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费社会的危机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2022-10-08 来源:我们爱旅游
消费社会的危机与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

香小敏

【摘 要】传统消费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经开始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延伸与深化,该模式既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消费\"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双赢,就是可持续消费的本质内涵所在.可持续消费是人类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名称】《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6)003 【总页数】5页(P61-65)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模式;可持续发展 【作 者】香小敏

【作者单位】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07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014.5

一、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提出 (一)消费社会及其社会经济运行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渐渐转型成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消费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保证了社

会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在这个消费社会,几乎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在围绕消费来进行的。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模式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产经营者为了在生产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推出超越人们“当前需要”的新产品,即创造一种新的消费时尚,使它最终扩展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价值尺度,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之一。可见,现有的消费方式源于现有的发展模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产生过度的消费方式[1]。 (二) 消费社会的危机

消费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危机。赵一凡认为:作为生活同质化与多元化并存的社会,消费社会中人们的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反思,一般物质消费被象征性消费所取代。现在的消费不再是或主要不再是一种物质行为或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符号消费和象征性消费之类的文化行为。正如李留义、石红英所认为的那样,当今社会呈现给人们的是越来越抽象的消费平台,消费的材料成为一些抽象的消费符号,人们通过对价值符号的消费是自身迷失在那种臆想和抽象中,并在消费中剥夺着真实的自我,甚至出现一种消费的变异[2]。王慧博也指出,消费社会的异化表现为商品使用价值背离,消费价值衰减;由理性消费走向感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盛行等。消费社会的异化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背离,必然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3]。

1. 危害自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消费的过度是形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人口剧增、能源短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丧失……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表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正在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把人类自身置于危险的生存环境中。

2. 危害社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妨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公平一词,从静态看是指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从动态看是指当代人与

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即代际公平。一方面,消费主义导致代际消费不公。迅速耗竭的资源和加剧的环境污染实际上是当代人提前消耗了本应该属于后代人消耗的资源,这就是代际不公。另一方面,消费主义也导致代内消费不公。代内消费不公,即穷人与富人之间的消费不公。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会加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危害人本身:既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也导致人精神境界的降低

一方面,消费主义过度地消耗物质财富不利于人的健康生存。人作为一个生命机体,其基本生存需要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常数,但由于人均消费的物质财富的数量急剧增加,必然导致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命机能的冲突,从而引起各种生理疾病。另一方面,消费主义崇尚物质消费,使人陷入了在异化消费中认识不到自己真正需求的境地,使人类本质上的多维性被简化为对物质的占有和消费这一单维性。物是人创造的,但在消费社会里,物包围人、困扰人,使人成了消费物品的机器,人被“物化”。消费主义从物中找到自己的灵魂,恰恰是人真正灵魂的失落。可见,人的需求如果长期停留在物质享受层次上,不但会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最终也将摧毁人类自己。 (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提出

随着消费社会的发展,消费的异化以及过度消费带来的巨大危机,消费社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消费刺激生产,生产促进消费,消费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单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积极的良性循环,但从更大的范围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如果对由“过度消费”而引起的消费、生产的轮换膨胀不进行理性的调节,将带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急剧恶化的严重后果,这实际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人类在消费时不但要考虑消费与当前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还要考虑消费与生态环境的维持、更新和发展相适应。就是说,人类必须树立“可持续消费观”[4]。

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于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了可持续消费的定义:“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

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5]可持续消费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适度性。一方面,社会的消费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用。要把消费需求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消费要坚持以人的健康需要作为出发点,以人的健康生存作为目标,逐步减少对人类健康生存无益甚至有害的消费。(2)公平性。考虑资源的代内配置问题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代际消费公平,从而保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生态消费的需求及其实现能力呈螺旋式不断地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3)和谐性。建立一种“人——自然——社会”相互协调的关系。

消费社会发展到现在,现有的消费模式已经开始制约社会的发展,同时我们看到了出现一个消费发展的新时代的可能性,现在的消费社会需要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而可持续消费模式是消费社会快速、稳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的困境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提出给消费社会带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消费作为一种人的活动和社会经济现象,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既要受生产水平的制约,又要受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是一个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可持续消费作为消费发展的一个方向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6]。 (一)体制困境

市场制度下,谁来代表公共的利益和集体的未来,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囚徒的困境”;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新的生态伦理观的建立、可持续消费的实现需要个人和集体愿意为资源和环境的使用提高支付价格,从而使资源和环境使用的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趋于相等。而且作为非约束性制度,只有新的生态伦理观的建立会大大降低以可持续消费为目标的

一系列资源管理制度、价格政策的执行成本,才能保证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实现。 (二)消费及生活习惯上的路径依赖

由于人们对某些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形成了一种习惯,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赖,再要让他们改变原先的习惯去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会使他们感到不便,从而对这种改变产生抵触。高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是挥霍性的、铺张性的,在高消费社会里,与生活资料的高消费问题相伴随的另一个问题是严重存在的浪费现象。在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个人的这种路径依赖给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实现造成了巨大的阻力。而且生活性浪费的最严重危害在于它会不断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可持续消费想要尽可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偏好,同时采用干涉的方法来鼓励和改变已形成的需要和偏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技术困境

技术在提高生活水平,减少生产对环境影响,对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可持续消费的需求改变,这意味着高的转换成本和生产成本。可持续消费行为是有利于社会和人类长期发展的一种生活方式,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制约,人们很少能自觉地遵守并采取行动。因此,政府就有必要综合运用经济、计划、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结合厂商的市场行为,共同作用消费者,最终推进可持续消费这一社会公共理性。

三、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的可能途径

可持续消费是一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消费模式,实施和发展可持续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紧迫的重要举措, 其现实运作要求主要是: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 提高公众的消费素质,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等[7]。必须坚持生产与消费并重,用系统论的观点调整工作的思路,从资源开采、消耗、废

弃物处理、再生资源、社会消费五个环节入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形成可持续生产、可持续消费,逐步建成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资源节约的循环型社会。应创新和利用各种有效手段,构建符合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要求的人们的消费模式。 1. 宣传教育手段

消费观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在消费生活方面的根本观点和价值判断,是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和消费行为的指南。正确消费观的内容之一是重视消费的可持续性。(1)要提高各方面对构建可持续消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根据国内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建设试点城市贵阳市一项可持续生产与消费观念的调查显示,仅有33.43%的人初步了解“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概念,不少市民没有把节约资源放在消费行为的首位考虑,其中有53.28%的市民因为“卫生”而喜欢一次性餐具,52.72%的人因为“方便”而喜欢一次性餐具,有20.1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回收一次性餐具。可见,可持续消费的认识尚存在较大不足。因此,要加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利用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来进行科学知识、清洁技术、消费知识、消费文化、消费法规、维权知识、消费信息、环保信息的宣传和传播,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实施循环经济可持续消费的认识,清楚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2)加强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的消费意识和观念的建设。要反对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提高人们的自然资源有限的责任意识、循环利用的节约意识和生态环保的紧迫意识,培养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感,树立和形成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以文明消费合理消费、科学消费为准则的包含物质、精神、生态消费的观念。(3)每一个人都必须采取行动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最终还得靠个人逐步将新的消费意识和观念转化为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为和消费模式。做到: 第一,实行重复使用节约资源型消费。如强调消费品质量,注重实用、节能、节水,减少能耗高、耗水

多、天然原材料成分高的消费品和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第二,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注重对精神文化和生态的追求而不是对物质无节制的消耗,增大总体消费中精神文化和生态消费比重;实行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增大在实物消费中绿色产品的消费比重;提倡在饮食结构上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食品并重,切实救助物种要求在消费过程中实行垃圾分类和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第三,实行适度消费,鼓励健康、文明、朴素的衣着方式、居住方式和出行方式,集中供气、热、电及处理污水、污物等。

2. 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

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和执法力度,通过税收和价格体系去体现资源、环境的有偿价值,杜绝对有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费的不可持续模式。逐步调整现行政策体系,加速制度创新进程。比如,在产业政策上向绿色产业、 环保产业和可持续产业倾斜,在产品政策上向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持续产品倾斜,在流通政策上逐步向绿色贸易、可持续贸易过渡,在消费政策上鼓励居民进行绿色消费、 可持续消费等等。在加强立法和制度、政策建设同时,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和引导力度,避免一切流于形式。 3. 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研究和开发更多的可持续性产品

科学技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减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方面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支持生产和消费向可持续方向转变中也起类似作用。依靠科技发展不断研究和开发“清洁产品”、“环境友好产品”等可持续性产品,形成可持续产品的生产市场,从源头上消除不可持续因素,使消费者有着更多的可持续产品选择和利用,从而实现以较少的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对人类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最小。 4. 经济手段

要采用资源、能源产品的价格、税收政策进行调控,减轻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要

求投资向新的环境友好型技术转变。市场价格会对个人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要利用约束资源消耗的价格机制,影响消费,如提高水资源价格。政策支持健康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如能源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国家财政部正在研讨开征“生态税”。虽然生态税涉及的是所有消费化学能源的行业,让企业去承担环境成本,但征收生态税,就会使传统能源价格升高,显现绿色能源的价格优势,推动全社会积极使用、消费绿色能源。要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消费者补偿政策,谁污染谁补偿。同时,要为可持续消费筹资,以保证帮助低收入消费者建立和发展必要的框架。 5. 管理手段

在构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消费中,国家、地方政府的努力也是重要因素,政府必须发挥宏观管理的关键和主导作用。要加强对生产供给环节的管理,规范绿色产品的标示和市场,包括给食物贴上明确的标签,对食物和环境中某些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如二恶英、毒素、杀虫剂)进行监测和控制。要建立相关机制,公开评价、检查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中管理的进展和有效性,以督促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实现长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汤跃跃,张毓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消费方式转变[J].商业时代, 2006,(26):10. [2] 李留义,石红英.基于消费的生存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6):98. [3] 王慧博.浅析消费社会的异化[J].河南社会科学,2006,14(1):50. [4] 刘 丽,朱丽娜.论可持续消费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8(5):113.

[5] UNEP.Element of Polici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R].Nairobi,1994. [6] 王其荣,夏 帆.对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6,(5):42-43. [7] 陈 勇,黄 嫱.关于可持续消费现实运作的若干思考[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21(4):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