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围生期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围生期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以62例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常规治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别详细记录患者分娩方式,并对母婴产后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和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0/31)、25.81%(8/31)、0(0/31),母婴均预后良好,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密切监视心功能的变化,可以提高孕产妇的分娩耐受性,有利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标签: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围生期;护理
妊娠期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合并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妊娠期心脏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06%[1],孕产妇在超负荷的妊娠、分娩状态下极易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则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为主要原则,通过密切观察产、孕妇相关临床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的积极护理,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母婴的存活率。本研究采以62例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围生期的预防、护理方法,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总计62例,符合其临床诊断标准[2]。其中高血压合并心脏病14例、先天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围生期心肌病4例、其他疾病9例。将该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患者年龄21~39岁,孕周分别29~40周,平均年龄(26.6±2.2)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4例;对照组31例,患者年龄21~39岁,孕周29~40周,平均年龄(25.6±3.2)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治疗。
1.2.2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有:①密切关注每位患者的日常情绪波动,耐心引导,使其保持心境平和;产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以降低其内心恐惧感,保证患者的规律饮食和充足睡眠;②注重合理摄入水分和铁、钠盐等,避免出现水肿、贫血等情况;同时还应尽量减少洋地黄药物的预防性使用;③时刻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在严重时先选择控制产妇的心力衰竭,给予患者消心痛、呋塞米、西地兰等药物治疗,再对其进行剖宫产术;更严重者可采取“边控制边分娩”方案;④对于需静脉滴注的产妇,应合理调
整静脉滴注的速度,以免因滴注过快而加重心力衰竭;⑤在住院期间,给患者补给充足的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及维生素、叶酸等;合理膳食,避免身体过胖影响分娩;⑥待顺利产出婴儿后,密切观察产妇各项生命指标和体征变化,同时对婴儿也应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
1.2.3 详细记录患者分娩时机与方式,对患者母婴预后进行评估,总结护理经验。
1.3 疗效评定
经护理干预后,以产后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产孕妇死亡率综合评价护理干预对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及新生儿的影响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分娩方式记录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分娩方式主要有剖宫产、经阴道分娩两种,其中剖宫产75.58%(45/62)为主要分娩方式,显著高于经阴道分娩方式人数27.42%(17/62)(P<0.05)。
2.2 两组治疗后母婴预后情况
经治疗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和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0/31)、25.81%(8/31)、0(0/31),显著低于对照组32.26%、51.61%、19.35%,(P<0.05)。
3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妊娠和分娩时期均有诱发不同程度心力衰竭的危险,进而使母婴死亡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如果能够及时地处理、预防心力衰竭将能够充分降低产、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率,这要求医务人员在必要时予以积极干预以保护患者心脏,同时佐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由优秀、经验丰富的护士具体实施,并密切观察患者心脏等体征变化,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信息以达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目的。预防和护理干预的工作过程也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协助医生及时判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较好地预防心力衰竭。
本研究以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观察组患者经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经治疗后母婴均未发生死亡,新生儿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有利于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提高母婴生存率。
所以,针对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须密切关注和警惕其妊娠期的各项生命指标,以便尽早发现、控制心力衰竭,降低产、孕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对患者实施积极的饮食、睡眠、心理等护理干预,合理膳食、制定饮食方案,要求患者体重不宜过重,避免肥胖增加患者分娩时的心脏负荷;减少体力劳动,监督、保证充足的睡眠,将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情,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和恶化率;及时调整、补充水分,可有效避免患者分娩时发生肺水肿的情况;对于缺乏铁的患者,还应及时补充铁剂,增加造血,避免贫血;注意平时的感染防护措施,以减少产妇妊娠负担。此外,对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降低其心理焦虑、恐惧;积极地指导、鼓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提高其治疗的信心。上述护理干预都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妊娠期密切监视心功能的变化,可以提高孕产妇的分娩耐受性,有利于保证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鲍秀敏,支洪敏.妊娠合并心脏病择期行剖宫产18例围生期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36:93-94.
[2]梁哨雅,庞芳草.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17-24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