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部关于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意见

2021-06-07 来源:我们爱旅游
文化部关于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意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 • 【公布日期】1997.07.17 • 【文 号】

• 【施行日期】1997.07.17 •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 正文

文化部关于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意见

在高等艺术教育的改革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艺术人才是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之中,新的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有一个建立和完善的过程,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如何把“教学改革是核心”落到实处,并由此而推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当前高等艺术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目前校内综合管理改革普遍进行的情况下,各高等艺术院校应善于发现和把握各项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结合点,把各项改革所激发的积极性凝聚到教学改革上来。现就进一步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更多

的适应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多方面需求的高级专门艺术人才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建立起与新的办学体制相适应,符合艺术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立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竞争机制,使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整体效益达到新水平。力争到本世纪末,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

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继续调整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

科和重点课程建设。

要逐步改变高等艺术院校某些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以及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同文化建设和社会需求脱节、不相适应的状况。要从调整专业方向入手,有计划地改造和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改革和更新一些陈旧了的专业和课程,使艺术教育专业

设置和课程设置在整体结构上更趋科学、合理。

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新建立、设置一批专业、课程。要在充分保证一定数量基础学科专业的同时,大力加强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所急需的应用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要密切注视和有计划地发展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与物质生产实践,与其

他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要根据经济文化建设实际需要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拓宽专业范围,拓宽的基点应放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上。在保证专业基本功、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十分扎实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拓宽专业周边相关的

人文学科知识,提高其思维创造能力。

不同门类的高等艺术院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积极确定并建立好一批重点课程,并由此带动一批全国性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及相关的全国性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学术梯队的建设。要有计划地组建一批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专业学科群体,逐步形成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优势互补,传统学科与交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结构。通过上述改革从整体上改变高等艺术教育在学科、专业、课程

设置结构上与经济文化建设需求不尽适应的局面。

高等艺术院校确定重点学科的基本原则是:在学科发展方向上意义重大,具有特色和优势;有国内公认、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教学科研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人才培

养和科学研究成绩突出;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基础。 教育司将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全国高等艺术教育重点课程、重点专业、重点

学科建设规划。

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人才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环节。面向21世纪,面向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艺术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全面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力度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能力教育,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的整体素质结

合起来。

改革和更新艺术教育、教学内容,首先要积极推进艺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要结合艺术院校特点,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教育。要把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

学的中心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增强针对性,用知识和事实进行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提高“两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切实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积极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教学,这是高等艺术院校有别于其它普通高校的重点特点之一。要充分发挥《艺术概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使他们不断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 要把及时调整、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作为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要及时反映当代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新情况、新信息、新成就,及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课题、新成果。要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超前

性,克服教育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实脱节等弊端。 要组织研究制定“艺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并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要求地组织实施这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我国经济、文化艺术建设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站在跨世纪的高度,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学工作者,分别就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戏曲等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及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建设问

题进行研究论证,把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

改革教学方法,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育人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意义在于,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技巧、技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会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的思维创造能力。 要改革被动的、陈旧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艺术专业技巧课,尤其是民族艺术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逐步探索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规程和

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广、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教学管理,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入艺术教学、创作领域,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化教学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要充分认识大力开展现代电子科技辅助教学,不仅会带来教学方法上的变革,同时也会使教学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甚至引起

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改革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育人。要强化高等艺术院校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特别要鼓励艺术院校同对口专业文化艺术单位加强联系、联合,有计划地聘请实际工作部门、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院校教学工作,建立育人与用人信息反馈渠道,密切院校教学与社会联系,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改革教学方法,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这既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课堂教学成果,检验和提高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要从艺术院校和教学的特点出发,把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但要防止以

艺术实践代替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 改革教学体制,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进一步充分调动、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步形成符合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激励竞争机制,逐步完善各种有利于优秀文艺

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制度。

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分制。40多年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体制上一直采用严格的学年制。这种教学体制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有比较严密的计划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目标,但其弊端是限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和积极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部分艺术高校对学年制教学体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如

实行混合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制、两段制等,对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为具有不同条件和才能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给艺术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因此要在总结上述改革经验的基础

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制。

继续完善主辅修制。提高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要求,使选修课课程设置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院校条件,对必修课、选修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上确定出适当的比例,并与院校的科研、学术带头人的

培养、重点学科课程建设等统筹考虑。

要创造条件,逐步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听课,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积极进行艺术教育教学领域实行文、理科相互渗透的探索,以培养学生解决艺术与社会

等综合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推行修双专业制,以利于艺术教育领域内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的

形成,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级艺术人才。

结合办学体制的改革,要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联合与合作,师资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如实行互聘教师兼课,相互承认工作量;教师、科研人员联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图书资料、文献资源共享,合作培养研究生,合作开展在

职教师申报学位等。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既是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教育教学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九十年代,艺术高校教师队伍进入新老交替重要时期,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迫在眉睫。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培养跨世纪科研、学科带头人,优化教师梯队结构。各艺术高校和艺术教育行

政主管部门,都要对此作出规划,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培养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梯队这一战略工作落到实处。

要抓好教材建设。教材建设的近期目标是根据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建立适应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发展与实际需要(适应教学改革及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改造需要),能反映当代国内外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先进水平,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艺术教育教材体系。要确保一批对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有重要作用的重点教材研究课题,促进教材体系内容的更新,提高教材质量。要逐步健全和完善优秀教材奖励制度,激励教师钻研教学、积极从教,献身艺术教育事业。要积极筹措艺术教育教材建设基金,有重点地资助高水平教材的出版,资助小专业教材、新学科、新课程及特色明显教材的出版。进一步完善艺术教育教材的规划、选题、组织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等出版建设的管理制度,加强宏观指导。 要增加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增大教学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必要的教学经费投入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各高等艺术院校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的整体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教学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或严重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进程。高等艺术院校的各级领导必须确立教学经费的投入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艺术高校对教学

投入不足和教学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比例过低的状况。

要继续创造条件,改善、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器材,搞好图书文献、资料信息等教学、科研基础性建设,提高科学管理与检索手段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与艺术实践基地建设,探索更为开放的艺术实践新路子。要切实加强教学科研

工作,探索教学、科研、艺术创造一体化新路子。

完善教学评估制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监控的评估制度,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学领域,以此推动院校重视和加强教学工作,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现

代化,实现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的目的。

切实抓好教学评估工作,要把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和教学效果作为综合衡量评价、检验测定学校教学工作质量的三个主要内容。具体评估工作的开展,要体现以

院校自评为主,行业评估与院校自评结合,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原则。 各艺术高等院校要建立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奖罚、竞争、激励措施,以鼓励、引导他们在教学上做出更大成绩。教育司要根据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实际,组织研究制定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有关教学工作评估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付诸实施,从而加强对高等艺术院校办学水平、教学工作、教学质量的检查监督,积极推进艺术教育行业性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97年7月17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