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对话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体系,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认知的需要,更重要的它是一套心理治疗方法,重要的是要用实用的价值,也就是说必须能用于消除心理障碍。如何消除心理障碍呢?要讨论这个问题,先要对所有其他疗法起作用的原因做一简单探讨。
第一节 心理治疗有效的原因
为什么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大致不外乎几种原因: 一、给来访者他们所缺少的心理要素
马思洛指出“对于我们需要碘和维生素C这样的说法,任何人都不会产生疑问。我要提醒你们,我们有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需要爱的证据”i。不仅仅是爱,还有其他一些心理要素是我们所必须的,比如自由、比如理解、比如尊重等等;另外,我们还需要一些生活的知识的技能,这些要素的缺乏就是创伤,而创伤就是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不消除这个缺乏,心理治疗就难于生效。
给来访者他们所缺乏的心理要素,也因此有治疗作用。如果来访者的心理障碍还没有很严重,对接受这些要素的阻碍也不很大,则单纯这样的给予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心理治疗。
如果来访者缺少的仅仅是一些行为技巧和知识,给他们这些就可以了。如同行为疗法所做的一样。
如果来访者缺少的是情感的满足,缺乏关心、支持、鼓励和爱,也许给他们这些就可以有治疗作用。
二、让来访者有机会表达和释放
如果把给来访者提供心理要素比做精神上的增加营养,则来访者也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排泄,也就是发泄情绪、释放冲动、表达感受等。在生活中,也许他没有机会发泄和释放,他认为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而在心理治疗这个宽松的环境中,他有机会这样做。这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疗效。
三、来访者有机会探索自己
仅仅发泄,得到的往往是一时的舒适,要有长远的效果,来访者需要有自我探索。在生活中,自我探索时需要顾虑环境很多,而心理咨询中心是一个宽容的地方,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你不会因为自己心中有什么“坏的念头”而受到指责。所以,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分析探索自己,使自己成长。
四、用适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替代不适当的
用合理的思想代替不合理的思想,用积极的情感替代消极情感,有适当的行为替代不适当的行为。这就是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等方法有效的原因。
五、增加自知并削弱或化解情结
以上的方法对心理障碍者往往是不够的,因为他们也许没有能力接受别人的爱,所以即使有爱给他们,他们也依旧缺乏;也许外界对他们释放自我没有阻碍,而他们自己内心中却存在阻碍。这就需要他们先有自知,看到自己的结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需要他们了解自我心理活动的规律特别是原始精神机构的活动方式。在自知的前提下,他们就可以削弱或化解有害的情结。
六、有机会走出自我并真正接触他人
在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我们都被封锁在一个监狱中,这个监狱就是“自我”。我感到孤独,因为“自我”的牢房中只有我一个人。我们和许多人打交道,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那这种交往不过是把别人当作物,而不
是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人生不能让人得到意义感和真正的满足。
一旦有一个人和我们有心和心的交流,是让我们非常快乐的事情——罗杰斯把这比喻为单身牢房的囚犯听到了隔壁犯人敲墙的声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产生疗效,比如增加觉察力、定力等。
意象对话能有效果,能消除障碍,从根本上原因也一样。意象对话不过是在人格深层、用原始的认知方式和来访者交流,以此来替代用日常语言的交流,但是内容是一样的。不过,正如任何疗法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一样,意象对话在消除心理障碍上也有自己更侧重的方法。
第二节 用积极事件改变循环
心理障碍者往往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由于过去创伤事件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不适当的认知和行为,而这些又带来了环境的消极改变,带来新的创伤经验。
如果有一个积极的事件发生,如果有良性的因素介入,则这个循环就有可能改变。这个积极事件可以是心理治疗师给来访者他所缺乏的爱、关心和支持,在意象对话中我们用意象、在人格的深层来传达爱、关心和支持。
例如,抑郁的来访者想象着:“我走在沙漠中,四周没有任何生命,我孤独的走着,但是没有任何目标,„„,我知道下面将发生的是什么,那就是我死掉,而我对这也并不害怕”。
心理治疗师可以这样表达支持:“走就有希望,很多探险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找到生机,再说即使是沙漠中,也不会什么都没有,你仔细看看,也许会有小虫子或者小草„„”
或者更直接地说:“我想帮助你,我感到自己像一个救援者,正带着水和食物在寻找你”。
如果来访者在过去的环境中非常缺乏爱,而在心理治疗中却得到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一个打破旧的恶性循环的机会。假如他能够接受并吸收了少许的爱,也许他会使自己的情绪有少许改善,进而也许会少许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如果这些改变能体现在行为上,则也许环境会有一定的改善,从而使恶性循环被打破,积极的循环开始建立。得到其他良好的精神满足也一样会带来积极转变的可能性。
或者因为在心理治疗中发泄了消极的情绪后,使来访者的情绪得到平静,在较为平静的心情下,他可以有多一些的反省和思考,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少许的新认识,并体现为行为,从而也可能走向积极的循环。
当然,在实践中我们知道,偶尔的一些支持和关心,用处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心理治疗师能持续地用罗杰斯所说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和真诚、并有共情的方式来对待来访者,使他持续地得到他所缺乏的心理要素,则打破消极循环并建立起积极循环的机会将会大得多。
第三节 变消极意象为积极意象
改变行为、认知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在意象对话中,我们要改变认知就主要是要改变意象。意象是我们对心理经验进行符号化的产物,是原始精神机构中的认知活动的产物。意象就是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也是我们在观察世界时所使用的参考性的背景。如果一个人有概括性的消极意象,则他的认识将会受到这个消极意象的影响,他将会歪曲现实以适合这个消极意象,因此他所看到的任何东西,或者说任何东西进入他的心理现实中时,都将带有消极的色调。这样的消极意象不改变,则来访者接受爱、关心等积极要素的能力将是受限制的。消极意象会使
他把爱当作是非爱,使他在对爱饥渴的同时,却对送到嘴边的爱的食粮视而不见。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意象。如果能把消极意象改变得不那么消极,则来访者的心理障碍就可能会得到削弱或化解。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中,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来访者种种消极的意象改变为积极的意象。
消极意象有不同的概括性层次,有的低层次的消极意象只是对某种局限性的清净的消极情绪和态度的象征,有的消极意象代表了对较大的一类人和事物的消极感受,而最概括性的消极意象则会是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所有的人以及整体自我的消极态度。
低层次的消极意象数量很多,但是影响的范围比较小,它们所携带的心理能量值也比较小,所以单独一个这样的消极意象的影响力也比较小。改变这些消极意象比较容易,但是也会有比较明显的疗效,但是效果往往难于很持久,而且也有局限性。
概括性高的消极意象总数量比较少,但是影响的范围大,携带的心理能量值也比较大,所以影响比较大。很高层次的、概括性很高的消极意象数量就更少了,大约不过几十到一百多个,大致上一个情结对应着一个或少数几个这样的消极意象。这样层次的消极意象影响范围很大,携带的心理能量也很多。一旦能化解一个,就会带来明显的改变,在外表看是某个行为症状消除和明显缓解,在内心则是感到对某些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情绪上有了明显的转变。和精神分析相比,意象对话直接处理作为情结化身的意象,所以对情结的解决也更直接。
最高层次的、概括性最高的意象每个人往往只有一个。如果这个意象是消极的,它会影响到这个人的所有方面,使这个人的整个人生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这个意象很难被意识到。在实践中,如果要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意象,至少需要大约两年的不间断的意象对话分析和自我分析。而且即使意识到它,也很难对它施加任何影响,更不用说去转变它了。所以,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一般都不触及它。但是,一旦这个意象得到积极的转变,那整个人的人格会得到脱胎换骨式的巨大变化。
概括性低和高的消极意象之间并非独立,而是有密切的关系。低层次的消极意象往往是高层次消极意象的一个具体化的侧面,高层次的消极意象是低层次消极意象产生的基础。消除了低级的消极意象,可以削弱更高层次消极意象的力量。同样,那些更高层次的消极意象也会用它们的力量来抵御改变,并试图把我们改了的那些低层次的消极意象再改变回去。因此,改变消极意象是一个艰苦而需要高度创造性的工作。
消极意象改变为积极意象后,消极意象所携带的心理能量将转化为积极意象的能量。
第四节 消极意象的消解
化消极为积极,固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也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样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过的,心理能量的转化从来都不是彻底的。从一种消极情绪转化为另一种消极情绪的时候,心理能量不会完全转过去,而会残留一部分。同样,从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的时候,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的时候,心理能量也不会完全彻底地转化,总会多多少少有一点残留。其结果是,所谓的积极意象中,多多少少还会带有一点点消极的成分。
更好的解决方式,是消解消极意象,解开这个意象所代表的情结。这个消极意象中原来携带的心理能量是被固结、被束缚、被压抑或被裹胁的不自由的心
理能量。化消极为积极,则这些心理能量虽然转化了形式,但是还并不是自由的能量。而消解了消极意象,则心理能量就成为了自由的心理能量。
有些心理治疗认为转化为积极心态就是健康,而意象对话不认为积极心态、乐观心理等就是心理健康。用夸张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如一个人生活在纳粹时期的德国,而当时他的心情非常快乐,我认为这反而是不健康。意象对话认为心理健康者无所谓积极或消极,他只是如实地认识这个世界。消极意象固然是引起心理障碍的祸首,积极意象如果不能如实反映这个世界,也同样是不理想的。当然,如果我们一定要从积极和消极这个维度来看世界,这个世界总体上还是偏于积极的,因此心理健康者总体上是快乐的。
如果消极意象转化为积极意象,心理障碍一般都可以消除,但是来访者的心理能量固结在积极快乐上,有可能处于人群常态的轻度心理不健康,而达不到自我实现,用极端一点的话说,只是由恐惧和悲哀情绪的奴隶变成了快乐情绪的努力,而并没有成为主人。只有心理能量自由的人才是自己的情绪的主人。
消解消极意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有觉察的状态下,让消极意象中的心理能量得到释放。一般来说,到了形成心理障碍的时候,来访者的心理能量都已经经过了不止一次的转化。我们通常是从他现在的情绪和心态开始,先让他觉察自己的情绪欲望等,然后再去除对其的压抑,让情绪欲望等得到表达和释放。当这一步完成后,一般来说,来访者会比较容易地意识到这个情绪是从什么情绪转化来的。这时心理治疗师可以引导他去觉察那一个更本原的情绪,并表达和释放„„,如此逐步进行,直到找到他问题的最初的根源并解决,这个情结就得到的充分的化解。
第五节 减少执著
执著是心理障碍能形成并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去除执著也就是消除心理障碍的途径。
对待执著,意象对话治疗的原则是“返本归原”。
来访者执著于某一个意象、某一个人或某一种行为方式,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精神或生物学的某种需要。他所执著的对象,也许是过去满足过这种需要,也许象征着某种能满足需要的对象,或者说对来访者来说蕴涵着某种意义。心理治疗师通过意象对话,可以引导他发现,实际上他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个意象、这个人或者这个方式,这些都不过是一种满足的手段而已。这样,执著在这个意象、人或行为方式上(而人和行为方式也是以意象的形式存在于人格中,所以也可以看作是意象,用意象来调节)的心理能量就可以“返本归原”,回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上去。
我曾经对自己经历的一个小事作了这样的分析:
前天走过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公园,石景山雕塑公园,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我可以到这里散步多好呀!
这个公园不收费,也没有什么障碍不让我去这里散步。但是我太忙,忙到很难找到散步的时间,近期我每天白天的时间都占满了,不可能有时间去散步。去雕塑公园散步成了我这二天的一个心愿,我想一个儿童想着玩具一样想着雕塑公园。
雕塑公园就是我心中形成的一个意象,它有一个象征意义,象征着闲适、休息。我渴求休息和闲适的快乐,这个渴求的能量就附着在这个意象上。
当这个意象形成,人们就追求它。当这个意象成为现实,相应的能量也就得到了释放。
假如我没有能去雕塑公园,而去了另一个公园,比如八大处公园,结果会怎么样呢。
也许我不满足,因为我觉得我的心愿还没有完成——我没有去成雕塑公园。 因为我的要休闲的欲望的能量大多附着在雕塑公园的意象上,去八大处,这个能量不能得到释放。
这就是执著。
而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让自己从心底里明白,我真正想要的不一定是雕塑公园,我要的实际上是休闲。这样,心理能量虽然没有转变方向,但是回到了它的起点,这就是返本归原。既然我要的是休闲,那么八大处也可以休闲,这样心理能量就可以转向到另一个目标或者另一个目标的意象了,执著被化解了。
表面上看,返本归原应该非常容易,来访者应当很容易懂得,他真正要的是什么。但是,实际心理治疗中远非如此。举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值得爱的人绝对不会只有一个人,因此,失恋后不应该过分执著,“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是,如果你去劝告一个失恋者,就会发现事情不这样简单。很多人的表现似乎是,他们真以为世界上只有这一株芳草。因为,理智上明白是很容易的,而人原始精神机构却不容易明白这一点。原始精神机构只看过一株“芳草”,在原始精神机构的经验中,没有见过其他芳草。让他相信世界上有其他芳草,实际上对原始精神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
如果来访者很难返本归原,而我们又需要打破其对某一个意象的执著,可以利用“沾染”,例如我可以找到八大处和雕塑公园的相似处,比如,它们的池塘相似,都不大;它们的树木相似„„,这样,我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意象的相似,诱导出来访者把这两个意象沾染起来,从而就可以把心理能量由雕塑公园转到八大处。
第六节 减少沾染
沾染也是维持心理障碍的一个要素,因此我们也可能通过减少沾染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
正如心理动力学的其他疗法一样,我们也认为“现实检验”是一种对消除心理障碍有效的方法。现实检验可以消除意象和现实知觉之间的沾染,从而使来访者对现实的知觉更为准确和有效。在意象对话中,称此过程为“区分想象与现实”。
另外,我们也要想办法让来访者减少过去记忆和现在知觉之间的沾染。 更重要的是想办法(主要利用意象)减少来访者对自我的感受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沾染,以及自我意象的对他人知觉意象之间的沾染。
通过不断地分辨各种意象,来访者的分辨能力不断提高,沾染就会逐渐减少,因而他也越来越有能力根据当下的现实来塑造新的意象,更准确的反映现实,心理健康程度也越来越高。
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在实际的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有时我们会不去消除人的沾染,反而利用它来达到某些治疗目的。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看到任何沾染都马上去减少或消除它。实际治疗过程是灵活多变的,而没有固定僵死的程序。原则上要减少沾染和实际操作中有时候不减少甚至利用沾染,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第七节 运用共情的态度
罗杰斯指出共情本身就有心理治疗效果的。人和人不是表面的交往,而是
心与心的相遇,这本身就是一种喜悦、一种力量的源泉。意象对话心理治疗中当然也不例外。
共情不是一个心理治疗师想做就能做到的,如果心理治疗师没有能力做到共情,而又刻意地、努力地试图共情,效果是很差的。意象对话的优点是,在意象对话中我们更容易实现共情。这是因为我们用日常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别人很容易误解。而当一个人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时,别人只要根据他的描述去想象,就相对比较容易受到他的情绪的感染,也比较容易体会他的情绪,比较容易达到共情。
当然,共情与否和心理咨询师的人格修养有关,不同的人共情的程度是不同的,并不是说有了意象对话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共情。但是我们可以说意象对话对增加共情有益。
除此之外,意象对话治疗也用其他方法来消除心理障碍。比如,它吸收东方文化中的一些方法,以提高来访者的觉察能力为目标。当来访者有了更好的觉察力的时候,就可以减少执著和沾染,可以对心理现实、物质世界现实以及社会现实都有更准确的观察,从而可以消除心理障碍,达到更高的心理健康程度。
i
马思洛著,李文恬译,存在心理学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19页
第三部分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的操作
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是以前面所述的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系列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
心理学理论的目标,主要在于发现。我们希望通过理论,能发现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人们会期望这些规律——如果我们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能够是永恒不变的。当然,对“永恒”必须有所限制。一是我们不可能发现永恒的科学真理。二是正如我们所说,心理现象本身不完全是“客体”,它本身就和人们观察时所用的参考系有关。但是即使如此,至少有些基本层次的(或许我们可以称为“元规律”)是相对永恒的。比如“心理现象本身不完全是“客体”,它本身就和人们观察时所用的参考系有关”如果不错的话,它就是基本层次的规律。而且在人们的参考系没有大的变化时,它基本是不变的。如果有人批评:意象对话所提出的心理学理论中有一部分不是新的,而是对精神分析或人本主义或其他心理学理论的重述。我将回答说,这是必然的。因为前人的伟大发现不容抹杀,我们的理论必须建立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
而心理治疗的技术和方法,则归根结底是一种工具,目标是为了使用。它不需要用永恒性、甚至不需要用相对的永恒性。它的价值将延续到它还有实际用处的那时候。而且和理论不同,技术方法也不需要有唯一性——即使这世界上已经出现了有效的方法,也不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创造一个新的方法。只要这个方法本身在理论上正确,在使用上有效,而且和旧的方法相比有某些特别的优点,它就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人批评意象对话中没有新的方法,这对它将是致命的。幸而,我相信本书将向大家证明事实不是如此,意象对话中还是有一些新的方法的——当然,我也必须承认,这些方法也并非完全是新的,它只是对已有的旧方法的改进和创造性的综合——不过,哪一个方法是全新的呢?
这一部分是意象对话方法的介绍。第八章介绍一次意象对话的基本操作。以
后我们将分几章介绍各个具体操作步骤。随后,我们将介绍一种特别有效的意象对话方法即人格意象分解,并介绍一些其他辅助性的方法和技术。最后,我们将介绍用意象对话进行诊断和建立关系的方法,并对一些常见的问题的处理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我们将概要介绍用意象对话进行心理治疗的全过程。
第八章 意象对话基本方法
这一章将介绍意象对话的基本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意象对话的实际操作方式将是灵活多变的,不会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第一节 引入的过程 一、姿势
意象对话对外在条件的要求不多,在一般实验室都可以做。来访者可以保持坐的姿势,如果有躺椅,半躺的姿势也可以。具体用什么姿势由心理治疗师也确定,原则是有利于来访者身心放松。半躺的姿势一般来说比坐着更放松,但是,如果咨访双方还不十分熟悉,是异性并且来访者在性上格外保守,则半躺反而是一个比较容易造成紧张的姿势。如果我们发现来访者的姿势很不利于放松,比如,双臂抱胸等,则可以指导他做一个调节。 二、说明
在做之前,我们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
简要说明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来访者有安全感,不会因突然做一个不熟悉的操作而有担心。
对儿童的说明可以很简单,我们只要说:“我们做一个游戏吧,我说什么,你就想象什么。然后你告诉我你想象出来的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一起编一个故事吧,故事的一开始是„„”。 成年人戒备心强,对成年人的说明需要稍微详细一点。比如:“我有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很有趣,就是通过想象,可以测出你的心理。”一般来说,人们对心理测验都很有兴趣,这样说就可以了。解释也可以多一点,但是也不需要太多,不需要解释意象对话的理论,只需要告诉他有一种心理学方法,可以对了解心理问题和调节情绪有作用。然后简单说一下程序和要求。一是让对方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想象。并要说明一下,不要刻意地、努力地想象,意象的出现应该是自动浮现在意识中的。还要告诉对方在想象过程中不要询问咨询者自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免中断想象过程。如果想知道意义,在做完后我们可以做一点解释。少数来访者会觉得这个过程有些类似催眠,而且对催眠有一些误解,心理治疗师可以告诉他这不是催眠,而且我们也不会对他进行心理控制,一切发生的事情他都会完全有意识能自主。这样消除来访者的顾虑。
三、放松
下一步是放松。再调整一下姿势,调节一下呼吸,要来访者闭上眼睛(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的好),并进行放松指导。 来访者已经做过几次意象对话,对这个过程比较熟悉;咨访关系已经建立,来访者心情比较放松的时候,放松指导可以十分简略,就只是说一句“放松”就可以。
如果来访者是第一次做意象对话,或者心情比较紧张,放松的过程就需要长
一些。通常我们所用的放松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放松方法一样,我们可以从头开始,指导来访者放松每一个身体区域,具体是用平和缓慢的语调指导说:“现在头放松、放松,脖子放松、放松„„,脚放松,两脚放松”。当然也可以反过来从脚开始,最后放松到头部。
有时候,我们也会借用一些想象辅助放松。比如,我们可以让来访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支圣诞蜡烛,然后想象从头部被点燃,“头部融化,变成温暖的烛油,缓缓地向下流,它流下到脖子,很温暖舒适;现在脖子也开始融化,一股暖流向下流动„„现在全身都已经融化,摊下来如同一摊烛油,很放松舒适”。 当我们确定来访者已经放松下来后,就可以开始下一步了。
第二节 进入想象过程
心理治疗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意象,并诱导来访者去想象它。这个意象我称之为起始意象或设定意象。起始意象往往象征意义比较单纯,也就是说,它象征的是什么大致是确定的。或者,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下,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基本确定。而且,这个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我们希望了解和解决的心理问题也是有关的。
最基本的起始意象是房子,“房子”的象征意义主要是象征人的身体或者人自我的心灵。在心理治疗的情境中,房子主要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我们平时说“心房”,也就是潜意识中把心比做一个房子。当我们说“请想象你看到了一座房子”的时候,实际上对方在原始的认知活动中中,就把这话理解为“请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作为判断其心理状态的依据。
有人怀疑,来访者真的“知道”房子象征内心吗?他的想象真的能是对人内心状态的反映吗?对此,我的回答是,在意识层面来访者很可能不知道,而且最好不知道房子象征着什么。而在潜意识层面,来访者一定会知道房子象征着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他的原始精神机构一定知道我通过意象向他询问的是什么。因为,在潜意识层面,意象象征什么是人人都知道的,不需要学习,人对大多数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潜在知识与其说来源于后天,更不如说主要是先天的。
“房子”的想象是我用的最多的,因为它最简单,而且它可以指示出人的心理的基本状态。在做“房子意象”的时候,一般程序是:放松完成后,先指导来访者说:“请想象你走出了我们的治疗室,发现了一个以前没有发现的门,你打开这个门,发现外面是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道路。你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告诉我,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路?路边有些什么?”这一个步骤主要是为了来访者进一步进入状态,并且测试一下他是否按照我们的要求在进行想象。当来访者能描述他看到的情景和道路的样子之后,再继续说:“你沿着道路继续走,突然发现在前面路边有一座房子,告诉我,那是什么样子的房子?”然后让来访者描述他所见到的房子外观。
如果从房子外观,心理治疗师进行分析发现,来访者有某些心理问题而且可以给一些简单的调节,这时他也可以开始做对意象的调节。如果不需要马上
处理,心理治疗师下一步就可以让来访者想象自己进入这个房子,然后要求他描述房子里面的样子,以及房子中的陈设和人物等。
房子的内外的样子象征着来访者心理状态,经验研究已初步证明,心理状态不同,房子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来访者对房子的陈述得到许多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了解i。
“房子”是我用的最多的一个起始意象。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起始意象,分别可以探索心理的某些侧面。比如,让来访者想象掉进一个坑里,然后问他“你想象中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坑里有什么东西吗?坑是深是浅?是不是容易爬出来?”这里的“坑”往往是面临的问题的象征,它可以展示来访者现在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再比如我们想知道一个女性对异性的态度,我们可以让她想象一朵花,然后想象有一只昆虫正飞向这朵花。如果我们想知道一个男性对异性的态度,可以让他想象一只昆虫正飞向一朵花。然后问女孩这花有什么感觉,问男性这昆虫有什么感觉,并问他们想象中随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所因而想象出的意象,会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和性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对异性的态度。常用象征还有“山洞”,象征着潜意识中的自我或象征着退行的过程;“镜子”象征着自我意象;“藏着可怕东西的盒子”,用于发现来访者潜意识中真正恐惧的事物等等。 除了用这些起始意象外,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些开始意象对话的方法,包括从来访者的梦做开始、从来访者自己使用的比喻中开始、从来访者的身体感觉或异常姿势开始、从来访者自发产生的意象开始、以及从来访者表现出的情绪开始。无论从那里开始,当来访者进入了一个意象能比较自发地出现的状态,意象对话就实质性的开始了。
第三节 对意象的分析和体会
当来访者开始描述意象的时候,心理治疗师就需要开始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分析和体会来访者的意象,从而获得对来访者的理解和共情性的知觉。
因为意象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规律,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分析来获得对意象的象征意义的一些了解。
还是以“房子”意象为例,根据我们总结的经验,房子的具体特点分别象征着人的不同方面的心理特点。
房子的破败程度往往象征着来访者心态是否自卑和消沉,一般来说越破败的房子象征着越差的心态,越好的内外观象征着越好的心态。
房子的颜色往往是性格和情绪基调的象征,冷色调的房子往往代表比较内向和情绪基调比较暗,暖色调则象征着比较外向或者比较热情的情绪基调。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这里先不具体展开。
房子的高低大小,往往象征着这个人是否“心量大”或“心胸开阔”,因此一般来说房子大些要更好。但是,太大的房子象征意义也未必好。 房子的材质往往和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关,也和一个人性格的基本性质有关。过分坚固的材质比如巨大的石块做墙壁,往往象征着安全感缺乏。过分单薄
的材质比如稻草做墙壁,也象征着安全感缺乏。不过,前者会有过度的自我保护作为对安全感不足的补偿,而后者则没有这样的补偿手段。自然材质比如竹木象征着比较自然的性格。对各种材质的意义我们有很详细的分析总结。
房子的层数和房间数则和一个人性格复杂程度有关,房子层数和房间数越多,则一般来说这个人的性格越复杂。相反,房子结构很简单则说明这个人的性格也比较单纯。
房子的门窗大小和状态则体现着这个人的“开放性”,门窗很小或者紧闭的人一般开放性都比较差,而门窗大而容易开启则开放性比较好。
房子脏,则象征着消极的心理状态,常常是有抑郁情绪,或者是有恐惧情绪。 房子里面黑,象征着自我了解很少,自我了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因此房子里面黑的人,心理状态往往也都不十分健康。相反,房子比较明亮的则相对心理状态也比较好。
房子里面东西很乱,则往往代表有焦虑、烦躁的情绪i。 房子里的摆设、动物和人物分别有其象征意义。 „„
虽然一般来说,房子的样子越好人的心理状态也越好,但是有一个例外,根据我们总结出的规律,过分美好的房子或者在某一个方面过分理想的房子,往往都是癔症或者表演性人格的表现。比如黄金做的房子、水晶做的透明房子、及其豪华的别墅等往往都出现在表演性人格上(未必到了人格障碍的程度)。 还有,我们必须注意,所有这些总结都不是必然性的,而只是盖然性的。象征意义绝对不是唯一的、僵死的,而是灵活多变的。而且,意象的整体或几个意象的组合又会形成新的意义。我们不能僵化地套用对意象的知识,而必须灵活地去分析理解和领会意象所要告诉我们的意义。
其他各种来访者想象的意象都有象征意义,心理咨询和治疗者可以分析其象征意义。对意象做分析的方法和荣格解释梦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和弗洛伊德的不完全一样,一般比较少用“自由联想”。因为在意象对话的过程中,自由联想会打断对方的想象过程,干扰后面的想象过程。何况我和荣格一样,认为梦中和想象中的形象大多是一些普遍性的象征,我不必让来访者做自由联想,也可以知道它的意义。梦和意象都是原始精神机构活动的结果,有一样的规律。在意象对话中来访者想象出来的形象,很多都是荣格所谓的“原始意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原始意象,咨询师可以很容易就知道这个意象的意义是什么。比如,想象中出现的长须老人,很有可能是“智慧老人”;想象中出现的老太太,则很可能和“母神”原型有关。
如果我们熟悉各种意象及其象征意义,分析意象会让你感到非常的奇妙,你想象不出一个意象能告诉你的东西是如此之多。你可以知道来访者的心理冲突、他的性格、他的思维方式、甚至可以猜出他的生活史。
一个意象有许多变种,每个变种代表总体上接近但是不完全相同的心理状
态。比如,水的象征意义主要和生命力、性、爱、滋养、关怀、创造力等有关。而水的这些意义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当我们得到了爱和关怀,我们就有更强的生命力。当我们有生命力,也就更有可能给出爱和关怀。性可以是爱的一种,而且对某些人来说,它也是一种滋养。具体到某一次看见的水是什么意义,就需要根据这次出现的是水的什么变种来分析,泉水也许更常代表他的生命力,不过有可以代表性和创造力;游泳池中的水则很可能是和性有关,因为游泳常常是性行为的象征。奶是水的一个变种,它象征的往往的母爱和关心滋养„„。水的状态的不同也反映着他的心理状态的不同,如果水清澈,心理状态一般比较好;如果水浑浊肮脏,则必定有某种心理问题存在。 在意象对话进行的时候,心理治疗师一般不对来访者解释意象的象征意义。这和精神分析的做法是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中解释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解释过程,来访者可以把原来不能理解的、潜意识中的内容提升到意识的领域,而这是对治疗很关键的一步。而意象对话起作用的方式和精神分析不同,我们不是提升潜意识的内容进入意识,而是直接在潜意识中处理这些内容,因此我们不需要来访者知道意象的意义。相反,对来访者解释反而会干扰意象对话过程的进行,容易使来访者过分理智化。
有时,来访者受自己的逻辑思维的限制太多,在想象的时候,所想象的东西多是“不奇怪”的,比如,在想象房子的时候,想象房子中有什么东西,他们想象的只有桌子、椅子、床等“房子中应该有的”东西。对他们的意象,分析是也可以做分析的,因为房子的样子,桌椅的种类,这些也可以反映他们的心理。但是,局限多,这个想象中体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就必然少。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他们想象中的奇异性。可以这样对他们说“在你想象的房子中,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在一般的房子中不常见的东西,甚至超自然的东西,这都没有关系,看到什么就说出来。”这样,来访者对自己的想象的限制就会少一些。
除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治疗师要用心体会和感受来访者所描述的各意象所体现的总体气氛和情调,体会这些意象给心理治疗师带来的情绪和感受。体会的意义远远超过分析。如果没有体会和感受,分析就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智化的过程,一个智力的过程,而没有感情上的互动,没有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分析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心理治疗师的分析从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但是明显不符合来访者的情况,成为一种纸上谈兵。
第四节 治疗性的意象互动
在下一步,就是用象征性意象和来访者进行互动,从而促进来访者的领悟和改变。
心理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意象,了解和体会到了他的心情,也知道了他的防御机制等,就可以相应地应对。和其他心理治疗一样,心理治疗师根据需要可以有支持也可以有面质,也可以运用任何会谈技术,但是,心理治疗师的任何回答都必须转换成意象形式说出来。
例如,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大门被一个生锈的锁锁死了。心理治疗师问“为什么这个门锁的这样死”?来访者回答说“不知道”,心理治疗师让他做一
个自由的猜想,来访者回答说:“是因为里面有些东西”。心理治疗师根据意象以及前面对他的了解分析,藏着的东西也许象征着他不敢面对的某些情感。心理治疗师想要鼓励他探索自己的内心。于是他就把这个鼓励转化为意象,说:“不能把好好的一个房子总这样关着吧,要不要找个大锤把锁砸开?” 当然,应该用什么意象,要根据心理治疗师的经验的判断来决定。要分析,来访者需要的是什么,是支持、是质疑还是什么,然后,说出代表心理治疗师的应对方式的意象来。
来访者受诱导后会产生一些新的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来访者原始精神机构中的认知,代表着在深层人格中来访者对心理治疗师的回应。这些新的意象也是有象征意义的,心理治疗师根据这些新意象继续进行分析和体会,了解到来访者的回应,在根据情况进行新的诱导。比如来访者想象中砸开了锁,打开了门,发现屋子里黑暗肮脏,而且有很脏的老鼠在乱窜,他在想象中很讨厌这个屋子,想把整个屋子烧掉。心理治疗师判断那老鼠象征着他的心理问题所在,而“烧掉屋子”是一种破罐破摔的表现,于是就对他说,“屋子烧掉太可惜了,我们能不能想一些其他方法,解决老鼠的问题呢?”在心理治疗师提出这个建议后,来访者又会有回应„„整个治疗过程就是这样循环继续。而心理治疗师的干预也都在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着。
有时候,心理治疗师不能在当时分析出来访者意象的意义,这并不意味着治疗不能继续进行。心理治疗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场感受和体会,根据对意象的大致的感受,把来访者的描述当作一个寓言故事,再根据自己直觉中似乎好的方向来提出建议。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心理治疗师的心理健康程度比来访者好,而且在正面对的问题上,心理治疗师没有严重的情结,则心理治疗师给出的建议都比来访者原来的措施要好而且对来访者会有帮助。有一个个例,认识领悟疗法的心理治疗师张坚学医生曾经用意象对话做过一个心理治疗,他对其中出现的意象的意义却并不明白,只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做指导。而我研读了他的案例,却发现他选用的意象都是有治疗效果的,按意象对话的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心理治疗师本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好,或者刚好在这个问题上有情结,则他给出的意象往往会不适当。因此,意象对话对心理治疗师是有要求的,要求他的心理健康、很少情结并且对自己的情结很清楚。
双方都通过描述意象来表达自己,以此方式进行对话,则此对话直接作用于人格的深层以及原始精神机构,这就是意象对话的核心。
在每次意象对话结束的时候,一般我们会先让来访者想象他从那个意象领域中回来,回到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治疗室,然后再让他慢慢睁开眼睛(可以数123,让来访者在听到3的时候睁眼)。
第五节 简单总结并布置作业
在我们完成意象对话后,可以简单询问一下来访者的感受,也可以简要回答来访者的一些疑问,但是总体上依旧不做详细的分析。详细的分析会把来访者引导理智化的讨论,反而会减弱在人格深层的冲击力。
还需要布置一些意象作业,让来访者回去练习。如:“想象擦亮房子的玻璃,
每天做20分钟”。
现实治疗的理论中有一个观点,意象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心理内部的行为。我同样持这个观点。做一个想象和行为治疗中做一个行为训练是同类的。一个新的行为模式要建立,不是做一次新的行为就可以的,而需要多次重复新的行为;同样,一个新的意象要替代旧的意象,也需要多次想象这个新的意象,需要多次在想象中改造一个旧的意象。所以,布置意象作业,让来访者练习,这是很重要的。
我要求“想象擦亮房子的玻璃”的来访者原来很抑郁,她原来想象中的房子的玻璃上满是灰尘,看不到外面的东西。这象征着抑郁状态。原来来访者想象中的自己,就是呆坐在房子中也是满是灰尘的沙发上。我们让她想象自己“擦亮房子的玻璃”,就是让她做自己心理暗示,要行动起来,擦掉心灵中的灰尘,也就是让她在通过这个想象,把自己的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转化为“干净透明的窗玻璃”所象征的愉悦的情绪。
每一次,开始想象的时候,窗玻璃上都满是灰尘。这些灰尘就是抑郁所具有的能量。抑郁积聚的越多,抑郁的能量越大,想象中的灰尘越多。而想象一次“擦玻璃”,抑郁也就会少一些。 一次想象后,玻璃在想象中会被擦得很干净。但是,在下一次,当她想象这个房子的时候,往往看到的还是有灰尘的玻璃。这是因为,积聚很久的抑郁不可能在一次想象后就清除干净。在想象一次后,心情会好一阵,但是后来就又开始抑郁。
我们就要继续让她想象擦玻璃。
直到有一天,她想象的房子中,自发显现出的是干净的玻璃的形象,就说明她的心理已经不再抑郁,她已经不需要做这个强化练习了。
有的时候,来访者会误解这个练习的道理。我告诉他,在这次想象中,玻璃已经擦干净了。下一次想象时,玻璃还会脏,还要擦。要每天做这个练习,做7天,然后再来找我。结果,他本来在3天后,想象的房子中的玻璃就是干净的了。他却强迫自己想象出一个有灰尘的玻璃,然后再想象擦它。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需要更清楚地做指导。
强化练习要做的想象,根据情况不同,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是把心理咨询和治疗时做的一些重要的想象重新做许多次。不过,因为强化练习是来访者自己在家里做的,做的时候是没有心理咨询和治疗者在旁边指导和支持的,所以,一般都不让他们想象那些有危险性的、恐惧程度大的或者困难的意象情境。
比较熟悉意象对话的来访者,其作业的难度可以大一些,甚至让他们自己做整个意象对话过程也可以。
以上是意象对话的基本方法。实际操作中,在一次治疗过程中,往往是先有一些谈话,然后根据情况做一次意象对话。做完了之后,简单总结并处理一些小问题就结束治疗。并不是每次都做意象对话,也并不是做意象对话都采用这样的标准程序。
根据意象对话的自身规律,经验中我们发现,一次使用了意象对话的心理治疗的时间比一般的心理治疗更长一点比较合适。还有一点,一般的心理治疗时间是每次50分钟,而适当的意象对话治疗时间是每次70到90分钟。
第九章 引入的方法
上一章简述了意象对话操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反复强调,意象对话并不是用一个固定的、教条化的方式来进行操作的。尽管设计一个标准化的程序,并严格按照这个程序操作,比较符合论文撰写和数据统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被学术界所接受。但是,这样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会不能准确地适合每个来访者的个别需要。因此,心理动力学定向的研究者必定会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程序的严格性为代价,以保证心理治疗的最佳效果。一位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指出:“标准化减少了治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其最核心来看,治疗过程应该是自发的、流动的,总会进入无法预期的新领域。如果要把治疗变成一套公式,可以让没有经验的、没有受到良好培训的治疗师提供一个统一的治疗过程的话,那么整个治疗已经被扭曲了”i。意象对话更是如此,除非为发表我的研究而迫不得已,否则没有标准化的治疗程序。我们所写的任何程序和步骤都只是参考性的,在治疗实践中都是可以更改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描述一下引导过程中常用的大致的方法和常见的问题。
第一节 应用起始意象中的问题
应用起始意象引入一次意象对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起始意象可能的象征意义是大致上已知的(本书中不能罗列所有我们所用的起始意象及其意义,因为那将需要巨大的篇幅,而且对读者没有什么意义。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会在培训中学习这些知识)。但是,危险也正在这里,因为有相对比较现成的“答案”,所以心理治疗师有时会教条地使用这些知识,生搬硬套地解释这些意象,从而造成一些错误的理解。
即使刚好心理治疗师的“套用”是正确的,如果他没有用心去体验来访者,也不会有良好的互动和治疗。而当一个人觉得对对方“很容易理解”的时候,他更容易产生一种不用心的倾向。在训练中,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心理治疗师这样做,我们会把他评定为“错误”,即使他的分析实际上正符合意象的真实象征意义。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保证用起始意象的时候,来访者潜意识中对起始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和我们的一样,怎么保证这里没有潜意识中的误解?毕竟任何一个意象的象征意义都不止一个,所以这个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在前面一章,我们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很大,一是因为我们所选择做起始意象的都是含义比较清楚的那些意象,还有一点就是治疗情境也限制了意象可能有的象征意义。正如日常会话一样,会话情境可以减少歧义。如果一群工人正在协力搬动一个重物,工长在一旁喊了一声“起”,大家都知道这表示要大家用力搬起这个重物。而一个睡懒觉的孩子听到母亲大喊“起”,也一定知道她是要他起床而不是搬重物。在用意象交流时,事情也是这样。
还有,我们可以通过详细描述起始意象的细节而减少歧义。比如,我有一个起始意象简称“盒子里的动物”。实际做的时候并不是仅仅让来访者想象盒子中有一个动物,而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情景描述:“请想象你来到一个奇特的动物寄养所,门口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分别站在左右。看一看他们什么相貌服饰,而后
你走进去,发现这个地方的动物都养在封闭的盒子里。你想领养一个动物,但是你只能随意选择一个盒子,你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动物,而且也猜不出。这个盒子非常奇怪,大小动物都能放在里面——你只能碰到什么就是什么。你现在打开了这个盒子,请问,你的盒子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这样详细的情景描述就把可能的歧义避免了,因此,在想象中看到了盒子里的动物意象时,他所看到的动物一定是和他自己的依恋状态有关。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动物是什么来分析这个来访者是不是和他的养护者曾经建立过很好的依恋关系。这已经为我们的经验所证实。
第二节 从梦引入的方式
在我们的理论中,梦的规律和我们的意象对话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同一个原始精神机构的认知活动。因此,梦的意象可以看作和意象对话的意象完全相同,所以意象对话也可以从梦引入。
从梦引入也是一个很方便的方式。在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常会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梦讲出来。精神分析的应对方式是解释这个梦,而我们则会从这个梦开始做意象对话。
如果来访者对梦的描述不很详细,我们会先要求来访者更具体地描述这个梦。当梦被详细地描述出来之后,就可以要求来访者对描述出的心理意象进行某些操作,于是意象对话过程就开始了。
操作可以是要求来访者看清楚梦中的某个人物或事物。例如,来访者提供了一个梦:“我被恐龙追赶,贯穿着整个睡眠时间,但我倒觉的挺刺激,不感到害怕”。我们可以要求他:“现在仔细看看那个追你的恐龙,你看它像是个什么性别的恐龙?”
操作也可以是要求来访者改变自己在梦中的一个行动。“现在先不要逃跑,站下来问一问那个恐龙,‘你为什么要追我,你想要什么’?”。
在这样做之后,必定会有一个后果发生,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后果,想象中继续去做各种应对,而一次意象对话过程也就这样继续下去了。
从梦引入的方式和某些其他治疗中的技巧比如格式塔疗法中的“表演梦”的方式有些相似,甚至可能会相同。我们不需要刻意强调意象对话和这些方法的区别,如果在做这样的意象对话时技术上相同就由它相同好了。如果我们整个的去看意象对话的技术和格式塔的技术,会发现在总体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第三节 从比喻和日常意象引入
当我们做比喻时,不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认知,而是在原始认知基础上,经过了意识层逻辑思维的加工,而得出了一个比喻。尽管如此,比喻中还含有原始认知的意象,所以也可以引入意象对话。
从比喻可以很直接地引入,我们只要把比喻当作一个意象,直接开始询问细节、提出意象改变的建议就可以了。
例如,来访者说,“我就像一只过去农村里那种拉磨的驴,天天没有停的转啊转,却不知道自己要去什么地方”。
心理治疗师可以直接回答说:“拉磨驴能去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也去不了。拉磨的驴一般都是带眼罩的,你也带着眼罩吗?”
或者“你怎么成了拉磨驴的呢?谁把你拴在了磨边?能不能试着看看,当你还没有拉磨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拉着你到了磨边?是男是女,多大年纪?你拉磨能得到的是什么?”
来访者的回答就是我们进一步做意象对话的依据。
这个方法适用于已经做过了几次意象对话的来访者,这样,在做的时候不再需要解释什么是意象对话,也不需要很长的放松过程,才方便直接引入。如果来访者还没有做过意象对话,这样进入会使部分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些来访者会有一种我称为“日常意象”的现象,不是做梦,也不是主动地想象,而是一个意象自己浮现到了脑海,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浮现。来访者没有幻觉,知道这个意象只是想象出来的,但是也明确感觉到这个意象不是完全可以自主出现的。我们认为,在任何一个人,原始精神机构中都有这样的意象活动。而这样的意象出现于意识域,表明原始精神机构的意象活动强烈,相应的情绪强度和冲动都比较大。而且,这也表明这个人也许更适合做意象对话。
我们从这个意象开始,继续询问细节并建议一些意象中的操作,就可以进入意象对话过程了。
第四节 从身体感觉或姿势进入
从身体感觉进入意象对话,适用于来访者有明显的躯体化或躯体反应的情况。我们知道,消极的心理活动有时会转化为躯体的不适体验。从这些体验开始,进行意象对话,就可以发现背后的心理问题或情结所在。
最基本的方式是,让来访者把有不适感的身体部位想象为房子、空腔或者容器,然后再让来访者想象有一个“小人”能进入这房子或其他容器,看一看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例如,一个来访者常年胸闷,我们可以让她想象胸腔象一个大的库房,再让她想象有一个小人钻进了库房。他发现这个库房中堆放了很多东西。然后,我们要求来访者看一看,“是什么东西?”然后根据来访者看到的意象进行分析。
有些来访者可能会被常识所束缚,所以在这样看的时候,会回答说:“我看到的就是肌肉、内脏等”。比如我们让他看胸部里面有什么东西,他说是肺。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点点格外的引导,可以这样去说:“在这个时候,你看到的将不是内脏,你会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也许会是奇怪的东西,也许会是物体也可能是动物甚至是人物。你再看看,你这里有什么东西?”这样的话,所有的来访者都可以看到相应的意象。
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让来访者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他的某种躯体不适,然后再从来访者的比喻中转入意象对话。例如,来访者感到心脏不舒服,心理治疗师先要求他描述,“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不舒服,能不能比喻一下?”当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比喻时,迅速切入意象对话。例如,来访者说“心脏的不舒服就好象那上面刺了什么东西”,心理治疗师就可以回应说:“那么你看一看,你的心脏上刺了一个东西,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来访者不理解,回答说:“那只是我的一个比喻,像被刺的感觉”。心理治疗师就可以给出指导:“比喻不是偶然的,如果你的感觉像被刺的感觉,一定会在意象上有一个什么东西在刺你的心,请看看是什么东西?”
从姿势引入是一种需要倚重心理治疗师的观察力的方法。在心理治疗进行的过程中,在进行普通会谈而没有做意象对话的时候,如果会谈的内容触及来访者的某个情结,他的某种情绪被激发,他在姿势上就会有所改变,或表现出某个特别的姿势和动作。这个时候,如果心理治疗师敏锐地发现某个姿势或动作很有可能关系重大,而且知道揭示问题的时机也合适,就可以从姿势引入。
我们可以打断对话,突然要求来访者不要动,然后让他注意自己的某个特别
的姿势(有的来访者出于强烈的阻抗,在我们喊不要动的瞬间,可以非常迅速地改变了姿势。这时我们也可以放弃从姿势引入)。当看到这个姿势以后,我们可以要求来访者想象做出这个姿势的身体部分是一个单独的人,然后我们可以问这个人在说什么、想做什么,或者他的相貌是什么样子。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可以进行一次意象对话。
例如,一次培训意象对话的课上,有个学员表现的非常积极活跃,他很主动的发言,强调说自己非常开放,没有任何的心理防御。而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我认为他主要是用一种理智化的方式在防御。我希望有机会让他看到自己的防御。我发现了他的一个动作,他总是用双手抓住平放在腿上的一个包。我问他这个包里有什么?他告诉我里面只有个本子。于是我让他从自己姿势开始想象。他想象中出现了一只鹦鹉,在笼子里双爪抓住一个树枝。从这个意象,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因为鹦鹉象征着他的“多话”,而双爪抓树枝却是一种担心自己会摔下去时的防御,外面还有一个理智的笼子把他禁锢在里面。手抓的包里的本子,象征着他用于防御的是本子所象征的理智。
惯用理智化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人,往往会在心理治疗中通过在言语上兜圈子的方式来回避面对自己的真实问题。对这些人来说,从姿势打开一个突破口是比较好的方法。
当来访者有很大的情绪出现的时候,特别是来访者自己也觉察到了自己有种情绪的时候,还可以从情绪开端来引入意象对话。不过这个方法,最适用的是意象对话中的一个特殊形式,叫做人格意象分解。我们将在关于人格意象分解的章节中在叙述这个方法。
第五节 阻抗问题
总体上来说,在意象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的阻抗,在强度上比经典精神分析过程中遇到的要少。
原因是,我们不需要把心理问题和冲突提升到意识层面,不需要来访者在意识层面去承认自己不能接受的消极内容,我们可以在人格深层直接解决问题。这样,也就减少了阻抗的必要性。
举最简单的例子,来访者有俄底普斯情结并有乱伦恐惧,这在他的心理障碍中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需要这个问题意识化,也就是说,需要让来访者认识到他自己确实有这个情结,才能继续治疗。而让来访者在意识中相信这一点,需要非常多的时间。而用意象对话时,没有不需要这样做,只需要对反映了这个情结的意象进行处理,所以阻抗会小很多。
即使如此,来访者还是不可避免有一些阻抗。阻抗会使得我们引导进入意象对话和实施意象对话的过程更加困难。在引入意象对话时,阻抗的影响相对更大,所以在讨论引入阶段时,阻抗是必须要谈及的问题。
在引入意象对话的过程中,阻抗的表现主要是: 一、来访者不能放松
有些来访者在放松过程中就体现出了阻抗,除了不能放松外,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表现是不肯闭上眼睛。有些儿童不需要闭眼,也可以很容易进入想象,所以提出不需要闭眼。这不是阻抗。由于阻抗而不肯闭眼的人明显的有紧张的表现,或者抗拒的表现。
二、看不到任何意象
来访者看不到任何意象,是阻抗的最常见表现。来访者也许提出一些原因:
比如“我这个人想象力比较差”、“我可能不适合这个方法”、“我年纪大了所有没有意象”等等。而实践证明,任何人都应当具备看到意象的能力。有些人的意象也许清晰度比较低,但是并不影响其象征意义的分析。年纪大的人想象的速度会比年轻人慢一些,但是最终都应该能够看到和自己的心理问题相关的意象。因此,他们的理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理由往往只是因为有阻抗。
三、看不清楚意象
虽然能看到,但是却看不清楚,也往往是阻抗的一种手段。最常见的是因为“光线太暗”而看不清楚。有时,意象会出现但是会很快的变,由一个意象迅速变成另一个,再变成另一个,以至于来访者看不清楚任何一个。或者意象中的物品高速运动,以至于看不清楚是什么。
四、其他方式
来访者为了回避问题,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阻抗。他有可能会在即将开始做意象对话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其他需要和心理治疗师讨论的事情。他可能会突然感到困倦,以至于在意象对话的过程中睡着。他也可以在刚刚看到一个消极的意象时,突然转变了意象,而看到了一个非常令人愉快的好意象。或者装做很笨的样子,对心理治疗师的指导总是不能理解。甚至攻击心理治疗师以及他们的方法。
处理这些阻抗的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处理阻抗的过程本身也有治疗作用,详细地展示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
一、消除来访者的顾虑
心理学家在开始做意象对话前要有针对性的消除来访者的顾忌,要说明意象对话是怎么做,做这个对来访者有什么好处。
在开始做意象对话后如果遇到阻抗,我们可以判断他所顾忌和担心的东西是什么,然后用语言上消除他的顾忌。比如告诉他:“意象对话不会有危险,我们只是做一点想象,然后做一些分析而已,不用担心”。
二、进行躯体放松
躯体放松可以减少来访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来访者更容易面对自己的意象。
三、使用特别意象诱导
当来访者说看不到意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他们眼前所看到的非意象解释为意象,从而引入意象对话过程。
例如,让他们在想象中看看有什么东西,而他说看不到,我们就会说:“你眼前总会看到一种颜色吧,是一片白色吗?”来访者或者会说面前是“一片白”、或者是“一片黑”,或者是发一点红色的一片(当眼前有比较明亮的光线时,闭上眼睛看到的就是红色的一片。
这时,我们会让他把这一片或黑或白的东西当作一个意象。我们可以把一片白说成是“白雾”、“白帘子”、“白屏幕”等,然后告诉来访者:“你现在可以想象你拉开了这个白帘子,帘子后面的东西显现了出来,好,现在看一看帘子后面是什么东西?”
同样,如果是一片黑,我们也可以把黑解释为“现在是黑夜”、“你面前是厚厚的窗帘”等,然后引导来访者说:“现在请你点亮一盏灯,就可以看到一些东西,看看是什么东西?”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有时候来访者眼前想象的“一片白”不是没有意象,而是他的意象就是“一片白”的东西。这就可以直接分析其象征意义。比如在《飘》一书中,郝
思嘉的做梦梦到一片白茫茫的雾,象征意义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是一个抑郁和无望的象征。
四、坚持继续引导
在来访者说看不到的时候,可以坚持继续引导:“继续,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了。”“你想象的影象出现的时间比较慢,但是一定会出现影象的,请你继续放松的等待,一会儿就会有影象了”。“任何人都会想象出影象来”。 这样坚持一会儿,一般来说来访者就会想象出一些事物。这样克服阻抗,需要心理学家有耐心、有信心,你的坚持的力量和耐心要超过来访者的阻抗才行。 五、迂回
当来访者本来想象顺利,在想象某一个东西的时候突然想象不出来,那就是在这个事物所象征的那一方面他阻抗强,我们也可以不正面攻击,而是说“那我们先想象别的东西吧。”然后转向其他意象,这就是迂回。 六、解释
有的时候,来访者对自己想象的东西有怀疑。有些人会怀疑说,“我脑子里是有一个房子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知道能不能算我的‘意象’,我不知道它是我想象出来的,还是我想出来的”。 我们可以直接解释说:“虽然在你的想象中可能是有逻辑思维的参与,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是你脑子里出现的形象,都是有象征意义的”。 来访者也许会怀疑说:“这个房子就是我昨天看到的某一处房子,它也许没有象征意义,只是我记忆中想到的房子而已”。 我们会解释说,“你在昨天或今天都会看到过不只一处房子。为什么你现在想到的偏偏是这座房子而不是别的房子?我们不相信偶然,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房子依旧和你的心态有关”。
七、调控引导速度
如果来访者想象中的意象迅速变换,心理治疗师可以通过调控引导的速度来克服阻抗。我们可以用稳重而缓慢的语调,要求来访者“刚才你第一个看到的是什么,请再仔细看一看。”如果来访者说:“第一个好象是马,但是马上变成了鹿,也可能是一个狗„„”。心理治疗师必须用坚定而缓慢的语调说:“看看是什么样子的马?”就这样,一次次把来访者拉到他看到的某一个意象上,而不随着来访者的速度走。这样,就可以使来访者能看清第一个意象。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有治疗作用,它使得来访者那种通过转化思维来回避问题的防御方式有所减少。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其他的方式,随机应变来减弱或消除来访者的阻抗。
最后还是要记住,重要的并不是这些方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心理治疗师要体会来访者的心情,体会他们面对未知时的恐惧,这样,我们就会掌握好分寸,而能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