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_三_

2023-02-18 来源:我们爱旅游
1999年5月第22卷第3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May1999,Vol.22,No.3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CM

・5・

论“三”

朱 明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 北京100029)

关键词:三;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全方位证悟道的本体。他所提出的“抱朴归真”“、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这段经文讲到的虚极,守静笃”的悟证方式,衍生出后世玄门的种种“三”,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既是太极之妙用,修行。这与《周易・系辞上传・十章》所说“易,无思为造物之始,而有“三生万物”;同时又是先天与后天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道理灵的具足,包涵了万物的本质———即“冲和”之整体。犀相通。而“反者,道之动”则反映出老子对道的运一切事物的发展和演化,其始为一(太极),化为二动形式的真切把握,是所谓“绝学无忧”。(阴阳),合为三;同时任何事物又都是广义的精、由佛学道理上讲“三”,体现了众生与万物的实气、神三宝的具足,即现今所谓物质、能量、信息的对立相。《大乘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云“:如来说世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又说“统一和相互转化。因此,这个“三”体现出“形而上”非世界,是名世界”:是

(离相寂灭分与“形而下”世界的圆融。实相者,即非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依法出生分第老子这一观点与《周易》所提出的“太极生两仪、第十四)“;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结构模式一脉相八)。用如此句势,经中又论及“众生”、“凡夫”、“大承。《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渊薮,同时也是东方科学身”“、壮严佛土”“、诸相俱足”等。凡此种种论述,贯的镐矢。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不仅涵概了“一”和穿《金刚经》始终,旨在说明不仅仅是物质世界的一“二”———即太初混沌,太极一气化生阴阳两仪;更是切不可执着,就连如来讲的法、相、净土、修成之阿罗“三”的源头和胎息。《周易・系辞下传》曰“:易之为汉、菩萨与佛,也被一一破除。佛陀这样边说边扫,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随立随破,可谓用心良苦。同老子《道德经》相类似,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以《周《金刚经》在倡导和教化人们不可执迷于相对的一易》中所说的“生生”之道是以天、地、人“三才合一”切,否则即会产生种种局限,这便是“三”的整体。其的整体宇宙观为基础的。《周易・系辞上传》复云:并不是不承认相对差别的所谓“超越”,而实质在于

(六)“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如象数量中的“阴数”绝对之中把握相对的一切,在无常流转中寻求永恒。

(九)俱是三的倍数。一爻及至一卦的内容与“阳数”故经中说“: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

可反映出三维、乃至多维的时空变化。而所谓“象”,无上正等正觉)。……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既是先后天的统一,同时又是主客观的合一。所以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医家论象名曰“藏象”;历算用象名之“运气”与“干法”。《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直言“:色即是空,空即支”。这些俱是“三”的妙用。是色。”貌似非而理是然。这也再一次体现出世外法

老子不仅以易为圭臬,直陈“三生万物”之理,而与世间法、天道和人道、人理及物理的汇通圆融,不且在《道德经》首章便开宗明义,说的就是“三”的道二法门。理。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惟其是“三”,不仅是起分别心,或执片面枝节者“道”,既是宇宙的本体,又是宇宙的规律;本非相对所能望其项背,即使一些修成证得之人,也会由于各世界中的常道,但又得用相对世界中的文字来表达。自业力、愿力、心量、慧根、善缘诸方面的差别,未必为阐发这一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说明其无形无象、能尽悉其妙。所以《金刚经・十六分》中说“:经义不无所不备、无所不在的根本特点,就必须不断地变换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角度来启发人们,超越相对的局限,从既定的时空把惟其是“三”,已非寻常时空所局限。因此《金刚握无限的宇宙。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老子都是经・十八分》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在讲如何超越自身之修为实践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来心不可得。”这是说从既定之时空语悟无限之宇的相对性,教导人如何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从宙,从而超越事物的何往何来,缘起缘灭。

①朱 明,男,31岁,医学博士,讲师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第22卷

惟其是“三”,所以道之本体,证如法身,是无形朱震亨(字丹溪,公元1281~1358年)集宋代理学发

无象、无声无色,而又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备的。《金展与金元医学成就于一炉,从“太极—阴阳—动静”刚经・法身非相分第廿六》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中悟出“动气是火”的道理,建立了“相火学说”并创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道德经・十四发了“君相互感”理论。这是中医学关于身心医学的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见名曰希;搏之不得重要内容。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可心悟,难以用视听言语在“相火论”的基础上,明代医易派医家(如孙一捉摸),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奎、赵献可、张介宾),援“太极”引入医学,认为命门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两段经即人身之太极。命门学说的形成与完善,是对中医文理出一辙,都在教化人们要破除一切执着,当下承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医家为探当即是,勿起相对分别之心,是所谓“神无方而易无索生命生殖理论、机体内在平衡调节与内脏同步整

(周易・)。体。”《系辞上传》合机制,揭开生命起源所作的伟大尝试。这里涉及再论基督教东传《圣经・,旧约・创世纪》开篇即“内脏整合与平衡调节恢复机制”,同样是“三”的科说上帝分阴阳,于是有光和暗,创造出形形色色的物学。其中的许多内容已为现代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质世界,同时亦创造出人与其它各类生命。亚当和节与遗传工程方面的进展所不断印证。特别是近几夏娃在伊甸园中原本过着欢乐无忧的生活,却因偷十年来医学界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反馈调节食禁果,产生出善恶、美丑的分别之心,形成相对认与同步代谢理论的认识,为充分理解古人之见解,从识而落入局限之中。按基督教教义,这便是人类最而为在生命的高层次上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开辟广早的原罪。《圣经》的这段故事可谓寓意至深,并直阔的前景。揭上帝之心:因为上帝创世创生的造化之妙,是用这由此再谈佛道两家关于“修真”的内涵,它是在种分别后的相对认识所无法获得的。只有超越这种形体整合、内脏整合的基础上,达到真气(或元气)的相对,才能中正地理解,并从整体上把握信、爱、神、自然运动,正所谓“练虚合道”、“道法自然”;佛家称我;在属灵生活中达到“三位一体”的圣境———即圣之为智慧的大圆满,心性的大光明(显宗),也是前面父、圣子、圣灵的合一,开掘出“三”的真谛,回归天父讲到的“心应虚空”、“明心见性”。这样高妙的“三”所赐予的人类美好的精神家园。的境界,并非凭空得来,而全仰赖平时发心立愿,身

西学东渐,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多有“似非体力行;直到处处皆通,方可落成。正所谓“:法本无(Paradoxicals)的名言,象(哈而是”“Tobe,nottobe”《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姆雷特》等,从中我们亦可品出“三”的朦胧与恍惚。“三”的哲学与实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

以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参证以佛道的实践心面,甚至是不同的多维时空,启发人进行科学发明与法,于理并无二致。综观“三”之要旨,为“证得一,实哲学思辩,揭示相对之规律以无限趋近于“三”。

(太清、为三”。道家的“三清”上清、玉清),佛家的现仅以《周易》对世界文明与科学之影响为例,

(报身、“三身”法身、化身),皆参证于此。如著名世界物理学家波尔认为中国的太极图蕴含着“三”的哲学与实践尽管直指人心,超凡入圣,但“并协性原理”。他把太极的阴阳鱼作为最好的并协并非神秘,遥不可及;而且自古至今,从生活的方方性标志(参考《时病量》序)。再如1994年秦新华提

(潜科学》面面和行行业业中启迪人由整体认识事物,从本质出遗传密码与六十四卦的吻合问题《1984

把握规律。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仁者见仁,智年1期)。德国医学博士马丁・舍恩贝格(Martin者见智。从历史文化的沉淀中,人于群经中见智。Schonberger)就此发现著成《易经与遗传密码———揭唐代大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说:开生命的奥秘》一书。关于这方面的报道甚多,这里“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愈圆而行愈方。”止哉斯言!不一一列述。

中国内家拳功夫以“站桩”为基础,发掘身体本当今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主倡东西合璧、能,于动静、刚柔、松紧之中,体认意、气、力的协调统东西汇通者甚多,其中以追求物质文明者众。而致一,从而达到形体的同步整合。近代武术名家王芗力于文化传承、科学发明、国粹研究者稀。然天行有斋说“:脱离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己身,永无是处。”常“,君子自强不息”“,坤以厚德载物”。今不揣浅这体现出对“三”在形体锻炼方面的深刻认识和真切深,以“三”作论,旨在抛砖引玉,敬祈诸贤达大德有把握。以教焉,有以正焉。

(收稿日期:1998205204)从中医学术发展的成就上看,如元代医哲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