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竞争战略_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_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_任娟

2020-03-28 来源:我们爱旅游
DOI:10.15931/j.cnki.1006-1096.2012.05.024

2012年第5期经济经纬ECONOMICSURVEYNo.52012

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

———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1,2

娟,陈

1

任圻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2.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摘

要:笔者基于283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因子分析,识别出上市公司低成本和差异化这两种竞争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成本战略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化战略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短期内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低成本战略通过技术效率作用于公司绩效的传导机制作用显著,而差异化战略是否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改进公司绩效的机制未得到证实。关键词:竞争战略;技术效率;因子分析;DE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11AGL001)。作者简介:任

娟(1981-),女,湖南湘阴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竞争战略研究;陈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2)05-0073-04

收稿日期:2011-08-24

圻(1949-),男,福建泉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3

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櫐即使在同样的环境中,采取同样战略的企实说明,

业也不一定得到相似的绩效结果;许多战略的失败不是因为战略本身,而是因为战略执行的问题(徐

2007;陈则龙,2010)。因此,本文试图将技术岚等,

效率纳入竞争战略-企业绩效的分析框架,检验技术效率是否成为竞争战略提高公司绩效的执行路径之一,研究从战略到绩效实现之间的执行过程。

引言

自从Porter在1980年提出基本竞争战略模型

竞争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就一直是战略管以来,

理领域实证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但是,关于何种学界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关于竞争战战略最优,

略执行路径的研究还较少。黄建山等(2009)认为,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如果投入产出效率

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那么就难以产生良好不高,

的公司绩效;即便业绩暂时良好,也不具备可持续性。何枫等(2008)验证了技术效率对公司绩效的积极作用。Porter(1980)认为,企业要追求长期盈利性,必须在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选择一种,否则会陷入“夹在中间”的困境。成本领先战略的成本优势来源于过程创新、学习曲线、规模经济、减少制造时间的产品设计以及流程再造。差异化战略的优势在于通过产品质量、特征或服务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从而获取溢价。目标集聚战略则主要侧重于利基市场。然而,更多的事

一、研究框架

低成本竞争战略与差异化竞争战略都能通过获

取竞争优势对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首先,低成本竞争战略通过规模经济、成本控制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效率;其次,差异化竞争战略通过为顾客提供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质量、特征或服务进而获取溢价,因此,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更加关注通过研发投入、促销等竞争策略提升技术效率;最后,技术效率是公司绩效在运营方面的体现,因此,提高技术效率有助于改进公司绩效。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73·

图1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影响路径

二、竞争战略、技术效率与公司绩

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1.变量选择

(1)竞争战略变量

识别竞争战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利用数据库信息两种方法。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David等(2002)选择6个变量分别反映低成本维度和差异

反映低成本维度的变量包括新增资化维度。其中,

本投资占净销售额的比例和资产利用率两个;反映差异化维度的变量包括研发倾向、相对毛利率、广告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以及股价净值比等4个。Lin-dawati等(2006)采用研发倾向、总资产周转率与毛

并用系统聚类法将利率这3个指标衡量竞争战略,

样本公司划分为低成本战略与差异化战略两类。刘

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睿智等(2008)采用毛利率、

比、无形资产与营业收入之比这3个指标衡量差异

固定资产周转率与员工化程度;采用总资产周转率、

效率这3个指标衡量低成本程度。在此基础上,他

对上述战略们根据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可获得性,

变量指标进行筛选,最终采用以下指标衡量上市公

计算公式为毛司的差异化程度:(1)营业毛利率,

利/营业收入。毛利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溢价能

是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的主要特征之力和竞争力,

一。(2)研发倾向,计算公式为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必须依靠大量的研发投入进行创新,以体现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由于我

而企业的研发支国上市公司不要求公布研发费用,

出越高,沉淀下来的无形资产也就越多,因而选取无形资产/营业收入的值来测度。(3)营销投入密度,计算公式为营销费用/营业收入。该指标衡量的是为了获得某上市公司现有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而投

它反映该公司的营销能力。同入的广告促销费用,

他们采用以下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低成本程度:时,

(1)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总资产。(2)固定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固定资产。(3)员工效率,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员工薪酬。

(2)技术效率变量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计算决策单元技术效率的一种典型非参数方法。相对于计算投入产出的

——随机前沿分析(SFA)而言,DEA另一种参数法—

不需要明确的生产函数形式,计算起来较为方便。·74·

本文以总资产和员工人数作为双投入变量,以主营

业务收入作为产出变量,采用Malmquist模型,提取各年度的规模收益可变技术效率指标作为企业技术效率值。

(3)公司绩效变量

绩效是一种整体的概念,代表了企业运作的最终结果。常用的绩效指标有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托宾Q值、销售增长率等。本文选用反映企业盈利性的ROA作为绩效指标。(4)控制变量

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也会对企业绩效和效率产生影响,因而我们选取反映企业特征以及市场结构的变量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用总资产的对数表示,反映企业是否实现规模经济。企业财务杠杆LEV用企业权益与总资产的比率表示。市场份额MSHARE以及赫芬达指数HHI用来表示市场结构。市场份额具体用营业收入与行业内所有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之和的比率表示;赫芬达指数具体用行业内所有上市

HHI值越小,公司市场占有率的平方和表示,表明竞

争越激烈。企业年限AGE表示企业上市时间长度。

2.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研究所需要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国泰安金融数据库。为了保证研究数据的稳定性,根

我们选取在1999年12月31日据所选的行业样本,

前上市的公司。初始样本包括1999年~2006年的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制造业上市公司又具体分为食品、纺织、电子、机械等8个子行业。我们按以下标准进行数据筛选:(1)删除1999年~2006年经营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包括被ST处理、停牌以及由于并购、重组等行为改变主业或者进行较大资产置

业绩发生突变等情形;(2)删除个别变量或研究换、

时间段内某些年份数据缺失的样本。完成上述操作后,最终得到283家公司共2264个平衡面板数据。

3.实证模型

本文的实证模型分析框架可分为以下几步:第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竞争战略对绩效的影响;第二,运用DEA-TOBIT模型检验竞争战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第三,在控制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检验技术效率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模型1与模型2的基本框架为

Pit=α0+α1COSTit+α2DIFFit+α3SIZEit+α4LEVit+α5MSHAREit+α6HHIit+α7AGEit+(ωi+εit)

(ωi+εit)上式中,下标it表示企业i和年度t,

为复合误差项。P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表示公司

COST表绩效ROA、技术效率TE①。在解释变量中,

用来衡量低成本战略的实施程度;示低成本因子,

DIFF表示差异化因子,用来衡量差异化战略的实施程度。由于财务绩效指标与技术效率分别考察的是企业经营方面的两个不同侧面,因此,为了考察两者

本文实证分析框架的第三步使用财务之间的关系,

技术效率作为绩效(用ROA表示)作为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引入上述控制变量并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进行检验。模型3表示如下

ROAit=γ0+γ1TEit+γ2COSTit+γ3DIFFit+γ4SIZEit+γ5LEVit+γ6MSHAREit+γ7HHI+γ8AGE+(ωi+εit)

著的负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012)。模型3的结果表明,技术效率(TE)的系数为0.033,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技术效率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表2

变量TECOSTDIFFSIZELEVMSHAREHHIAGE总体R2Wald统计

模型10.013**(0.008**(0.009**(

0.001)0.001)0.002)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20.127**(

0.003)0.003)

模型30.033***(0.009***(0.008***(0.009***(

-0.012**(-0.021**(

0.008)0.002)0.001)

-0.090**(

0.008)

-0.040(0.047)-0.055(0.042)

0.005)0.002)

***-0.009(0.021)-0.089(0.008)

-0.103**(0.049)-0.021(0.042)

2.086**(0.122)-1.149**(0.105)

-0.004**(0.000)

0.1897

459.94**

-0.011**(0.001)-0.004***(0.000)

0.1986

2955.9**

480.62**

三、实证结果

1.竞争战略类型的因子分析

在Porter(1980)提出的竞争战略框架下,针对

本文对战略变如何识别上市公司的两种战略类型,

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差异化因子和低成本因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为0.6,相关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基本上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发现研发倾向在差异化上的因子负荷只有0.362。按照选取载荷大于±0.5的保守标准,删掉该指标后,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最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矩阵如表1所示。从累积贡献率来看,前面两个主成分解释了大约75%的差异。结合所研究的两种基本竞争战略来看,提取两个主成分是合理的。由于因子1在员工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

;因子2在营业荷,因此将其命名为“低成本因子”

费用收入率和营业毛利率上具有较大的正载荷,因“差异化因子”。此将其命名为

表1

指标员工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费用收入率营业毛利率

*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注:括号内为相应的t检验值;***、**、著水平下显著。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1

0.5920.8830.9010.0440.291

因子2-0.271-0.060-0.1220.9320.864

进一步检验竞争战略的长期绩效。将初始样本

2年、控制在1999年~2003年间,分别用滞后1年、

3年的ROA对当年的低成本因子和差异化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成本因子的回归系数在ROA(第2年)的回归模型中显著为正(0.004),而差异化因子的回归系数为正(0.001),但没有通过

3年的显著性检验。当竞争战略分别对滞后2年、

ROA和滞后的TE进行回归时,低成本因子和差异化因子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竞争战略对绩效的持续优势没有得到证明。

一方面,低成本因子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低成本战略通过技术效率作为中介传导机制来提高公司绩效。较高的员工效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表明企业在劳动、资本等资源的投入上利用率高,这与技术效

,“差异化战略率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另一方面

-技术效率-公司绩效”的执行路径却没有得到验证。差异化因子与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原因可能在于差异化战略更多地从市场营销环节关注公司绩效,而较少从生产运营环节上关注企业效率。研发和营销投入在短期的积极效果难以显现的原因在于其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我们以代表差异化战略的营销投入密度、研发倾向、毛利率这3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仍然以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市场结构、企业年限作为控制

3变量,对技术效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滞后2年、年考察长期影响(滞后1年的效果不显著,略去)。

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在当期效应方面,营销投入密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在长期效应中估计系数(分别为0.166与0.293)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营销投入在长期

·75·

2.竞争战略对公司绩效及技术效率的影响分析模型1、模型2、模型3的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1中低成本因子和差异化因子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3和0.008,并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2的结果表明,低成本因子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回归系数为0.127),而差异化因子与技术效率之间却存在显

确实能提升技术效率。研发倾向的估计系数在当期效应中为-0.433(5%水平下显著),这表明研发投入在短期对技术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长期效应中估计系数均没有通过统计检验,因而无法确定研发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发倾向在回归模型中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用无形资产代替研发投入在计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中,毛利率与技术效率都存在稳定的负相关性。

表3

变量营销投入密度研发倾向毛利率SIZELEVMSHAREHHIAGEWald统计注:同表2。

施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应该将竞争战略与技术效率联系起来。企业只有提高技术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公司绩效。

P表示ROA时为模型1;P表示技术效率时为①式1中,模型2。

参考文献:

.企业陈则龙.2010.有效提升企业战略执行力策略[J]经济(4):13-15.

何枫,陈荣.2008.竞争性行业中企业盈利性与技术效率.科学学研究26(4):806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811.

黄建山,李春米.2009.股权结构、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J].经济评论(3):77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82.

刘睿智,胥朝阳.2008.竞争战略、企业绩效与持续竞争——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研管优势—

理29(6):36-43.

徐岚,汪涛,姚新国.2007.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战略执行.管理世界的路径:基于转轨经济条件的研究[J](9):85-98.

DAVIDJS,HWANGY,PEIBK,etal.2002.Theperfor-manceeffectsofcongruencebetweenproductcompetitivestrategiesandpurchasingmanagementdesign[J].Ma-nagementScience,48(7):866-886.

LINDAWATIG,JERMIASJ.2006.Investigatingtheeffectofboardindependenceonperformanceacrossdifferentstrategies[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41(3):295-314.

PORTERME.1980.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z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M].NewYork:FreePress.

(编校:沈

育)

差异化竞争策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

TE0.059(0.074)

TE(滞后2年)0.166**(

0.138)

0.080)

0.010(0.115)

TE(滞后3年)0.293**(0.111)

-0.227(0.141)

-0.433**(

-0.232**(0.045)-0.119**(0.049)-0.207**(0.060)

0.007(0.008)0.017(0.011)-0.086**(0.006)0.090**(0.030)4.207**(0.160)

-0.047(0.037)0.842**(0.177)-0.233(0.177)

287.98**

-0.039(0.040)0.964**(0.209)-0.347(0.272)

182.05**

-1.664**(0.175)0.002(0.002)-0.004**(0.002)-0.012**(0.002)

1142.15**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年~2006

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两种基本竞争战略与技术效率及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低成本竞争战略与技术效率、公司绩效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低成本竞争战略通过提升技术效率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的执行路径得到了证明。差异化战略与短

与短期公司绩效呈期技术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营销投入等典型的差异化策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从长期而言,可以预期差异化战略对技术效率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的启示在于,不管企业实

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calEfficiencyandFirmPerformance:

EmpiricalEvidencefromChina’sManufacturingListedCompanies

2

RENJuan1,,CHENQi1

(1.DepartmentofEconomyandManagement,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2.ShanghaiPublishingandPrintingCollege,shanghai200093,China)

Abstract:Basedonthepaneldataof283China’smanufacturinglistedcompaniesfrom1999to2006,FactorAnalysisisusedtoiden-tifythefirmtwokindsofcompetitivestrategiesoflow-costanddifferentiation.Therelationshipamong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calefficiencyandfirmperformanceisexamined.Theresultsindicatethatlow-coststrategyhasasignificantlypositiveeffectontechnicalefficiencyandfirmperformancerespectively.Differentiationstrategyispositivewithfirmperformancebutsignificantlynegativewithtechnicalefficiency.Technicalefficiencyhasasignificantlypositiveeffectonfirmperformance;soitisverifiedthatlow-coststrategyimprovesthefirmperformancethroughtheintermediationoftechnicalefficiencywhileuncertainfordifferentiationstrategy.Theconclu-sionofthispapercanprovidesomereferencesforfirm’sstrategicposition,technicalefficiencyandperformanceimprovement.Keywords: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calEfficiency;FactorAnalysis;DEA

·7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