150万户的农村危房。我想知道,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贵州在这方面有什么样明确的目标,怎么样来实现它?谢谢。 [11:03]
[栗战书]:正如你说的,贵州的农村危房面积比较大,涉及的农户比较多,大概贵州省农户有8312000户,其中经过普查鉴定的危房,就是农村的一、二、三级危房大概有1924800户。2008年时,胡锦涛总书记批示,将贵州的农村危房改造列入全国第一个试点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改造。两年的时间我们改造了602000户,现在大数还有130万户需要改造。改造602000户,中央投资了208000万,省里的省地市县财政投资了475000万。原来定的规划是八年时间把192万户农房改造完。但是前两年实施改造以后,农民改造危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想,农民居住在破烂不堪的危房里面,等到八年以后再改造完,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乃至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因此,我们经过重新规划,决定提前两年,用六年的时间把危房改造完毕。这样,从今年开始,我们改造40万户,2012年、2013年各改造40万户,到2014年的时候还有10多万户再收收尾。这样,可用4年的时间把农村危房改造完。如果实现这个目标的话,现在我们总投资296亿元,其中需要财政投资178亿元,我们今年已经做了财政的安排,确保政府的补助资金到位。贵州省今年还要新建廉租房68842套,新建公租房22177套,这样下来,城市里面困难群体人均居住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谢谢。 [11:06]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首先,前两天采访贵州团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贵州也要建成通往全国的七小时高铁圈,首先要证实一下。第二,为什么山区贵州也要如此迫切地建设高铁?同时有专家提出,西部地区的高铁可能将长期处于亏损的状态,赵省长您难道不担心负债的问题吗?谢谢。 [11:09]
[赵克志]:谢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五小时和七小时都市圈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比较理想的,是规划的东西,我要说明一下,交通是长期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建设2993公里的高速公路,使贵州的高速公路通车历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另外我们计划建设新增铁路运营里程3017公里。这新增3017公里的铁路当中,有时速在300-350公里的,主要都是200公里和250公里的客运专线,其他客货混运铁路时速都在200公里以下。这样我们的铁路通车里程到“十二五”末大约可以达到5000公里左右。从地理上看,贵州是西南连接华中、华南的陆上交通枢纽,交通瓶颈突破以后,将极大的改变贵州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觉得,交通建设至少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通过交通投入的增加来拉动经济加快发展。二是物流条件的改善,会加快我省工业化的进程,提升综合竞争力。三是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可以带动沿线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有力地促进扶贫开发。为了实现“十二五”的建设目标,刚才这位记者提到,是需要投资的。贵州的公路和铁路大约一公里需要投资8000万,隧道多和桥多的地方一公里投资需要接近1个亿,也就是说,我上面通报的这个数字大约需要5500-6000亿的投资。问我担不担心欠帐,贵州是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比较大,所以通道性的项目,资本金国家承担大部分,比如说铁路建设的资本金,国家承担70%,我们地方承担30%,其他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我想这个资金经过几个方面的努力,是可以解决的。 [11:09]
[赵克志]:我们想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强化资金的保证。在继续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调整支出结构,增加交通投入。通过设立投融资平台等措施来筹集建设资金,包括出
让一部分铁路和公路的使用权和收费权。二是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做好群众的动员引导工作,加快征地拆迁的进度,又要依法落实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和社会保障的政策措施,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使被征地的农民生活有保障,收入有来源。三是加强环境保护。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科学设计,包括优化设计方案,尽最大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四是强化管理。我们把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列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同时,要强化工程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建设廉政工程、安全工程、优质工程。谢谢。 [11:13]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刚才赵省长说,“十二五”规划中贵州会在交通增加投入,加大公路铁路建设,物流会改善,请问外商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有没有机会?谢谢。 [11:13]
[赵克志]: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外商是可以参加投资的,包括国内的一些大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对民间投资是放开的。 [11:13]
[新华社记者]:你们刚才讲到“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请问有什么具体考虑?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走有的地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谢谢。 [11:14]
[赵克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贵州是欠发达地区,也叫后发地区。在发展当中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就是东部地区发展的一些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吸取他们在发展过程当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刚才这位记者问到贵州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这两大战略。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城镇化为工业化创造需求,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我前面讲到贵州发展慢是主要矛盾,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慢,主要慢在什么地方?我们分析下来,主要慢在工业上。我省经济
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如果说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同时,贵州的城市化率也比较低,去年是31%,大约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16-17个百分点。从这样的实际出发,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11:17]
[赵克志]:贵州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总体上要注意处理和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第二,工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第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我们说领导干部开启发展的快车,人民就能坐上民生的快车。我们将通过加速发展,尽快改善民生,特别是把保基本的安全网织得牢不可破。栗书记一开始就讲了,我们要加快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加快城市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这都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为支撑。我们在加快发展当中,要注意改善民生。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很多同志都担心贵州的绿水青山比较多,加快发展会不会破坏了环境,带来了污染,戴上了富裕的帽子再戴上一个污染的帽子。这方面我们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是我们常说的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二是坚持走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排放,这一点在东部地区现在已经做得到。三是坚持发展园区经济、循环经济,实现集群发展、集聚、集约发展。四是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这是我们在处理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上要做到这四个坚持,只要这四条把握好了,我相信,这既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又保住了我们的青山绿水。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既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又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物质需求。同时,我们要通过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11:23]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想问两位领导,我们都知道,两位领导是2010年8月从发达省份入黔,从此在两位的生命历程中就会烙下贵州的印记。作为新贵州人,你们两位对贵州
直观印象是什么?准备怎么解决?谢谢。 [11:23]
[栗战书]:我们到贵州工作以后,做了很多调查研究。贵州同其他省份有着很大的不同,贵州全部是山区,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均耕地很少,工业欠发达,城镇化水平也比较低,人民生活总体上说是逐年改善,但总体水平还不高,不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贵州在全国地理海拔上可以说是处在相对高度,是云贵高原,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依然是一块低洼的地带。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再经过一个五年规划时期的努力,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是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视察贵州时提出的,他讲到,贵州的干部群众要有志气、有信心,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历史性跨越就是同全国同步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因为我们第一步实现总体小康的时候,贵州的水平比全国平均晚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总体小康一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就是人均GDP一千美元,我们国家在2000年就达到这个水平,就宣布进入了总体小康。贵州省是在2009年才达到了人均GDP一千美元。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发布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这是经过专家论证以后国家提出的,大体上全面小康,涉及到了6大类、23个具体项目,包括经济发展,包括生活质量,包括住房,包括教育程度、民主法制状况、生态环境等等。到2009年底的考核情况,按照百分之百是实现的话,全国实现程度是77.1%,而贵州的实现程度是59.4%,比全国低了17.7个百分点。所以我们贵州要说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就是能赶上这一段差距,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既要赶又要转。有的同志说,现在调控增长速度,你贵州怎么还要赶呢?我说的赶,不是盲目攀比,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速度,也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要追快,而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我们总体上来赶这一段路程,就是把原来落下的时间补上来,往回赶一赶,在“十二五”期间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在2020年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当然转就包括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我们第一产业要由传统的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社会结构要由二元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是全面的一个转型。所以“十二五”期间,我们就是干这么一件事,既要赶,又要转,是难上加难的这么一件事,但是我们很有信心。 [11:26]
[经济日报社记者]:大家都知道,茅台酒产自贵州,茅台酒的价格近年来涨幅较大,请赵省长给我们分析一下涨价的因素。谢谢。 [11:28]
[赵克志]:感谢你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茅台酒有中国的“国酒”之称,茅台酒的价格调整,社会和广大消费者都很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品市场和股市两条线上一直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公众对茅台酒的发展和市场定位是有客观评价的。关于茅台酒涨价的问题,一段时间里社会上炒得比较热,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说三点:第一,茅台酒涨价是企业的行为。近年来茅台酒的原材料、人工、运输成本各个环节都在不断攀升,我看了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个材料,原材料成本增长了28%。这个成本的上升因素是茅台酒厂调整价格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举一个例子,从今年1月1号,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以53度的飞天牌的一瓶茅台酒为例,批发价由499元提高到619元,零售价上调到799元。因为原材料上涨了28%,总的价格上调了20%左右。这是一个原因。 [11:36]
[赵克志]:第二个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供需矛盾突出也是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茅台酒生产有着特殊的工艺,离不开当地的特殊环境,我到贵州去的时间比较短,现在还没有到过仁怀市。从资料反映的情况看,茅台酒的生产有特殊的工艺,离不开当地的特殊环境,不能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的投放量。茅台酒股份公司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瓶简装的茅台酒,今天生产了,要五年以后的今天才能投放市场。以2011年为例,今年计划生产量29000吨,搞得好可以做到3万吨,但是今年投放市场的茅台只有11000吨,也就是说,五年以前的产量就是今天的销量。 [11:36]
[赵克志]:第三个原因,流通环节加价。刚才我说的是出厂价、批发价,流通环节加价是导致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大家不一定完全接受得了,物以稀为贵,供求关系摆在这里,流通环节加价比较多。政府要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价格管理,物价管理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管。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制假售假和损害茅台酒品牌的行为,贵州省政府和各级政府要开展打假活动,包括价格监管,同时我们也呼吁工商、质检和知识产权等单位,按照国家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贸专项行动的要求,依法打击这些假冒及侵权的行为,共同保护茅台酒这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贵州作为全国优质白酒的生产基地,我们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支持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能力,加快白酒产业的发展,争取开发和培育更多市场认可、信用良好的优质品牌的白酒,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11:37]
[栗战书]:我补充一句,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酒绝对是保真的,社会上说的假酒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在茅台镇还有一些经过注册批准的、合规合法生产的一些酒厂,他们生产的那个酒,有的用了近似茅台酒的品牌。有人就以为这是假酒,实际上我们把它叫做仿冒,它类似茅台,但不是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却是合规合法的、经过注册批准的生产酒的厂家,这部分酒应该说不是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台酒,但它是仿冒酒,是茅台镇正常生产的。还有一种情况,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酒,一批和另外一批在口感上也有差别,因为是人工调兑,常喝茅台酒的人,喝到这一批感到很好,喝到下一批口感有变化了,有时候他误认为这是假酒。除此之外,就是社会上真的有人收了空瓶子回去制造假茅台,人民群众对此反映极为强烈。所以我们省长和我本人,借今天这个媒体的平台,大声疾呼,各级政府、各级工商部门、各级物价管理部门,以及有关执法部门,我们共同行动,一起来打假,一起来保护国酒茅台这个民族品牌。 [11:43]
[新京报记者]:大家都知道,过去贵州发生过一些全国人民都很关注的事情,涉及干群矛盾、警民冲突。我最近注意到栗书记在谈营造好的政治生态,针对贵州的实际情况,您
觉得好的生态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怎么实现?谢谢。 [11:47]
[栗战书]:前一段我发表了一个言论,谈到要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我觉得,政治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政治氛围,也可以说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集中体现。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环境好,就能够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我不是专门研究政治生态环境的,只是从实际当中体会到和感受到,政治生态环境应该包括干事创业的环境、求真务实的环境、团结和谐的环境、风清气正的环境、艰苦奋斗的环境等等。一个地方经济社会要得到发展的话,首先要有物质的条件,比如交通、能源、水利设施等等,还需要干部队伍的条件,就是要有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支甘心当人民公仆的好的干部队伍,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但是这些归结起来,最主要还是人,还是干部。所以要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还是要选好干部,配好班子。配班子、选干部,要选那些党性强、甘当人民公仆、又能合作共事,又能艰苦奋斗、长期奋斗的干部,要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有了这样一个班子,有了这样一个干部队伍,带领大家前进,为大家服务,这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就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谢谢。 [11:4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记者]:我曾经去过贵州的农村,坦率讲条件比较艰苦,我特别想知道现在贵州农村有哪些新的变化。我还想问一下来自毕节地区的祝德光代表,人们可能对于贵州的全面情况不是太了解,但是大家都听说过贵州有一个毕节试验区,我想问,创建二十多年了,我国唯一的在极贫生态脆弱区建立了国家改革试验区,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谢谢。 [11:50]
[祝德光]: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对毕节地区的关心。我是苗族,也是来自毕节试验区,所以我对毕节试验区非常有感情。毕节试验区建立的背景,是探索老少边穷山区、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密集地区如何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它的全称是毕节“扶贫开发、生态建
设、人口控制”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现在咱们总书记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设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简单概括为两大成效:第一,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的局面。举几个数据,1988年的时候,整个毕节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4元,到2010年达到了3554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当时是180多公斤,现在达到370多公斤。森林覆盖率当时不到14.9%,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了40.03%。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数据是,贫困发生率,当时是57.6%,现在降到了4.25%,这是整个毕节地区的情况。至于我所在的威宁县是毕节地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威宁县的情况也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达到了3066元,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50公斤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8%以上。尤其是贫困发生率,从当时的70%多下降到现在的10%。这几个数据充分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建设也是可以明显改善的。 [11:50]
[祝德光]:第二个成效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去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同志在召集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的会议上总结了毕节模式的内涵:“以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参与为主体,以智力支持为主要内容和特点,以长期共同支持一个贫困地区为形式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有效地整合了人才、资金、项目,推动了毕节地区的科学发展,改善了民生。所以,因为这两大成效,毕节地区被一些专家和一些同志称为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同时也指出了毕节的试验是小试验、大方向的说法。 [11:56]
[祝德光]:实际上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时候,就在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就是开发扶贫,实际上是要探索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生态建设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人口控制是保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当然,我们说毕节试验区取得的成效,对我们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尤其是生态脆弱贫困落后地区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所以欢迎各位记者今后到我们贵州,到我们毕节地区,去参观,去采访报道,欢迎各位记
者到称为“地球的彩带”的百里杜鹃,全世界十大湿地之一的威宁草海,有洞中王国之称的织金洞参观旅游,谢谢。 [11:56]
[慕德贵]:非常感谢媒体关注贵州的农村和农业发展情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应该说贵州的农村依托自己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遵义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从2001年开始,就以“四在农家”为载体,来推动农村发展。“四在农家”就是富、学、乐、美,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这样一个创建活动,始终把富裕农民作为龙头来抓。我们抓了“七个一百”工程,新建一百万亩茶园,一百万亩辣椒,一百万亩蔬菜,一百万亩竹林,一百万亩中药材,建设一百万口沼气池,畜牧业产值做到100亿,用这样一些农业规模产业带动农民。紧紧抓住建设黔北民居抓手,推动村庄整治和农村面貌的变化。我们通过把农民民房的很多优点,比如说小青瓦、坡屋面、百墙群等等特点优化了以后,每年给农民送一份礼物,就是送一本挂历,这里面有黔北民居建筑试样图和尺寸,尊重农民的意愿,让他们在里面选。经过十多年的创建,现在已经有七万多种黔北民居耸立在遵义的大地上。由于村庄整治,农民用形象的话来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村庄亮起来。随着农村条件的改善,我们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了通村公路,比如湄潭县,是“四在农家”发展得比较早的县,通村的硬化油路、联户路、联寨路都已经全部建成了。 [12:01]
[慕德贵]:通过“四在农家”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收入,去年遵义市农民纯收入已经达到了4200元,比上年净增加了350多元,农民直接得到了很多实惠。富裕起来的农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所以在湄潭县田家沟农民自发地唱出了“十谢共产党”的心声,做成花灯戏,广为流传。同时,因为农村村庄面貌的改变,现在城里的人反而羡慕农村,在湄潭县就打出了一幅巨型标语,“走,到湄潭当农民去!”说明湄潭农村收入提高、环境改变以后,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比城里的人差。“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遵循省
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来进一步实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走好这条路子。现在我们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已经极大地体会到,工业对农业能直接拉动,工业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直接来源。我们种了一百万亩高粱,就围绕给茅台酒提供优质原料,成为茅台酒不可替代的有机绿色高粱基地。同时因为是优质的高粱,所以它优质优价,每一个农民一年光给茅台酒厂种高粱就能增加收入320元;又比如我们的茶园,围绕产业化、工业化起来以后,把茶园加工链条拉长了,做成茶多酚、茶质油,一亩地里的农民,把过去扔掉的边角废料都收拾起来,能够增加一千元的收入。 [12:09]
[赵克志]:刚才这位记者说,这些年来贵州农村发生的变化,我做一点简单的补充。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十年西部大开发,贵州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看到湄潭县龙凤村田家沟有这样一幅标语“美丽的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农民盖起了二、三层楼房,村里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也通电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农业结构的调整,贵州这些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在湄潭县核桃坝村看到这样一个情况,这个村807户,3347人,9600亩耕地,种了7100亩茶园,农村人均收入去年是8300元,我问这个村支部书记,什么时候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他们就是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用发自肺腑的心声,用艺术形式表达了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热爱。但另一方面,要看到贵州农村由于交通条件制约,贫困面比较大,农民收入还比较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这是我们书记一开始讲的。比如说水的问题,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还要解决1299万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我们还要按照书记的要求来解决130万农民的危旧房屋改造问题,还要把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条件。 [12:09]
[光明日报记者]:我想问杨书记,我曾经到过贵州的黔东南州,看到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我想知道当地政府是如何保护这些文化财富的,并且在做好这些保护工作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谢谢。 [12:10]
[杨秀锡]:非常感谢你和大家对我们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和如何使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脱贫致富的关心和关注。我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我来回答刚才记者提的问题。 [12:11]
[杨秀锡]:近年来,以多彩贵州和大型的原生态民族艺术节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力地展示和宣传了我们贵州原生态文化,贵州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多元性、原生性、完整性。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丰富,特别是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最为突出。可以说,贵州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在全国的位置非常显要。对民族文化的保护,近年来我们做了下面一些工作:一是重保护、抓立法,从政策上给予保证。从省里面来说,2003年出台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我们黔东南自治州里也相应颁布了《民族文化村保护管理条例》、《民族旅游村保护开发利用政策性标准》等一些地方性法规。不久前,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我们省里和州里将按照《遗产法》的要求,对我们的保护条例和认定标准做进一步修订。 [12:14]
[杨秀锡]:二是注重传承,加强开发。我们州里这几年主要实施了“四个100”和“10个亿”的工程,“四个100”就是每年选拔100名民间优秀的民族人才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使之成为高级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每年对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人才给予补助,对100幢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典型建筑给予保护,对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给予保护。还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三是加大对民族文化保护利用的投入。贵州省属于欠发达的省份,但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经费并不落后,省级财政这个层面,从2006年的1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1300万元,各级财政都把民族文化保护列入预算,黔东南州对100名民族文化的拔尖人才每人给予3000元的补贴。四是引导各民族群众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他们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相结合,走一条保护与发展互补、互促的良性路子。这里面有一种成功的方式,就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贵州近几年来旅游呈高速增长的态势,应该是民族文化旅游功不可没,很多老百姓通过旅游这块走
上了致富道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向海外推出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和贵州文化的影响力。贵州黔东南州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热情、好客、朴实、勤劳的贵州人民,热忱欢迎大家到贵州喝米酒、跳民族舞、听侗族歌。 [12:17]
[中国县域经济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想请问栗战书书记,刚才听到大家讲到贵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些考虑,我听说贵州今天的旅游业非常发达,这其实就是贵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请您介绍一下,贵州有着怎样的旅游资源优势,您预计一下,贵州多久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谢谢。 [12:22]
[栗战书]:你刚才讲的,发展旅游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非常精辟和准确,我完全赞成,讲得很好。贵州的旅游有它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我做一个简要的介绍,2010年,贵州旅游总收入1061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33.4%。旅游增加值,2010年是30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9.8%,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67%,可以说已经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了。去年我们接待了境内外游客1.29亿人次,每年增长32.9%,可见贵州旅游业这几年的发展是非常之快。 [12:22]
[栗战书]:另外,从自然地理情况来说,现在贵州有世界自然遗产两处,就是荔波的喀斯特地貌,还有赤水的丹霞地貌。我们现在有黄果树等18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还有梵净山等9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还有2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家地质公园,还有遵义和镇远两个国家确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我们的自然景点有一千多处,其中A级以上的53处。可以说贵州拥有自然生态、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红色经典四位一体的旅游资源。红色景点大家都知道了,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红军长征从江西老区出发到陕北大约一年的时间,其中将近半年的时间是在贵州境内。所以,贵州的旅游资源相当独特,有它的唯一性,有它的独特性。 [12:23]
[栗战书]:我用一些游客或者名人的评价来概述一下。世界旅游组织的秘书长弗拉加利说贵州是歌舞之州、生态之州、文化之州、美酒之州,还有很多人说贵州是富贵之州。有些游客说贵州,看了贵州以后,可以说是“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有的说是“处处张家界,处处九寨沟”。有的说,“一生不到贵州旅游肯定遗憾,一生只去贵州旅游两三次,你会留下遗憾,只有经常去贵州旅游,才不会遗憾”。这是游客讲的。我觉得,贵州独特的、唯一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旅游走向世界的秘密武器。因为是秘密武器,你要想看到它、了解它的话,请大家多去贵州旅游。 [12:36]
[主持人何绍仁]:谢谢五位嘉宾,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2:36]
[人民网]: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关注。 [12: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