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冯梦龙_情教_思想建构语境探微_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_情_理_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

2024-03-11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10年3月第39卷第2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Mar.,2010

Vo.l39No.2

u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语境探微

)))兼谈其在先秦至晚明/情0、/理0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何悦玲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冯梦龙/情教0思想,有其产生的特殊语境。在探寻救世良方的普遍人文关怀中,冯梦龙既不同意/异端之学0的/欲人鳏旷以求清净0,也不赞同宋明理学思潮的/从道理上做者0、/理为情之范0伦理实践观,同时也否定了/主情0文化思潮对/情0之非完满状态认识的不足。在冯梦龙看来,/生在而情在0,/情为理之维0,只有以/情0为本,慎待人/情0,/情0、/理0兼容,才能最终实现救世的人文关怀。从先秦至晚明/情0、/理0关系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既体现了对久已断绝的重/情0文化精神的接续,对/理为情之范0伦理实践观的纠偏,对/情0之偏至发展的积极校正,也标志着秦汉以来长期分裂、二元对立的/情0、/理0关系认知,在新的时代情势下出现了融合的迹象。

关键词:冯梦龙;情教观;宋明理学;/主情0思潮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0)02-0034-05

收稿日期:2008-06-07

作者简介:何悦玲,女,陕西淳化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情教0思想为晚明后期作家冯梦龙提出。在5情史#龙子犹序6中,冯梦龙指出:/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0作为一种教化观念,冯梦龙的/情教0思想既体现了他对世情的关注与思考,也构成了其全部文学编创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有关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研究文章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悖论:或认为/冯梦龙和他的好友以肯定男女之情为起点,从更高的层次、更广泛的范围,对-情.作出了肯定,并提出了-情教.这个概念,和封建正统意识形态相对立,因而焕发出新鲜的时代色彩,成为晚明的要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时代潮流中的最强音0[1]23;或认为/冯梦龙便以此为己任。现在看来,其思想确实趋向保守、落后,,,这种探索结果可能会令人失望,甚至会使人感到没劲0[2]77。这种悖论情况之所以出现,在笔者看来,显然缘于对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语境0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基于此,笔者本文拟就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并在分析中探寻出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理论内涵及其在先秦至晚明/情0、/理0关系认知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有5关雎6,5书6序嫔虞之文,5礼6谨聘奔之别,5春秋6于姬姜之际详然言之,岂非以情始于男女,凡民之所必开者,圣人亦因而导之,俾勿作于凉,于是流注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间而汪然有余乎!异端之学,欲人鳏旷以求清净,其究不至无君父不止,情之功效亦可知已。0由此话语不难看出,/异端之学0的存在,构成了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第一语境。何谓/异端0?南宋思想大家陆象山在5与陶赞仲书6中指出:/古人所谓异端者,不专指佛、老。异端二字出论语,是孔子之言。孔子之时,中国不闻有佛。虽有老氏,其说未炽。孔子亦不曾辟老氏异端,岂专指老氏哉?天下正理不容有二,若明此理,天地不能异此,鬼神不能异此,圣人不能异此。若不明此1

在5情史#詹詹外史序6中,冯梦龙指出:/六经皆以情教也,5易6尊夫妇,5诗634理,私有端绪,即是异端,何止佛、老哉0![3]268

晚明著见其可也!0在冯梦龙看来,/圣0、/方正0、/坚贞0、/豪侠0、/清洁0等道德人格均以/情0为本根,如果失去这一本根,不仅会了无生趣,而且无法成就道德化的人生。不仅如此,冯梦龙还进一步将/情0之本体功能推演到社会及政治领域。如5情史#情侠类#唐玄宗僖宗6篇载:/开元中,颁赐边军纩衣,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兵士以诗白于帅,帅进之,玄宗命以诗遍示六宫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有一宫人自言万死。玄宗深悯之,遂以嫁得诗人,,0在该篇末尾评语中,冯梦龙指出:/去一女子事极小,而令兵士知天子念边之情,其感发极大。所谓王道本乎人情,其则不远0。在对/情0之本体功能多层面演绎基础上,冯梦龙/情教0思想的建构首先完成了对/异端之学0否定/情0的纠偏。名思想家李贽在5答李如真6中云:/弟学佛人也,异端者流,圣门之所深辟。弟是以于孔子之徒不敢轻易请教者,非一日也。0[4]255冯琦与黄慎轩分别为晚明政权中的两个人物,冯琦弹劾黄慎轩时指出:/仙佛原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解官自便去,,,勿以儒术并进,以惑人心。0[5]卷105词林#黄慎轩之逐6由以上陈述可看出,在宋明以来话语体系中,/异端之学0一般是指与儒家学说相对的释、老之学,也即佛道两家的价值观念与学说体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资源,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视/欲望0为魔障,要求世人苦练苦修,离情去欲,最终实现生命存在的真谛。这在内在精神上,显然与积极务实、礼本人情、重视伦常的儒家文化背道而驰,因而自其流行之日起,便受到许多儒家知识分子的批判。冯梦龙身处晚明,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其笔下所谓的/异端之学0,也显然是指以佛、道文化为主体的一切/欲人鳏旷以求清净0的学说体系与价值观念。/情教0思想建构中,冯梦龙之所以以一切/欲人鳏旷以求清净0的/异端之学0作为批驳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们不仅背离了儒家文化/皆以情教0的内在精神,而且斩断了儒家文化重视的君臣、父子、兄弟等伦理关系得以确立的根本。为此,在/情教0思想建构中,冯梦龙不惜笔墨,对/情0之本体功能进行了生动演绎。如5情史#龙子犹序6中,冯梦龙指出:/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佛亦何慈悲,圣亦何仁义。倒却情种子,天地亦混沌0,明确视/情0为世界万物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创造的原动力。在5情史6正文中,冯梦龙进一步将仁义道德的根源之地,归结为情。5情史#情芽类627篇故事的评辑,正是对此命题的生动演绎。如其中的5孔子6记载:/或问:-孔子有妾乎?.观5孔丛子6载:宰予对楚昭王曰:-夫子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据此,则孔子亦有妾矣。0在该篇末,冯梦龙议论说:/人知惟圣贤不溺情,不知惟真圣贤不远于情。05鸠摩罗什6载:/秦王姚兴迎天竺僧鸠摩罗什入关,待以国师。忽一日,鸠摩罗什自请于秦王曰:-有二小儿登肩欲障,须妇人。.兴进宫女,一交而生二子。诸生欲效之,什聚针盈钵,举匕不异常食,曰:-若能效我,乃可蓄室。.0在该卷末尾,冯梦龙又动情地指出:/草木之生意,动而为芽;情亦人之生意也,谁能不芽者?文王、孔子之圣也而情,文正、清献诸公之方正也而情,子卿、澹庵之坚贞也而情,卫公之豪侠也而情,和靖、元章之清且洁也而情。情何尝误人哉?人自为情误耳!红愁绿惨,生趣固为斩然。即蝶嚷莺喧,春意亦觉破碎。然必曰草木可不必芽,是欲以隆冬结天地之局。吾未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0由此可看出,/从道理上做者0、/理为情之范0伦理实践观的流行,是冯梦龙/情教0思想的另一语境。/从道理上做者0、/理为情之范0是冯梦龙对宋明理学思潮基本伦理观的概括。理学思潮奠基人物张载指出:/生有先后,所以为天序,小大高下相并而相形焉,是谓天秩。天之生物也有序,物之既形也有秩,知序然后经正,知秩而后礼行。0[6]126理学思潮集大成者朱熹认为:/义理不明如何践履0、/若讲得道理明时,自是事亲不得不孝,事兄不得不弟,交朋友不得不信。0[7]152理学思潮瓦解的关键人物王阳明坚信:/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0[8]248在宋明理学家看来,儒家人伦之/理0作为/天地之性0与/万物之理0的体现,不仅绝对正确,而且遍布于天地万物与人心,具有鲜明的形上特征。/情0虽然客观存在,不可或缺,但却与有限的、特殊的感性欲望紧密相关,不仅呈现出形下特征,而且极易对/理0之彰显与践行造成遮蔽与破坏。因此,对道德主体而言,为实现儒家人伦之/理0,他必须作足两方面的功夫:一是/格物0、/致知0、/穷理0,对/理0进行认真的学习与体悟。二是在此基础上,以已明之/理0为标尺与准绳,时刻检束、规范/情0,使其符合/理0的要求。对理学家这一伦理践行观,冯梦龙并不认同。2

在5情史#情贞类6卷末总评中,冯梦龙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35在冯梦龙看来,倡导这一伦理践行观,不仅会使伦理行为呈现/勉强0之特征,而且极易受到现实关系困扰,失却/真切0的性能。为此,在/情教0思想建构中,冯梦龙经常把/士大夫0与/娼妓0置于同一境遇中,通过他们的行为对比,提出/从至情上出者0、/情为理之维0的伦理践行观。如5情史#情贞类#高娃6载:高娃者,京师娼也,为昌平侯杨俊所宠。杨俊备北边数年,娃始终/闭门谢客0。后杨俊遭谗论死,行刑之际,/亲戚故吏,无一往者0。惟娃缟而来,大呼曰:/忠良死矣0。杨既戮,娃/恸哭,吮其颈血,以针绵纽接著于头0,遂自取练缢于旁。5情史#情侠类#严蕊薛希涛6载:唐与正守台日,常与营妓严蕊诗酒唱和。后朱晦庵以使节来台,欲摭与正罪,遂指其与严蕊为滥,系狱月余。蕊虽备受棰楚,一语不及唐。狱吏诱使早认,蕊答曰:/身为贱妓,纵与太守有染,罪亦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污也。0两月之间,严蕊一再受杖,委顿几死,终不妄言。在这两则故事中,杨俊的亲戚故吏及朱晦庵,都是饱学明/理0之士。按照理学家/从道理上做者0、/理为情之范0的伦理践行观,必然会做出/忠孝节烈0之举。然而结果却是,在名利相关之际,他们或明哲保身,或假公济私,最终做出了背/理0之事。相反,对故事另类主人公高娃、严蕊而言,身份为妾,地位卑贱,既未曾受过系统而深刻的/理0的教育,社会也未必对她们寄予如此的价值期待。尽管如此,在是非真伪颠倒之际,他们却挺身而出、绝不妄言,毅然决然做出了/忠孝节烈0之举。两相对比,宋明理学家伦理践行观的不足不攻自破,以致冯梦龙在5高娃6篇末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议论:/高娃一滴泪,羞杀许多亲戚故吏。长卿氏曰:昌平至今不死,高娃亦不死。一时亲戚故吏及贤士大夫,无一往者,今何在也。噫,想死矣!0/严蕊云:-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不意斯言出于风尘妓女之口,而入于圣贤大学之耳。0通过这些对比叙述及评论,冯梦龙有破有立,建构起了自己/从至情上出者0、/情为理之维0的伦理观。在这两则故事中,高娃、严蕊在丈夫或他人遭谗被冤之际,之所以挺身而出、绝不妄言,其中固然有感恩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基于其内心因是非真伪被颠倒而产生的/恻隐0、/不平0之情。由于这一/恻隐0、/不平0之情最原始、最本真,所以在其驱动下,主人公或置生死于度外,或置强权棰楚于不顾,不仅最终作出了/忠孝节烈0的正义之举,并且这种行为始终呈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0的劲切性。如此以来,冯梦龙/从至情上出者0、/情为理之维0伦理践行观与宋明理学家伦理践行观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至情0的自然而然的表现和流露。换言之,冯梦龙的/情0伦理不再是以/情之范0的形式出现,而是因具有了/至情0之/本真0、/劲切0特征而成为/理0的原动力。冯梦龙这一纳情入理的情伦理建构方式,既消解了/理0所具有的强制性特征,也同时为/情0注入了道德的内涵。这样以来,冯梦龙/从至情上出者0、/情为理之维0的伦理践行观,就同时具有/真0和/正0的内涵,/真0从/情0出,/正0由/理0来。此即5情贞类6总评下文所云:/彼以真情殉人,吾不得以杂情疑之。0/情0之所以为/杂0而称作/杂情0,盖在冯梦龙看来,它既不/真0,复不/正0的缘故。5情史6之另设5情秽6、5情鬼6、5情妖6、5情外6等类作品,提请人们/慎而防之0,盖也同样因此类/情0,不能/真0而/正0之故。 从先秦至晚明思想文化发展背景看,/情0、/理0(礼)关系的冲突及探求救世良方的人文关怀,构成了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又一语境。在中国哲学史上,/情0和/理(礼)0的关系,一开始是/情0和/性0的关系。/先秦的人性论,虽大体上分为性与情的两个层次,但在本质上却多认为是相同的。0[9]25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二者关系发生了变化。董仲舒云:/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5孝经6援5神契6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0[10]502此时的/情0,大致相当宋人所说的欲,偏于恶的意味重,情、性关系出现了分裂。宋明理学时期,随着/性,即理也0命题的提出,情、性关系遂转变为情、理关系。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0的客观性,指出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必有,但在情、理关系认知及处理中,却普遍赋予/理0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0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不仅始终置其于/理0的规范和框架之下,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0的极端主张。据清代5古今图书集成#闺媛编6)记载,在明代具有姓名可考的节烈妇女就有58000人。戴震5孟子字义疏证6指出:/此理欲之辨使君子无完行者,为祸如是也。,,此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为祸又如是也。0[11]173理学家的这一情、理关系认知及处理方式,不仅使情、理间的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而且严重扼杀人性,其带来的消极后果显而易见。明中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推动,对理学思潮的纠偏也随之在思想界展开。其中,王阳明功不可没。王阳明/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0理论命题的提出,[8]322

3

在中国哲学史上开辟了/欲0进入/理0的道路,使/理0在相对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欲.在-理.的名义下被承认一事,一方面表明-欲.的无自立性,另一方面从天理来说,由于把人欲摄入其中,从而得以对自身进行再编和补强;但其反面,由于欲在理的名义下从负面转为正36面,反倒确立了欲在传统观念中的地位。又由于欲被纳入理中,于是逐渐渗透到理的内部,终于使理的内容发生实质的变革。0[12]25

万也。天下莫重于情,莫轻于财。而权衡必审,犹有若此,况于愤事败名,履危犯祸,得失远不相偿,可不慎与?0[17]5情累类6卷末/情,犹水也。慎而防之,过溢不上,则虽江海之决,必有沟浍之辱矣0[17]5情秽类6卷末,不断提请人们在/情0的追求中,应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情0,以理性的精神调节/情0。5情史6评辑之所以另设5情报类6,也是企图以神道设教的方式,通过/情报0故事的演绎,培养起人们对/情0的敬畏之感,使之将理性精神融入到/情0的追求中。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对/情0之纠偏,即企图把/情0纳入合理化的轨道,进而使/情放0走向/情正0。但是,需要同时辨明的是,冯梦龙并不因此而反对/情0。其/情教0思想建构中对/异端之学0和宋明理学思潮的批判,显然是从以/情0为本体的角度来立论的。不仅如此,在/情教0思想建构中,冯梦龙还端直将其评辑作品命名为5情史6,并以分类建型的方式,构造出24卷庞大的/情0文化体系。另在作品篇末或卷末仿照/太史公0笔法,以/情史氏曰0、/情主人曰0等形式加以评论。之所以如此,也是企图通过这样的体式,从/史0的角度来说明/情0的本体论地位及其各种表现形态,提高/情0的/史学0地位和意义,从而将被/异端之学0和理学文化思潮视为恶、不善的/情0纳入/史0的范畴,并因此而建构起/情0的历史谱系。以此而论,冯梦龙对/情0之肯定,不仅与/主情0文化思潮一脉相承,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肯定/情0,一方面把/情0纳入合理化轨道,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的最终目的就是建构一个以/情0为本,/情0、/理0兼容的/情0理想境界。5情史#情贞类648篇故事的评辑,正是对这一理想境界的生动演绎。如其中5张宁妾6载:张宁有二妾,一名寒香,一名晚翠,年可十六七,皆端洁慧性。张无子,将死之际,诸姬悉听之嫁,惟二氏独不忍去,且/泣请曰:-妾二人有死不贰。倖及公未暝,愿赐一阁同处,且封鈅之,第留一窦以进汤粥。誓死以殉公也。.遂引刀各截其发,以誓靡他。公不得已,勉从之。乃寂居小阁,绝不与外通声问。及公卒,设席阁中,旦夕哭临,服三年丧,不窥户者五十余年。0后嗣子文英中进士,感其恩德,遂为奏闻,旌之曰/双节0。在这则故事中,二妾在丈夫将死之际,之所以选择/有死不贰0,是完全出于其/不忍0之情。由于有/不忍0之情作为道德实践的内在源头和动力,所以二妾又能够置自己少艾、为妾、无子的现实境遇于不顾,在五十余年/禁足小阁0、/绝不与外通声问0的近乎/槁木死灰0的状态中,作出了/忠孝节烈0之举。这样以来,二妾的/贞0,显然出之于/情0。而另一方面,由于二妾/不忍0之情的最终指向是在阳明学说激励下,经过王学左派发展,以张扬/人欲0、反对理学教条对/情0的禁锢为内核的/主情0文化思潮随之发生,李贽和文学领域的汤显祖、袁宏道即是其典型代表。李贽高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也。0[13]卷325德业儒臣后论6戏剧大师汤显祖不仅认为/世总为情0[14]卷315耳伯麻姑游诗序6,并自觉为/情0作使,在5牡丹亭6传奇中,通过青春少女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离奇演绎,指出/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0[14]1153。在对理学观念纠偏中,/主情0文化思潮极大地提高了/情0之哲学地位。当然,从创建理论目的来看,/主情0文化思潮并不反对儒家人伦之理,他们反对的只是理学观念对/人欲0的过度扼杀。但在思维方式上,他们与理学家一样,奉行的仍是/情0、/理0二元分裂对立的思维模式。汤显祖称赞达观和尚/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0话语/真是一刀两断语0的判断[14]1351

,正是这一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宋明以来/情0、/理0间的对立紧张不仅未能得到片刻缓和,而且由于/情0之鼓动,对/理0的奉行造成了极大破坏。明代哲学家何良俊指出:/宪孝两朝以前,士大夫尚未积聚。,,至正德间,诸公竟营产谋利。一时如宋大参(恺)、苏御史(恩)、蒋主事(凯)、陶员外(骥)、吴主事(哲),皆积至十余万,自以为子孙数百年之业矣。0[15]313明人吕祖师感叹士人对声色之事津津乐道和恬不知耻时说:/尝见读书才士,与一切伶俐俊少,谈及淫污私情,必多方揣摩,一唱百和,每因言者津津,遂使听者跃跃。0[16]169/情0之偏至发展带来了道德失范和欲望膨胀,已成为晚明不争的事实。晚明后期,内有宦官专权而带来的政治危机,外有民族侵扰而加剧的存亡危机,确立与强化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又一次成为社会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对/情0之纠偏势在必行。冯梦龙/情教0思想的建构,正是此历史当头的必然产物,是直接针对晚明情欲泛滥的社会现实提出的。为此,在/情教0思想建构中,冯梦龙于5情史6中特别评辑了5情缘类6、5情豪类6、5情痴类6、5情憾类6、5情仇类6、5情秽类6、5情累类6、5情鬼类6、5情妖类6、5情外类6等24卷作品。在这些作品对/情0之各种非完满状态演绎基础上,冯梦龙进而议论说:/啬财之人,其情必薄。然三斛明珠,十里锦帐,费侈矣。要皆有为为之。成我豪举,与供人骗局,相去不啻万37/贞0,其/情0在指向/贞0的过程中,便同时获得了/道德化0及/贞正化0品质。这样以来,在5情贞类6故事的演绎中,冯梦龙便构建了一个/情0为本,/情0、/理0兼容的/情0理想境界。这一理想境界的建构,标志着秦汉以来长期分裂、二元对立的/情0、/理0关系,在新的时代形势下出现了融合的迹象。而这种融合,正是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时代精神的最集中体现。综上所论,从先秦至晚明的/情0、/理0关系认知发展过程来看,冯梦龙/情教0思想建构既体现了对久已断绝的重/情0文化精神的接续,对/理为情之范0伦理实践观的纠偏,对/情0之偏至发展的积极校正,也标志着秦、汉以来长期分裂,二元对立的/情0、/理0关系认知,在新的时代情势下出现了融合。当然,冯梦龙毕竟只是一介文人,他的/情教0思想建构难免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色彩,其于社会生活中的践行尚存在一定的难度。籍出版社,1987.

[4]李贽.5焚书6增补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1.[5]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6]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8]王阳明.传习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10]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哲学所.中国历代哲学文

选:清代近代编(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华书

局,1997.

[13]李贽.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4]汤显祖.汤显祖全集[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9.

[15]何良俊.四有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冯梦龙.情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参 考 文 献]

[1]严云绶.5情史6论略[J].学术界,1994(3).

[2]李双华.论冯梦龙之情教思想[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

[3]陆象山.象山集[M]M四库全书:1156册.上海:上海古

[责任编辑 杜 敏]

AnExplorationoftheStructuralContextofFengMenglong.s

Theoryof/EmotionalTeaching0

)))ACo-discussiononFeng.sHistoricalPlaceintheCognitiveDevelopmentof

/Emotion0and/Reasoning0FromthePre-QinTilltheLateMingDays

HEYue-ling

(CollegeofLanguageandLiteratur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Abstract:TheideologicalconstructofFengMenglong.s/emotionalteaching0asaconceptionofteachinghadadirecttargetwithitsspecialcontex.tForFengMenglong,/emotioncomeswithlife,0and/emotionisthebasisofreasoning0.Onlybytaking/emotionasbasis0,treatingcarefullypeoplebyincorporating/emotion0with

/reasoning0canhumanisticconsolationtosalvageberealized.Intermsofthecourseofcognitivedevelopmentoftherelationshipbetween/emotion0and/reasoning0fromthePre-QintotheLateMingdays,theideologicalconstructofFeng.s/emotionalteaching0helpedrecoverthesuccessionofthespiritof/emotion0-basedculture,whichhadbrokenforquitesometime,andcorrecttheviewofpracticingtheethicsof/reasoningbeingthemodelforemotion0,andmarkedatraceofincorporationbetween/emotion0and/reasoning0inthesituationofanewage.

KeyWords:FengMenglong;viewofemotionalteaching;Neo-ConfucianismintheSongandtheMingDynasty;/emotion-based0trend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