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指导——董旭花教授

2024-04-20 来源:我们爱旅游
 二、表演游戏活动指导

几个大班孩子用纱巾、彩色头套、墨镜把自己装扮好后,来到小舞台上开始表演。他们随着音乐一起又唱又跳,非常开心。但我发现他们好像没有跟上节拍,动作也缺少美感。于是,我把他们召集过来,提醒他们应该跟着节拍来唱和跳,并建议他们动作可以更美、更整齐一些。然后我让他们试着跟节拍,并模仿我的动作来表演。几遍之后,他们的节奏感好多了,动作也比较像样了。我又打开音乐,让他们开始表演,但是只跳了几下,有几个孩子就不想跳了,说要去玩别的。我意识到可能是我的指导出了问题,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教师帮助他们更合拍地表演,提示他们表演时动作更美一点难道不应该吗?

案例中教师的困惑在于,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是否应该通过指导提升幼儿的表演水平,这是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经常要面对的情况,它涉及表演游戏的几个重要问题:

· 表演游戏是游戏,还是表演?游戏兴趣与游戏水平哪个更重要? ·是否应该强调让幼儿更精彩地去表演? ·各年龄段表演游戏发展的关键经验是什么?

·教师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提升幼儿表演游戏的水平?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各种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例如,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模仿和创造表演,自由模仿电视节目或舞台上的音乐歌舞表演等。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与通常的“文艺表演’相比较,它更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游戏活动。表演游戏能够培养幼儿对文学艺术作品及音乐艺术活动的兴趣,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尽情表演、表现、表达的机会,满足了幼儿喜欢模仿、愿意表现的心理需求,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表现力、创造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发展,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体验尽情游戏的快乐。在户外开展的表演游戏,会为幼儿提供更宽敞的表演 场地和更多元、更丰富的表演材料,有利于幼儿尽情地、更具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1.活动内容与关键经验

表演游戏根据表演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故事表演游戏、音乐歌舞表演游戏和装扮游戏等。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小剧场表演、故事盒表演、沙盘表演以及木偶、手偶、皮影、手影表演游戏等。 表演游戏的关键经验见表2.2。

表2.2 表演游戏的关键经验

关键经验 游 戏 兴 趣 游 戏 能 力 与 水 平 小班 中班 喜欢模仿表演,对愿意尝试各种表表演和装扮游戏演游戏,能比较投感兴趣。 入地参与游戏,享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能在表演服装、道能在自己的经验表演 具、材料的提示下和兴趣的基础上内容 选择表演游戏的主动 选择 主题和内容;能在选择表演内容,逐教师引导下初步渐建立起与同伴建立选择游戏主商量、共同确定表题的意识。 演主题的意识。 对所选文学作品能了解文学作品 有初步的了解,基的主题、情节发对作品本理解作品的结展,了解自己及同的理解构,初步了解作品伴所表演的角色与把握 中各角色之间的的形象和特征;能基本关系;初步理够初步把握音乐解音乐作品的情作品的基本节奏、绪。 速度、结构、情绪等。 能模仿文学艺术能运用比较清楚、表演与作品中简单的角 连贯的语言进行表现能色语言、动作和表表演,适当地运用力 情,敢于在集体面动作、表情表现角前表现;能用简单色性格特征;能有的头饰、服装等将意识地与其他角自己装扮成喜欢色互动;能够根据的角色;对音乐节需要有目的地利奏具有初步的感用服装道具对自知能力,能随乐曲己、对舞台进行装做简单的律动,演扮和布置;能随音唱曲调简单、节奏乐节奏、旋律以及明显的歌曲。 音乐情绪,进行歌唱、打击乐和律动表演。 大班 能主动、投入、持续地进行表演游戏,能感受到模仿、创造以及与同伴共同表演的快乐。 在表演内容方面有较多的经验积累,能与同伴协商、共同确定表演主题,游戏过程中能围绕主题内容展开表演。 对文学作品有较深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能把自己对内容及角色的理解融人表演游戏;能较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速度、结构、情绪等。 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表现角色性格特征;能积极地与其他角色自如地互动;在角色装扮、台词以及故事情节推进方面有创造性的表现;能根据音乐自由想象、创编舞蹈动作;掌握一定的打击乐演奏技能,能较完整地演奏作道具服装材料 的选择与使用 能主动选择并利用道具、服装、乐器以及各种低结构材料布置舞台、装扮自己。 交 往 与 合 作 喜欢与同伴一起表演,能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规 则 与 习 惯 在教师的提醒下能遵守简单的规则,不乱扔、不损坏服装道具,知道物归原位。 品,享受演奏的乐趣。 能有目的地选择能围绕表演主题各种材料布置舞创造性地选择材台及游戏空间,能料、布置场景、装通过服装、道具等扮自己和同伴;能材料凸显自己所创造性地使用低表演的角色的特结构材料辅助表点。 演活动。 游戏中与同伴有在主题选择、游戏交流、有互助;能准备以及整个游有礼貌地倾听、欣戏过程中有较强赏同伴的表演;具的合作意识,能主有初步的合作意动与同伴交流,能识,喜欢与同伴沟听取同伴的想法;通,尝试通过协能认真地欣赏、评商、妥协等方式合价同伴的表演;在作进行表演。 表演中能关注到不同角色间的相互配合;主动沟通、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纠纷。 有一定的规则意在教师的指导下,识,能遵守基本的能与同伴共同建表演规则,爱惜材 立角色表演、材料料,游戏后能够主使用和场地整理动归类整理服装的相关规则,并主道具等材料。 动遵守;能快速有条理地归类摆放各类服装道具等材料、整理好游戏场地。 2.观察与指导要点

在户外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要点主要体现在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幼儿选择表演内容及角色的方式;幼儿对表演内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表演与表现能力;幼儿对道具服装、材料的选择与 使用;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在对表演游戏进行观察与指导时,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幼儿对表演游戏

的兴趣,这是判断游戏整体质量与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质量的首要因素。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否投入、专注于某一个游戏的时间长短、幼儿游戏时是否有兴奋的表情和愉快的情绪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判断幼儿游戏兴趣的标准。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来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带领幼儿欣赏优秀的艺术表演作品,如精彩的童话剧表演、木偶剧表演、歌舞表演、音乐会演出、秀场表演等,也可以观看其他幼儿在表演区的表演游戏,这些都可以激发幼儿参与表演游戏的兴趣。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投放丰富的游戏材料,也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可以在表演区设置不同形式的展示舞台,如木偶剧场、小舞台、小小电视台等;投放各种故事角色的头饰、服装、打击乐器以及一些帽子、围巾、胡须、眼镜等小道具。

●还可以通过游戏前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谈话活动等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比如,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已喜欢的表演内容,展示一下自己的装扮;介绍其他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幼儿,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幼儿,从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幼儿选表演内容及角色的方式

幼儿如何选择表演内容、如何与同伴协商和分配角色也是教师在表演游戏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个人的游戏经验和个性品质等的发展。比如,幼儿在选择表演内容时是果断决定,还是犹豫不决;是追随同伴,还是自己决定;每次都选固定的游戏内容,还是喜欢尝试各种表演游戏;在选择与确定角色时,遇到问题是积极解决,还是固执任性,无法合作。教师可以通过多次观察 、与幼儿交流、倾听幼儿想法的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幼儿,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当幼儿总是犹像不决,无法确定自己想玩的表演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幼儿欠缺表演经验造成的,那么教师可以请幼儿先观看别人的表演,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故事、童话剧、歌舞等;或者鼓励幼儿先以观众或其他不太重要的角色的身份,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游戏内容中,了解表演内容,积累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在平时帮助幼儿积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经验;当幼儿由于胆小或表演能力欠缺而不敢选择、不敢表现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先从最容易入手的装扮表演、歌舞表演、走秀表演开始,去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建立自信,逐步提升表演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选择、确定角色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要注意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比如,在遇到几名幼儿同时想演一个角色,或者大家都不想演某一个 角色的情况时,有经验的幼儿会有多种解决方式——竞选 、轮流、增加热门角色的数量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引导,但绝不能包办代替。 (3)幼儿对表演内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

在幼儿进行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观察,通过幼儿的语言、动

作、游戏情节的发展等,关注幼儿对所选表演内容及角色的理解与把握情况。例如,通过幼儿与同伴的对白,观察幼儿是否理解作品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动作及表情,观察幼儿是否了解自已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等。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与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了解角色的特征,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促进幼儿对作品内容和角色的把握。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游戏,它的“游戏性”决定了它与文艺表演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幼儿不是简单地再现作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喜好,增减作品中的角色、情节,改编人物对话,这些都是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我们应该给予幼儿自主表演与创造的机会,鼓励他们合理创新,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支持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4)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表演与表现能力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表情来判断幼儿的表演能力,比如,幼儿是否能够通过语气、语调以及声音的控制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幼儿是否能够通过动作、表情、体态来凸显角色的特点等;在手偶、木偶表演游戏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对材料的操作能力;在歌舞走秀类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对音乐情绪和结构的把握,以及是否能够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等。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幼儿游戏兴趣、不干扰幼儿表演的情况下,通过语言提示、共同表演、示范性表演等方式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比如,教师扮演某一个角色与幼儿同台演出;幼儿结束一段表演后,教师可以登台为幼儿表演相同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歌舞走秀类游戏中参与其中,示范更有节奏感、更有表现力的表演,供幼儿学习和模仿。

另外,在平时多带领幼儿观看高水平的演出,搜集适合幼儿观看的表演视频,与幼儿一起欣赏、讨论,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成立教师剧团、家长剧团为幼儿演出,或者通过童话节等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多感受欣赏、表达表现的机会,以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

(5)幼儿对道具、服装、材料的选与使用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非常喜欢装扮自己、操作摆弄各种道具。教师在关注幼儿游戏兴趣的同时,还要关注幼儿选择和使用服装、道具以及其他游戏材料的情况,包括幼儿能否根据剧情及角色的特点来装扮自己。比如,灰姑娘的服装应该是怎样的、怎样打扮更像一个猎人、用什么来当老鼠新娘的花轿、

一首维吾尔族的歌曲要穿什么衣服来表演、要拿什么来表现敲锣打鼓娶新娘的场景……这些都能体现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创造性表现作品的能力。 幼儿进入表演游戏区,教师首先应该带领幼儿熟悉区域的环境,用讲解、提问、推介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了解材料;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提示、示范、鼓励大胆尝试等方式进行指导;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分享幼儿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表现,来激发更多幼儿的兴趣,提升游戏水平。 (6)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也是教师观察指导的重点之一。幼儿在确定表演主题、进行游戏准备以及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与同伴交流、耐心听取同伴的想法;幼儿在观看同伴表演时,能否认真、有礼貌地欣赏、评价;在出现问题纠纷时幼儿的表现如何;幼儿收拾整理服装道具等游戏材料的习惯如何;幼儿是否能主动整理游戏场地、是否有规则意识、是否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等....

教师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来发现幼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如用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帮助那些被动的、胆小的、不善交流的幼儿融入游戏;通过示范、提醒等方式,引导幼儿从一开始就养成主动收拾整理材料、物归原位的好习惯等。

3.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1:孩子们很喜欢来表演区玩,但通常他们就是用各种服装、丝巾什么的来装扮自己,打扮好了就开始跑来跑去,或者随着音乐表演走秀。教师希望出现的故事表演,孩子们却很少涉及,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许多幼儿园表演游戏遇到的瓶颈。其实,幼儿喜欢装扮自己,喜欢表演、走秀很正常,但如果天天局限于此,就需要引起教师的关注了。幼儿表演游戏内容单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表演经验,幼儿是否有故事表演以及其他像木偶、手偶等表演的经验;二是环境和材料,表演区是否有能够引发、支持幼儿进行故事表演的环境和材料。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多选择内容健康活泼、形象鲜活、情节起伏、适合幼儿进行表演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引导幼儿对文学故事、童话剧的欣赏,了解作品的主题,理解其内涵,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掌握故事中的对白,积累一些基本的表演经验。同时,在表演区为幼儿投放能够支持故事表演的游戏材料也非常关键,比如,故事中角色的头饰、手偶、服装、简单的道具,以及能够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关键剧照或场幕提示等。

问题2:大班的女孩睿睿邀请婷婷和另外两个女孩一起来演《灰姑娘》,睿睿想演灰姑娘,她请婷婷演后母,另外两个女孩儿演两个姐姐,婷婷她们勉强同意了。睿睿看出她们兴致不高,于是非常殷勤地跟她们说话,用讨好的语气请她们在椅子上坐下,为她们整理衣服、头发……婷婷想带着两个女孩儿走,睿睿着急地拦住她们,说:“亲爱的母亲、姐姐们,我拾你们洗澡吧,洗完澡你们就更漂亮了!”睿睿请婷婷她们钻进场地上的大油桶里,自己找来一个羽毛球拍,在她们身上搓搓、拍拍,假装给她们诜澡。婷婷她们三个开心地笑了……很明显,《灰姑娘》的故事里没有这样的情节,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是否需要介入呢?

对表演游戏性质的定位,直接决定了教师对表演游戏指导目的和行为。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游戏活动,而不是单纯的文艺表演,这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文艺表演需要严格按照文艺作品的内容、情节以及对角色的描写刻画来进行表演;而表演游戏则给予幼儿较大的自主创造的空间,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喜好和社会经验进行表演,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可以删诚,语言动作可以自创,每一次表演都可以不同。

由此,我们可以说案例中睿睿为了挽留同伴跟自己一起游戏,主动增加给后母和两个姐姐洗澡的情节是完全可以的,这恰恰是睿睿自主性、创造性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须介入,也不应制止。当然,教师应该继续观察,如果幼儿的游戏仅仅停留在这个情节,那么教师也可以试探性地介入,通过以角色身份提醒或以观众的身份提出建议和期待,激发婷婷等三名幼儿的表演兴趣,推动表演继续进行下去。

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婷婷等三名幼儿是否因为缺少对《灰姑娘》剧情的了解而不喜欢参与表演,必要时可通过讲故事、提供图画书、观看童话剧等方式给予经验上的支持。

问题3:我们在表演区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竹筒、大小不一的不锈钢盆以及用铁瓶盖制作的串铃等,幼儿很喜欢随着音乐敲敲打打,但这些自制乐器的声音听起来太喧闹,甚至有些刺耳。户外的表演区一定要用自制乐器吗?

很多幼儿园在表演区都会为幼儿提供一些自制的乐器,供幼儿游戏时使用,但就像问题中所描述的,这些乐器听起来往往缺少“美感”,这是由自制乐器的材料性质以及幼儿不当的演奏方式造成的。需要明确的是,户外的表演区不一定非得用自制乐器,一些幼儿园常见乐器,如铃鼓、沙锤、中国鼓、串铃、梆子、碰铃等,都可以在游戏时使用。

不管自制乐器还是购买的乐器,让幼儿养成爱惜乐器、正确收放乐器的好习惯都非常重要,而正确演奏乐器更是在表演区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的重点。很多乐器(包括购买的乐器)如果演奏的方法不正确,不仅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而且会损坏乐器。例如,铃鼓如果不用手敲击,而用粗大的鼓槌去用力敲的话,非但发不出铃鼓独特的音色,反而会将鼓面敲破;而自制乐器中大小不同

的木盆、竹筒、铁盆,用适宜的力度和方法敲击,也会发出非常好听的音色,反之就只会发出噪音。因此,在表演区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乐器的多种演奏方法,但启发幼儿用适宜的演奏方法,有节奏、有情感地去演奏,并能感受演奏带来的美感与愉悦,这才是教师指导的目标。一味地放任幼儿乱敲乱打,就失去了表演区游戏的价值。

问题4:孩子们在玩表演游戏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角色好几个孩子抢着演,有的角色谁都不想选,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发、自选、自主的活动,表演游戏也是如此。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了解幼儿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如果幼儿不想选某个角色,那么教师可以先听听幼儿不选这个角色的原因,引导幼儿讨论这个角色在整部剧中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幼儿发现角色的重要性以及可以发挥的空间。比如,《白雪公主》中的猎人虽然不如王子帅,戏份也不多,但在整部剧中非常关键,他善良、勇敢、聪明,是他用一只鹿的心救了白雪公主,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以此激发幼儿对角色的兴趣;当然,有些不影响剧情发展的角色,如《丑小鸭》中的小蝴蝶等,如果没有幼儿选择,又不妨碍游戏的进行,教师也可以不用介人;有时幼儿也会因为某个角色太有挑战性而不愿意尝试,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示范等方式,激发的兴趣。

有些角色很受幼儿喜欢,大家都想演。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比如,猜拳、轮流扮演等;教师也可以建议幼儿采用角色竞选的方式,选出演得最好的幼儿扮演;还可以根据剧情,通过增加同类角色的方式来解决,如《老鼠嫁女》中的大黑猫,可以从一只增加到三只,既不影响剧情,又能满足更多幼儿的表演欲望。 问题5:在表演区,总有幼儿喜欢演唱一些成人的流行歌曲,老师要不要制止? 当下,一些“神曲”的流行让人避之不及,那么,幼儿在表演区演唱这类成人歌曲是否合适呢?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这是老师们比较困惑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角度来说,幼儿不宜演唱流行歌曲。幼儿的咽部、声带肌肉尚未发育成熟,音域相对较窄,而成人歌曲音域宽,音高起伏跨度比较大,幼儿在演唱这些对他们来说过低或过高的音时,必定会对咽部及声带的肌肉造成损伤。另外,目前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低俗,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尤其不应该让幼儿学唱。当然,一些适合幼儿音域、歌词健康的流行歌曲,幼儿唱唱也无妨。教师应该多为幼儿选择些优秀的儿童歌曲、童谣,供幼儿在一日生活及教学活动中聆听和学唱;可以有意识地多收集此类歌曲,供幼儿在表演区点播演唱。

问题6:几个大班孩子 用纱巾、彩色头套、墨镜把自己装扮好后,来到小舞台上开始表演。他们随着音乐一起又唱又跳,非常开心。但我发现他们好像没有跟上节拍,动作也缺少美感。于是,我把他们召集过来,提醒他们应

该跟着节拍来唱和跳,并建议他们动作可以更美、更整齐一些。然后我让他们试着跟节拍,并模仿我的动作来表演。几遍之后,他们的节奏敢好多了,动作也比较像样了。我又打开音乐,让他们开始表演,但是只跳了几下,有几个孩子就不想跳了,说要去玩别的。我意识到可能是我的指导出了问题,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教师帮助他们更合拍地表演,提示他们表演时动作更美一点难道不应该吗?

这是本节开头的案例。在表演游戏中,教师通过指导帮助幼儿提升表演水平,本身没有错,因为幼儿要感受表演游戏带来的乐趣,体验表演游戏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是需要一定的表演技能来支撑的。也就是说,表演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积极感受和体验,比如,案例中的幼儿如果能够跟着音乐更合拍地表演,动作更加到位、优美,那么他们在表演中会更自信、更快乐。而在一些故事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内容和角色的理解以及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的表现力,直接决定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影响幼儿游戏的感受与体验,因此,表演游戏中教师针对幼儿表演技能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否则,幼儿的表演游戏可能只处于嬉戏打闹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演游戏中“游戏性”要先于“表演性”,教师的指导不可太直接、太生硬,表演能力的提升不能以牺牲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快乐为代价。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游戏、带动表演等方式,巧妙地给予幼儿示范和引领;也可以在游戏前后的交流互动中,引发同伴之间的学习,启发幼儿学习和模仿更高水平的演出;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