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党的十四大以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2020-04-13 来源:我们爱旅游
*

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党的十四大以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辉煌的成就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江苏省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五年,以

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为在本世纪末全省全面实现小康和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步入稳定运行快车道

这五年,是江苏国民经济发展历史上增长最快、运行平稳、结构改善、生机最为旺盛的五年,从整体发展上显出以下特点:1、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91年的1601.38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6004.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7倍,平均每年增长17.8%。2、经济运行态势平稳。1992年以来,全省经济的高位上平稳回落,逐年环比为25.6%、19.8、16.5、15.4%和12.2%,没有出现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的大起大落现象。3、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1年的2347元增加到1996年的844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倍,平均每年增长16.9%。4、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91年的21.5∶49.6∶28.9演变为1996年的16.1∶51.2∶32.7,按照产业结构优化规律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二、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趋向平衡

这五年,全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快速增长,两者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28.8%和28.2%,供求相抵,求略大于供的差率为4.28%,保持在5%的合理水平之内,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1、从供给方面看,第一产业发展相对平稳,第二产业高速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加快。第一产业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农业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五年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7.9%。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五年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21.0%。第三产业中,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有较快增长。五年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8.2%。2、从需求方面看,经过宏观调控,前期需求“过热”现象均已逐步降温。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已从1992年的61.8%降至16.0%,投资规模和速度与我省所处发展阶段以及资金、资源的支撑能力基本上相适应。199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已从1993年的37.4%降至17.1%,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外贸出口,前四年迅猛上升,平均每年增长35.9%。1996年上半年由于受出口退税率调低和退税不及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全年出口增幅回落到11.3%。下半年随着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以及企业自身适应性调整,外贸出口逐步转入正常。

三、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过去的五年,是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五年。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

标,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扩大,资金、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正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到1996年底,全省有各类常设商品市场5353个,其中亿元以上的280个,10亿元以上的36个。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积极转换经营机制,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1996年国家级试点企业4家、省级试点企业127家中的120家已组织实施,在企业改制、增资减债、强化管理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企业组织机构调整步伐加快。到1996年底,全省共组建各类企业集团2000多家。推进兼并、破产、租赁、托管、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搞活中小企业,在省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50%以上,截至1996年底,全省共组建股份有限公司362家,有限责任公司3000家,股份合作制4万多家。各级政府简政放权,促进了职能转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份都有了较大发展。顺利进行了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其他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四、对外开放开创了新局面

五年来,我省紧紧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外向型经济呈现勃勃生机,使我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从而为江苏经济开辟了新的空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996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0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31.22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3.03倍和2.8倍,平均每年增长33.7%和30.5%。外用外资规模扩大。五年来,全省累计利用外资193亿美元,比1992年之前累计利用外资8亿美元增加23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1996年全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营业额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9倍和5.8倍。开发区龙头载体作用日益增强。全省11个图家级开发区、64个省级开发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出口创汇和提高经济效益三大目标的组织实施,整体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显著提高。1996年全省开发区新批进区项目3344个,总投资680亿元。其中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88个,合同外资金额59.6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5.5%和60.7%。

五、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4688.8元,比1991年增加3065.9元,增长1.8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029.3元,比1991年增加2108.6元,增长2.29倍。居民消费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1年的55.6%降为1996年的5.1.1%。城乡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1996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0亿元,比1991年末增长3.16倍,平均每年增长33%。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10.61平方米和29.55平方米,比1991年增加0.98平方米和6.25平方米。对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小康水平标准,1996年全省综合评分已达94.65分。苏南及沿江大部分地区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在向现代化迈进,淮北地区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正在为早日实现小康而努力。

六、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五年间,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事业充满生机。各级领导确立人才为本,教育先行的观念,形成党政领导抓教育、全社会办教育、全民支持教育的生动局面。1996年高等学校、中等专科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和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分别比1991直增加52.5%、1.9倍、88.7%、12.1%和15.6%。我省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48%。科技事业欣欣向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全社会逐渐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良好风气,大大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全省已形成沿江8市为主体的国内最大的火炬带和纵贯南北的星火带。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高新技术企业543家,实施火炬计划812项,其中国家级217项。五年中,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成果有:科学论文21680篇、获奖成果2461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责任编辑:项大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