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店连锁市场
近些年来,茶业连锁呈加速发展态势,领头羊天福茗茶截止2011年2月28日,店面数量突破1077家;
行业老二八马茶业店数突破600家;
先行改制成功的行业老字号吴裕泰,店面数量已突破190家;
行业老字号张一元触角也开始涉及外阜市场并于2009年同时在天津市场开了多家店面,店面数量突破120家;
以有机茶为主导产品的北京更香茶业也认识到了连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门店遍布北京,山东,河南,江苏等十余省份,门店突破100家;
弘昌资本进入的信阳毛尖领导品牌河南五云茶业也加速连锁门店建设,一度在几个月内开了二十多家门店……
连锁门店建设如火如荼,但何种模式才能支撑店面持续盈利,已成为决定中国茶业连锁能否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尽管从品牌的发展角度来看,连锁的销售模式有利于品牌的塑造,也为茶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诞生、成长绘制了蓝图。但茶叶本身的地域性、多样性和品质等级的个性化等特点,使连锁“复制”的过程一再受阻,连锁经营的管理成本集约化优势在茶业面前,“法力”大减。管理成本和品牌质量控制成了无法两全的遗憾。
一方面,茶叶企业希望通过连锁经营和加盟融资,扩大品牌覆盖率和影响力,并通过连锁品牌的塑造,实现品牌竞争优势,稳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加盟店的管理,尤其是茶叶产品质量的管理给企业出了难题。如何保证加盟店销售的茶叶产品符合该品牌质量标准,如何保证优质的散茶不被偷梁换柱,如何保证企业为加盟店提供的统一包装、统一标识不会沦为劣质原料的外衣?2008的茶叶连锁之路,用茶商自己的话总结,就
是“几多希望几多愁”。
目前,台资企业“天福”以近千家的直营店规模作为核心竞争力,集约管理成本,被认为是中国茶叶经销品牌中的连锁企业神话。自产自销,拉长产业链,从茶园到终端连锁店,并设计数百种茶叶产品和副产品。自制产品直接供货,全国统一价,设巡查员,督导产品与服务质量。每家连锁店当天的业绩上报,成本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天福的创业时代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的茶叶连锁“蓝海”早已变成实力品牌充斥的“红海”市场。天福在原始积累阶段面对的良好环境已经不属于今天的投资者。
“好运顺”是2007年曾经号称要赶超天福的茶叶连锁品牌,对于业界人士而言,似乎是一夜之间,这一品牌就交出了一份500家直营店的业绩单,并以“平价”为优势进行宣传,扬言2007年底建千家连锁店面。当时,一些正处于创业期的茶叶连锁品牌经营者就对“好运顺”的融资渠道有所质疑,过于迅速的扩张让业内人士不无担心。但大家担心的不是千家店面兑现与否,而是一个“蹿红”的连锁品牌的昙花一现对行业信誉和投资者信心的打击。遗憾的是,2008年中,“好运顺”淡出了茶叶市场。“也许10个好的茶叶连锁品牌用10年的时间建立投资者的信心都十分艰难的,但是一个失败的案例,可以在瞬间让投资者转向”。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连锁的期望和顾虑似乎更为复杂。2008年,连锁经营的加盟方式成为了许多中小茶企的“大势所趋”。一方面,QS市场准入制度的逐步实施使茶产业原有的散小品牌难以生存,加速了茶叶市场品牌化整合的步伐,另一方面,自2007年以来,活跃的投资市场使茶叶企业获得了吸纳资金扩大品牌影响的更多机会。此外,大型品牌的迅速扩张也提高了中小茶企的危机意识。无论是专业化还是规模化,在2008年,都成为中小茶企经营中难以回避的压力。除此之外,扑面而来的各地茶城,使得中小品牌的直营店布点难追大型品牌。因此,连锁经营中加盟方式,成为2008年中小茶企拓展品牌的重要选择。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势所趋”,没有大型品牌的雄厚实力,没有天福等成功的大
型连锁品牌在资本积累期的充裕时间和空间。许多省域范围、小利润经营的中小茶企只能投石问路。
尽管如此,在众多中小茶叶品牌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瑟瑟发抖时,为数不多的中小企业还是走出了自己的连锁发展之路,这批连锁新军让整个行业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许失败的案例有着相似的原因,但是成功者往往各有各的机缘和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