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市昌平区雍王府社区为例
0801404-07 张彬
摘要: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课题。通过对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农民工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学者的关注,涉及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渐增加。
关键词:住房现状 城中村 公共住房体系
1 农民工的城市住房现状
进城农民和城市的其他劳动者不同,他们是一个非正式、非固定、收入低廉、无城市户口、无城市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的群体。他们不能在城市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中获益,而且他们也没有机会获得经济适用房和住房公积金,被排除在廉租房制度之外。因此,进城民工住房本质上具有临时居住的特性。
1.1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
目前农民工的住房解决主要有3种方式:租房、单位宿舍和工棚。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打工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有29.19%农民工居住在集体宿舍里,有20.14%的人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
的房间里,7.88%的人居住在工作地点,6.45%的人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还有12.54%的农民工在城里没有住所,只能往返于城郊之间,或回农家居住。居住面积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质量低下,是目前我国农民工居住的基本现状。
1.2房价高,收入低,住房保障缺乏
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价位居高不下,一般的城市居民在没有住房保障制度的情况下,都难以实现购房愿望。而对于绝大多数低收入的农民工,更是不敢奢望能在城市购买或租住配套较好的住房。农民工的低收入决定他们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也无力承受过高的房屋租金。目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以及城乡二元住房结构的影响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群体作为整体被排斥在中国城市住房体系以外。
2 实例分析——雍王府小区
2.1杂乱之中显示丰富
超市、饭馆、菜市场等民工日常生活用品店随处可见,小商小贩、三轮车面包车在不停地吆喝买卖。流动商贩在这里也没有那么多城管的追赶了,他们都安心在自己的摊前看管自己的东西。
走进一条大约两百多米的胡同里,胡同两边有超市、饭店、菜市场等与民工生活相关的商店。尽管路面泥泞,但是胡同里的人仍然很多,每家商店门前都有菜摊、水果摊,他们的摊前也有不少人,生意看起来非常不错。
这里的商品丰富,生活中需要的东西基本上不要出这个村就能买到。
2.2走进胡同:基础设施显得破旧
走进去后,一条条破旧的道路小巷呈现在眼前。这里的主干道路是柏油的,但是已经破旧不堪。而其他的胡同小巷很少有水泥或柏油的,因为昨天刚刚下过一场雨,路面到处都是积水,积水和泥浆都是黑乎乎的。
没有成人锻炼的场所,没有孩子玩耍的空间,这里房子和房子之间隔一米宽至两米宽,看起来拥挤不堪。路边没有垃圾站,只有一个个自然而成的垃圾堆。
房屋与房屋之间没有平坦的小巷也没有花草的点缀,只有点缀着一些垃圾的凹凸不平的地面。
2.3物价水平:比市区实惠不少
相比市区包子论斤来算,面食动不动就在十元以上一碗,这里一顿饭的价钱显得实惠多了。
路边的菜价比市区的便宜了5毛到两元不等,饭店里的价格也比市区的便宜,但有的也不相上下。一个肉包子,市区有卖一元一个的,这里有6毛7毛一个得;一碗刀削面市区有6元7元的,这里卖4元或5元。不过即使同样的价格,这里东西的量相对较多。一家面馆老板说:“农民工吃的多,我们要给的多,质量好他们不一定买账。”
2.4住房景象:垃圾堆外还有垃圾
走进一条小巷,民工居住的地方就到了。路口时一大堆白色垃圾,地下流着黑色的水,发出一阵阵恶臭。因为没有垃圾站,垃圾堆的形成就难以避免。垃圾堆看起来并没有统一
的管理,不时能看见一堆垃圾。
这里的房子大致有当地居民自家盖的楼房和平房两种,走进楼内,地面很干净,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这里有一家人居住的,有夫妻两人的,也有一个人独居的。他们的家门口很多都摆放着东西,有的家门前摆放着上班的工具,有的放着平时收集起来的废品,有的是小孩子的玩具。
相比房外垃圾到处都是的景象,这里算的上是环境优美了。
2.5食宿状况:基本能够应付
了解到,这里的楼房每月600到800不等,平房有两百多的,民工们的工资一个月基本都能上一千,工资多的会住楼房,工资低的就住平房。
时值傍晚,家家户户都拿出炊具,开始做晚饭,他们的菜从青菜到鱼、肉的都有。因为这里民工来自全国各地,空气里飘着各种饭香、菜香。这时孩子们有的守在电视机前,有的在做作业,也有跟着妈妈的腿进进出出跑的。让人看了有一种家庭的温馨之感。
如今的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谁在默默地建设着而又被忽视?是他们,我们的农民工兄弟。然而他们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的繁华景象差别竟是如此之大。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他们子女教育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已经开始被提上议程,然而他们的居住何时能达到干净清爽的水平,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
3 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的途径
3.1 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是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得在满足了农民工聚居的居住偏好的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缓解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住房困难,不但解决了居住于此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而且成了更多农民工的居住地,改善了农民工的住房条件,提高了农民工的居住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在城中村。当然也满足了城市总体建设和规划的需要,使城中村在建筑、管理、治安等各方面都融入了城市,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3.2 完善公共住房体系
3.2.1大力开发建设廉租房
城市现有的公共住房是不能满足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的,因此,大力开发建设廉租房是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居住问题的关键,城市廉租房由于其房价比经济适用房低,与普通商品房相比,廉租房更是依靠其低廉的房价房租能够吸引广大农民工前来居住。同时,廉租房又能满足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需要,降低其居住成本。此外,廉租房更能通过其良好的城市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促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实现其身份的快速改变,加快城市化进程。
3.2.2准确定位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结构
调整扩大经济适用房供给规模,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增大保障力度,是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体系的必备条件。社会保障性质决定了经济适用房的供应范围应该是中低收入家庭。一旦需求结构调整不当,不仅造成供给对象失控,也没有显现出真正需要支持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效果也不显著。因此,有必要调整经济适用房投资计划,增大真正需要支持家庭的保障力度。要让经济适用房供给对象扩大到农民工,应做到以下几点:
(1)扩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规模。
(2)加大对农民工的补贴
(3)满足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之间不同的居住需求和偏好。
结论
近年来在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上所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仍有不足之处。管理措施、实施对策和政策建议的应用操作性欠佳,每一项措施、对策、建议都是那么美好,但具体实施和操作起来,总是感觉苍白无力,往往是原则的、抽象的概念多,具体的政策、措施、办法偏少。因此,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实施各种解决措施,稳步推进,逐步改善农民工的住房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斌.王晓京 城市农民工的住房[期刊论文]-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09)
2.徐宪中.周长春 农民工夫妻干满十年可分房[期刊论文]-新农村 2007(05)
3.牛建宏 农民工眼中的公积金 2007(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