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般说来,欧美国家都较注重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开发,而中国学生往往逻辑思维的训练较多。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就是想象力。
在美国,还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诉状递上去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位母亲大概是疯了,一些家长也感到此举有点莫名其妙。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后来,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其中大部分则是鼓励儿童要顺从听话,而不鼓励独立见解;鼓励中庸、随大流,而不鼓励竞争、冒尖;鼓励稳妥可靠,而不鼓励异想天开;在我们的教育中,很少有探讨性的东西,多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题目。不鼓励异想天开,不鼓励见解独立,不鼓励多向思维。所以使得学生们在长期的训练中,慢慢形成了只愿循规蹈矩、不敢表达异议的心理,很多时候,离开标准答案反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