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2021-05-15 来源:我们爱旅游
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研

摘要: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德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社会转型的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青少年的德育,应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看德育教育,并就三者的一体化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一体化

教育向来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而且还影响到一个国家今后的发展状况。在社会发展变化过程种,物质文明于精神文明并非总是同步和谐发展的。有时两者会产生脱节,甚至出现矛盾、冲突的现象。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精神文明的一个方面,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并没有被忽视,但是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很多人片面地把教育理解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而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家庭的责任。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德育应该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的,这个角色要演好,还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

一、德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育,简称德育。儒家经典《大学》开门见山便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如果思想品德素质不高,即便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先进的技术,也未必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请看以下新闻:

2023年5月15日8时许,通州公安分局接报一起学校内学生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一名16岁的中学生,上课期间在教室内对同学张某某进行殴打,并先后将进行劝阻的老师囤某某、高某打伤。经进一步调查,张某涉嫌于5月14日晚在邻居家中将焦某某、王某某夫妻二人杀害,于5月15日早将其母亲曹某某殴打致昏迷。

诸多类似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德育的缺失。这种缺失,学校、家庭、社会都是有责任的。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变成拥有“高级装备武器”的杀手,而是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有正确自觉意识的人。这种人,除了需要知识外,更需要思想品德修养的教育。

二、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 〈一〉学校的德育

学校是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性格和各种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场所。

尤其是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是直接关系到他们日后的发展。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生的生活包括校外生活和校内生活。毋庸讳言,当前的校外生活的确存在许多不良因素。于是,有人把学校德育与校外生活不良影响的关系形象比喻为5+2=0(五天的学校教育的结果被两天的校外生活消极影响抵消了)。这个比喻虽偏激,但可以看出,一是校外生活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二是校内教育与校外生活的脱节,造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无力。为此,学校德育应正视校外生活种种的消极因素,帮助社会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其次,学校应主动争取社会、家庭有关方面的支持合配合,从而使二者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形成合力。

单就学校教育而言,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外,亦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如团日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等,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另外,在对全体的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别教育。这就需要老师平时多留意学生的行为,防止出现只看成绩的片面情况。

〈二〉家庭的德育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到孩子稍微长大开始懂事的时候,他们通过观察家长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感情,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家长的言谈举止,为

人处世的种种表现。虽然大人不一定意识到这是在教育儿童,事实上他们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统计数字表明,在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和家庭对他们这一时期的教育不当有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性。

中学阶段处在人生道路的十字路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很大。这时的初中生属于青年前期,从外表看,俨然是大人了,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了,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都增强了,并怀有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希望摆脱成人束缚,支配自己的言行。但是,另一方面又由于他们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同时还因为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矛盾,无论是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将会遇到比过去更复杂得多的问题,单靠他们自己是不可能解决的,必须依靠成人,特别是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帮助。这个时期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如何避免孩子在转型的时候误入歧途,使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则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所在。

家长可以根据家庭教育的自身特点,对孩子进行德育。首先,父母要做好榜样;其次,“寓教于养,生活与教育密切结合”;再次,“牯犊情深,教育伴随着情感进行”;最后,“因地制宜,方式方法可以灵活,自由”。

〈三〉社会的德育

社会教育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甚广。但是我们讲的是除了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及其机构、团体合组织等等所给予人的影响。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风气往往会影响到处在这个社会环境里方方面面的事物,人也不例外。人的个性说到底是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学校、家庭的影响,归根到底也是社会的影响。只是前两者的影响是较直接的,后者的影响则是间接的。可以说后者是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孩子德育的程度和效果也不同。

社会的影响,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个是孩子所能接触到的周边环境;另一个是传媒的影响。前者如各个社区、公园、少年宫等。这些环境是孩子所能直接接触到的。一个社区,如果能够在公共宣传栏上适时地宣传一些好人好事,张贴一些文明的宣传画,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公园,少年宫等活动场所,如

果能够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务捡垃圾等,也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的作用也日渐突显。信息渠道的通畅,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在信息时代里,当青少年眼里的世界越来越大,而身边的世界越来越小的时,特别是随着他们知识积累的增加,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很自然地成了他们了解外界世界的主要工具。如何使青少年学生有一个比较纯净的上网空间,如何战胜网络的盲点,这也许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德育的责任。

三、德育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问题

以上分别论述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是青少年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形式占据了青少年的整个生活。因此,这三者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德育在时空上的衔接。从前面所提到的可以看到,如果只强调学校的德育,忽视了家庭、社会的德育,那么学校的教育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而已。只有这三方面的德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了,才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全局上的高度一致,才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问题的互补作用,从而才能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文森主编 《公共教育学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55-57 [2]锦宏 《教育学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8:34-39

[3]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2:15-18 [4]靳玉乐、李森主编《现代教育学》[M]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7:2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