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 2008年第2期(总第62期) 那下湾隧道进洞方案比选及分析 徐 青 杨 涛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隧道公司 西安710075) 摘 要 山岭隧道进洞是施工工况最复杂、质量及安全隐患最多的工序。合理选择进洞方案,大大降低洞口防护 工程费用。而且,安全进洞是实现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尤其是对地质条件差的隧道。本文就那下湾隧道进洞方 案为例,对坡积土及碎石地段山岭进洞方案作比选和分析。 关键词 山岭隧道进洞安全环保 我国是一个地质复杂的国家,在进行高速公路 建设时,面临着“见河架桥,见山开洞”的问题。随着 2进洞地质地貌及刷坡支护方案 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成为影响我国 2.1 进口 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因而如何在资金有限,确保 在进口处,表层为3~4m厚的角砾碎石土;浅 质量与环保的问题前提下安全进洞,成为隧道修筑 黄色,结构松散稳定性极差。下部为强风化花岗岩, 的关键环节。仅以宝天高速BT12标那下湾隧道为 灰黄~浅红色,原岩结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 例,浅谈山岭隧道进洞方案的优劣。 岩芯呈碎石状,岩体稳定性差。植被稀少,主要以草 1 地质地貌及工程简介 本植物为主。 隧址位于陕甘交界秦岭山区,行政区划属于陕 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胡店镇境内。地形相对高差较 大,线路区域山顶海拔一般在lO00 ̄1400m,为中低 山~低山区地貌特征,总体地势为西高东低,南北高 中间低,山脉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山体连续,冲沟 狭窄,谷坡较陡,山区植被稀少。其地貌单元为山 坡、黄土陡坎、黄土冲沟、黄土梯田(人为地貌)、岩石 陡崖。断裂(层)构造不发育,岩石完整性相对较好。 那下湾隧道洞口处出露的地层较少,岩性为白垩系 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具有多活动性,岩性 图1右线进口进洞后洞口图 细分为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在出口又出露 华力西期的闪长岩。岩质强度较高,有利于隧道施 工[ 。 那下湾隧道为分离式双线四车道高速公路山岭 隧道,单洞合计为2785m,左线长1435m,右线长 1350m。表1为隧道围岩分级表。 表1那下湾隧道围岩分级表 隧道 名称 线位 洞门桩号 V级l围岩级别及长度(Ⅳ级fⅢ级l合计 m) 部下谪 左线 ZK208+78O~ZK210+215 30 l 695 l 710 l1435 隧道 右线 YK208+75O~YK21O+100 50 l 590 l 710 I1350 图2左线进口进洞后洞口图 ・ 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公路隧道 在项目部领导的指导下,从环保角度考虑,本着 零开挖的方针对该洞口指导施工,准确放样,测出洞 门位置,然后进行刷坡,尽量减少开挖,少破坏原状 地貌和植被。仰坡以1:0.5的坡度,边坡以1:0.3 坡度放线。采用松动弱爆破和人工风镐自上而下分 层开挖,分层高度2~3m,清除边坡危岩。为保证洞 口地段边仰坡稳定和顺利进洞,实现“早进晚出”的 原则,采用3m长的 22普通砂浆锚杆,按照150cm ×150cm梅花形布设; 8钢筋网片,网格20cm× 20cm,配合锚杆布设;喷射混凝土10cm厚对边仰坡 防护加固。进洞前先施工 5O注浆导管超前支护。 为确保安全,增设套拱进洞(图1,图2)。 2.2左线出口 左线出口处,覆盖层较薄,岩石外露面积较大, 以强风化闪长岩为主,灰黄色,节理裂隙发育,以张 节理为主,岩体破碎,呈碎状松散结构,岩芯呈碎石 状。植被较稀少,以草本植物为主,伴有灌木丛。 图3左线出口进洞后洞口图 为了确保“零开挖”,尽量保留原地貌和植被。 根据地形地貌,征得业主和监理同意,将原进洞桩号 从ZK210+209,移至ZK210+213.5,暗洞加长,明 洞缩短,减少了刷坡的土石方量和边仰坡支护工程 量,减少了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提早进洞。为工程 的顺利竣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图3)。 2.3右线出口 右线出口处在山谷中,三面环山。由于常年雨 水冲刷而形成的冲沟,覆盖层较厚,上部以坡积土为 主,夹杂碎石和块石,下部以碎石和块石为主,伴有 粉状砂土。自身承载力差,刷坡不能成形。而且植 被非常茂密,以灌木、藤蔓类植物为主。 原设计桩号YK210+095 ̄YK210+085为半 明半暗,然而在开挖中,挖至桩号YK210+074拱顶 标高下4m,依然是坡积碎石土。因而我部申请变 更,在业主和设计代表同意下,采用挖掘机自上而 ・ 10・ 2008年第2期(总第62期) 下,分台阶贴岩面刷坡。每一台阶高2~3m。从刷 坡外露岩石来观察:强风化闪长岩,灰黄色,原岩结 构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以张节理为主,岩体破 碎,呈碎裂状松散结构,岩芯呈碎石状,岩体稳定性 差。因而,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锚 杆采用3m长 22普通砂浆锚杆,按150cm× 150cm的间距梅花形布设;钢筋网片采用 8×20× 20cm,布设范围和锚杆施作范围相配合;喷射混凝 土厚10cm进行支护加固。而且,山势比较陡,采用 小导管进洞,增设模筑混凝土套拱加强安全支护 (图4)。 图4右线出口边仰坡刷坡加固图 3右线出口进洞方案分析 右线出口以坡积土及碎石为主,中间夹杂大量 大粒径裸石,又有砂质性土层,地质条件复杂,覆盖 层7~15m厚。植被茂盛,以灌木、藤蔓类植物为 主,则说明坡积土中含水量大,而且有小股径流。 在这种地质条件下,考虑到安全进洞和环境保 护,我部初步制定三种方案:a.地表注浆;b.长管棚 进洞;C.明挖,卸载。然而,对于“地表注浆”,存在着 以下三方面问题:a、坡积土及碎石相当松散,卡钻, 成孔难;b、下部为粉状砂土,水泥浆的稠度怎样控 制及工程量太大;c、导管只能进到碎石层,不能完全 满足工程要求。因而不能采取“地表注浆”。对于长 管棚进洞,也存在几点问题:a、坡积土及碎石相当松 散,卡钻,成孔难;b、碎石中伴有大量裸石,长管棚 难以施作;c、裸石粒径大,重量大,则要求支护强度 要高。因而不能采取长管棚进洞的方案。当然,对 于明挖、卸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开挖方量大, 开挖作业面高等问题。相比之下,只有明挖、卸载可 行。 当然.从环保角度讲,首先应考虑到地表注浆, 然后大管棚进涧。然而此地段,山势陡峻,碎石土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徐青等那下湾隧道进洞方案比选及分析 没有自承能力,还有在岩体表面有小股地表径流。 覆盖层厚,自重大。因而暗进方案工艺高,施工难度 大。而从安全角度考虑,明挖卸载,安全系数高,支 护工艺简单方便,而且对地表径流的处理也方便。 5设想 若采用密排小导管接大管棚亦可以满足“暗进” 要求,其特点为: a.利用密排小导管接大管棚既能起到插板的支 在雨季来临之前,施做好天沟截水,然后施作导流 槽,将水导人排水沟,再由排水沟流人洞外排水沟。 加长明洞,然后回填土,使其尽量符合原地貌 (图5)。 护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管棚作为地质超前探测,超前 支护,超前引流导水,为小导管的注浆提拱条件。 b.在碎石土层、坡积土层采用风动凿岩机施做 超前小导管及管棚占用空间小,可投入机具多,施工 图5右线出口进洞后洞口图 4其余三个洞口进洞方案分析 4.1 进口 进口覆盖层为角砾碎石土和砂质粘土,相对于 右线出口覆盖层薄,因而在施作完天沟后,只对仰坡 进行局部锚杆挂网喷浆支护,小导管加套拱进洞,减 少了洞口的开挖量,节约了时间,满足了“零开挖”的 设计要求,有利于保持原地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自然坡体及植被。 4.2左线出口 左线出口,岩石外露明显,所以采用暗洞加长, 明洞缩短,将进洞桩号由ZK210+209延伸至 ZK210+213.5。仰坡局部锚杆挂网喷浆支护,小导 管加套拱进洞,大量减少了洞口开挖量,提早了进洞 时间,坚持“早进晚出”原则,尽量不动或少动原山 坡,保持了原自然坡体及植被。 效率高。 C.密排小导管注浆后能连成有效支护和止水壳 体。 d.将大面积涌水转为管棚口或个别部位集中出 水,在管棚口或集口出水点接导水管改善了施工环 境,尤其是冬季施工中。同时为下一步开挖、支护创 造了条件,特别是保证了喷混凝土施工质量。 6语结 那下湾隧道位于北秦岭~祁连山造山带的结合 部位,属于典型的复合式大陆造山带,地质复杂,岩 体构造裂隙均较发育,节理呈张开~微长状。在施 工中,既要考虑环境保护,又要安全进洞,因而采用 “暗进”或“明挖”的进洞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若岩体覆盖层薄,尽量采取“暗进”的进洞方式,在保 证施工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尽量不去破坏原地貌和 植被;若岩体覆盖层比较厚,可以采用“地表注浆”进 行加固,然后超前大管棚进洞;若岩体覆盖层较厚, 而且是碎石土层,夹杂大量大粒径裸石,如那下湾隧 道右线出口,则需要考虑“明挖”,地表加固的进洞方 案。 随着国家高速路的大量修筑,再加上人类越来 越重视的环保意识的增强,“见山开洞”已成为一种 必然。所以,“零开挖”式安全进洞,成为山岭隧道施 工组织设计及进洞方案的首选。采用“暗进”或“明 挖”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和指导施工。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