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公艾青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0年第10期
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我从学科自身出发,侧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现提出我的观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
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却是课程改革的有利促进条件。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使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这也是新课改的中心要求,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上是学科课程信息化
学科课程信息化是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各个方面去,让学科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可促进师生民主合作。实现以人为本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没有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在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有效地改善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到最佳阶段,应该是不再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是很自然地融入教师的意识里,通过教师的教学体现出来,通过学生的学习体现出来。
四、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三种基本模式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即当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臣的是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受条件限制,农村中小学的课程整合现阶段还停留在辅助教学上,但正在逐渐超越这个阶段。我在实际教学中试验了三种适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
1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2 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3 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学习为特征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得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脑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们对课程整合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在实践中强调两个要点:一是软件方面,提倡教师利用现有平台,而不提倡教师人人做课件。如office中的基本组件Word、Excel及
Powerpoint,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良好平台。二是在教师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索、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实施课程整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