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度继续选定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乳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进行重点防控。现将第四季度监测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23例,感染4例,感染率17。4%,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1~3。
表1。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20min)
危险指数 0级 1级 2级 3级 合计 手术例数 16 6 1 0 23 感染例数 1 3 0 0 4 感染率(%) 6.25 50 0 0 17.4 表2.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手术时间 (75%=220min) 医师 ≤75% A C 合计 >75% 切口清洁度 清洁、 清洁—污染 ASA评分 III、 IV、V 危险因感染数 素合计 污染 I、II、 15 2 17 5 1 6 20 3 23 0 0 0 18 3 21 2 0 2 7 1 8 4 0 4 表3。 第四季度胸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手术手术医师 例数 A C 20 3 不同危险指数感染专率(感染例数/各等级例数=%) 感染专均危险 指数 0级 1级 2级 3级 率(%)(例) (例) (例) (例) 1/14=0.07 3/5=0.6 0/1=0 0/0=0 25 0。35 0/2=0 0/1=0 0/0=0 0/0=0 0 0.33 调整 感染专率(%) 71。4 0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由表1-3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23例,0级16例,感染1例;1级
5例,感染3例;2级1例,无感染;无3级手术.总感染4例,感染率为17.4%,平均危险因素指数0。35,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而感染率较高,0及风险手术感染率为7。1%,较上季度10.0%略有下降,1级风险手术感染率为60%,较上季度33。3%增高,1级风险手术均为用时较长手术,为难度较大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1) A医师手术13例,感染2例,感染专率为15.4%;0级风险手术10例,感染1例,
0级风险感染专率; 1级风险手术3例,感染1例,1级风险感染专率为。 (2) C医生手术3例,全是0级手术,手术风险指数为0,未发生感染。
分析:A医师1例0级手术感染原因:患者于2013年10月3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恢复尚可,16日拆线发现前部刀口1cm愈合差,轻微感染征象,其主要原因与患者肿瘤体质,刀口处清洁保持不到位有关,下一步加强手术刀口处保护。
A医师3例1级手术感染原因:
病例一:301481,病人因“吞咽困难伴恶心、呕吐1月,加重半月\"于2013年10月20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癌”;病人完全梗阻、严重消瘦、营养不良,肿瘤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分泌物及肿瘤坏死组织混合感染并形成脓肿,11月4日手术探查时肿瘤及脓肿破裂,虽经碘伏、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充分冲洗,但病人术后早期即出现同种菌属所致脓胸及切口感染.分析其主要原因为患者抵抗力差,术中冲洗不够彻底等有关;
病例二:304932,病人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余”于2013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诊断:“食管上段癌、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12月28日请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主任手术,病人术后7天行造影证实吻合口瘘,由于术中颈动脉鞘已被打开,3天后因吻合口瘘引起感染所致颈内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分析其原因为;该患者病情较重(经评估后不推荐其手术治疗,家属要求手术,并外请专家)并伴有糖尿病等易感因素,术后吻合口瘘是直接原因;
病例三:305520,病人因“吞咽不畅2月余”于2013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诊断:“1。食管癌?2。高血压病”;12月30日行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切口为二类切口,手术创伤大,术中使用国产电刀,止血效果差,需很高功率才能达到良好止血效果,组织损伤大,术后第5天诊断感染。分析其原因为:患者年龄大,抵抗力较差,术中损伤中,出血较多为易感因素,二类切口无菌环境未达到为主要因素。
二、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本季度神经外科监测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43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见表4-6统计。
表4。 第四季度神经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230min)
危险指数 0级 1级 2级 3级 合计 手术时间(75%=255min) 医师 ≤75% >75% A C E F G J H 合计 4 4 1 7 8 4 4 32 1 0 1 1 2 1 5 11 手术例数 4 27 12 0 43 感染例数 0 0 0 0 0 感染率(%) 0 0 0 0 0 表5。 第四季度神经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切口清洁度 清洁、 清洁—污染 4 4 2 7 10 4 9 40 污染 1 0 0 1 0 1 0 3 ASA评分 I、II、 1 0 1 2 1 1 0 6 III、 IV、V 4 4 1 6 9 4 9 37 危险因感染数 素合计 6 4 2 8 11 6 14 51 0 0 0 0 0 0 0 0 表6。 第四季度神经外科目标检测手术-手术医师感染专率
手术手术医师 例数 A C E F G J H 合计 5 4 2 8 10 5 9 43 0级 (例) 0/1=0 0/0=0 0/0=0 0/2=0 0/1=0 0/0=0 0/0=0 0/4=0 危险指数 1级 2级 (例) 0/2=0 0/4=0 0/2=0 0/4=0 0/7=0 0/4=0 0/4=0 0/27=0 (例) 0/2=0 0/0=0 0/0=0 0/2=0 0/2=0 0/1=0 0/5=0 0/12=0 感染危险因素3级 专率指数 (例) (%)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0 0 0 0 0 0 0 1.2 1 1 1 1。2 1。1 1.56 1。19 调整 感染率(%) 0 0 0 0 0 0 0 0 注:(1)某医生感染专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
表4—6统计显示本季度进入目标检测的手术43例,合计感染危险因素指数51,感染率为0%。0级手术4例、1级手术27例、2级手术12例,均无感染,无3级手术.平均危险因素指数1.19,从整体分析手术难度不大,43例手术由7位医生完成,详细信息见表6,均无感染。 3、改进措施
(1) 继续加强监护,对危重、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诊疗措施,减少陪人和探视,
病房环境保持清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 对手术患者严格实施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3)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在手术和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4) 加强引流管的管理,严格手卫生,切断感染途径; (5)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三、乳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统计分析
1、第四季度乳腺外科单侧乳癌改良根治术11例,感染0例,感染率0%,具体目标性监测信息指标见表7~9.
表7. 第四季度乳腺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危险指数感染率(75%=180min)
危险指数 0级 1级 2级 3级 合计 手术例数 8 3 0 0 11 感染例数 0 0 0 0 0 感染率(%) 0 0 0 0 0 表8. 第四季度乳腺外科目标检测手术—不同医师危险因素汇总表
手术时间 (75%=180min) ≤75% >75% A 8 3 切口清洁度 清洁、 清洁-污染 11 污染 0 ASA评分 I、II、 11 III、 IV、V 0 危险因感染数 素合计 3 医师 0 表9. 第四季度乳腺外科目标检测手术—医师手术感染专率
手术手术医师 例数 A 11 不同危险指数感染专率 感染 (感染例数/各等级例数=%) 专率0级 1级 2级 3级 (%) (例) (例) (例) (例) 0/8=0 0/3=0 0/0=0 0/0=0 0 均危险指数 0 调整 感染专率(%) 0 注:(1)某医生感染转率(%)=该医生在该时期感染例数/手术例数×100%.
(2)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总和. (3)调整感染专率(%)=某医生感染专率/某医生平均危险指数等级。
2、手术部位感染分析及整改
(1)继续加强监护,对危重、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诊疗措施,减少陪人和探视,病房环境保持清洁,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2)对手术患者严格实施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3)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在手术和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4)加强引流管的管理,严格手卫生,切断感染途径; (5)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