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2023-07-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课程简介】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要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相对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强调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应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也就是,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作品应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

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要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唱歌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

《课标》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 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 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

模块教学的关键,但对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在思想上的认识要先到位才行,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

【学习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学习

(一)在学习过程中,将听讲座和自觉学习、研读《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在思想认识上明确: 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 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二)熟悉并记忆歌唱模块的 7项内容标准。 二、关于《歌唱》模块教材的把握 (一)了解歌唱模块教材的特点; (二)把握好歌唱模块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了解其他版本歌唱模块教材的体例结构及内容,思考融合运用教材的问题。写出自己实施歌唱模块教材的教学计划。

三、观摩课例学习

(一)认真观摩课例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教师的“教”,主导作用是如何发挥的;学生的“学”体现了什么学习方式。

(二)认真聆听课例评析,学习评析课例的方法,结合自己观摩的体会、感受与老师们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 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

序 言

大家从片头播放的视频中,已经感受到今天与老师们共同探讨的是关于高中音乐《歌唱》选修模块的话题。

我们这个模块的学习,要分四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均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内容,学习形式是: 1.讲座; 2.对话交流; 3.课例评析。第一单元主题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第二单元主题内容是: 歌唱模块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析;第三单元 主题内容是: 在多种演唱形式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第四单元 主题内容是: 歌唱教学的评价。以上学习内容安排的主旨思想是:以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实施本模块教学的依据;从高中音乐教师教学的需求出发;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的角度,以可行性、可操作性及讲究实效性为突破点,设计、安排了本次学习内容。另外,在每个主题内容中,根据歌唱模块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我们 都与老师们经过具体细致的交流研讨,以及典型的案例分析和课例展示,大家会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切身的感受,也希望老师们在每项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与内容分析

《歌唱》是新一轮高中音乐课程改革确立的六大内容模块之一,是供一部分对“歌唱”有兴趣和爱好或有志于从事专业音乐工作的学生选择学习的一个教学模块。高中音乐课程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对 于老师们来说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却蕴涵着诸多新的教学理念,对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想,我们每一位任这个模块教学的教师,不论你从事歌唱教学多么有经验,或是没有什么经验,首先我们应该对歌唱模块教学的这个载体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要在思想上明确引导学生进行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一、歌唱模块学习的意义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歌唱模块,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特点。这种特点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歌唱是人类最本能、最喜闻乐见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以我本人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经历,我感受到学校的歌唱教学对于欣赏、器乐、创作的教学内容来说,具有普及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等优点。歌唱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到相关的声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它是青少年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便捷途径。因此,歌唱教学历来是普及音乐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中对《歌唱》模块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但是要想在这个基础上真正达到预期想要实现的目标,在高中真正开好“歌唱”课程,要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 正确认识模块目标的定位问题、 歌唱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如何把握高中歌唱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高中声乐训练的特殊规律;如何合理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演唱曲目,扩展高中学生的演唱形式;如何 采用适合于模块教学的有效方式开展 歌唱教学等一系列问题等,这些均 是顺利实施《歌唱》模块教学的关键,更重要的是教学经验的获得,还需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求得。但首先,思想上的认识是要先到位的才行。

二、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

首先明确九年义务教育的“唱歌”教学,与高中“歌唱”教学的紧密联系和区别。只有 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有利于找到《歌唱》模块教学的准确定位。

(一)区别

其一,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没有任何自由选择的可能。 高中的歌唱模块则是学生的选修课,完全凭学生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来决定。学生可以选择它,也可以不选择它,

其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教学,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四个学习领域中,仅仅是 “表现 ”这个领域中的一个小领域。

高中《歌唱》模块是高中音乐课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学习领域。

其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 “演唱 ”课中,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唱歌是一种客串式的教学模式, “演唱 ”的平衡点倾向于感受与体验。

高中歌唱模块,强调学生的表演,并以表演为主要媒介来发挥他们的音乐艺术表演才能及音乐创造性才能。在教学中,歌唱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歌唱的平衡点倾向于表演与创作。

其四,义务教育的演唱课,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广泛性和全面性,并且以感性体验为其主要特点。

高中歌唱模块,对音乐艺术内容的选择,更多地关注其精深性和选择性。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涉及面不一定很宽,而要精美,要有艺术表现力,并且只选择少数作品作为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精美地进行艺术创作,深刻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具有相当水平的艺术表现力,静止、细腻的艺术创作是其主要特点。其中,既不缺乏感性的体验,也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判断及取舍能力。

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系在哪里呢?

其一,它们都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歌唱性课程。尽管他们有着诸多的重要区别,而以歌唱为主要教材,以歌唱表演为主要媒介,并以歌唱为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这一切可说是从课程性质上奠定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基础。

其二,九年义务教育的演唱课,为普通高中的歌唱课奠定了初步的学习基础,从而为高中的歌唱课进一步发展、延伸提供了条件。而普通高中的歌唱课,一方面要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演唱课紧密地衔接,另一方面,要在演唱课的基础上,从音乐艺术表演的角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

其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促使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并以音乐作为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媒介。

总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演唱课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歌唱课,既有许多一致的、密切相连的特点,也有许多不同的、重要的区别。认识其共性特点,目的是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到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完善的发展。认识其重要区别,目的是更好地把握高中歌唱课的教学特点,发挥高中歌唱课的作用,而不致走向一般化的或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完全一样的教学道路。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对此有所认识,并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歌唱模块包括哪些内容?

普通高中“歌唱”模块涵盖的内容共有 7项。

(一)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

(二) 学习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吐字咬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

(三)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对指挥的动作做出敏锐的反应。重视合唱曲目的积累,排练合唱曲 3— 5首。

(四)在重唱中,独立承担一个声部的演唱任务,力求与其他声部默契、和谐。 (五)在独唱中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

(六)运用乐谱学唱歌曲。

(七)利用民间音乐资源,组织学生进行采风活动,采集并学唱优秀的民间歌曲。 四、歌唱模块具有什么特点? (一)重视欣赏优秀声乐作品

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念,培养其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完成这些任务方面,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会发挥重要的、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培养任务的需要,在歌唱模块中融进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和愿望,进而在歌唱活动中产生克服困难的激情和毅力。因此,欣赏音乐是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的一种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爱好的重要动力。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歌唱模块中欣赏音乐也是十分必要的。

优秀的、由专业歌唱家演唱的声乐作品,无论在声乐技巧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具有高水平的示范作用。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看那些高水平的音乐艺术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受益,学到表演音乐的技能技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歌唱能力上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力和结果。

歌唱教学中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广义的音乐欣赏,即音乐欣赏的内容,既包括歌唱家演唱的音乐作品,也应该包括学生自己演唱的音乐作品,尽管这两种艺术创作具有明显不

同的艺术创作水平,但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来说,学生应该具有充分享受美感、体验美感、表现美感和评价美感的条件和机会。

(二)以合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 普通高中“歌唱”模块的教学内容,涉及合唱、重唱和独唱三种演唱形式。在这三种演唱形式中,以合唱为歌唱教学的主要形式。原因如下: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共处,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非常深刻的含义,它倡导人际间的相互交流、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共同尊重。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人类本身的多样性、共同性即相互之间的依赖性,而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方式,对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尊重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音乐最容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常言道:语言的终结是音乐的开始。这种建立在音乐信息上只可意会的交流,往往比语言更能深入心灵,使人们相互理解,默契配合。尤其是音乐活动的集体形式(合唱、合奏)感人至深,影响巨大,有益于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有益于融洽人际关系,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从而领悟共处的真谛。第三,合唱与重唱、独唱比较,在单位时间里参与合唱的人员远远多于重唱和独唱,受益的学生人数也必然增加。同时在单位时间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也比重唱、独唱大得多,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注歌唱技能的培养

歌唱技能是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歌唱表演艺术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唱教学重要注意对学生歌唱技能的培养,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歌唱姿势、形态、表情和手势等;二是歌唱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共鸣等。培养歌唱技能,应融合在歌唱艺术表现的活动过程之中,应在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上多做努力,不要脱离歌唱表现单纯去训练歌唱技能,要使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与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而不是彼此脱节。此外,还应认识到学生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作为普通公民在音乐生活中所需要的,因此,不要以专业歌唱家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四)注意对乐谱的运用

高中学生经过了九年的音乐学习历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到了高中阶段的音乐学习,应该注意综合运用这些音乐能力,运用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特别是要运用乐谱。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乐谱学习唱歌”,应该是一个基本的能力要求。一般来说,对于一些简单的、常见的歌曲曲谱,如果能够独立地、不依赖其他辅助手段将其掌握,或是对于比较困难的歌曲曲谱,可以在模唱或用琴声辅助等手段的帮助下将其掌握,即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熟练地运

用乐谱唱歌”。至于使用何种乐谱,则可以根据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大多数学校来说,使用简谱会是首选,而少数学校则会使用五线谱,不论选择使用哪个谱种,我们都应当予以支持。

五、歌唱模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中歌唱课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以歌唱表演为媒介,进而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进行音乐艺术创作,因此,歌唱模块的重点教学任务应该是歌唱。

在歌唱教学中,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不再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性的感受与体验,而应该是歌唱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也就是说,歌唱教学应该以创作艺术形象、表演音乐情感为重点。为此,在教学中深入地理解歌曲的题材和体裁内容、艺术风格、情感内涵、音乐意境、表现方法等,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解不仅要从人们贯用的语言性认识渠道上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用音乐的方式、用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因此,歌唱课的艺术创作应该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既然歌唱教学的重点在如何创作音乐艺术形象、表现音乐情感上,并且要用音乐的方式、音乐艺术表现的方式,表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获得艺术创作上的最高价值,那么,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就应该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如何挖掘歌曲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织体等方面的艺术表现作用。也就是要关注:歌曲作品自身哪些音乐要素在充分地表现着作品的音乐艺术内涵,其主要的艺术特点是怎样的,应该如何表现出来等。这是师生需要共同关注、深入探究的主要方面之一。

其二,歌唱教学的主要关注点还应该集中在歌唱中歌唱技能技巧的艺术表现力上,例如: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情感表现等技能技巧是如何发挥其艺术表现作用的。也就是从表演的角度上看,师生应该用哪些技能技巧去表现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主要探究的是怎样实现艺术表现上的目标,用哪些技能技巧去实现这种目标,怎样把握技能技巧表现艺术形象及音乐情感的分寸。可以说,这第二个关注点与第一个关注点是相辅相成的。这两个方面需要同时并重,不得偏重或轻视任何个一方面。

以上两个关注点,给歌唱教学带来一对必须正确解决的矛盾——即学习音乐与学习歌唱技能的矛盾。我们知道,歌唱技能是达到创造完美音乐艺术形象、恰当表现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不学习歌唱技能。但是如何正确处理学习音乐和学习歌唱技能的关系呢?简单地说,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人们无限乐趣,这是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歌唱教学的基础性内容。而学习歌唱技能仅仅是这个课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也就

是说,学习歌唱技能应该为学习音乐服务,而不能将学习歌唱技能作为歌唱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基础。当然,随着学生歌唱技能的不断提高,她们在歌唱艺术上的表现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加强,进而在音乐艺术创作的表现水平上更具有挑战性和实力。对此,我们毫不怀疑,国内外有许许多多鲜明的实例,他们用铁的事实证明了学习音乐是目标,学习歌唱艺术是基础,学习歌唱技能是保证的客观规律。

那么,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恰恰是歌唱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它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一来是因为有些音乐教师片面地理解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认为强调音乐审美,就可以忽视、甚至不需要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二来是有些音乐为教师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以割舍,因而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将学习音乐艺术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对立起来,以至使它成为歌唱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教学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问题,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在高中歌唱教学活动中,原则上应该是: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务必要融在歌唱艺术表演活动中进行,也就是在创作、表现歌曲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再明确一点儿,也就是为了表现歌曲的意境或情感,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学习什么知识技能,学习这种知识技能是为了直接用于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而不是为了学习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而专门学习某项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更不能用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来取代表现歌曲的音乐意境或音乐情感作为学习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的代价,即为了学习歌唱知识技能而用歌曲的艺术表现去为掌握音乐知识、训练歌唱技能服务。如果真的是用歌曲的艺术表现为学习歌唱知识技能服务的话,那么,这样的所谓“歌唱教学”活动,就是本末倒置了,这是背离音乐审美教育目标的。

总之,从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内容上看,在歌唱形式的选择上涉及合唱、重唱及独唱几种形式,而合唱应该成为歌唱教学的重点内容。

六、了解歌唱模块教材

目前,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歌唱教材有三套。分别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东花城出版社的《歌唱》教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这三套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呈现方式,以利于我们能充分用好教材、学习整合教材。为上好歌唱模块的课程起到帮助作用。

三套教材共同的一个特点是:都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但在体例结构、呈现方式、素材选取、内容特点等方面不尽相同,我们也应该了解,利于我们互相借鉴、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宽视野。

人音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以单元结构为基础。整部教材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四个版面组成。这四个版面分别是:欣赏、知识、实践和拓展与探究。在欣赏这个版面中,选取了与本单元主要内容密切相关的欣赏曲。在知识这个版面中,提供了与歌唱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和歌唱专业知识内容。在实践这个版面中,提供了学生学习歌唱艺术的歌曲。在拓展与研究版面,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音乐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展开性活动内容,给学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参与探究的机会。

(二)素材选取

这版教材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四类:

1. 欣赏材料有:中外民歌、中外艺术歌曲、中外创作歌曲、中外通俗歌曲、歌剧选曲等。这些歌曲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同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领唱与合唱、重唱、独唱等。

2. 歌唱材料有:改编民歌、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演唱形式以合唱为主,其次有部分重唱和独唱内容。

3. 音乐知识性材料有:歌唱与合唱的起源与发展、合唱艺术的种类、合唱队的编制、交响合唱、指挥的基本图示等。

4. 歌唱知识与技能性材料有:气息、发声、共鸣、窑子吐字、音区、音色、歌唱的艺术处理、发声器官的健康与卫生等。

(三)呈现方式

以人文主题为整个教材的贯穿主线。其人文主题用概括性的小标题予以冠名,并分散在七个教学单元中。这样编写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教材的人文性,把歌唱艺术融进人文文化的大视野中,凸显基础音乐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此外每个单元的四个版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利于教学有机的整合。

(四)内容特点

1. 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材以人文主题为贯穿线,并以人文小标题概括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和音乐审美教育的宗旨。

3. 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经典型、趣味性、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的特点,同时也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

4. 在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相关文化方面,坚持以音乐审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在实践中学,在用中学。

5. 在拓展与探究部分,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体现高中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的活动,密切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力水平实际和音乐经验实际,对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湖南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这版歌唱教材由单元组成,在单元之下又细分为节。在第一单元中,共细分为六项教学内容。这六项内容由二声部合唱开始,逐步向三声部合唱、四声部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发展。第二单元,细分为四项内容。其中主要的关注点是演唱形式——二重唱、小组唱和表演唱。在每一大项内容中,又分为欣赏和实践两部分,其中有包括了与之密切结合的音乐知识。

(二)材料选取

这版选取的教学材料。可分为以下三类:

1. 欣赏材料:有民歌、中外创作歌曲、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以近现代、当代歌曲为主。其中独唱歌曲中有少量歌剧选曲或浪漫曲。

2. 歌唱材料: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以通俗歌曲为辅。演唱形式以混声合唱为主,以重唱、独唱为辅。

3. 音乐知识性材料:其中有合唱曲的处理与声部间的和谐、平衡;怎样理解指挥的手势语表情;合唱发声训练;怎样组织小组唱;男女声的声音特点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不同类型作为教材的结构基础和主要呈现方式。也就是以合唱艺术、几种小型演唱形式、独唱艺术为基础,并以与这些内容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相关音乐知识呈

现出来。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突出歌唱学科的主要特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经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四)内容特点

1. 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材以歌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为基础分块编写,突出了歌唱艺术的学科特点,音乐欣赏与歌唱实践密切结合,便于学生激发兴趣和参与实践。

3. 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时代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中通俗性的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适应了当前高中学生的兴趣趋向。

4. 合唱常识、相关链接、发声训练及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

广东花城版歌唱教材 (一)结构体例

广东版歌唱教材分四个单元和两个附录。每个单元之下,再细分为两节或四节。 在每一节中,包括了欣赏曲目、歌唱曲目以及学生的其他实践活动内容(如“收集整理”、“思考与探究”、“活动与创编”、“歌唱文档”等)。附录部分包括了推荐歌曲八首及与各单元音乐知识相关的“小词典”。

(二)材料选取 此版材料选取分为三类:

1. 欣赏材料:包括中外民歌、创作歌曲、歌剧选曲、中外通俗歌曲等。在这些歌曲中,包括了古典、近现代和当代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选用的外国作品数量不少。从演唱形式上看,包括了童声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形式。

2. 歌唱材料:包括改编的民歌、中外创作歌曲、歌剧选曲和通俗歌曲,其中以创作歌曲为主。演唱形式有轮唱、合唱、重唱、独唱等。

3. 音乐知识材料:人声分类、歌唱状态、气息、吐字、发声、音色、合唱队的队形、指挥图示、作品简介、作曲家简介等。

(三)呈现方式

以歌唱艺术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整个教材以典型的音乐作品作为欣赏和歌唱实践的教学素材,以歌唱艺术的知识作为学习歌唱技能的工具,辅之以相关的背景材料。这种呈现方式,突出了歌唱课程的学科特点,也突出了音乐审美教育的特色,还保证了歌唱课程必要的专业技能内容。

(四)内容特点

1. 比较完善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教材在坚持音乐审美实践的前提下,以歌唱艺术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为编写基础,比较系统地引导学生掌握有关歌唱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供了适当的条件。

3. 选择的教学曲目突出了民族性与多元文化性,选材量比较大,给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4. 音乐知识技能内容、音乐文化内容与音乐欣赏、歌唱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在音乐实践审美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以上所讲内容,我认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所需要了解和理解的内容。只有能理性的认识歌唱模块教学的意义与作用;找准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定位;把握歌唱模块的教学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编写特点,就能帮助我们分层把握教学内容;抓准重点;备好、上好歌唱课程,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音乐艺术创作能力的目的。

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问题,在下面的各环节讲座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围绕歌唱教学常见的一些问题、合唱训练的问题、典型课例的分析、 不同演唱形式的教学要求与提示、歌唱教学的实践展示与评价等问题与老师们来交流。也希望老师们针对学习和教学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本环节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作业: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动对话

【参与人员】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员,中学高级)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

【话题】

主题: 对歌唱模块内容标准的把握 一、 对合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在《课标》中,将合唱这项教学内容置于整个歌唱教学模块的首要位置。那么,为什么会将合唱作为歌唱模块的首要教学内容?老师们要重点把握“合唱”的哪些内容?

二、 对重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对于“重唱”内容,老师们应该明确哪些要点? 三、 对独唱内容标准的把握

独唱教学,课标中要求演唱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作品的题材及风格,并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对于这种要求,老师们应该怎样做。

四、 对欣赏优秀声乐作品内容的把握

欣赏音乐作品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讲,有着哪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1. 与歌唱教学密切相关的声乐作品。其中包括:学生即将学习演唱的歌唱录音,或与即将演唱的歌曲相接近的、对学习演唱有启发意义的歌唱录音。

2. 题材、体裁广泛的,艺术风格多样的,对学生拓宽音乐文化事业有帮助的声乐、器乐作品。

3. 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如:学生自己举办的音乐会、演唱会、演唱交流会,甚至课堂上学生自己的歌唱表演等。

4. 在上述音乐欣赏活动中,无论是歌唱家表演的声乐作品,还是学生自己表演的声乐作品,都要鼓励学生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鉴别和探究,以利于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五、 对音乐知识与技能内容的把握

关于歌唱教学中“音乐知识技能”如何把握的问题。 1 .歌唱模块中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哪些基本内容?

2 .究竟在歌唱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到必要的歌唱知识和歌唱技能?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高中音乐歌唱与欣赏《松花江上》 授课教师: 崔东玉(原北京知春里中学,中学高级)

指导教师: 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马宝禄(海淀区地质中学,中学高级)

评析教师: 李金祥(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室,中学高级 ) 陈桂香(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研中心,中学高级)

节课是在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出的,是基于高中新课标中 “歌唱”模块教学的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高中“ 鉴 赏 ”、“歌唱”模块教学的探索。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

《松花江上》这首歌曲 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泣如诉、壮烈低回的情韵,在抗战时期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和平时期时刻警示着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首歌曲不仅有很强的思想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一部能够通过音乐之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优秀作品。

学生如何能够从作品中感受美、创造美? 教 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提问、启发、范唱等综合手段,引导学生精心挖掘歌曲内涵,充分揭示歌曲中丰富的内容及艺术形象,在

鉴赏与实践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声情并貌地再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达到以音乐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目的。

本节课,教师 紧紧围绕《松花江上》这部音乐作品,通过设问,层层引导,使学生感悟其内在魅力,不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 验。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创设情境——通过视频《美丽的松花江》和《松花江上》,现实与过去两组不同的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通过探究 ——实践 ——表现,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运用视听效果,引起情感升华。

在教师引领学生从鉴赏中产生体验、从体验中获得感悟、从感悟中产生表现欲望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运用歌唱方法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 培养了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再现的教学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采用了由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结果的方法,教师必要的示范使学生 学会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情感,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保障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一、本课教学内容《松花江上》这个作品选得好。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是很高的,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真实的事件,正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优秀经典作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有深度,特别是对情感的把握、指导更突出。

二、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师 把知识和 技能的学习融入欣赏和歌唱实践中, 在欣赏和实践中掌握、巩固和提 高知识和技能。 指导学生歌唱实践活动的安排时间充裕,一直让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音乐作品的魅力和通过人声来表现音乐的美感。希望观摩的老师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三、本课教学设计的思路、脉络非常清晰,环节连接逻辑性强,重点突出,难点解决方法得当,教学流程顺畅,目标的达成度高,效果好。

在高中《课标》中有着这样明确的阐述:“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感受人生的丰富的表现力与美感”,“欣赏优秀的声乐作品,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愿望”。可见,欣赏音乐乃是高中歌唱模块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思考与活动

1. 通过学习本课程专题讲座,研读课标与教材,分析学生,分层制定歌唱模块的教学计划。

2. 课例观摩:《松花江上》

( 1)交流研讨,谈谈本节课的观后感。

( 2)自选内容,撰写一节“欣赏与歌唱实践”的教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