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3、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三、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烧杯 1个、玻璃片2片、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相同烧杯2只,蒸发皿2个,热水,冷水。 学生:镜子 四、教学过程: (一 )、 教学引入
最近我来上课之前你们是不是向玻璃上喷水啊?玻璃上怎么会有有水珠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蒸发现象和沸腾现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只要有水,就会有蒸发。在大自然中,水在不停地吸收周围的
力量,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因此,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
(二)、 初步认识凝结现象
1、今天,我们继续探究另外一种奇特的现象。探究之前先来做个小游戏,听好规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镜子,向小镜
子哈气,一边哈气,一边观察现象。
生实验。汇报现象。
2、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3、学生猜想
4、水蒸气真的能变成水吗?
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这里有个水杯,装入热水后盖上盖。你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杯盖上去的?
学生讨论。启发他们推想: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5、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看来,镜片上的水珠就是由我们的呼出的水蒸气变的。 (三)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凝结现象 1、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2、生猜想 3、实验验证
(1)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2)如果老师给你提供材料,你能否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吗? 老师给你们提供的实验材料有: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2片玻璃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冷水 下面请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探究。 你们打算怎样实验。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我们想要研究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我们先要制造出这种现象,利用我们的实验材料,你能制造出水蒸气并使它变成
水吗?
想要知道遇到冷的还是热的物体更容易变成水,应如何证明呢
引生说:要用对比实验,用两块温度不同的玻璃盖来进行对比验证。将一块玻璃片均匀加热后,与另一块未加热的玻璃
片一起放在装有热水的烧杯上,用酒精灯加热水,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怎样找到热的杯盖,加热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梳理:出示课件。 学生看一看。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1、谈话: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大小相同、盖玻璃片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
一个玻璃片冷、一个玻璃片热。 )
教师列表比较
2、谈话:如果在试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就
可能是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可知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3、小结: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五)联系生活
谈话: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等等。 展示“人工降雨”的例子 (六)拓展活动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