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研究
摘要:近几年以来,我党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强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深入人民心中。当今青少年处于新时代浪潮,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保证中华传统美德,这有利于培养具有高尚个人品德和高素质的中华民族下一代接班人。文章通过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对青少年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措施和建议,探索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一、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青少年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活跃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青少年把西方世界的现代科技了解得更充分,对于当代中国所将要面临的世界发展新趋势也逐步深入了解。但西方一些不良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世界蔓延,一些落后思潮涌入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领域,侵蚀青少年头脑,在我国社会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不良影响,传统文化岌岌可危,是我国思想道德领域的威胁和挑战,是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威胁和挑战。通过调查得出结论,许多青少年对于中国传统美德了解特别少,对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也不感兴趣,并且对中国传统美德持否定态度的青少年不在少数。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许多青少年思想发生了偏移,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也无法分辨好坏。渐渐地,青少年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逐渐削薄,也不会对其做些什么,没有一个动力去牵引。当前青少年的道德困惑正在加强,不少青少年出现了道德失范,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无法控制的现象,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正到了关键时刻。
(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体系中的精髓。岳飞精忠报国,苏武持节牧羊,子产表里如一的诚信等等,都是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范本。以下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对青少年教育意义的几个方面:
一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品格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每一个中华儿女,每一个中国人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不畏惧、不怕输不服输、敢于直面困难挫折、坚忍不拔的独立自强的精神。现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传承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而传承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当代的青少年身上,党中央会议报告中强调了青少年的重要性,指明“少年强则国强”,只有中国的青少年具
备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中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
二是诚实有信。在强调仁义礼信的中国,这一点一直以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社会所弘扬。“诚”即要求人必须“诚实”,与人相处待人要“诚恳”,工作时对事业要“忠诚”。“信”即信用,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条件,为人处世时,一定要言行相符,才能让人相信,言行一致,所说的话也一定要做到,即“言必信,行必果”。我国思想道德文化领域历来都把诚实有信作为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正在培养阶段,诚信教育在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并决定了青少年今后的为人处世。
三是热爱祖国。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因为每个人是依赖于国家而生存的,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热爱祖国的价值观要求个人或集体对祖国保持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也就是要保持爱国主义。今天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只有让中国青少年更加具有国家归属感,才能使其有不断学习和为提高自己素质而继续努力的动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不断强调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群体是国家今后的希望,在思想状态方面,爱国主义情结几乎决定了国家长远发展。
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
(一)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与社会需要的不同步发展
当前许多学校的老师受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传统教育的创新,就算进行的创新也无法实施。许多年龄较大的老师仍然坚持着老套的教育方法,极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消化新鲜思想。而很多年轻的教师年龄大多在25至40岁左右,本身所受到的传统美德教育就不是特别完备,虽然年轻教师的学习能力相对年长的老师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但是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特别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这两个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能力,极难达到青少年在这点
上的精神需要,所以造成了传统美德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步伐脱节,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学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功能弱化现在由于处于基础教育大背景下,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及学生自身,都十分重视智育,也就是将重心放在文化课的教育上,而对于传统美德教育的宣传及教育就没放在心上或者说是投入相对较少。由于社会思想的形式表现趋向大流,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和社会一时无法在形式上做到传统美德教育的传授,更无法将体现传统美德教育的行为让青少年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比如我国自古以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美德,以往还可以看到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老人摔倒进行搀扶、在养老院做公益等行为,而如今却越来越少见。
学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观念不强及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在传统美德教育当中经常过度强调整体、社会利益却忽略了对于青少年个人利益的维护教育。所以很多青少年对这种美德教育观念相当排斥及反对。时间一长就容易对青少年的性格发展造成负面效应,难以起到指引的作用。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确定上来看,当前学校的美德教育方法单调没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空间较为狭窄,教育理念的延伸受到束缚。学校并不会去对每个青少年的背景、年龄段、性格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更不会区分层次,因时因年龄制宜,也不会去了解青少年内心真正对于品德教育的渴望。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授课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还是实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教师还是坚持着书本教育及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但是传统美德教育学科跟其他的学科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其并不能完全依靠使劲背就可以真正学好。传统美德教育的学习讲究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行动当中来领会美德教育的内容,带领青少年及大学生多去参加相应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符合美德教育标准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与美德背道而驰的。青少年是否将自己在课堂当中学到的传统美德教育知识运用到了
·257·
学术与研究
实践当中,教师并没有去关注这一点而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升学率压力将眼光放在死记硬背或者是考试成绩上面。现在有的学校也在积极举行学雷锋、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形式往往流于表面,并没有出自学生及教师的内心,从而也无法真正的去深入实践当中,往往并没有完成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在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当中,手段比较单调,还是以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或者是用耳朵听的方式,很多的教学内容也在课堂上完成没有延伸到课外。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通常都是死记硬背,从而无法真正的去深入地理解传统美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
三、加强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建议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所体现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追求融入各种文化建设的活动之中,才能形成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氛围。一旦形成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氛围,青少年就能够在一个处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社会生活,与更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人接触,培育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形成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将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自身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行动。
(二)形成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学校教育学校时期是青少年形成自己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的关键时期,可以说青少年获取关于道德标准的价值取向的知识主要是来源于学校。所以,学校怎样对青少年做合理的传统美德教育,让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坚守自己的观念学会自己去判断,成为学校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课题。
为了形成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学校教育,学校要转变自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摒弃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教学理念,并树立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教学理念。要做到这一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的校规校纪,对学校进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给予制度支持和保障。
第二,坚持定期开展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通过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奖励制度形成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要内容的校风校纪和校园氛围。
第三,开发和创新学校课程,多进行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课程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学习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理念和知识方法,为学生以后的道德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学校教师也要转变自己固有的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坚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身作则的教学方式是最能使学生信服教师的教诲,培养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定调整适合于自身校情的管理方法,充分发挥优势,提高管理效率。
课题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9SJA1990)。
参考文献
深厚情谊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青少年时期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这个时期的学生心中最尊敬和敬佩的人往往是自己的老师。教师在上课甚至是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学生模仿和学习,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深刻的效应。因此,学校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要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三)形成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良好家教家风家教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氛围必须体现中华传统美德,这是新时代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家庭教育必须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履行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不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味地归结于老师或是把孩子的教育绝对的理解为学校教育,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坚持树立正确的和符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家庭教育的理念,制定合理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家规并且要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共同遵守。在家庭中家长不能用长辈的身份一味地强迫孩子遵守家规,而自己却把家规置之不理。
第三,父母或家庭成员中的长辈要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共同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坚持与孩子一起成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孩子从出生开始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默默观察,都会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践行和遵循中华传统美德,坚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树立和形成符合中华传统美德要求的道德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一)形成具有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社会氛围
进行青少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有一个良好的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内涵和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社会氛围。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思潮,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及道德自信,让全国人民积极遵循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尤其要加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传统美德教育。虚拟的网络不受传统的道德约束再加上法律监管不严,部分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价值偏失、道德失衡等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会造成青少年道德缺失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当前网络及手机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很多学生都将其用来打发时间,聊天、追求各种新游戏等,我们要学会引导青少年如何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引导其用来查找资料、用来学习、用来加强与外界的正当交流,避免其浏览色情内容,避免其深受不良信息的伤害与误导。在这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对当代青少年及时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丰富青少年的情感道德内涵,进而促进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整体提升。最后,政府和各社会组织要积极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精神,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只有把
(上接第256页)
[1]万俊人.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2017(3):15-16.[2]王易.探求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44-47.[2]徐凤生,张立华.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时代,2015(10):80-81.[3]张桂育.试析大学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2015.[4]张四龙,李建奇.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原因与解决之道[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195-198.二级学院的管理是高校自我内部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现实选择,是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强化高校功能,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学科研以及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学校在实行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分析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258·
[1]王萍.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学园,2014(26):47-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