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家乡的豫剧

2024-07-31 来源:我们爱旅游


题目:____________谈谈家乡的豫剧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豫剧,作为河南地方戏的代表,不禁体现出高超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体现出了河南的人文精神。他不禁表现出了河南的文化,也在传承着河南文化。新世纪,豫剧定能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豫剧 特点 流派 剧目

谈谈家乡的豫剧

中原,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称。所谓中原,就是中国的中心,而中国的中心,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河南。历史的沉淀孕育了丰富的河南文化,今天我要来介绍的就是河南著名的豫剧。

豫剧的名称来源。河南最早的地方戏被称为河南梆子。随着时间的发展,河南梆子不断完善,逐渐成熟。新中国成立以后,把河南的简称定为“豫”,“豫剧”这一名称应运而生,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十年,豫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地方剧中了。

豫剧具有不同于其它地方戏曲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具有河南的地方文化。豫剧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具有地方特点,比如《朝阳沟》就体现出了鲜明的河南农村的风土人情。豫剧以唱见长,我们在听豫剧时往往能听到大段大段的唱词,而这些唱词极具地方特色,甚至很多念白都是方音。其次是豫剧的风格给人一种阳刚之美,河南是古中原之地,宽广的土地和古朴的民风孕育出了河南人豪放的性格,看豫剧,经常能见到一些大气磅礴的场面,感受到一种奔放的激情。由此,产生了豫剧的另一个特点——人物形象地刻画大棱大角,我们在豫剧中很难看到那些感情细腻的人物形象,这些特点地形成,都离不开我们深厚地河南文化。

由于河南悠久历史地影响,建国以前的豫剧剧目往往都是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我们非常熟悉的有《花木兰》、《穆桂英西征》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豫剧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一些反应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开始出现,比如有我们所熟悉的有《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这些戏剧的情节跌宕起伏,非常具有故事性。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围坐在身为戏迷的爷爷旁边,让爷爷给我讲戏里的故事,有的时候听的不太懂,就一直央求爷爷给我讲,慢慢地,我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故事。

现在,每当我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心中总会泛起亲切感。

就像京剧一样,豫剧也分很多流派。豫剧的流派有常派、陈派、崔派、马派、闫派、桑派等,这中间最为著名的要数常派了。常派唱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往往夺人眼球。从表演上来看,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常派中最为著名的艺术家要数常香玉了,这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我非常喜欢和佩服的老艺术家。我对常香玉的佩服和喜欢一方面是因为她高超的唱功,另一方面是因为她高尚的爱国情操,我认为一个词最能形容常香玉,那就是“德艺双馨”。

豫剧,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已经成了老年人的专利。而我们这些九零后,往往更容易让那些激情四射的流行音乐所吸引。我想,现在把戏曲写进教科书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我们的这种传统曲目。我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应该传承下去的,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愿意,同时也有责任去维护我们的中国文化,为了使我们的中国文化不断地发扬光大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教师简评:

这篇短小的论文,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一个散发出浓厚人文气息的女孩的样子,这个女孩带着一种书卷气,正深深地沉浸在我们的河南文化里。可以说,在现在的这些让我们越来越不理解的“九零后”中,出现这样一个热爱河南文化,思考河南文化的学生,是能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发自内心地感动的,也希望河南的文化能给这个女孩带去更多地有益启示。

这篇小论文的篇幅不长,但短小精炼,它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豫剧的相关情况,虽短,但很全面。另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河南文化,审视豫剧,必然有一些带有年龄特点地见解,比如文中讲到了听爷爷讲故事。而这正是引起同龄人兴趣的触发点,希望这样的一片小文,这样的一个女孩,能够以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