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紧密型校企合作下“订单式”培养外贸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2022-08-04 来源:我们爱旅游
紧密型校企合作下“订单式”培养外贸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陈晔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4年第5期

陈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的合作教育模式。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特点与外贸企业的需求决定了该专业更有利于开展校企双方共同深度参与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湖州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外贸人才,并将其作为专业特色进行建设。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 “订单式”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服务地方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与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通常由企业一般提前一年左右,在相近或社会通用专业中选拔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然后学院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企业的用人效率。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相吻合,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衔接,实现了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

2 “订单式”培养外贸型人才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外贸企业储备业务人才对外贸企业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按需培养人才。我们通过对外贸企业的调研发现,目前学生在校学习的外贸类课程难以满足外贸企业的用人要求。比如,外贸企业很重视业务员对产品的熟悉和掌握度,而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把外贸商品学作为专业核心课,商品学在教学上大多纸上谈兵,学生无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外贸行业是人才流动较大的行业,订单式培养可以更好地建立学生与企业间的感情,更好地把企业文化传达给学生,为外贸企业储备优秀的外贸人才。

2.2 有利于学生培养职业素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以“满足外贸专业实践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为原则选择外贸合作企业,做到学生所学项目与专业培养目标对接、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并设计适合职业能力养成的实训任务。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并深入了解外贸业务员,制单员、跟单员等一线工作的机会,实现学生与外贸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学生从事外贸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

3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野订单式冶培养外贸型人才的实施方案

3.1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中小型商贸制造企业为主体的涉外经营企业第一线,从事外贸业务、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 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企业“准员工”。

3.2 岗位定位主要面向外贸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助理等一线岗位,挑选少量精英往业务员方向培养。

3.3 培养思路将外贸企业对员工的核心能力的培养有效融入到“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去。以外贸企业需求出发,围绕关键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建立考评体系。

3.3.1 从外贸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架设订单培养轨道。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应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外贸型人才的知识、技能等要求,寻找双方合作的切入点和利益点。在企业需求的引导下,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为学生架设培养轨道。把企业的需求融入到学生培养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中去。在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前后续课程衔接、学时安排、实践课程、实习等方面都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从而充分挖掘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撑,沉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开展订单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

3.3.2 依托产业,培养新型外贸人才。在人才培养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要立足地方、对接湖州特色纺织、竹木地板两大优势产业外贸未来的发展,形成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即载体依托浙江纺织、建材两大产业,深度融入检测和创意知识、适应外贸产品提质创新转型方向;主线适应外贸市场开拓方式升级需要,注重内外贸一体,网上网下的销售能力培养;岗位适应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方向转型需要,兼顾服务贸易岗位技能培养。从学生就业后岗位出发,分析其实际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外贸职业素养由此形成具有实用性和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3.3 建设好校企合作型师资队伍。针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特点,学院一方配备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外贸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企业一方则选派业务能手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操作训练。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激励教师提升业务素质,高速提升教师“三力”(教学能力、职业实践能力、科技服务能力),建成一支熟悉产业状况,服务产业转型,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外贸企业业务骨干的交流与沟通,把企业发展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带入到课堂教学和教师科研中去。

3.3.4 建立四区一体,内外融合的实训体系。按照内外融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建设新模式。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依托“湖州市公共实训基地- 湖州市纺织出口检测中心- 湖州市建材出口检测中心”等政府项目,建成了内外贸融合、“四区一体”(贸易策划区、网络贸易区、创意创业区、产业服务区)共14 个实训室组成的综合实训体系。同时,专业积极引企入校,在校内建立了3 家真实外贸企业、3 家师生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开发5 个外贸网络平台。“订单式”人才培养有利于与企业建立更为深入和持久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实训的内外融合。

3.3.5 树立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服务理念。随着湖州市特色纺织(真丝产品、羊绒制品、差别性化纤和产业用纺织品、家纺产品)、竹木地板等优势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服务地方产业的立体空间也日渐显现。根据外贸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国贸专业深化“一载体、两主线、三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向纺织、建材两大产业外贸未来发展,融入外贸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关键元素,形成弹性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更好的为地方外贸业的发展储备和输送实干型外贸人才。

3.4 培养方式①三年制订单班模式。外贸企业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从招生录取环节就参与,根据企业所需的能力要求,选择英语成绩比较高的学生组建班级。在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前后续课程衔接、学时安排、实践课程、实习等方面都按照企业要求进行。企业从学校招生环节就介入,包括确定生源地、提出对生源的要求、组成定制化企业班。学生需要按照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正常学习和实习。毕业后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②二年制订单班模式。从大二国贸专业学生中面试或者笔试选拔一批优秀学员组成各类企业班,在大二、

大三年级进行联合培养。企业在大二、大三的教学计划中加入企业的特色培训课程,学生在企业规定的固定时间进行集中上课,其余时间按照学校教学计划正常进行。毕业后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

3.5 考评机制对订单班学生实行“班级企业化”考评,按照企业的架构组建班级,把班级以企业名称冠名,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级管理班子,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在“订单式”培养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教学、工作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实行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评定。同时,根据学生在校企的具体表现、岗位技能水平测评结果,对达不到校企双方规定标准的学生予以劝退,非订单班学生经学校推荐和校企考核,三方同意即可补进,订单班实行动态考评。

总之,“订单式”培养外贸人才既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发展的需求,更是外贸企业的需求。这要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借船出海,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实现学生学习项目与外贸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立足地方,为湖州地区外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袁清武.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基于教育创新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

[2]陈秋菊“. 校企六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策略[J].学周刊,2013(11).

[3]黄鹤平,杨爱宽.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J].农业教育研究,2012(02).

[4]张翔云.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良性运行机制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3(02).

[5]曹海燕.面向企业需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总结[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