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2020-04-02
来源:我们爱旅游
2011年第12期 总第212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12,2011 Serial No.212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袁兴国 (徐'kl'13 ̄程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主要依靠各级各类的人才,在各级各类的人才'3中,青年人才是主力军。青年人才培养的数 -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人才强国战略的成败。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主要场所,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 位,富有重要的责任。文章从剖析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着手,阐述了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为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提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1)12—0079—04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 略中具有显著的意义。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 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 比如Et本,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这是其能成为世界经济大 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十 国的根本所在。为综合培养各类人才,日本政府先后制订了 七大提出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要求,着眼于为实 “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 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人才保证。一个国家的 地计划”等一系列计划,大力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韩国 综合竞争力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取决于三大战略资源:一是 政府在全国设立了l5个“科学英才教育中心”,对有发展潜 自然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人力资源。第一种资源是不 力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为国家科技发展储存后备力 可再生的,并且呈递减的趋势,据统计,我国的物质资源只有 量。加拿大非常重视对人才特别是硕士与博士等高层次人 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处于劣势,而人力资源在世界具 才的培养,每年硕士与博士毕业生人数都增加5%。因此,转 有绝对优势。人口占到世界的21%左右,是我国唯一的比较 变观念,调整思路,重视教育在对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任务 优势资源,所以这是能够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从新近颁发的《国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人才强国的基本战略,在对人力 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看到,高 资源开发的战略决策中,大力发展教育是一项重要举措。新 等学校在人才强国的战略具体实施中要承担相当的任务,在 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表明,“人多好办事”的观点是不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从人才 帮助中国快速富强起来的,我们必须摒弃人力资源规模发展 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到机制体制创新,再到重大政策、重大 的老路,选择人才集约发展的新路。要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工程的实施举措中都涉及高等学校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 在继续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 在战略目标和人才建设主要任务量化指标中,绝大部分指标 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 需要高等学校来完成。因此,高校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举 这就要求我们抓紧建设世界上一流的人才队伍,依靠人才强 足轻重的地位,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对人才强 国,通过人才强国,组织人才强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国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复兴,首先必须解决人才发展问题,而且要提前规划未来的 一人才发展问题。青年人才是人才大军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 、应对人才强国战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 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 的问题 队。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承担着我国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任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生前不止一次问到:为什么我 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5%,已经迈入高 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 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各级各类高校在校生总规模在3000 的确是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改革开放以 万人左右,我国是世界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量最多的国 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青年人 家。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强国战 才培养而言,没能培养出世界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说明长期 收稿日期:2011—10—09 作者简介:袁兴国,徐州工程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副教授,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以来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当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是青 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 年人才的培养和产生的主要源头,是人才的汇聚地。目前高 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数量和 校的办学层次格局比较清晰,既包含一般技术人才的培养, 质量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也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教学型大学 1.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和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结合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根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本内容,尤其是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中,谈及我国人才存在的根本问题时,首先就说明我国人才 2020年)》的主要核心内容,对高校青年人才的培养更具有 总体水平与其他先进国家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 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的问 (1)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题。这个差距与不足实际上就是反映出目前人才主要来源 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 地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根本问题。近十年来,高等教育 不断扩招,培养的人才的数量巨大,但质量上,尤其是拔尖创 新人才的培养方面严重缺失。我国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这 种状况对我国未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实施极为不利。 2.高校人才培养没能体现出“以用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所有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高校应该改 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述中,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是目前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扩招后,毕业生面临 着严峻就业竞争压力,出现这种现象绝不是因为我国高等教 育培养的人才太多、过剩了,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养 规格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国家中长期人才 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未来十年人力资源做了 量的描述,因此,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要继续扩招的政策 才能在量上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毕业 后发挥作用方面效用不突出,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很快开展工 作,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培训、训练才能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基 本要求,这不仅是对人才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国家教育资源进 而对社会整体资源的巨大浪费,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担忧的实 际问题。因此,人才强国战略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应对未来人才强国战略,高校存在着的制约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 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 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有些改革创新,但目前高 校的组织结构模式、运行机制方式基本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 期的组织结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及实施运 作要有适合的运作机制和环境,高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存 在着过度行政化、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陈旧、培养模式单一 等体制性的障碍。这些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 创新,将使人才强国战略无法得以顺利实施。所以,高校人 才培养改革与创新面临的体制与机制的障碍必须尽快消除。 因此,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改革创新高校的人才培养 模式刻不容缓。 二、依据人才强国战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标 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优先开发首先应该对青年人才的 优先开发,因此在未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践中,将形成重点 优先考虑青年人才开发与投资的新格局,结构调整和制度创 新都将要体现这样的思路。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 创新而言,应该是一个良好机遇。 (2)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开发经济社会 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 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未来十年人才发展的主 要任务除了规定了人才强国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创新人 才,还强调了“以用为本”的培养理念,这为高校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与创新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3)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创 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 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是人才强国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中 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这些举措为高 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所要求的组织与制度层面的 改革提供了依据。 2.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 (1)要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强 国战略实施中形成人才比较优势的重要目标,主要反映在两 个方面:一是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二是强调和突出学生个 性的培养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未来十年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并且规定到2020年研发人 员的总量达到380万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 万人左右。要求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突出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型思维和创新精神。 (2)强调“以用为本”的培养理念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的又一目标。第一,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要确立重点领域紧急需要人 才的培养目标。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紧 缺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担负的主要责任。高校要及时调整 学科专业,把“以用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切实 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紧缺人才,为强国战略服 务。第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高校要确立学校教育和实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8l 践锻炼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是“以用为本”的具 学生的基本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专业加深型、专业拓展 体体现。第三,对基层和艰苦地区人才培育目标。如何针对 型和素质教育型。以自我选择为主,学生可以向这些领域选 基层和艰苦地区培养适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 择培养的方向。专业加深型就是要引导对本专业非常感兴 创新的一个主要目标,这就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加强 趣的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进一步加深研究和学习,依托研究 学生的分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等平台,造就专业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研发人员;专 (3)高校培养人才应该把具有国际化竞争优势的素质和 业拓展型就是要把那些既对本专业感兴趣,又对其他某一专 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内容,这是人才强国 业感兴趣的学生聚集起来,依托研究项目等平台,积极拓展 战略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培 学生跨学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造就高级管理人才打下基 养的人才素质结构的国际化视野目标。就是要用国际化的 础;素质教育型主要是针对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可能和 评价标准来确定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第二,在重点学科的 目前所学的专业关联性不强,但尤其喜爱或擅长某一方面的 人才培养与建设上要与发达国家形成比较优势。这是人才 技能。这类学生可以按照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开展专门的 强国战略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个举措:要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 培养教育,力图培养某一领域的拔尖人才。当然,关于个性 实处,必须要把我们培养的人才和发达国家的人才进行比 化教育的分类方式还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为此,在人才培 较,一定要形成优势,才能达到人才强国的目标。 养模式上,高校打破专业和学科的界限,采取导师制的指导 (4)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个人 教育方式,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择课程和指导教师。 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保障性指标,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 高校要根据实际,设计出符合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教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有预期使用效用的评价指标。前面谈到 育组织模式。 “以用为本”,就是要确定人才使用效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每 (2)系统管理,突出特色。在开展个性化教育的过程中, 一类人才都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目前的 学校是一个整体,所有部门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措施都要配 关于高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过多地考虑学校环境和文化的 套,同时每个部门又要有自身特色,每个部门和学院都可以 基本特征,比较单一,没从社会大系统的特征来考虑人才的 根据自身学科和专业特色制定面向全校的学生可以选择的 结构和功能。因此,要把高校人才培养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 个性化教育实施方案。高校要设立协调机构协调各个部门 来考察,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手段来确定人 和学院的培养工作。 才培养的指标体系,形成对人才培养评价的多元化、多层面 (3)自由发展,充分实践。个性化教育要能反映出个性 的特征。 的理念,尊重个性、尊重自由,在具体实施中要贯彻以下三个 三、为了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高校人才培 原则:第一,能进能出原则。学生在大二选择个性化教育的 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具体举措, 实施方案开展培养后,如果感到不适应可以立即退出,保证 学生接受个性化教育的自主性。第二,项目管理原则。就是 高校是青年人才的汇聚地,是为我国未来人才强国培养 要充分运用校内资源,全方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可以 大批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未来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 把学校开展的很多活动,如会议、文艺演出、调研、接待、经营 程中,必须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融人其中,必须为人才强国提 场所等以项目招标的形式交给学生做,把学校本身变成一个 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基于此,笔者认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的大课堂,全面开发,培育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第三,绩 的改革与创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施: 效评估原则,就是对选择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的学生和教师 1.全面开展个性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都要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 2.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重视高校人才入口质量标准的 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我国现在的 控制,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过程控制,社会加强对高校人才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批量生产”的特征,院校间的培 培养质量的跟踪监督与评估,正是政府、高校、社会通过多种 养模式单一化,都是完全可以复制的。个性化的教育就是要 渠道进行广泛的合作,实现高等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在我 改变这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要在对人的个性和特长方面 国,虽然社会化的质量评估机构正在逐渐兴起,并积极推动 发挥自己的潜能,是为了培养人才强国所需的创业和创新人 教育评估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高等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主 才所实施的重要改革举措,目前在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研究 体仍然是政府。因此要改革这种评价模式,把政府、高校、社 和实践,具体改革内容可以设计为: 会人才培养评价统筹起来考虑,重点要克服唯学历、为论文 (1)科学分类,强化指导。从大一人校开始,让新生学习 倾向的评价机制。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目标要求,创立 个性化教育的培育理念,根据青年人才成长的特点,开展测 新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大二开始,根据 (1)评价考核标准的针对性。高校的知识体系应该以生 82 基于人才强国战略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产一线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交流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课程设置上强调基 提高我国未来青年人才的竞争力,与先进国家人才形成 础、成熟和实用的知识,而相对忽略对学科体系的强烈追求 比较优势是人才强国战略能够实现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 和对前沿未知领域的高度关注;教学实践上把握好通识教育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olo-2o2o年)》提出了“青年英 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构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 才”开发计划,计划按照严入口、小规模、重特色、高水平的原 础,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过程重视生产实习 则,每年选拔一批拔尖大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培养造就未 教学环节,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 来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每年从应届高中、 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学生 大学毕业生中筛选若干优秀人才送到国外一流大学深造,进 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专业能 行定向跟踪培养。高校要尽快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有以 力和综合能力。 (2)评价考核标准的适用性。要构建适应时代特征的高 等教育评估制度,必须对学校、社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进 行现实性把握,明确各自的责任。有学者按照评估主体多 元、评估形式多样化,政府、高校、社会及社会中介组织齐抓 共管的思路,构筑中国大学评价的宏观框架。首要的是要破 除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所造成的体制性障碍,变行政管理为政 策调控,变“主持”为“主导”,变“评定与裁判”为“保障与监 督”,加强服务咨询功能。政府一方面继续发挥其对办学水 平和教育质量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将重点转移到对高等教 育评估工作的宏观管理上,包括通过立法规范评估行为和指 导、协调、检查高等教育评估活动。高等学校要从高等教育 评估的参与者和收益者的角度出发,确定其在评估实践中的 角色与责任。评估机构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与各个方 面的关系,明确其核心权利与义务。在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框 架中要构建一个平台,推动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人之间的信 息交流与相互合作。政府要系统规划和积极参与高等教育 评估公共平台的建设,以保证评估的高质、高效。 3.改造现有的高校公共必修课课程体系,打造人才学课 程的教学和研究平台。 (1)人才学是我国特有的学科方向,我国人才学研究与 学科建设研究基本形成体系。作为所有大学生在人校后必 修的课程之一,要改造高校公共必修课程,把反映青年人才 基本特征、本质和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嵌入其中,让青年学 生在了解自己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自我培养,科 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指导学生自我开发和成才,为人 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一些有条件的高校还要加强人才学学科、专业建设, 要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 目标和两个纲要实施的有利时机,制定大学人才学科分类教 学的课程规划,将人才学推向教育类、管理类、政教类尤其是 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形成培养此领域内的专业人才的学科 体系。 4.加强国际合作,选拔突出青年人才开展国际的学习与 下三个方面: (1)要用国际化的视野来改造学科专业,尤其是要借鉴 国外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进行国际的交流,尤其是选择国外先进的重点学科、重点专 业进行交流, (2)要在人才结构的各个层面,重点是学生的素质和能 力方面,本着培养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 这样一个层面上创新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3)要制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国外先进大学深造的选拔 指标体系。科学选拔出优秀人才,并要进行后期的跟踪考 察,真正培养出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工作的英才,为人 才强国作出贡献。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我们 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关于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应该去 仔细思考“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来杰出 人才?我们高校应该如何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这是我国 所有高校都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高校必须寻找一条能够 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建立一个能够使青 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否则,我国的人才强国战 略将只是一个梦想。 参考文献: [1]赵永乐.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7. [2]叶忠海.中国人才学三十年:成就、经验和展望[J]. 教育人才研究,2009,(9). [3]毛大力.发展之路:上海人才管理制度改革新思考 [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 问题[J].王香丽,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5]杨敬东.潜人才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OO4. [6]王通讯.人才学新论[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7]袁兴国.结构与功能的矛盾: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研究的社会学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责任编辑: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