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化解对策研究

2023-12-17 来源:我们爱旅游


高校危机的特点、成因及化解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的加深,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危机管理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个崭新课题。在明确高校危机概念基础上,总结了高校危机的特性,然后从校内、外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危机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高校危机的动态发展过程,提出了危机化解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校危机;特点;成因;危机管理

高校作为一个公共性的教育组织,其特点是人口密集、信息传递速度快。加上高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危机常常不期而至。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武汉某高校七名大学生的相继自杀;江西某高校大学生杀人、伤人事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黑幕的曝光以及某高校学术剽窃等。痛定思痛,使我们不得不将大学生以及高校这个特殊的领域纳入到危机管理的范畴。树立危机意识,加强高校危机管理迫在眉睫。

1 高校危机的概念及特点

1.1高校危机的概念

危机通常是指危及正常秩序的突发性、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因为高校自身的独特性,也使得高校危机与一般危机不同。综合各专家对危机的阐释,形成对高校危机的认识:高校危机是发生在高校校园或与校园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事件。

1.2高校危机的特点

高校危机除了具有一般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偶然性和两面性等特点,还具有一些独特性,如社会关注度高、盲从性、群体性等。

1.2.1突发性和紧迫性

危机发生前虽然有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由于真正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而且也超出了正常的高校运行秩序和教职工、学生习惯性的心

理承受能力,甚至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高校教职工、学生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从而具有突发性和管理上的紧迫性。

1.2.2两面性

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蕴涵着机会,如果决策者能抓住机会,采取恰当的方法,很可能转危为机,借此提升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1.2.3社会关注度高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从小在“421”家庭模式中长大,在备受关怀和爱护的同时,也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都成为了高校教育的直接或间接公众。随着大众传媒介入力度加大,社会监督意识的增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曝光速度越来越快,高校管理工作的任何失误或者不妥当的做法,都可能引起公众的反感和不满,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1.2.4群体性和盲从性

大学生之间有着十分相近的利益要求、人生经历和体验,面临着共同的人生课题,思想情感极易产生共鸣。因此,大学生中一旦出现什么变化,马上会迅速传播,汇集成一个个热点。又由于大学生的不成熟,往往容易受到一些人的煽动,使他们情绪容易激动,盲目从众,导致行为冲动而不计后果。

2 高校危机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2.1高校危机的类型

高校危机的类型,可以根据高校构成主体划分为三个层面:学生层面危机、教师层面危机和管理层面危机。

首先是学生层面危机。学生层面危机是目前高校危机的最主要来源。具体表现为自杀、自伤事件;群体打架斗殴、酒后滋事、恶性伤害事件;与性相关的性骚扰、意外怀孕事件;与老师、管理者之间的冲突事件;因政治敏感性事件而出现的抗议、游行示威等。

其次是教师层面危机。教师层面危机事件主要有:教学质量下滑;学术腐败;道德素养缺失而导致的贿赂、性丑闻等。

最后是管理层面危机。主要包括管理决策问题,如学校发展战略决策失误等;还有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

2.2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

2.2.1学校内部环境影响

高校危机形成往往与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校内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思想观念,都处于学习、成长的过渡阶段。他们行为上有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性: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情绪化与理智、盲目与自觉、理想与现实。他们易于激动、烦躁不安,常因一点小事被感动,或者振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甚至争吵;或者泄气、消沉。他们可以表现出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热忱,做出惊人的、壮烈的举动,也可以由于盲目的狂热而做出一些蠢事或坏事。如面对学习、就业的压力,或者遇到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迷茫,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过激的方式发泄不满、报复社会,导致大学生群体中的危机事件发生。

2.2.2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高校社会化程度加深,现代大学已经改变了其传统的“象牙塔”形象而更多的融入社会大系统。这就使得社会上的一些流弊、陋习进入到大学校园,对不成熟的大学生形成一定影响,如高校周围网吧林立、KTV、小旅店随处可见,大学生去这些地方进行消费很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事故,如果对这些不加以防范和制止,极可能扩大事态,影响到高校正常的秩序及声誉。

3 转危为机——高校危机化解的对策措施

危机,危和机并存,只要管理得当,就可转危为机。结合高校危机的特点及成因,根据危机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提出以下危机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师生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和管理的起点,是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警觉和行动。高校领导首先要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危机意识。加强对师生的危机意识的教育与培训,可以增设危机管理的相关课程,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危机预防训练,培养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处理危机的能力。加强对高校教师师德教育,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以人为本,重视师生的权益。

3.2构建危机处理机制,快速化危为机

危机一旦来临,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要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尽快将危机化解。

3.2.1危机化解前的准备

首先要对危机类型、危机来源以及可能蔓延的范围、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作出确认,以此为基础编制危机处理计划。包括信息发布、进行多方沟通、善后工作如何开展、形象的维护和资源的配置等。

为此学校必须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小组,包括咨询系统、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咨询系统负责分析危机的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看法,为危机管理者提供建议,使学校形象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执行系统属于实际操作阶层,负责根据既有资源对危机事件作出反应,按照决策系统制定的决策方案逐步实施。

3.2.2危机处理与化解工作

危机一旦发生,试图隐瞒真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遥言四起,造成学校工作很被动,严重的还会使学校的公众形象受损。最好是采取各种手段隔离危机,减少危机扩散的程度。然后针对引发危机的根源采取措施,澄清事实,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限度。同时,针对危机涉及的不同群体,找出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

(1)受害者:指由危机事件而直接或间接受到损害的相关人员。对于受害者,切不可敷衍塞责,应查明其所受的损害程度,认真倾听他们关于赔偿的要求,结合损失严重程度给予赔偿。

(2)学校内部:在学校内部,重要的是临危不乱,保持内部团结,冷静地商量解决危机的办法。认真调查危机产生的根源,查找责任人和学校管理中的不足,同时做好师生员工沟通工作,使员工了解真实情况,实现内部的稳定性。

(3)媒体:危机一旦发生,应迅速掌握好有关事实,准备好有关危机的新闻稿及背景资料,选出新闻发言人,统一发言口径,及时主动地将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等公众较为关心的信息传递给媒体。力争通过媒体将学校对待危机的态度和决心传达给公众,减少危机对学校形象的不良影响。

4 结束语

危机管理是目前众多高校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各高校领导必须把危机管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提高危机意识,抓好危机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为危机管理提供坚强的组织、制度保障;大力开展危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应对危机的演练工作,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危机防范意识;加强危机管理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对能力,不断推动我国高校各项工作健康、协

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7—71.

[2]靳猛.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10):123—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