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总量尚有差距,街道经济总量不足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2、产业层次不高
主要以一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甘泉街道的第二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企业以两头在外的委托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竞争力低,不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优势。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有待进一步的扶持。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生活性服务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服务水平偏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则相对薄弱。
3、主导产业不明确,缺乏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加上大多数龙头企业的本地关联性薄弱,导致主导产业定位不明确,缺乏聚合、创新、孵化、示范、扩散等效应,不具备现代工业园区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组织系统。
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塑胶、五金类企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子、印刷、家具次之。即使是空间分布上的相对集中,各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无法将有限的产业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打造转型、升级的平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形成具有朝阳前景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4、产业发展缺乏相关指引,导致各工业区产业类型雷同
平湖街道内现状的工业区数量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引,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各工业区的产业类型盲从性以及雷同性高、协同性差,同质化竞争严重,其中以塑胶、五金、电子三类产业的雷同性最高。加上各工业区的经营管理均处于初级水平,缺乏相应的准入标准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产业类型的雷同性。
此外,各地的企业分布则呈“盲、散、杂、乱”的特点,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
5政策支持有限,保障力度不足
由于对前瞻性产业的扶持力度不足,现有工业区的租赁对象大多为低资本投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企业。
政府相关的发展指引与地方发展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缺少相应的沟通途径以及专业化的咨询平台,导致众多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受阻,从而降低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另外,对产业配套设施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导致现有产业配套跟不上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制约了此类产业的发展,对产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投入也亟待加强。
6、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问题始终是硬约束,在国家继续严把土地闸门。从严控制耕地“农转用”的背景下,用地指标不足,征用地难度大,影响了重地项目的报批率、供地率,特别是我街道可利用土地几乎为零,用地紧张的问题较为突出。这种现象必将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7、人才匮乏街道虽然凭借紧靠城区的优势,吸纳很多人才到这里工作,但由于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人才学习交流和培训的场所,又加上企业主不肯投入为人才进行再学习培训的经费。出现了人才引进容易,留住人才难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短缺,这很难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规划原则
1.2.1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通过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优先实施资源使用和废物产生的减量化,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1.2.2 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循环经济发展要纳入镇村二级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之中,政府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强化监督,发挥主导作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平台,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各类资源消耗和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2.3 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2.4 科技先导原则
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教兴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密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紧密结合,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道路。
1.2.5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必须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企业与循环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循环经济建设中保护和发展企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托白山工业园,扬州北高速出口,盘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产业层次,培育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