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四
专题: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及风格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
考查方向
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 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与理解; 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
☆专题讲解☆
一、赏析古代诗词的炼字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阅读中,发现并评析“题眼”(诗眼),可以帮助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所谓“题眼”(诗眼),就是指诗歌标题(诗句)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例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答题指津〗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4)——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第 2 页 共 6 页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标准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示例二]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释含义)。| (描图象)。| (点情境)。
二、体会寻常词语的意蕴
优秀的古代诗歌遣词用语准确精练,许多看似寻常的字词到了诗人笔下便有了丰富的内涵。能体会寻常词语的内涵,便是一种鉴赏能力。
(一)炼动词
例1:陶潜的《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例2: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炼形容词 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例2:周密的\"梦魂欲度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高阳台〃寄越中诸友》),以\"轻\"字描状梦魂,化无形为有形,而且通之于表重量的触觉,更是形容词锤炼中通感的妙用。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三)炼数量词
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4)——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第 3 页 共 6 页
(四)特殊词 a.叠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例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答题指津〗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描图景)| (析效果);| 。(点情境)
三、概括诗词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例如:
山中问答 李 白
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4)——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第 4 页 共 6 页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补充〙
1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2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宫廷诗: 山水诗: 讽喻诗: 怀古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咏史诗: 送别诗:
豪放 清新飘逸 恬淡优美 婉约 沉郁顿挫 雄壮豪迈 隽永 雄浑悲壮 豪放磅礴 自然 淡远闲静 旷达俊爽
〖答题指津〗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范式]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一]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示例二]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4分)
答: (明特色) (例例证) (析感情)
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4)——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第 5 页 共 6 页
☆练习☆
1、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2、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锦
薛 莹 札札弄寒机,功多力渐微。 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
高2007届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学案(4)——鉴赏古代诗词的语言 第 6 页 共 6 页
(1)试分析“寒”、“微”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诗中第三句的“忧”实际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