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文章选词的形象生动

2020-06-01 来源:我们爱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文章选词的形象生动

作者:朱伯石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9年第11期

文章的形象生动是由多方面的修辞艺术决定的,选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选词怎樣才能形象生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活用词义。所谓活用词义,就是在文章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选用那些含义比较形象具体的词,取代那些含义比较抽象概括的词。

词有直指义和联想义。直指义多属单义词。联想义则多是多义词中引申义通过词的比喻用法产生出来的。词义的活用,实际上就是选用那些具有联想和比喻意义的词,以便把抽象概括的事物说得形象具体。这种用法本来就含有修辞作用。而且往往是和一些修辞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王宗仁《缝》中的两句:

缝啊缝啊。春风绕着长线荡漾,暖流跟着针眼流淌。这破洞曾收进了多少风寒,此刻,又缝进了多少温暖!

“缝”的本义在这里没有变,但“缝进温暖”显然不合事理。只有结合上下文。我们才会发现这里用的是拈连的方法。巧妙地活用了“缝”的词义,创造出了精美的句子,形象生动,情意绵绵。

要选词形象生动,活用词义时,还应该注意选用具有动态的词。比如杨朔《泰山极顶》中的两句:

两面奇峰对峙着,满山峰都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竞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这里形容老松颜色的浓。用了个“流”字。颜色本来是不能流动的,却说成“要流下来”,将视觉所呈现的颜色,变成了触觉可感的实体,这也是一种词义的活用。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通感”。有人把这种用词法称为修辞格的“增动”。正因为它“动”,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形象具体的,而且还能引人联想。“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妙处也正在这里。

第二,活用词类。活用词类,就是把属于一个固定词类的词,用在句子中使它转类,“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就是一例。“绿”本来是个形容词,在句中却转化为动词,同时仍保留着形容词的意义,因此能唤起人们春意盎然的联想,形象生动,为“到”“过”“入”等字所不及。又如鲁迅《社戏》中有一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胖”本来是个形容词,但在“胖开了”中活用为动词,带上了幽默感,而且非常生动,使人们想到那位胖绅士放松身躯的动作。假使作者不锤炼出这个“胖”字,而用一般的表达法,说“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放松身躯占去了我的空处”,就难以收到如此效果。

活用词类用得恰当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还可以发人深思。我们看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中的这段话: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臬。

“小”本来是形容词,在这段话里却把它当作名词,物化了。由于“小”的转类和物化,整个作品的主题就更加鲜明了,这段话的分量也就大大地加重了,发人深思。

第三,拟声绘色。拟声绘色,就是把客观事物中的声音和色彩在文章中反映出来,以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种方法就是修辞学上的“摹状”。摹状,有从听觉方面拟声,有从视觉方面绘色。从选词的角度来说,拟声就是选用象声词,绘色就是选用着色的词语。

象声词非常多,要根据文章情境恰当选用。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他的保姆长妈妈曾讲过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到半夜,果然未了,沙沙沙!

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全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这一段文字里用了两个象声词,一是“沙”,一是“豁”。这两个词是在美女蛇到来的恐怖气氛中选用的,而选用这两个词又更加重了恐怖的气氛,用得十分恰当。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有些象声词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声音,而只是人的一种感觉。如“哗啦一声,闪出一帮人来”中的“哗啦”,“两个鬼飕一下分开了”中的“飕”。等等。这类词同样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必须根据文章情境恰当选用。

选用着色词语反映客观事物可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杜甫的著名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就用了不少着色的词语。以翠绿的柳树衬托娇黄的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鸟,以碧青的天空衬托雪白的鹭鸶。颜色鲜明艳丽。在这鲜明艳丽的对比中,反映出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选用着色词语反映客观事物。要真切,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像绘画和摄影艺术一样,要讲求“质感”。同时,要从表达內容出发。不可单纯追求形象生动而恣意堆砌。甚至把文章涂抹成五颜六色的画面,那样,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因此,郭沫若曾说:“要使文章生动,我想少用形容词是一个秘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