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在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工业上,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特别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成就
一、中国汽车的起步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第一批轿车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座乘,热情高涨的汽车工人们很快就又投入到产品的改进中。在造出东风车后的4个月,一汽就造出了造型精美、具有民族特色、实用性能较好的高级轿车———红旗,这是中国第一部定型轿车,而且这一响亮的轿车品牌曾让一代中国人为之倾倒。1959年第一批红旗72型轿车参加了国庆游行和阅兵,并成为中央部委领导的公务用车。同年,仿制德国1956年出产的奔驰220s的新型凤凰轿车试制成功,并成为中国的又一种定型轿车。由此,揭开了中国轿车工业生产的历史。
二、60—70年代中国光荣与遗憾
1962年6月周恩来总理到一汽视察,试坐了一辆红旗。年底,他通知一汽将这辆车速送北京,专门用来接待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这是红旗第一次承担接待外国高级贵宾的任务。1964年,红旗轿车正式被国家制定为礼宾用车。当时中央领导人的专车主
要是苏联吉斯100和115型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迫切需要替代吉斯的高级轿车,周总理要求一汽尽快生产出三排座的红旗。1964年,一汽正式成立轿车厂,1965年9月19日,一辆崭新的红旗770型三排座样车开进北京,该车长5.7米,内饰精美考究,乘坐十分舒适,造型也为全世界所称道,一亮相就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赏。1966年,红旗770轿车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当年四月份,国家领导人纷纷换掉吉斯、吉姆改乘红旗,按车号排列,邓小平坐5号车,薄一波坐8号车,朱德是14号,陶铸是15号,陈毅、贺龙分别坐13号和43号。1969年,一汽又悄悄研制出红旗772型特种车,朱德、周恩来、林彪都坐上了这种车。1972年,毛泽东的专车也换成了红旗特种车,从而最后奠定了红旗轿车的至尊地位。红旗曾采用v8发动机,这在当时的世界轿车中是非常罕见的,体现出中国轿车的特色,红旗的特殊地位、独特的工艺及其精美、典雅的造型使其成为世界名车,当时,坐红旗车成为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贵宾的一大心愿。红旗车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寄托情感的一大标志。
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让中国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但由于国家不开放,我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隔绝,失去了交流提高的机会,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地被现代化的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另外,当时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导的,对轿车缺乏应用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
三、80—90年代轿车梦渐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我国落后的轿车工业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一时间,外国轿车洪水般涌入我国。1984年至1987年,我国进口轿车64万辆,耗资266亿元。为了迅速提高中国轿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走上与国外汽车企业合作、引进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发展道路。
具体方式基本都是从进口全部散件组装开始,逐渐提高国产化率。80年代中期可以视为第一阶段,建立了上海桑塔纳、广州标致两个合资企业,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这一阶段是引进的摸索阶段,引进的车型和技术也不是很先进。90年代前期和中期是新时期轿车工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都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著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轿车又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销售份额。我国的轿车工业初具规模,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家也把轿车生产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并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市场上80%的轿车由私人购买,1000万人口的北京已经有五万多辆私人轿车。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1998年以来,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一汽-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是我国轿车生产技术实力大大增强的必然结果,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四、20世纪后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国际化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随后的几年,几乎所有海外知名汽车厂商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工厂,大举入市,合资品牌车型空前丰富,最频繁时出现一周上市三、四款新车情景。20多年的合资道路,促进了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极大提升,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他们始终无法取得有效突破。有人说,德国大众在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消灭了“上海”,压抑了“红旗”。20余年的技术引进最终未能使这些中国汽车的“巨头”们成就一个成功的自主品牌,反而是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这些“小字辈”挑起了民族品牌的大旗。
随着关税下降,进口车大幅降价,国产车价格也不得不随之下调。中国轿车的低端市场就此启动。重国的轿车工业进入快车道,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我国明确提出形成2-3家有较强国际竟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入世后,面对国际竟争的压力,依照市场规律而非行政命令引发的兼并重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一汽兼并天汽,控股四川旅行车制造厂,进而与丰田联手;上汽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广州、沈阳、南京、重庆、北京、宁波、哈尔滨等一批独具实力和特色的轿车基地与一汽、上汽、东风三大汽车集团比翼齐飞,形成了3+N的新格局。2007年末,上汽和南汽在国家发改委的主持下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上南合作”促成了中国汽车巨无霸的产生,中国第一个接近200万辆能级的大型汽车集团已经浮出水面。
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在快速提升,特别是私人轿车保有量增长迅速,说明私人购买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主要推动力,但平均每100人才拥有2辆汽车,与发达国家平均每3人拥有1辆汽车相比,说明中国汽车工业蕴涵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由于有需求支撑,这个速度是可持续的。
现在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万元级向10万元级过渡,主要消费品是汽车、住房以及通讯教育等。尽管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在发展中国家还排在中下水平,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还将不断增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