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1-08-10 来源:我们爱旅游


论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教育重知识轻创造,而具有创造力的前提就是要有问题意识。本文通过对问题意识与知识的关系,试图揭示提出一个好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师生观以及教学过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发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 创造力 对话 学会发问

一、问题意识与知识的关系

问题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一个人对于现状敏感度的强弱只有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问题意识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其现实的土壤,而后不断地生长、发展。然而,知识与问题是不能等同的,知识是对某些已经存在事情的了解与掌握,问题意识则是主体对未知事物作出探究或对已存在的事实做出思考。知识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许多个“为什么”,“是什么”,“怎样做”都包含无比丰富的知识,如果你问的问题越多,问的越深,就说明越能增长你的知识,也说明了你的知识的丰富性。但是,知识与提出问题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如果一味僵死地储存知识,过分地依赖知识,则会限制和阻碍问题意识的发展。“如果不经过自己思考,使已有的知识得以改进、扩展和重组,从而应付新的情况,解决新的问题,而只是一味僵化地积累知识,过分地依赖知识,就会不仅变成机械呆板的、无用的知识,而且会导致顽固的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使人不愿意或者不能够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轻信已有知识的真理性地位,丧失怀疑的精神和能力,从而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有知识的人不一定会问,不一定善于问。在我们教学中,教师应当交给学生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教师是否应当交给学生如何发问呢?这似乎也非常明确,可是事实上教学生发问

的教师并不多见,课堂上的问题一般都是教师们给出已设计好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不会教学生发问,就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也不多见。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

1.问题意识培养前提——动态的师生观

在交流与对话中,教师的学生与学生的教师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对话的过程就是主体间相互造就的过程。在对话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倾听者,还是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常讲爱护学生,它所表现的是教师作为长辈,对学生的责任感,但仍包含有将学生看作是受动者的意味。因此,我们更要强调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关系。动态的师生观体现在教育过程,体现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体现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2.学会发问

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会发问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问,甚至将教师问倒,就要发扬民主,让学生有问题敢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与课堂上的气氛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才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才容易被激发出来。平等活跃的课堂可以使学生放松紧张情绪,利于思维的驰骋。“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亦可称发现活动)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步骤。这无疑需要问题意识的参与,否则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探究与发展。”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生会质疑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本身应该会发问的。“智

慧遇不到智慧,是要发锈的。”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大量的“浅问题”充斥着课堂,许多教师以为只要提问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提问看作是启发教学的本质特征。其实,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征在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发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形式性发问。形式性发问是一种比较简单易学,比较机械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于一个句子或一个命题或由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思想和结构,我们就针对着句子的关键词提问,如对着其主语、谓语、宾语提问。”例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语虽然省略,但却非常明确,我们对其主语可进行如下提问:教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吗?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该怎么做?对其谓语可进行如下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能培养吗?有哪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教师的培养呢?对其宾语提问: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性吗?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众多因素中,哪些需要重点培养?可见,这么一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就大大丰富起来了。(2)联想性发问。联想性发问的初级形式就是替代式联想,可以用相似、相近、相关的词语去代替并作为问题提出。比如说,培养的相近词是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培养吗?我们可以替代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教吗?联想性发问的高级形式是与事物的表面没有直接联系,根据事物的特征与内涵来进行的联想。(3)异向性发问。顾名思义,异向就是常常使用“不”、“无”等反面词。这种问题在教师眼里可能是唱反调,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也许还是最重要的。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例,对它做异向性发问:不培养行吗?如果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会怎样?采用异向性发问还可以在一句话前面加上“假设”这个词,加了“假设”这个词,就表明这句话不是真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以此来激发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假设这个词特别有价值,它可以使事实无限夸大引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歪曲事实,将组成事物的元素之间顺序加以改变来诱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当诱发刺激变得更加不切实际时,学生需要用不断成长的认知和情感的成熟来恰如其分地处理他们。”

发问还有许多方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真正的问题应该具有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它能够影响学生思维向深度发展,而不是以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目的,它应该成为学生不断讨论和追问的原动力。总之,好的问题发现应是一部系列剧,而不是一幕情景剧。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6.

[2]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0-43.

[3][法]拉•梅特里.人是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5.31.

[4]张楚廷.学会发问[J].中国教育学刊,2003,(9):22-23.

[5][美]A.J.斯塔科.创造能力教与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