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6
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2013•内江三模)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已知:金属铈(稀土元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
4+3+
遇水很快反应.(注: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Fe>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 B. 在一定条件下,电解熔融状态的CeO2制Ce,在阴极获得铈 C.136138140142 D.四种核素58Ce、58Ce、58Ce、58Ce,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 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C.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3.(2分)(2015春•邢台校级月考)有机物X、Y、M(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Y可发生加成反应 B. 由Y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 D.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4.(2分)(2013秋•大理州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酷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可在光照条件下通人Cl2,再气液分离 B.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D.蛋白质、葡萄糖、油脂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5.(2分)(2013•新余二模)表中所列的都是烷烃,它们的一卤取代物均只有一种,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6项X应为( ) … 1 2 3 4 5 6 … X CH4 C2H6 C5H12 C8H18 … A.C26H54 B. C20H42 C. C17H36 D. C53H108
6.(2分)(2013秋•肥西县校级期末)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 A.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7.(2分)(2014春•临江市校级期中)某仅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A 7.4g与足量O2点燃后,所得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9g、和17.6g;同温同压下,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8 6 4 2 A.B. C. D. 8.(2分)(2015春•泰安校级期中)室温下,抽去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使两种气体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反应前气体的总体积为0.448L 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04g B. 生成物中含有0.01NA个分子 C.+ D.生成物完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含有0.01 NA个NH4 9.(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2+2﹣ A.滴人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SO4、Cl ﹣﹣﹣ 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K+ B.﹣﹣ 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 C.﹣﹣+++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10.(2分)(2014•番禺区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 A.Al具有良好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NaHCO3能与碱反应,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B. NH3能与Cl2生成NH4Cl,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 C. D.K2FeO4能与水作用生成Fe(OH)3胶体和O2,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11.(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向溶液X中持续通人气体Y,会产生“澄清一浑浊一澄清”现象的是(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B. 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C.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12.(2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为0.2NA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A B.
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3.(2分)(2014•吉林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3+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H2O ﹣﹣ 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3+H2O⇌H3O++CO32 B.﹣﹣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 Br2+6Cl C.+3+2﹣ 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NH4+Al+2SO4+2Ba+5OH═AlO2+2BaSO4↓+NH3•H2O+2H2O 14.(2分)(2013•无为县校级二模)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2﹣2+A NH4、Fe、SO4 少量Ba(OH)2溶2NH4+SO4+Ba+2OH液 =2NH3•5H2O+BaSO4↓ ﹣﹣﹣﹣2+B 过量NaOH溶液 Mg2++2HCO3+4OH=2H2O+Mg(OH)Mg、Cl、HCO3 2﹣2↓+2CO3 ﹣+2﹣2﹣C 通入少量CO2 K、CO3、2OH+CO2=CO3+H2O NH3•H2O ﹣﹣3++D Fe、NO3、HSO3NaHSO4溶液 HSO3+H=SO2↑+H2O ﹣ A B C D A.B. C. D. 15.(2分)(2012•江苏)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2O3②S③Fe2O3
SO3
NaAlO2(aq)H2SO4 FeCl3(aq)
无水FeCl3
Na2CO3 MgO. Al(OH)3
2+﹣﹣④饱和NaCl(aq)⑤MgCl2(aq)
NaHCO3
Mg(OH)2
①③⑤ ②③④ ②④⑤ ①④⑤ A.B. C. D. 16.(2分)(2013•泰州二模)如图所示为与水相关的部分转化关系(水作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比较镁、铁与水的反应条件,可知铁的金属性比镁弱 B. 工业上常用NO2与水的反应原理制取硝酸 C. D.实验室中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2 17.(2分)(2014春•木兰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Ⅵ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 ⅦA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越强 C. D.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a,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4 18.(2分)(2013•普陀区二模)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X>Z,原子序数之和为16.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ⅥA族 A不能溶解于B中 B. 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C. D.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9.(2分)(2012秋•济宁期末)下列有关粒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检验SO4: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 ﹣2 检验CO32:加入盐酸,B.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 ﹣﹣ 检验I: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 D.检验Cl: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20.(2分)(2012秋•太原期末)已知:①2H2(g)+O2(g)=2H2O(g)△H=﹣483.6kJ•mol﹣1
2﹣②H2(g)+S(g)=H2S(g)△H=﹣20.1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完全燃烧吸热241.8 kJ l mol H2O(g)和1 mol H2S(g)的能量相差221.7 kJ B. 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 C. D.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 21.(2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B. ﹣1
制取并吸收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除去Cl2中的HCl 分离液体混合物 22.(2分)(2013秋•江岸区校级期中)如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作Y电极 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 B. 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 C.﹣﹣﹣+ 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 23.(2分)(2014•滨州一模)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中均为硫元素被氧化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B.﹣﹣ 氧化性:Mn02>SO42>I03>I2 C.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24.(2分)(2014•黄浦区一模)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100g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
A.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B. 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D. C.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25.(2分)(2015•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n(Na+)B.:n(Cl)可能为7:3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C.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X、M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 X M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Q的元素名称为 ; (2)Z与W形成的4核离子的电子式为 ; (3)由W、Y、Z、M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W2与Z2反应化合物甲,W2与Q2反应生成化合物乙.已知反应: 乙(g)+Z2(g)→甲(g)+Q2(g),每生成1mol Q2放热57.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X、Y可分别与Z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丙和丁.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丙与丁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单质Y2和另一种化合物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将1mol丙气体和1mol丁气体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恒压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后: 若气体体积较原来减少23%,则丁的转化率为 . 27.(20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已知:A、B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金属单质,乙在I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H、J的溶液均呈碱性,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生成物未给出,且未注明反应条件):
(1)实验室制备C常用的物质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④中每消耗1mol 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实验室中保存I的方法是 . (5)写出乙与I的稀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与C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 极上产生A(填“阳”或“阴”),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
28.(15分)(2011春•绥化校级期末)叠氮化合物应用广泛,如NaN3,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PhCH2N3可用于合成化合物V(如图,仅列出部分反应条件Ph﹣代表苯基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反应①、④属于取代反应
B.化合物I可生成酯,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生成化合物I
D.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与氢气反应,反应类型与反应②相同
(2)化合物Ⅱ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要求写出反应条件)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求写出反应条件)
(4)化合物Ⅲ与PhCH2N3发生环加成反应成化合物V,不同条件下环加成反应还可生成化合物V的同分异构体.该同分异物的分子式为 .
(5)科学家曾预言可合成C(N3)4,其可分解成单质,用作炸药.有人通过NaN3与NC﹣CCl3,反应成功合成了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合成反应可能是取代反应
B.C(N3)4与甲烷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 C.C(N3)4不可能与化合物Ⅲ发生环加反应
D.C(N3)4分解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C(N3)4→C+6N2↑
2012-2013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一(下)月考化学
试卷(6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2013•内江三模)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稀土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已知:金属铈(稀土元素)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
4+3+
遇水很快反应.(注: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Fe>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 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 B. 在一定条件下,电解熔融状态的CeO2制Ce,在阴极获得铈 C.136138140142 D.四种核素58Ce、58Ce、58Ce、58Ce,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同素异形体;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 分析: A、铈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二者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3+B、根据氧化性是Ce>Fe,结合离子反应遵循电荷守恒来回答; C、根据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 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间的互称. 解答: 解:A、金属铈可以和强酸HI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铈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二者可以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氧化性是Ce>Fe,所以用Ce(SO4)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其离子方程式4+2+3+3+为:Ce+Fe═Ce+Fe,故B错误; C、电解熔融状态的CeO2,电解池中在阴极是铈离子发生得电子得还原反应,即在阴极获得铈,故C正确; 136138140D、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间的互称,58Ce、58Ce、58Ce、14258Ce属于四种原子,它们互为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意是一道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知识题目,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题目难度中等. 2.(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 “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B. 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 C.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硅和二氧化硅. 4+3+
专题: 化学应用. 3+分析: A.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致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高铁酸钾被还原生成Fe,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而达到净水作用; B.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所以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关系密切的是氮氧化物,旱涝等灾害频繁.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 C.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排放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发生反应; 解答: 解:A.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致蛋白质发生氧化而变性,高铁酸钾被还原生成3+Fe,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而达到净水作用,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故A正确; B.导致臭氧空洞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故B错误; 121314C.使用含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C或C的产品,未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具有对光良好的全反射作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遭遇强碱发生反应SiO2+2OH=SiO3+H2O,可发生“断路”,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有关知识,掌握高铁酸钾的性质以及反应原理、了解“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成因、低碳经济”宗旨,以及光导纤维的成分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学习中注意积累. 3.(2分)(2015春•邢台校级月考)有机物X、Y、M(M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 Y可发生加成反应 B. 由Y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 D.可用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考点: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可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解答: 解:分析上述转化关系: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乙醇可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A.Y为乙醇,乙醇没有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 B.氢氧化钠能与乙酸乙酯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B错误; C.Y为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蓝色,若褪色则说明完全水解,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性质,难度不大,有机物的推断为解题的关键. ﹣2﹣
4.(2分)(2013秋•大理州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酷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可在光照条件下通人Cl2,再气液分离 B. 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D.蛋白质、葡萄糖、油脂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考点: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专题: 有机反应. 分析: A.根据乙醇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溶、乙酸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分层进行判断; B.光照条件下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违反了除杂原则; C.聚乙烯为乙烯加聚反应产物,聚乙烯中不存在不饱和键;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解答: 解:A.乙醇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不高,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更低,会浮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所以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酷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故A正确; B.除杂时,被提纯物质不能参与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乙烷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以不能用氯气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用溴水作为除杂试剂,故B错误; C.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聚乙烯为乙烯的加聚反应产物,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与溴水反应,故C错误; D.蛋白质、油脂都能够发生水解反应,而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明确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原则,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2分)(2013•新余二模)表中所列的都是烷烃,它们的一卤取代物均只有一种,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6项X应为( ) … 1 2 3 4 5 6 … X CH4 C2H6 C5H12 C8H18 … A.B. C. D. C26H54 C20H42 C17H36 C53H108 考点: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专题: 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规律. 分析: 奇数项的C原子个数为前一奇数项中烷烃的C和H原子个数之和,偶数项亦是如此. 解答: 解:奇数项的C原子个数为前一奇数项中烷烃的C和H原子个数之和,偶数项亦是如此.第6项的C原子数为8+18=26,即为C26H54,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难度较大,侧重考查学生的规律查找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时紧结合题干信息,查找规律.
6.(2分)(2013秋•肥西县校级期末)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 A.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考点: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分析: 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讨论羧酸与醇中碳原子数目,再确定羧酸与醇的同分异构体,进行组合计算判断. 解答: 解: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为饱和一元酯, 为甲酸与丙醇形成的酯,甲酸只有1种结构,丙醇可以可知1个﹣OH取代丙烷中的H原子,丙烷分子中有2种H原子,形成的丙醇有2种,形成的酯有2种, 为乙酸与乙醇形成的酯,只有乙酸乙酯1种, 为丙酸与甲醇形成的酯,注意丙酸甲酯1种, 故C4H8O2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故选C. 点评: 考查酯类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酯类组成与结构的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7.(2分)(2014春•临江市校级期中)某仅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A 7.4g与足量O2点燃后,所得产物依次通过盛有浓H2SO4和碱石灰的仪器,两仪器分别增重9g、和17.6g;同温同压下,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能够与钠反应放出H2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 ) 8 6 4 2 A.B. C. D. 考点: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专题: 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 分析: 根据浓硫酸、碱石灰的装置的质量计算出有机物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根据A蒸汽与氢气的相对密度计算出A的摩尔质量,然后计算出7.4gA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出7.4gA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物质的量,从而确定A的分子式,再根据有机物能够与钠反应确定其含有的官能团,最后确定其同分异构体数目. 解答: 解:浓硫酸增重的为水的质量,则n(H2O)==0.5 mol, 碱石灰增重的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则n(CO2)==0.4 mol A蒸汽的密度是H2的37倍,则A的摩尔质量为:2g/mol×37=74g/mol, 7.4gA的物质的量为:n(A)==0.1 mol, 7.4gA中含有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O)=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原子数目为:,则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10O, 能与Na反应生成H2的是醇,该有机物为丁醇,
=0.1 mol, =4、=10、=1, 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所以丁醇也有4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OH、CH3CHOHCH2CH3、(CH3)3COH、(CH3)2CHOHCH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计算、同分异构体的求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方法,明确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求算方法. 8.(2分)(2015春•泰安校级期中)室温下,抽去如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使两种气体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反应前气体的总体积为0.448L 装置中氢元素的总质量为0.04g B. 生成物中含有0.01NA个分子 C.+ D.生成物完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含有0.01 NA个NH4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HCl+NH3=NH4Cl,生成0.01mol氯化铵固体.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 B.装置中n(H)=n(HCl)+3n(NH3),再根据m=nM计算; C.生成物为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 D.铵根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水解. 解答: 解:氨气与氯化氢反应:HCl+NH3=NH4Cl,生成0.01mol氯化铵固体.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大于22.4L/mol,故反应前气体的总体积>(0.01mol+0.01mol)×22.4L/mol=0.448L,故A错误; B.装置中n(H)=n(HCl)+3n(NH3)=0.01mol+0.01mol×3=0.04mol,故氢元素质量=0.04mol×1g/mol=0.04g,故B正确; C.生成物为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分子,故C错误; D.0.01molHCl和0.01molNH3恰好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为0.01mol,铵根离子是弱碱+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加水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H4数目小于0.01 N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C选项为易错点,学生容易忽略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氯化铵不存在分子. 9.(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2+2 A.滴人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K、Fe、SO4、Cl ﹣﹣﹣ 1mol•L1的烧碱溶液中:S2、SO32、K+ B.﹣﹣ 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s+、Ba2+、S2、Cl C.﹣﹣+++ D.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H4、Cl、Na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3+分析: A.滴人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含有Fe; B.溶液呈碱性,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D.与HCO3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解答: 解:A.滴人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含有Fe,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溶液呈碱性,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具有还原性的S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离子与HCO3都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注意把握信息及离子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2分)(2014•番禺区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 A.Al具有良好延展性和抗腐蚀性,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NaHCO3能与碱反应,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B. NH3能与Cl2生成NH4Cl,可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 C. D.K2FeO4能与水作用生成Fe(OH)3胶体和O2,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 考点: 铝的化学性质;盐类水解的应用;氨的化学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防腐性; B、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利用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浓氨水被氯气氧化为氮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和氨气生成白色烟;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吸附悬浮杂质,K2FeO4是强氧化剂杀菌消毒. 解答: 解:A、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防腐性,铝表面氧化铝性质稳定,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故A正确; B、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利用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是利用NaHCO3能与碱反应的性质,故B错误; C、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泄漏,若浓氨水靠近处出现白色烟说明漏气,故C正确; D、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吸附悬浮杂质,K2FeO4是强氧化剂杀菌消毒,可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铝、碳酸氢钠、浓氨水、氢氧化铁等物质性质的应用和用途,掌握物质性质,熟悉物质用途的依据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2分)(2013秋•天心区校级月考)向溶液X中持续通人气体Y,会产生“澄清一浑浊一澄清”现象的是( ) A.X:漂白粉溶液 Y:二氧化硫 X:硝酸钡溶液 Y:二氧化硫 B.﹣2﹣﹣
X:氯化铝溶液 Y:氨气 C. D.X:偏铝酸钠溶液 Y:二氧化氮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 B.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 C.生成的氢氧化铝,不能溶解在氨水中; D.开始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溶解在硝酸中. 解答: 解:A.漂白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溶液变浑浊,不会变澄清,故A错误; B.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溶液变浑浊,不会变澄清,故B错误; C.氯化铝溶液中通入氨气,生成的氢氧化铝,不能溶解在氨水中,溶液变浑浊,不会变澄清,故C错误; D.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然后溶解在硝酸中生成硝酸铝,则会产生“浑浊→澄清”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溶解性及氢氧化铝的两性,题目难度不大. 12.(2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为0.2NA 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NA B. 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依据氮元素守恒分析判断; B、乙烯和丁烯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1.0gCH2中碳原子数; C、气体体积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物质的量;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质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不是1L. 解答: 解:A、依据氮元素守恒分析,1L0.1mol/L的NH4NO3溶液中含氮原子数为0.2NA,故A正确; B、乙烯和丁烯最简式相同为CH2,计算21.0gCH2中碳原子数=×NA=1.5NA,故B错误; C、气体体积温度压强不知,不能计算气体物质的量,故C错误; +D、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 L水中,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质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不是1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气体摩尔体积条件应用分析,微粒结构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3.(2分)(2014•吉林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3+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H2O ﹣﹣ 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3+H2O⇌H3O++CO32 B.﹣﹣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2++4Br+3Cl2═2Fe3++2 Br2+6Cl C.+3+2﹣ 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NH4+Al+2SO4+2Ba+5OH═AlO2+2BaSO4↓+NH3•H2O+2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够氧化碘离子; 2+﹣﹣B.HCO3+H2O⇌H3O+CO3,表示的是碳酸氢根离子电离的方程式; C.氯气足量能够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都氧化; D.氢氧化钡少量,生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铝不是偏铝酸盐. ﹣+2+解答: 解: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离子方程式为:2Fe(OH)3+6H+2I=2Fe+I2+6H2O,故A错误; B.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离子方程式为:HCO3+H2O⇌H2CO3+OH,故B错误; ﹣2+3+C.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4Br+3Cl2═2Fe+2 ﹣Br2+6Cl,故C正确; 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3+2﹣2+2Al+3SO4+6OH+3Ba=3BaSO4↓+2 Al(OH)3↓,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D选项,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14.(2分)(2013•无为县校级二模)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2﹣+2﹣2+A NH4、Fe、SO4 少量Ba(OH)2溶2NH4+SO4+Ba+2OH液 =2NH3•5H2O+BaSO4↓ ﹣﹣﹣﹣2+B 过量NaOH溶液 Mg2++2HCO3+4OH=2H2O+Mg(OH)Mg、Cl、HCO3 2﹣2↓+2CO3 ﹣﹣﹣﹣+2﹣C D 通入少量CO2 K、CO3、NH3•H2O ﹣3+Fe、NO3、HSO3NaHSO4溶液 ﹣ +2﹣2OH+CO2=CO3+H2O HSO3+H=SO2↑+H2O ﹣2﹣+ A B A.B.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C C. D D.
+分析: A.少量Ba(OH)2溶液,NH4不能参加反应; B.过量NaOH溶液,生成水、更难溶的氢氧化镁和碳酸钠; C.通入少量CO2,只与一水合氨反应;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2﹣2+解答: 解:A.少量Ba(OH)NH4不能参加反应,离子反应为Fe+SO4+Ba+2OH2溶液,﹣=Fe(OH)2↓+BaSO4↓,故A错误; 2+B.过量NaOH溶液,生成水、更难溶的氢氧化镁和碳酸钠,离子反应为Mg+2HCO3﹣﹣2﹣+4OH=2H2O+Mg(OH)2↓+2CO3,故B正确; 2﹣C.通入少量CO2,只与一水合氨反应,离子反应为2NH3•H2O+CO2═CO3++2NH4+H2O,故C错误; ﹣﹣D.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HS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溶液中NO3﹣﹣2﹣将HSO3氧化为SO4,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难点,选项B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15.(2分)(2012•江苏)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2O3②S③Fe2O3
SO3
NaAlO2(aq)H2SO4 FeCl3(aq)
Al(OH)3
无水FeCl3
Na2CO3 MgO.
④饱和NaCl(aq)⑤MgCl2(aq)
NaHCO3
Mg(OH)2
①③⑤ ②③④ ②④⑤ ①④⑤ A.B. C. D.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③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 3+④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水解,加热蒸发得不到无水FeCl3.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 解答: 解:①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生成氢氧化铝,故①正确; ②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②错误; 3+3+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Fe水解Fe+3H2O⇌2Fe(OH)3+HCl,加热蒸
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得不到无水FeCl3,故③错误; ④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析出NaHCO3,加热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故④正确; ⑤氯化镁与石灰乳转化为更难溶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故⑤正确. 故①④⑤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元素化合性质、侯德榜制碱法、盐类水解等,难度中等,注意侯德榜制碱法要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以便获得高浓度离子溶液. 16.(2分)(2013•泰州二模)如图所示为与水相关的部分转化关系(水作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比较镁、铁与水的反应条件,可知铁的金属性比镁弱 B. 工业上常用NO2与水的反应原理制取硝酸 C. D.实验室中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2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铁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可以根据反应条件来比较还原性的强弱; C.根据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D.根据铜与稀硝酸反应得到NO; 解答: 解:A.如图所示的反应均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镁与冷水缓慢反应,而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说明铁的还原性比镁弱,即铁的金属性比镁弱,故B正确; 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常用NO2与水的反应原理制取硝酸,故C正确; D.铜与稀硝酸反应得到NO,所以实验室中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得到NO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17.(2分)(2014春•木兰县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Ⅵ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B.
ⅦA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越强 C. D.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a,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4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B、找出特例证明其错误即可; C、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越弱; D、原子序数和电子层中最多容纳元素数有关. 解答: 解:A、同主族子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第ⅥA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故A正确; B、L层电子数为奇数说明第二电子层未填满,应该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第二周期中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Li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ⅦA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越弱,故C错误; D、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a,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2、a+18、a+32,不可能是a+4,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同位素、元素周期律等,难度不大,注意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的元素非金属性越弱. 18.(2分)(2013•普陀区二模)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X>Z,原子序数之和为16.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其中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元素位于ⅥA族 A不能溶解于B中 B. 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C. D.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 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考虑为氢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Z为氢,X、Y、Z原子序数之和为16,则X、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原子半径Y>X,则Y为碳元素、X为氟元素或者Y为氮元素、X为氧元素,由转化关系,单质X、Y反应生成A,单质Y、Z生成B,则Y应为氮元素、X应为氧元素,则A为NO、B为H2O、C为NH3,验证符合转化关系,据此解答. 解答: 解: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考虑为氢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Z为氢,X、Y、Z
原子序数之和为16,则X、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原子半径Y>X,则Y为碳元素、X为氟元素或者Y为氮元素、X为氧元素,由转化关系,单质X、Y反应生成A,单质Y、Z生成B,则Y应为氮元素、X应为氧元素,则A为NO、B为H2O、C为NH3,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A.X为氧元素,处于ⅥA族,故A正确; B.NO不溶于水,故B正确; C.常温下,水为液体,氨气为气态,水的沸点更高,故C正确; D.氨气与NO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与水,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及无机物的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与物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常见10电子物质,利用猜测验证法进行推断. 19.(2分)(2012秋•济宁期末)下列有关粒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检验SO4: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4 ﹣2 检验CO32:加入盐酸,B.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 ﹣﹣ 检验I: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C.﹣ D.检验Cl:先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含有Cl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2﹣2﹣+分析: A、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CO3、SO3、Ag等的干扰; 2﹣B、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是可能是HCO3、﹣2﹣SO3、HSO3;它们与盐酸生成的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有I2;从而证明有I存在; ﹣D、检验Cl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稀硝酸. 2﹣2﹣+解答: 解:A、向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CO3、SO3、Ag等的干扰后,再2﹣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故A正确; ﹣2﹣B、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是可能是HCO3、﹣2﹣SO3、HSO3;它们与盐酸生成的气体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加入盐酸,2﹣生成的气体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CO3;故B错误; ﹣C、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说明有I2;从而证明原溶液中有I存在,故C正确; ﹣D、检验Cl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稀硝酸,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Cl;故D正确.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离子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合理的现象即可鉴别,同时要注意排除杂质离子的干扰. 20.(2分)(2012秋•太原期末)已知:①2H2(g)+O2(g)=2H2O(g)△H=﹣483.6kJ•mol﹣1
﹣1
②H2(g)+S(g)=H2S(g)△H=﹣20.1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完全燃烧吸热241.8 kJ l mol H2O(g)和1 mol H2S(g)的能量相差221.7 kJ B.
2﹣﹣ 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 C. D.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氢气燃烧放出热量; 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比较lmolH2O(g)和1molH2S(g)的能量差值; C.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D.固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 解答: 解:A.氢气燃烧放出热量,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241.8 kJ,故A错误; B.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氢气与氧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比1mol氢气与硫反应放出的热量多221.7kJ,为反应热的差值,但不等于lmolH2O(g)和1molH2S(g)的能量差值,故B错误; C.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物质的总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C错误; D.固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则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mol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kJ,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为高考高频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 21.(2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A.B. 制取并吸收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除去Cl2中的HCl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HCl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 B.遇冷后NH3和HCl马上化合为NH4Cl; C.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D.温度计时测量蒸汽的温度. 解答: 解:A.HCl能与氢氧化钠迅速反应,应用倒置的漏斗防倒吸,故A错误; B.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遇冷后NH3和HCl马上化合为NH4Cl,故B错误; 分离液体混合物
C.HCl易溶于水,而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所以可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Cl2中的少量HCl,故C正确; D.温度计时测量蒸汽的温度,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制备以及分离提纯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 22.(2分)(2013秋•江岸区校级期中)如图为Mg﹣NaClO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作Y电极 电池工作时Na+向负极移动 B. 废液的pH大于NaClO溶液的pH C.﹣﹣﹣+ D.X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lO+2H2O﹣4e=ClO3+4H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由阴离子移动方向可知Y为负极,X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Mg容易失去电子,OH在燃料电池中移向流出电子的负极,故Mg作Y电极,故A正确; +B.Na移向流入电子的正极或X电极,故B错误; ﹣C.镁失去2个电子变为镁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沉淀,OH被消耗,反应后废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故废液的pH小于 NaClO溶液的pH,故C错误; D.H与OH不能大量共存,则正极反应式为ClO+2e+H2O=Cl+2OH,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池和原电池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中等. 23.(2分)(2014•滨州一模)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中均为硫元素被氧化 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 B.﹣﹣ 氧化性:Mn02>SO42>I03>I2 C. D.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1:5
+﹣﹣﹣﹣﹣考点: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 B.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 C.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D.根据碘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解答: 解:A.在反应①中硫元素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故A错误; 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反应②中被还原,故B错误; C.氧化性I03>SO4,故C错误; D.反应①中生成1mol碘转移2NA电子,反应②中生成1mol碘转移10NA电子,所以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比为2NA:10NA=1:5,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化合价计算转移的电子数,题目难度不大. 24.(2分)(2014•黄浦区一模)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组成为Al63Cu24Fe13的天然准晶体,将100g的此准晶体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为( ) A.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B. n(烧碱)<n(盐酸)<n(稀硝酸) n(烧碱)<n(稀硝酸)<n(盐酸) D. C.n(盐酸)<n(稀硝酸)<n(烧碱)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该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铁和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体积大于氢氧化钠溶液,铁、铝和铜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结合得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可确定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该合金中只有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铁和铝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加入盐酸放出的气体体积大于氢氧化钠溶液, 铁、铝和铜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 为便于计算,可设Al63Cu24Fe13为1mol, 根据金属和生成气体之间的关系式得生成气体体积分别为: 与HCl反应时:n(H2)=13+63×1.5=107.5 mol, 与NaOH反应时:n(H2)=63×1.5=94.5 mol, ﹣2﹣与HNO3反应时:n(NO)=63+13+24×=92 mol, 所以生成气体体积大小顺序是n(稀硝酸)<n(烧碱)<n(盐酸),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解答本题时,为便于计算,可设合金为1mol,这样可避免计算的繁琐,另外可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的角度解答,可不必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难度中等. 25.(2分)(2015•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n(Na+)B.:n(Cl)可能为7:3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C.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再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据此计算; 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据此判断; C、利用极限法解答,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 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验证判断. 解答: 解:A、由于反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NaOH)=n(NaCl)+n(NaClO)+n(NaClO3)=0.03L×1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2n(Cl2)=n(NaCl)+n(NaClO)+n(NaClO3)=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n(Cl2)=0.15mol,故A错误; B、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n(Na):n(Cl)最大为2:1,当氧化产物为NaClO3﹣﹣++时,n(Na):n(Cl)最小为6:5,故6:5<n(Na):n(Cl)<2:1,7:3>2:1,故B错误; C、根据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l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1=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lO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1=0.25mol,故C正确; D、令n(NaCl)=11mol,n(NaClO)=2mol,n(NaClO3)=1mol,生成NaCl获得的电子为11mol×1=11mol,生成NaClO、NaClO3失去的电子为2mol×1+1mol×5=7mol,得失电子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难度较大,注意极限法与守恒法的利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5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X、M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 X M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二周期第IVA族 ,Q的元素名称为 氯 ; (2)Z与W形成的4核离子的电子式为
;
2﹣
(3)由W、Y、Z、M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3+
+2H=SO2↑+H2O .
(4)W2与Z2反应化合物甲,W2与Q2反应生成化合物乙.已知反应: 乙(g)+Z2(g)→甲(g)+Q2(g),每生成1mol Q2放热57.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HCl(g)+O2(g)=2H2O(g)+2Cl2(g)△H=﹣115.6kJ/mol ;
(5)X、Y可分别与Z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丙和丁.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丙与丁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单质Y2和另一种化合物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N2+2CO2 ;
(6)将1mol丙气体和1mol丁气体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恒压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后: 若气体体积较原来减少23%,则丁的转化率为 92%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则W最外层电子数是1,其原子序数最小,为Li或H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则Z和M位于同一主族,由原子序数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位于第二周期,M位于第三周期,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碳元素,M为S元素,故Z为O元素;Y的原子序数介于C、O之间,故Y为N元素;Q的原子序数最大,故Q为Cl元素,(2)中Z与W形成的4核离子,则W是H元素,结合物质结构性质解答. 解答: 解: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则W最外层电子数是1,其原子序数最小,为Li或H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则Z和M位于同一主族,由原子序数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位于第二周期,M位于第三周期,结合原子序数可知,X为碳元素,M为S元素,故Z为O元素;Y的原子序数介于C、O之间,故Y为N元素;Q的原子序数最大,故Q为Cl元素,(2)中Z与W形成的4核离子,则W是H元素, (1)X是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Q是氯元素,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VA族;氯; (2)Z与W形成的4核离子为水和氢离子,其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3)由H、N、O、S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为亚硫酸铵(或亚硫酸氢铵)与硫酸氢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H=SO2↑+H2O,故答案为:SO3﹣++2H=SO2↑+H2O; (4)H2与O2反应化合物甲为H2O,H2与Cl2反应生成化合物乙为HCl,故已知反应为:4HCl(g)+O2(g)=2H2O(g)+2Cl2(g),每生成1mol Cl2放热57.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HCl(g)+O2(g)=2H2O(g)+2Cl2(g)△H=﹣115.6kJ/mol,
2﹣+2故答案为:4HCl(g)+O2(g)=2H2O(g)+2Cl2(g)△H=﹣115.6kJ/mol; (4)C、N可分别与O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丙和丁分别为CO、NO,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丙与丁发生反应,生成单质N2和另一种化合物戊,戊为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故答案为:2CO+2NON2+2CO2, N2+2CO2; (5)令参加反应的NO为xmol,则: 2 CO+2 NON2+2 CO2 开始(mol):1 1 0 0 转化(mol):x x 0.5x x 平衡(mol):1﹣x 1﹣x 0.5x x 则:(1﹣x)mol+(1﹣x)mol+0.5xmol+xmol=(1+1)mol×(1﹣23)%, 解得x=0.92 故NO的转化率=×100%=92% 故答案为:92%.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无机物推断、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计算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根据(2)中的问题确定W元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27.(20分)(2013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已知:A、B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金属单质,乙在I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H、J的溶液均呈碱性,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生成物未给出,且未注明反应条件):
(1)实验室制备C常用的物质是,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NH3+5O24NO+6H2O .
.
﹣
(2)反应④中每消耗1mol 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 2Al+2H2O+2OH═2AlO2+3H2↑ . (4)实验室中保存I的方法是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在阴凉处 .
(5)写出乙与I的稀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与C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Al+3NH3•H2O=Al(OH)3↓+3NH4 ;
(6)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 阴 极上产生A(填“阳”或“阴”),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是 2Cl+2H2O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
2OH+H2↑+Cl2↑ .
﹣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A、B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金属单质,乙在I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H、J的溶液均呈碱性,则C为NH3,D为NO,G为NO2,反应④为G与水的反应,I为硝酸;结合转化及溶液的碱性,则甲为Na,E为水,H为NaOH,乙为Al,反应⑥为Al与NaOH溶液反应,则J为NaAlO2,A为H2,所以B为氮气,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题目要求来解答. 解答: 解:A、B为常见的非金属单质且均为气体;甲、乙为金属单质,乙在I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C、H、J的溶液均呈碱性,则C为NH3,D为NO,G为NO2,反应④为G与水的反应,I为硝酸;结合转化及溶液的碱性,则甲为Na,E为水,H为NaOH,乙为Al,反应⑥为Al与NaOH溶液反应,则J为NaAlO2,A为H2,所以B为氮气,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H3+5O24NO+6H2O; 4NO+6H2O,故答案为:(2)由3NO2+H2O═HNO3+NO可知,3molG参加反应转移2mol电子,则每消耗1molG,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故答案为:;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4)I为硝酸,见光易分解,则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在阴凉处,故答案为: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在阴凉处; (5)乙为Al与I为HNO3的稀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为Al(NO3)3,与C为NH3的水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硝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NH3•H2O=Al+3++(OH)3↓+3NH4,故答案为:Al+3NH3•H2O=Al(OH)3↓+3NH4; (6)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生成的A为氢气,在电解池的阴极生成,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故答案为:阴;2Cl+2H2O﹣﹣﹣﹣﹣2OH+H2↑+Cl2↑, ﹣2OH+H2↑+Cl2↑.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钝化及溶液的碱性来推断各物质是解答的关键,C为氨气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中等. 28.(15分)(2011春•绥化校级期末)叠氮化合物应用广泛,如NaN3,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PhCH2N3可用于合成化合物V(如图,仅列出部分反应条件Ph﹣代表苯基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反应①、④属于取代反应
B.化合物I可生成酯,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生成化合物I
D.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Ⅱ能与氢气反应,反应类型与反应②相同
(2)化合物Ⅱ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要求写出反应条件)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求写出反应
条件)
(4)化合物Ⅲ与PhCH2N3发生环加成反应成化合物V,不同条件下环加成反应还可生成化合物V的同分异构体.该同分异物的分子式为 C15H13N3 .
(5)科学家曾预言可合成C(N3)4,其可分解成单质,用作炸药.有人通过NaN3与NC﹣CCl3,反应成功合成了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 (填字母). A.该合成反应可能是取代反应
B.C(N3)4与甲烷具有类似的空间结构 C.C(N3)4不可能与化合物Ⅲ发生环加反应
D.C(N3)4分解爆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能为:C(N3)4→C+6N2↑ 考点: 有机物的合成.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反应①是PhCH2CH3中亚甲基中﹣H被﹣Cl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PhCHClCH3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得到PhCH(OH)CH3,由反应②产物结构可知,PhCH(OH)CH3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Ⅱ为PhCH=CH2,反应②为PhCH=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PhCHBrCH2B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PhC≡CH.反应③为取代反应,可推知Ⅳ为PhCH3,反应④为PhCH2Cl中﹣Cl为﹣N3取代,PhC≡CH与PhCH2N3发生环加成反应成化合物V. 解答: 解:(1)A.反应①是PhCH2CH3中亚甲基中﹣H被﹣Cl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④为:,可以看作是﹣Cl被﹣N3所取代,为取代反应,故A正确; B.化合物Ⅰ含有羟基,为醇类物质,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存在一个氢原子,故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Ⅱ为PhCH=CH2,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可能会生产化合物Ⅰ,故C正确; D.化合物Ⅱ为PhCH=CH2,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与反应②(反应②是烯烃与溴加成)的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B,(2)PhCH=CH2中含有C=C,可发生加聚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故答案为:; (3)反应③是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化合物V的分子式为C15H13N3,因为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是相同的,则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为C15H13N3, 故答案为:C15H13N3; (5)A.合成C(N3)4的反应可能为:NaN3+NC﹣CCl3→C(N3)4+NaCN+3NaCl,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C(N3)4相当于甲烷(CH4)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被﹣N3所取代,故它的空间结构与甲烷类似,故B正确; C.该分子存在与PhCH2N3相同的基团﹣N3,故该化合物可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 D.根据题意C(N3)4其可分解成单质,方程式可能为:C(N3)4→C+6N2↑,故D正确, 故答案为:ABD.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难度中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