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2020-11-11 来源:我们爱旅游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鼓励、赞扬,增强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自信心、积极性、荣誉感,让学生掌握新的技巧和概念,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制作习作框架,先把复杂的习作任务分解化,引导学生逐渐深入,从中来寻找习作技巧和方法,借助于意义构建的形式来获取习作知识。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之下,教师不再是习作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是需要让学生自主获得、自主探究,教师需要围绕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开展习作活动,让学生由当前的习作水平逐渐向着“潜在水平”提升,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在小学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写前、写中、写后中实施具体化的指导,以此来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明确习作任务步骤,通过提示线索、创设情境,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习作体系,师生之间共同来构建高效化的习作课堂。

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必要性

1.更新教师的习作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只有重视支架式教学理论的运用,才能够引导学生及时更新自身的习作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教师主导、权威的教育形象,实现教和学的深度融合。在以往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把自己知道的习作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习作教学活动中是被动的、消极的,对于习作的理解和认知比较浅显,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只有把支架式教学理论融入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才能够意识到学生是习作课堂中的主体学习对象,围绕学生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真实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面向于全体学生,开展有目的性的习作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学生,学生能够接受来自于教师的习作指导,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化、理想化的习作课堂。

2.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只有融入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发展学生的习作素养,为习作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更多的活力,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质量、效率。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之下,能够让教师有针对性、目的性开展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习作教育氛围,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为学生给予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趣味性,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支架式教学理论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习作潜能,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习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构思、写作的习惯。

3.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融入支架式教学理论,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交流,给予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的空间,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师生共同构建高效化的习作课堂。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语文教师能够掌握小学生习作的真实水平、进度,针对学生的习作需求,对学生给予全面、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感知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兴趣,展示出“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在支架式教学理论模式下,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能够让习作教学活动细节化、详细化,消除学生参与习作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以最放松的心态投入到习作之中,从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提升。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

1.结合课内阅读,搭建习作支架。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支架式教学理论的优势、作用,教师要结合课内阅读,搭建习作支架,寻找习作支架的支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收获到习作技能、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和习作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两者属于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语文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订的,主要是由优秀学者、专家共同编制的,具备较高的含金量,其中选择的篇章内容含蓄质朴、文笔优美,

由此,教师一定要在讲解语文教材知识的同时,基于学生阅读指导,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的支点,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比如,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文本知识之后,学生能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需要保护地球中的生态环境,珍惜各种地球资源”,教师要把这个作为习作的支点,拥有清晰的立意,有的学生会提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为很多人的故意破坏,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一些资源已经被消耗,我们需要积极行动,为保护地球做出一份努力。如果地球被破坏了,那么人类也面临的是灭亡。”之后教师要给予指导、鼓励、支持,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之下,取得理想化的习作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习作能力,比如,在《春天》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出问题:“春天是何种样子的?如何描绘春天?”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构思、思考、想象,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2.创设习作情境支架,设立习作主题。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习作情境支架,以此来设立习作主题,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春天的动画、视频、图片、歌曲,并且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春天的影像资料,再加上学生的回忆、想象,能够激发、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春天拥有正确、深刻的认知,这样学生才能够投入真实情感去参与习作活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具备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合作性质的习作情境支架,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帮助,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积极分享自身的习作想法、思路。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及时给予反馈与提示,师生之间共同来解决难点、重点习作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化成长。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亲情”这个写作话题,并且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感悟亲情,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自主构思写作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营造良好的习作教学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想象习作教学情境,比如,在《奇妙的想象》文本知识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想象,如果“手罢工啦”,那么学生会去想象“手为什么会罢工?手罢工无法

做哪些事情?手罢工你是何种心情?”通过学生的想象、构思,能够明确写作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重视课外阅读,扩充习作支架元素。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把习作内容、阅读内容局限在教材知识内,而是要重视课外阅读,以此来扩充习作支架元素,实现课内习作元素和课外习作元素的融合,拓展学生的文本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充分展示出支架式教学理论的教育优势与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这本是初中教材中的内容,但是《皇帝的新装》故事具备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够对孩子、大臣、骗子、皇帝有深刻的印象,初步了解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与思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阅读感悟,这些都可以融入到自己的习作之中,让自己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高质量。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比如,“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阅读活动,有的学生会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皇帝的新装》,因为这本书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只顾着穿好看的衣服,但是完全不关心国家大事。”通过学生的分享,能够引起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有的学生认为我们需要做一个说真话、说实话的人,这样才是最聪明、最诚实的人,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库,从中掌握更多的习作思路,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独立探索的机会、空间,学会独立创作初稿,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一些额外支架,尊重学生独特的习作体验,让学生拥有展示个性的机会与空间。除此之外,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教师要重视习作示范、评改,在层层递进修改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自我反思习惯,让学生从中真正获得感悟,提高习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4.搭建立意支架,精选参考内容。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教师要注重搭建立意支架,精选参考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小学生缺乏一定的习作

经验,在开展习作练习活动过程中,缺乏清晰的写作立意,容易出现找不到写作方向、对题目无从下手的情况,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传统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站在交流、互动的角度去看到习作,导致学生在接触题目过程中,会出现不知为谁而写、为何而写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搭建完整的习作立意支架,比如,在《大自然的启示》基础概念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一下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界,并且自主选择某种动植物、自然景观,并且讲解一下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写作立意来搭建支架:“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神奇又美丽,我们需要用笔来描述看到的神奇现象与美丽景色,大自然景色能够给予人更多启发,让我们了解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于范例来构建立意支架,比如,通过观察鸟儿飞翔,人类发明了飞机与滑翔机,为旅行提供便利;通过观察蜜蜂与蚂蚁,能够了解他们是借助于集体力量摆脱危险、获得食物,从中感知到合作与团结的意义;通过观察草叶边缘,能够发现草叶边缘很容易割破手指,之后发明了锯子。由此可见,在大自然之中,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启发与感悟,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的习作方向、立意,让习作过程更加充满童趣,增强习作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5.构建评价体系,搭建表达支架。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之下,教师要注重构建评价体系,搭建表达的支架,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综合素质。对于习作的评价属于习作教学活动中的核心环节,借助于习作评价能够让学生掌握自身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正,学生之间相互提高、相互借鉴,构建融洽的习作教学氛围,取得理想化的习作课堂效果。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用分数、评语来评价学生的习作,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评价,无法激发学生修正习作内容的积极性,完全无法展示出习作评价的作用。由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以自读自评、互评互读、集体讨论的形式来展开习作评价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支架,比如,在《大自然的启示》习作

训练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朗读自己的习作内容,并且让其他学生去评价、借鉴、学习,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引导之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要展示出一个指导者、合作者的教育角色,注重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习作技巧、习作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大的习作框架,让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开展习作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习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