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摘要]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基础教育其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培养现代公民。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关键词] 观念 态度 队伍 活动 服务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我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你的——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们,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杨雄曾说过:“师哉,师哉,桐子(未成年)之命也。”每个孩子对于学校来说不过是几百、几千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根本价值应在于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早在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因此,现代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其唯一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培养现代公民。松阳县民族中学创办三年多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办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教学成绩一年一个跨越。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育人的教育态度及正确的教育措施的落实。
一、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
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全面育人为基础,教育质量必须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办学成功的牢固基石。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经地良好的道德教育,长大后他不仅不能成为
1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公民,甚至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危害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认为:成功的教育并不在于能够培养出多少个天才,而在于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人格健全、品质优良、意志坚强的人。学生在校一是修德,二是长智,修德是长智的基础。
元朝大学者吴澄说过:“学必以德性为本。”他认为一个有道德之人是会努力学习的,道德的逐步提高会使一个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小学语文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讲的是古时候一个人种了一大片葫芦,刚开始葫芦长势很好,叶子长得也很茂盛,不久也结出了许多的小葫芦。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看见他种的葫芦叶子上有一些虫子,就对他说:“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子了,你得赶快想办法治治,否则叶子都要被虫子吃光了。”可这个人无动于衷,他说:“叶子吃光了有什么关系,我要的是葫芦。”这个人不听朋友的劝告,也不去想办法治虫,结果不久葫芦叶子被虫子吃光了,葫芦也枯死了。其实学校当中的德育与教学就如同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一样,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必须要以德育为依托,以德育为基础。如果只重视教学,不重视德育,单纯为成绩而抓成绩,其结果只能是只要葫芦不要叶子一样,是得不到想要的葫芦的。当前我国人口素质的落后,不仅表现为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很低,而且表现为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在“做人”的能力和公民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正是学校中德育功育的缺乏,道德价值异化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几年来,我们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每月一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每周2~3次课间操教育,每周一天广播、每月一期板报宣传。学校领导讲、政教处讲、值周老师讲、班主任讲、学生自己讲,讲安全、讲守纪、讲文明、讲卫生、讲团结,强调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小行为开始认识,从小习惯开始培养。教育学生懂得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做。在学校当中形成一种“全员德育”及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全面育人”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每一个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从事
2
教育工作,我们经常会遇见很多那些所谓的“冥顽不化”、“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的问题学生。在对他们进行三翻五次苦口婆心地说理教育以后,如果没有什么转变的迹象,我们往往会感到无奈、徘徊,甚至丧失了继续帮教的信心而放弃对他的教育。其实学生犯点错误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成年人都难免会有出格行为,何况是十几岁的孩子。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教育者要理解他们,要善于用宽容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分析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地帮助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地对待人和事。美国学者珍妮·沃斯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改变一个人,而是为了帮助一个人。”所以我们育人者绝不对因为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轻视他们、鄙视他们、打击他们,更不能因为学生的“屡教不改”、“不可救药”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将他们视为另类,将他们推出校门、推向社会。清代教育家张履祥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该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即使对学生的100次教育都没有效果,我们也必须再换一种方式对他进行第101次、102次的教育。
2003学年第一学期陈×转入我校读初三,由于从小缺乏管教,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陈×就经常上课吵闹,与老师顶嘴,动不动与同学打架斗殴。初二时曾有一个星期在校5天打7次架。是一个学校、班主任老师、家长都无可奈何的学生。转入我校不久,陈×又因为与同学有点小矛盾,纠集了一帮人将对方打伤。情节十分严重。陈×的父母接到消息后,赶来学校,打算将陈×带回家,不给他读了。学校在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后认为,虽然将陈×送回家,学校可以少一些操心,少些麻烦,但剥夺孩子的受教育权,放弃对他的教育,管理,不仅违法,而且也不利陈×的转变。在与陈×父母沟通,交换意见后。学校挑选了一个陈×比较依赖的老师与其结对帮教,特意设计了一张“在校表现记录表”,动员陈×的所有课任教师及班级同学关心他、帮助他。并且将陈×每天表现好的方面,即使很小的优点都记录下来,汇总到结对老师处,由结对老师每周向陈×反馈一次,每周向其家长汇报一次。不断地对其表扬、鼓励、善意提醒、规劝。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陈×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个月以后我们又改变措施,对陈×的表现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碰到老师、同学要问好、每天上课要至少要三次举手发言、每周至少替父母做一件家务等等。第二个学期,即使没有老师结对,也能做到不欺负他人、能正确处理学生之间
3
的矛盾、各门课程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古语有云:“师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教育者不仅要宽容他、理解他、帮助他,同时还要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爱可以创造奇迹。心理学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的是古希腊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他,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教师要爱问题学生,就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不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我们相信,有爱的老师一定可以创造“神奇”,有爱的老师罗森塔尔谎言每天都可以上演。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副班主任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落实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1984年时任教育部长何东昌在一次会议上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个教育专家,有一支好的班主任队伍就是一所好学校”。三年多来,我们民族中学的领导都十分重视班主任、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例会、每两月召开一次正、副班主任、中层、校领导参加的德育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德育工作的得失,明确下一阶段德育管理的目标,组织班主任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交流班级管理心得。定期向班主任、副班主任发放有关教育管理、心理辅导、班级建设的书籍和资料,如《消融着的冻土带》、《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初中班主任工作程序》等,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班主任工作论坛,邀请其他学校的全国优秀班主任及省、市先进班主任、明星班主任介绍班级管理经验,或者组织班主任到兄弟学校(邻县、邻市)参观、学习、交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更新班主任观念,端正班主任的思想认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
另外,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队活动课,规定班队活动课必须有活动、有教案、有主题、有反馈,且不得挪作他用。或者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要求,配合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诚信、守纪、文明、安全等),立足本班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开展教育活动。每学期每个班主任都必须备好、备精一堂班队活动课教案,利用班队课时间,各班主任进行跨年级、跨班级交叉授课,突出了班队课的新颖性、趣味性。选好、用好副班主任,规定班级重大活动副班主任必须参与,协助班主任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积极开展德育导师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受导学生名单,建立受导学生档案,制定《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及工作要求、导师
4
职责,由领导、中层、科室人员、副班主任与班级中学习困难生、行为偏差生结队帮教。每周一次与受导学生交流谈心,给学生以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每月至少一次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电话、邀请来校或家访),对受导学生进行全程关注,帮助家长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在学校制度方面,学校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尽量提高班主任待遇,如评优、评先适当向班主任倾斜。教师年度考核条例中增加班主任、副班主任年限附加分。每学年实行班主任竞聘上岗制度,由教师自愿报名,竞聘演讲,学校考核把关。班主任确定后,再由班主任选聘科任教师。从而突出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校教师中形成了有人做班主任、大多数人想做班主任、个个争做优秀班主任的良好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富教于乐,努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种“庄稼”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学校应如同一片森林,学生应犹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学校应成为学生梦想的场所,学生在校应该感到快乐的、有趣的。学生不能只会啃书本,只会坐在教室里埋头苦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愿意参与展示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趣味的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转移学生的不良兴趣,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尽量做到让有意义的目标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事”。
有一位哲学家面对长满杂草的旷野,问他的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一个弟子说:“只要用铲子铲掉就行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还是点点头。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能除掉新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哲学家不置可否,他只告诉弟子们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教诲:“在土地上种庄稼,才是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
其实,学生的不良行为就好比那些杂草,如打牌、打赌、打架、斗殴、吸烟、上网等,虽然我们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说服、劝诫或批评、警告、惩罚,这些都是“铲”或“烧”的办法,对学生的教育转化,我们何不换种方式,来个“要想锄草先种苗”用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去占领学生的生活、思想空间,在学生的心灵上播
5
下美的种子,栽下健康的小苗。比如:引导学生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带学生探活大自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美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有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技之长,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兴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他的活动都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
一块地,不播种庄稼,就会长满杂草,同样,不在孩子的心田上种“庄稼”,孩子难免会走上邪路。三年多来,学校政教处、团委、年级组每学期定期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如每月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有读书、演讲、签名、观看图片展或影片。开展上街劝阻不文明行为,清除街道牛皮癣活动等;又比如每学期开展一次“我爱我家——寝室美化评比活动”、“班刊设计比赛活动”,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画画、写字、剪纸、自己布置。年段拔河比赛、辩论赛、演讲赛、校园十大歌手卡拉OK赛,以及每学年一次的师生趣味运动会、学生、教工篮球赛、“元旦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有学生个人特长的展示,有班级同学合作的结果,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诚实守信,学会了礼貌待人,学会了与人为善,逐渐远离那些原本存在学生身边的不良诱惑。
五、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最到位的服务
教育是服务,民族中学在建校之初,就庄严地向社会承诺:“要为学生、为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最优质的服务”、“要争创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学校”。我校由原三镇六乡学校撤并而成,学生基本来自乡村,离校路途较远,2006学年全校1723名学生中有住校生1535名,据一次学校调查统计,全校54%的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 ,35%的住校生平均两周回家一次,还有11%的住校生是三周、一个月或遇学校放长假才回家一次。有30%多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半年、一年才能与子女见一次面。这样学校就成了这些学生最可依靠的“家”,老师就成了这些学生最贴心的“父母”。学校要想让学生在校学习舒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教师必须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时刻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不仅如此,对于学生的任何实际困难,哪怕是很细小的一件事,学校老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课任教师、班主任、学校的温暖。
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每晚安排六位教师在寝室住宿,维持住宿生就寝纪律。
6
检查寝室卫生,指导学生整理内务,规定值周教师每晚下寝室、班主任每周二个晚上到寝室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为保障校园安全及学生就寝安全,保卫处成员每周随机查夜一次(12:30以后),制定完善寝室管理制度,如《学生寝室管理条例》、《寝室卫生制度》、《文明寝室竞赛规则》、《住宿生生病陪护制度》及《学生突发事件安全预案》。平时班主任、课任教师为学生保管大额的钱物,为个别不善自理的学生充饭卡,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帮学生锯因丢失钥匙而打不开的车锁、箱锁,护送因与父母发生争执呕气的学生回家,帮助家长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甚至有的女生晚自修不敢单独去寝室拿东西也去找班主任、找老师、找政教处。民族中学的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着学生,正因为如此,民族中学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信任和肯定。有许多的学生家长都竖着拇指说:“民族中学的老师、班主任是最好的,我把孩子送到民族中学绝对放心”,为学校办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正因为有了我们老师的存在,很多学生的生活从此发生改变,我们老师可以使学生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应该做到、能够做到,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参考资料]
1、刘儒德等著《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版
2、王铁军、周在人主编《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中学时光杂志出版社《当代教育研究》 2006年第12期 4、《浙江日报》2002年3月20日版 5、《德育报》 2004年第3、4、7期
松阳县民族中学 二○○七年五月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