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本教研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1 来源:我们爱旅游


校本教研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梁堂中学 赵珍源

目前,校本教研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而是一个触动教育观念和引导思维不断发展的课题,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实际问题为目的,借助于专业引领,在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方式中,通过案例示范引发广大教师不断反思与感悟的过程。然而由于学校对教研过程管理方法的单一和评价方式单一,导致教研活动被动应付现象,对常规教研活动的疲惫感成了教师的通病,也成为学校管理者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针对这一点,我校对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评价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粗浅的认识与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恳请批评指正。

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于老化,传统的教育观念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低层次重复的教研模式无法为学校的深度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为此,我校将传统的“说课”“观摩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开展了“说—讲—评”教研模式。

随后又发现教师为打造一堂精品课而不惜牺牲学生时间,超越学校提供资源的实际,反复演练,刻意追求“精品”而使教学虚假。为使课堂教学回落实际,使常态的课堂教学发挥真正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校决定把当堂检测作为课例观摩必不可缺的环节,为此提出了“说讲—测—评”教研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半个学期的推进,又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评价日趋统一,评价纬度日益相同,再加上情面因素,教师掩饰内心真实的想法,形式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再加上同学科教师人数的增加,不可能让全体教师都一一发言。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的发言又太具有权威约束力,在精品发言中,教研形式的单调使教研内涵日趋萎缩。为激发教师个性思维,弘扬教学个性,学校又将“反思”融入到教研环节中,称之为“说—讲—测—评—思“。

“思”是通过课堂观摩引发自己对他人的思考,以及在其他教师评议过程中触动自我思考。如果这堂课由我来设计,将如何?……简明扼要提出自己在教学某一环节的设计片段,教研活动结束后,再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汇总全组意见,等到下次教研活动时,上次的执教者先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研组长再谈全组的建设性意见,通过这种认识的统一,引领本学科组在近阶段的教研活动,并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虽然“思”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它却触动了教师的深度思维,教师始终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审视自己的思想,评价他人的教学行为,能从微观的角度进行个性化地创新,收获他人和自己的教学思想,这无疑是种互惠双赢的校本互助。

学校可基于发展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推动教研活动不断深化。

我校通过固定时间、场所,固定指导教师和分管领导来保障教研活动过程的实施。学期结束,学校对教研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统一评价,其目的是总结本学期各教研组工作开展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评价,再是为提高下学期教研工作绩效,让教研组的计划对全组教师做出必要的指导和发展性引领,为此学校出台了“教研过程评价积分细则”。

教研活动以8次为基础,计为70分,每少一次活动扣10分。

学科组评课意见计为4分,每少一次扣除0.5分;

执教人教学反思计为6分,每少一次扣除1分;

当堂检测计4分,每少一次扣除0.5分;

学校还对“说—讲—测—评—思”教研活动的案例示范人作了规定:该学科的优秀教师

执教总课时数的1/3,骨干教师执教总课时数的1/3,发展性教师执教总课时数的1/3。人人向学科组的全体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既有示范,又有观摩性研讨,实现双赢。

我校对教研活动的过程管理是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责任意识的强化和行动的示范来保障,在每学期的第17周召开本学期教研组长工作会议,在第18周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下午和晚上,按学科组进行“校本教研展示课汇报评比” 活动。由教学管理人员和学校名师组成评委,学校教研室给出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学科组全体教师观摩。通过评比选出学科组一、二、三等奖。下学期开始的第二周,由各学科组的教研组长面向全体教师执教“校本教研示范课”。淡化评比功能,强化示范引领。这不但展现各学科组的最高水平,同时强化教研组长的示范标杆作用。从此,我校“说—讲—测—评—思”活动步入正常。

我们通过探索发现问题,以研究的态度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实践进行体验,这本身就是以科研的态度发展教研,从而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发展定位,推进教研实施水平,深入持久地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